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奎因通过定义逻辑真句子为他的逻辑论题辩护,即逻辑等于带等词的一阶逻辑,我们称之为奎因论题。奎因早期没有否认集合论属于逻辑,尽管他已经认识到集合论与逻辑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性。奎因后期在《逻辑哲学》中明确说集合论不属于逻辑。逻辑真句子的基础是逻辑概念和非逻辑概念的划分。塔尔斯基式的逻辑概念标准可以为奎因论题提供一种根本性的辩护。奎因批评模态逻辑,说它没有明确的语义。即使量化模态逻辑有了可能世界语义学,奎因论题仍然可以通过说明模态词不是逻辑词而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2.
迪昂-奎因(Dehem-Quine)论题直接探讨的是理论接受经验证据检验的相关问题。据奎因所言,他要通过这个论题讨论把康德和罗素的观点合起来的“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奎因的关注点集中在经验证据的逻辑结构上,他把理论(假设)的检验归结为句子的检验,从而进行他的观察句分析,而这种观察句分析又以所谓的刺激意义的分析为起点。如果说观察句是语言及其所描述的外在世界的纽带的话,刺激意义则关涉到人类心智对外在世界的感受,从而进入精神思想的层面。但是从奎因的刺激意义来看,它的核心部分实际上是一种主体藉以对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3.
奎因彻底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奎因在《语词和对象》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这一论题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论证与反驳。通过分析奎因本人对此论题的分析与论证,可以看出: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是奎因哲学思想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在语言中的继续批判;是他的整体论思想的逻辑发展;以及本体论相对性思想的理论前提。通过分析戴维森、大卫·刘易斯、普特南论对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的分析与论证,可以使我们对彻底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一英国科学哲学家吉勒斯不久前在他的一部新著《20世纪的科学哲学:四个核心论题》中认为,20世纪的科学哲学主要集中于下面四个主题的讨论:(1)归纳主义和对它的批判;(2)约定论和迪昂一奎因命题;(3)观察的本性;(4)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划界。他还进一步指出:“虽然所有这四个主题对科学的分析都是重要的,但只有划界问题才是关系到超出科学王国范围之外的普遍知识的论题。”[1]所以,在科学哲学中,划界问题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衡量一种科学哲学学说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科学划界问题其实不限于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按波普尔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和奎因都鄙视形而上学的和认识论的思辨,并且都花大力气批评传统的哲学概念和理论。但是他们在此批评之后继续从事哲学的路径是不同的。维特根斯坦把哲学等同于对传统哲学思维的批判,并且仅此而已。奎因则通过把哲学问题重塑为科学问题来尽其所能地挽救以往的哲学,并且对他重塑之后的问题做出回答。与人们对维特根斯坦和奎因的通常看法相反,我认为他们从事的哲学研究是互补的、并不是不兼容的。他们只是在表面上看是对立的;而实际上赞同其一方并不意味着拒绝另一方。  相似文献   

6.
李红 《世界哲学》2005,(6):13-15
罗伯特·布兰顿是当今美国哲学的后起之秀,他的代表作《清晰阐释》(1994)被誉为"理论哲学中的里程碑"、当代语言哲学中的哥白尼式转折.本文参考了西方哲学界对布兰顿的评价,简要介绍了布兰顿的学术历程和学术贡献,把布兰顿的基本主张概括为推论性实践的三个论题,即理性主义论题、实用主义论题和推理主义论题.  相似文献   

7.
于金龙  吴彤 《哲学动态》2007,2(1):46-52
科学哲学的规范性研究包括规范性认识论和规范性问题两个基本论题的研究。一般来说,非自然主义科学哲学是理论优位的基础主义的规范学科,旨在形成规范性认识论。但规范性认识论寻求认知基础失败而陷入困境。20世纪60年代,奎因(W.V.O.Quine)旨在摆脱基础主义认识论困境提出认识论的自然化,使自然化的科学哲学面临规范性问题。所谓规范性问题,主要指的是关于事实的经验科学与关于行为的规范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它首先由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并提升为“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休谟由此推出著名的休谟法则,即从“是”不可能推出“应该”来…  相似文献   

