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是语言的凝练、情感的升华、精神的畅想。你能想象没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和元曲的汉民族还能称得上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民族吗?同样如果没有《荷马史诗》的古希腊人、没有吠陀诗歌的印度人、没有《阿通太阳神颂诗》和《尼罗河颂》的古埃及人、没有了《吉尔伽美什》的古巴比伦人,他们还能享誉世界吗? 相似文献
2.
3.
作为外来宗教,借助当地的文化形式来传播自身思想的策略,在文化传播史上屡见不鲜。因此可以推测,唐代景教音乐也可能采用了当时中国传统的音乐曲调。而这对于当前基督宗教音乐的中国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洛阳景教经幢是粟特移民后裔刻勒者为其母亲安国安氏夫人所建造的,经幢题刻将母爱提到一个主题,将神性圣爱与人伦母爱结合。经幢上镌刻有景教《宣元至本经》,但祭母的大悲悯揭示了世俗爱的伦理道德,整个经幢没有表现宗教忏悔心理,而集中表现的是教徒祭母时母爱情怀,甚至大秦寺寺主亲自参加教徒母亲的移坟仪式,既有利于信仰的凝聚力,也易为当地百姓所认同,与中国人孝顺伦理与儒家仁爱理论有着相通性。这说明景教在不拜祖先信仰原则上采取了敬父爱母的迂回策略,赢得了民众的认可。特别是景教入华后将基督教十诫中第五条当孝敬父母提前到第三愿,其伦理优先顺序发生变化,适时极力宣喻与自己教义相符的人道思想,开辟了新的获救型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二、千年回响:流传在古代诗歌中的赞美
景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恰逢诗歌创作达到顶峰时期的唐朝,善于用诗歌表达宗教情感的景教传教士,当然不会放弃这一美好的方式.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难以窥见和聆听那时的崇拜圣咏,至今留存下来的资料更是屈指可数.唐代的颂赞诗歌多为专门用作颂赞上帝及其大能的诗歌,甚至可以唱和,有些类似于今... 相似文献
6.
7.
唐代的景教和伊斯兰教同为在古代华夏大地传播的世界宗教,二者面对同样的时代背景,也有着相似的传教目标。由于传教方式和策略相异,唐中期以后的发展趋向完全不同。本文围绕景教与伊斯兰教在唐代的传播历程,聚焦二者在传入时间、传播路径、传播范围、传教方式、中国化模式等方面的诸多特点,探索二者与中国社会互动交融的历史规律,揭示外来宗教中国化成败的历史原因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8.
佛菻国使者在唐代曾7次来到长安,学界一直认为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庭帝国,或是入华传教的景教僧。但是,唐代社会习惯称景教僧为波斯僧,而不是拂菻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还存在着有意回避拂菻一词的线索。此外,《酉阳杂俎》中由拂菻僧记载的拂菻、波斯植物表现出古希腊药典的行文格式。本文分析了7世纪前后拜占庭帝国内部的宗教纷争、阿拉伯帝国崛起后叙利亚的基督教派别面临的情况,以及唐代拂菻贡品的产地,做出如下推测:拂菻僧可能是东迁至中亚的叙利亚迈尔凯特派,他们拥护拜占庭帝国和希腊正教,因此才会自称来自拂菻,即当代的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9.
传世的唐代景教绢画现存只有一幅,该景教绢画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是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Aurel Stein)在敦煌千佛洞考察时获得。该画原存于敦煌莫高窟第17窟(俗称藏经洞),时间在公元9世纪左右,与该绢画在同一藏经洞一同被发现的还包括粟特文基督教文献。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月9日,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对外宣布,发现一处内部低矮、空间狭小、用于埋藏骨灰的地方,即唐代景教瘗穴。该瘗穴位于洛阳龙门石窟西山红石沟北崖处,是目前所知国内最早的景教墓葬遗迹。该瘗穴龛口为横长方形,内部空间为横长方体,高65厘米,宽90厘米,龛底进深70厘米(见图1)。 相似文献
11.
