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案例围绕求助者因婚姻家庭问题产生了情绪低落、抑郁、总想哭、时而焦虑、食欲差、对自己及生活失去信心的心理问题,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借助心理测验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鉴别诊断,诊断为婚姻家庭问题引起抑郁情绪方面的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咨询得以改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针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式讨论,首先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其次让其理解不合理信念是导致其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并鼓励求助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用合理认知代替主观性的不合理认知,进而转变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其心理成长。通过四次会谈式咨询,咨询师通过促使求助者对自身不合理认知的发现和改善,使求助者情绪得到了缓解,实现了咨询目的。并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其在实践中体会到合理认知的重要性,以巩固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一例求助者由于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所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由于晋职结果同预期产生落差,而产生沮丧、痛苦等抑郁情绪。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咨询,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解决,咨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赵某,女,20岁,大二学生,因身体出现问题而产生抑郁情绪。经心理测验SCL-90的抑郁因子分明显较高,SDS标准分76分。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思维正常,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心理评估:情绪抑郁,认知存在偏差。经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采用贝克认知疗法与求助者中心疗法,经过10次心理咨询后抑郁情绪缓解,认知能力得到改善。SDS简易量表测评结果为54。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例使用焦点解决疗法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帮助一个高一学生走出抑郁状态,重拾生活信心的案例报告。通过收集求助者个人资料以及进行原因分析,发现认知因素是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于是与求助者协商制定了改变认知,树立自信心等的咨询目标。经过九次咨询,求助者的抑郁症状基本消失,能够通过改变认知来积极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一位心情压抑的求助者,为消除抑郁情绪所做的心理咨询,应用合理情绪疗法,使求助者情绪得到改善,增强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环境适应不良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列兵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求助者主诉内心痛苦,抑郁、焦虑情绪持续两个月,近两周出现失眠症状。经收集、整理、分析求助者资料,评估主要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确定咨询方案,实施该方案并进行了效果评估。经过了六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可以正确看待战友关系,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训练,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案例求助者洪磊(化名),空军某部队士官,因为失恋导致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工作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了5次咨询,求助者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求助者是一名服刑人员,入监后因与家人关系疏离而导致焦虑情绪,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绪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恰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7次咨询,帮助求助者走出心理困境,改变其错误认知,减轻焦虑情绪,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9.
朱某,女性,22岁,江苏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因面临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而感到焦虑前来咨询。经摄入性会谈以及辅助心理测验的方法,诊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并与精神病、严重心理问题、焦虑性神经症进行了鉴别和区分。整个治疗过程在与该求助者进行口头协商的基础之上,首先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放松训练,缓解了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其次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经过面对面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并对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针对一例女研究生因学业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求助者因学业压力引起焦虑和抑郁,并伴有睡眠问题和自我评价过低,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并配合放松训练和角色扮演,经过5次咨询,最终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得到缓解、睡眠质量得到提高、自信水平有所增强,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求助者,张某,女,28岁,汉族,,因收到丈夫的离婚起诉后,多次写信劝说丈夫撤诉无果后,心情焦虑,抑郁,失眠痛苦。两次同戒毒人员因小事打架,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消除其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经过咨询效果评估,使求助者改善了情绪状态,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存在持续的心境低落,但不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特征,同时无躁狂表现,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完整,病程较长,一般为2年以上。得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性格特征加上现实生活中刺激引发的。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由于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使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在长大以后又受到社会生活事件的刺激,没有得到很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心中的压抑情绪得不到及时的释放,而出现了抑郁性神经症。求助者思维逻辑正常,没有幻觉和妄想等症状,自知力完整,病程较长,发病的原因具有一定现实因素,可以排除精神病、抑郁症、焦虑性神经症,而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运用社会支持系统使其改变认知模式,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逐步走出抑郁性神经症的阴影。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一例考试的求助者进行心理帮助的案例分析报告,结合求助者相关资料和SCL-90、SAS、EPQ等的测验结果,从社会层面、生物学层面和心理层面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作了评估和诊断,确诊为有关考试焦虑的一般心理问题,然后以合理情绪疗、认知行为疗法法为主,放松训练为辅做了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以及咨询师的评定证明本咨询为有效咨询。  相似文献   

14.
求助者菁菁是一名高一女生,因所谓"早恋"引起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一个多月以来感到烦躁和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安心学习,导致其出现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的症状。心理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的对求助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提出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后的改变了非理性观念,基本情况好转,能客观看待问题,恢复正常上学,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案例阐述了一名女大学生在学校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引发求助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过程。主要采用的是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动思维和自己的深层不合理的认知,用建设性信念代替挫败性信念。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焦虑抑郁情绪,克服对人际关系的障碍,鼓励来访者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中的难题,树立起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最终达成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认知疗法进行了五次咨询,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案例阐述了咨询师运用钟有斌先生的认识—领悟疗法对一名情感缺失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因父亲去世而失去生活信心并产生的情绪问题为主,深入探讨求助者童年的创伤事件,使求助者领悟到自身心理年龄没有随着生理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事实。从而使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重新树立生活信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求助者是一名大二女生,因最近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爱发脾气,睡眠不好,幼年创伤事件一直无处倾诉,主动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NLP简快心理疗法、心理分析疗法,对求助者的情绪问题进行宣泄、自我接纳、放松训练,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清除掉埋藏的心理垃圾,接纳自我,宽恕亲人,情绪稳定,学习生活状态良好,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三年级学生张某,21岁,女,因考试没有发挥好,没有拿到一等奖学金而担心对父母造成严重打击导致焦虑、抑郁情绪,近一个月晚上入睡困难,白天精神状态不佳,食欲减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食欲恢复正常,上课能够专心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次案例主要采用催眠疗法,并结合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对个案进行了心理问题的矫正,尤其是将系统脱敏和认知疗法融入到催眠疗法之中,在对求助者的心理进行整合式治疗后,其睡眠状况明显改善,精神状况得到提高,抑郁情绪消除,焦虑程度显著降低。再次进行问卷自测后分数明显下降,该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宁波市四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共537名学生为被试,以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关系,同时探讨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结果发现:(1)心理韧性在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社会支持调节了父母婚姻冲突通过心理韧性影响青少年抑郁情绪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婚姻冲突影响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内部机制,对增强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强度以及减少抑郁等情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