8.
文化普遍原则是否存在,直接把我们引向文化间的交流和所谓的文化不能相比较的问题。几十年以来,这些论题已经成为科学哲学中争论的主题,但由于库恩提出的范式理论和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积存的普遍性问题逐渐减少,现在文化的多元论或相对主义在哲学家中占相当的优势,并且从人类学或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文化的多元论或相对主义也开始显得好象有道理了。但是众所周知,从哲学上讲,相对主义潜藏着许多异议和修论。因此作为哲学家,我们不能接受完全按原来样子的轻率的相对主义。真正的普遍性受到被称作“语言中心主义”的责备,或者受…  相似文献   

9.
真之同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般认为布拉德雷提出一种真之一致论,并在这一点上把他的哲学与被认为赞同真之符合论(a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的分析哲学先驱穆尔和罗素的观点进行对比。S.坎德利施(Candlish)显然没有这做样,他最近论证说,这种对比基于一系列误解,一方面是对布拉德雷的误解,另一方面是对罗素和穆尔的误解。根据他的观点,关于真,穆尔和罗素(至少在其早期论著中)与布拉德雷是一致的。但这不是因为穆尔和罗素是一致论者,也不是因为布拉德雷是符合论者;相反,他们都共同信奉一种被坎德利施称为“真之同一论”(identity theory of truth)的观点。尽管我同意坎德利施的核心论题,但是我不完全同意他关于布拉德雷立场的观点。我在这里不是要与坎德利施争论,而是要讨论真之理论在这些哲  相似文献   

10.
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12个问题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希腊文明时期起,人类就开始了对心智(m ind)奥秘孜孜不倦的探索。然而,在20世纪后半叶之前,心智在哲学中的研究一直处于非主流状态。在过去的30年里,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智哲学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论题之一,它带动和涵盖了其他许多哲学分支的研究。心智哲学的当代领军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哲学家塞尔(John R.Searle)甚至指出:“50年前语言哲学被认为是‘第一哲学’,现在这一位置由心智哲学所取代。”[1]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塞尔在他的新作《心智》一书中总结了当代心智哲学应该加以深入研究的12个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是在笛卡尔传统…  相似文献   

11.
洛克手稿     
译者手记:洛克的经验知识论与实践哲学的许多论题都形成于他对自然法的讨论,但是,他关于自然法的系列论文却一直被湮没在馆藏中。这些自然法论文是洛克在1664年前用拉丁语撰写的,  相似文献   

12.
奎因对模态逻辑的批评包括:(i)因为模态语境是指称不透明的,所以对其量化纳入没有意义;(ii)一些关于必然真理的经验知识与关于必然性的语言学理论不相容;(iii)模态语境中的量化纳入承诺了"亚里士多德式的本质主义"。丘奇,克里普克和福雷斯达尔对奎因提出了批评。他们提出,模态构造应该是外延上不透明但指称上透明的。奎因式诉诸于模态环境指称不透明的批评,在不采用单称词项的模态逻辑中不成立。他对本质主义的批评引入了一种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没有办法用语言陈述词项进行解释。通过对语言中名称使用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包含名称的同一性陈述的真值的经验知识,和卡苏洛称之为"一般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是相容的。既然奎因论证了真同一性陈述的必然真是逻辑真,而且所有逻辑真都遵循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另文讨论),那么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关于包含名称的同一性的真陈述的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的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奎因对模态逻辑的批评包括:(i)因为模态语境是指称不透明的,所以对其量化纳入没有意义;(ii)一些关于必然真理的经验知识与关于必然性的语言学理论不相容;(iii)模态语境中的量化纳入承诺了“亚里士多德式的本质主义”。丘奇,克里普克和福雷斯达尔对奎因提出了批评。他们提出,模态构造应该是外延上不透明但指称上透明的。奎因式诉诸于模态环境指称不透明的批评,在不采用单称词项的模态逻辑中不成立。他对本质主义的批评引入了一种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没有办法用语言陈述词项进行解释。通过对语言中名称使用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包含名称的同一性陈述的真值的经验知识,和卡苏洛称之为“一般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是相容的。既然奎因论证了真同一性陈述的必然真是逻辑真,而且所有逻辑真都遵循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另文讨论),那么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关于包含名称的同一性的真陈述的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的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译者手记     
<正>洛克的经验知识论与实践哲学的许多论题都形成于他对自然法的讨论,但是,他关于自然法的系列论文却一直被湮没在馆藏中。这些自然法论文是洛克在1664年前用拉丁语撰写的,一直没有发表,而是作为  相似文献   