上帝是西方宗教信仰体系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它是宗教信仰者将他们不能理性解释的各种恐怖力量人格化之后所形成的崇拜对象,同时信仰者也通过祈祷、牺牲、读经、参拜等各种宗教仪式来表达他们与上帝的联系。那么,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这个上帝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弗洛伊德认为所谓上帝就是人类在原始状态中对父亲形象的一种扭曲的记忆和病态反应。他的这个结论来源于他对人类原始社会关系的猜测和对儿童普遍心理情结的分析,其意图是将个人行为的理论与人类古老的历史融合在一起,通过分析上帝的形成史来支持他在心理学方面的发现。在《图腾… 相似文献
12.
(接《科学与无神论》杂志2006年第6期)三、爱因斯坦对犹太教的特别情怀爱因斯坦虽然不相信鬼神和拟人化的上帝,他的世界观从本质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宗教,但是他 相似文献
14.
15.
第二首则如下:二子西来迹已奇(来自西方两位先生的事迹已经令人惊奇),黄金作使更何疑(带着贵重的礼物作为友好使节谁能怀疑)?自言天竺原无佛(他们自己说西方的天竺国原本就没有佛),说与莲花教主知(这样的事情去说给莲花宝座上的佛祖吧)。诗中的“二子”,据考证是利玛窦和神父方济各·特·彼得利斯(一译石方西)。此前,汤显祖已到过澳门,所以对西洋人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本刊连续刊登了乔纳森.米勒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编写主播的电视片《有关无神论问题访谈录》的部分中文译稿,读者反映良好,普遍希望能将该公司播出的正片《无神论简史》译出.以资同好。以见全豹。本刊拟从本期开始将它的三集分三期刊载。译稿或有错讹之处,恭请大家指正。无神论涉及西方许多神学、哲学和科学问题,好像是远离现实社会人生,枯燥无味。但在米勒先生的编导下,一些历史现象有了当代意义,而一些当代现象似乎就植根在历史深层中;他讲的主要是西方的事.而作为东方的中国人。也有些感同身受样地戚戚然。,他追忆西方的思想家们为无神论经历的种种痛苦和遭遇的诸多迫害以至屠杀.联想今天的无神论者享受着前辈们争得的文明成果,“可以轻松的选择信仰”,不胜感慨。而当9·11事件发生几天后,看到在纽约举行的一场大型宗教仪式上.人们高声唱“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又不由得产生了“牧羊人”的奇异感受。《简史》对于三大“一神论宗教”(即亚伯拉罕诸教)的分析及其关系的揭示,是基于当代世界局势对于历史的一种逆观,可以提供我们思考的地方甚多,很希望听到无神论就皱眉头,遇见鬼神论就亢奋的同志也能勉为其难地读一读.至少可以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对于美国的国家性质,即:是宗教国家还是世俗国家?在美国国内也有争论。《简史》认为,近数十年美国最高统治者把美国确定为宗教国家。对无神论者公开排斥,这既违背美国宪法,也背离美国建国领袖们的初衷,有回归欧洲中世纪的迹象,尤其反映在对外关系和发动战争上。但是,在美国的知识界.并不都认同这类做法。 相似文献
17.
18.
弗罗姆的人本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具有众多思想来源,其中对其影响最深刻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早期的异化理论。弗罗姆人本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的基本特点是:从所谓"综合"的折衷主义立场出发,试图消除"权威主义宗教"的传统弊端,建立理想化的"人本主义宗教",以帮助现代人摆脱生存困境,满足现代人在宗教方面的精神需要。其历史贡献在于:克服了弗洛伊德宗教心理观的明显缺陷;使得宗教领域的理性启蒙思想得到弘扬;在宗教类型的具体分析中显示出辩证性。其历史局限表现在:没有摆脱"泛神论"思想的传统束缚;宗教改良的思路带有"乌托邦"色彩;对宗教本质的理解不符合马克思原意。 相似文献
19.
二、美国政治中的宗教因素董小川教授把宗教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归结为五点:第一,从人的精神世界出发,宗教是美国人个人的心灵慰藉;第二,从社会政治出发,宗教是美国国家的意识形态;第三,从群体心理意识出发,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统一道德观和价值观;第四,从宗教的社会价值出发,宗教是美国政治生活的添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