15.
库恩的错误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库恩的一份遗产 托马斯·库恩的遗产呈现出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尽管库恩对20世纪最后的30余年的科学哲学是最有影响力的,但事实却是,在科学哲学中并没有明确的库恩学派.而且最有库恩特色的论题(不可通约性论题)不再被认为像库恩所宣称的那样,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论题了.  相似文献   

16.
分析句与综合句之间的界限是能够得到充分界定的。奎因试图将此种界限模糊化,却是基于一种误解:奎因不是让语义学摆脱掉在卡尔纳普工作中所发现的缺陷,而是否弃自然语言的语义学,用行为主义色彩的语用学加以取代。佩维尔·玛特纳在上篇首先论证:对于科学语言和自然语言的一种逻辑的,即非经验的、非行为主义的分析,是能够得到界定和有效利用的。对于弗雷格涵义—指称图式的一种流行观点的历史重估表明,指示不同于指称,涵义不同于内涵,从而更深入地批判了奎因论题。  相似文献   

17.
真之结构和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没有思维动物,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任何对象或事件会是真的或假的。构成本文的这些讲座是为纪念约翰·杜威(John Dewey)所做。他得出过两个结论:达到真不能是哲学的一种特殊的特权,真必然与人类兴趣有本质的联系。他蔑视那种经验研究和一般实践所难以理解的、把真看作思想与现实相符合的哲学传统。他相信这幅关于真的图画是为下面这个论题服务而设计的:哲学家具备一种得天独厚的技能,可以获得一种与科学不同并且高于科学的知识。杜威在《经验和自然》(纽约,1958年)写到: ……大量证据表明,在哲学方面人们最热衷于真,这是引起怀疑的问题。因为这通常一直是为声称是一种专门达到最高的和终极的真的机构做准备工作。事实并非如此……真是一些真的聚集;这些构成真与关于事实的最现成的探究和检验方法相一致,而这些方法,若是在一个单一的名字下聚集起来,就是科学。因此,对于真而言,哲学并没有超群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迈克道威尔 (JohnMcDowell)《心与世界》 ( 1 994 )一书中的许多我所感兴趣的论题中 ,我将自己限制在他为驳斥知觉经验具有非概念表征内容的论题所作的一连串论证。我从这些论证中学到了东西 ,并且认为他的讨论确实推进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然而 ,我认为 ,这  相似文献   

19.
牟博 《世界哲学》2004,(5):40-40
通过对戴维森关于真理概念中心性论题的说法与道家哲学的求道传统的一个交锋-交融型的比较分析,我旨在讨论关于真理概念中心性的一个全面性论题之有效性,该全面性论题包括下述两个子论题:1.真理概念作为关于哲学探索目的之解释性规范而在哲学探索中发挥中心作用;2.真理概念作为哲学所探索的其它重要事物(例如意义和命题性思想)的解释性基础而在哲学探索中发挥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怡 《哲学动态》2005,(3):25-28
逻辑主义和实用主义是蒯因(Quine)哲学的两个主要特征.他的本体论承诺思想、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以及自然化的本体论,无不透露出蒯因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的实用主义.但在他的所有哲学思考中,逻辑主义却是他始终坚持的原则.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从逻辑的观点出发",我们才能为经验主义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只有把逻辑看做整个科学大厦的基石,我们才能为哲学找到一个可靠的科学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