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友散议     
1.和人相处,要善于识别人。识别人既要看平时,也要看非平时。平时和非平时,都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风格、气质、才能。识别人既要看大事,也要看小事。大事和小事,都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境界、品行、志趣。 我们崇尚果敢的风格,肃静的气质,超众的才能,无私的境界,良善的品行和奋斗的志趣。虽然,我们不尽能做到这些。但如有人为其  相似文献   

2.
舞蹈演员的气质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气质就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是每个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灵世界。现实生活中,也有人把气质理解为风格、气度、风度。风格,是某一事物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气度,是人的气魄和表现出来的度量;风度,是美好的举止姿态。不论是何种说法,其核心就是一个“美”字,是感觉上的美。通常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美感的往往是相貌、形体、  相似文献   

3.
瓦匠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瓦匠。瓦匠本是平常的,他们与所有的农民一样,成天泡在风雨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会有那样一手绝活。他们在展示这手绝活的时候,让人发现他们原来还有那样一种潇洒的气质,在他们干粗活的时候,种地、挑担、挖土,他们都是笨手笨脚的,什么气质和灵性都表现不出来,可一旦让他们施展这种技艺的时候,一个个变得那么挥洒自如,气质非凡。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格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每个人都以自己特定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由于各个人的先天素质、所处环境、文化教养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如不同的气质、能力、信仰和兴趣爱好,不同的动机,需求和交往方式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表现,总括起来称为人格。 一般来说,一个学生的人格如果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那么,他就具备了正常的人格。这种学生占大多数。但也有少数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待人  相似文献   

5.
正姜建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建忠,是一个极其讲究艺术精神气质的画家。为我们所经常忽略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每一门艺术、每一个画种,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与自己从事的艺术和画种,在精神气质上相共鸣、相投契。具备彼此间在精神气质上某种息息相通的同构性。就这点看来,很多画家(包括颇  相似文献   

6.
陈宇刚 《美与时代》2013,(11):45-46
在服装设计中服装美学的运用极其重要,决定了整个设计作品的好与坏。服装美是一种整体美,服装与人结合构成人的外观形象,其中也必然表现出着装者的气质、仪表、风度,这些元素与环境结合起来就展现了人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7.
幼儿气质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幼儿气质发展初探一、研究目的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及指向性上,并由反应的外部特质表现出来,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的进行。气质通过影响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  相似文献   

8.
有一阵子,每6周就有一本关于我的新书出版。这些书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些书把我写成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好像我是一个神。与很多普通人一样,我也失败过许多次。人人都喜欢谈论成  相似文献   

9.
《薄伽梵歌》着意所在综合,即"究天人","通古今",所得必是一大和谐,这也是"精神"的主旨。而人类之精神事业,落实必在行业瑜伽,即有为于世间,盖由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事业犹如远征,需要引路之人,也即天神降世应身者,吾华称之为圣人。在圣人眼中,人皆得平等,因为每一个人都潜在是"天神之子",他们有能力为精神的进步、也即"变化气质"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每一个人生命历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但是社会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形式。从不同的生活空间走来的一男一女经过相遇、相邀、相爱,组成了一个新的生活空间——家庭,是身心休憩的港湾,是每一个人梦牵魂绕的心灵故乡。但是,婚姻的组成并非个人的事,它要受到社会习惯、道德、职业、家庭、个体气质、性格的影响。现代社会已走上了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轨道,男性和女性巨大的生活背景差异不同程度上阻滞了男女之间关系的沟通。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男女受  相似文献   

11.
对气质的情绪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质的情绪特性的探讨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气质作为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而反映一个人的气质特点和与他人的气质差异的心理指标,以及划分气质类型的基础是气质的心理特性。对气质的心理特性的揭示与归纳,也是气质理论中不...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笔者被朋友圈里疯转的"主要看气质"给惊呆了,为了查根寻源,笔者恶补了一下,发现这场"气质运动"始于歌手王心凌的专辑配图,被网友吐槽后,她回复道:"主要看气质!""主要看气质",可以理解成说这话的人或许没有多少颜值;也可以解读成一种方法论——遇事别只看表象,而要看内涵。不管是哪种解释,"气质"的重要价值都不言而喻。气质其实是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不由自主的外露,是由内向外散发的  相似文献   

13.
自信的风采     
人们几乎都看重风采。人们都羡慕别人的风采,当然人们更希望自己有风采。 风采看不见,摸不省,但却无处不在。风采似花非花,似雾非雾,来无影,去无踪,“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欲把风采说似谁,除非相见时。风采是一个人内在气质、品格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体魄、知识、才华、能力的综合体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自信。自信心是人重要的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气质特征与元认知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宏如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3,26(2):377-378
1 前言气质是一个人固有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早期曾有学者调查发现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掩蔽、改造、发展明显地带有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烙印。元认知是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Flavell,1976) ,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气质的积极特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气质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方式 ,气质在稳定性、向性等动力方面的自然特征对人们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意识有直接作用 ,所以 ,气质肯定会对元认知的影响很大。有学者把气质看作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5.
实施小班化英语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阳光普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自己的发展,各得其所,创设适应孩子们成长的教育环境,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人数少,每班20人左右。这就大大提高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频度、广度与效度,每一个人都倍受关注,每一个人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拥有成功的喜悦,没有“被遗忘的角落”,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均等性、个体性和充分性的原则。小班化教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优点,使得教师更容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借此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听说找男友最好是气质互补的。我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请你们帮助解释一下。”云南小琳:%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脾气”。它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它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气质的特点一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最先创造了人类具有4种气质类型的学说,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认为这4种…  相似文献   

17.
习惯     
郭文文 《天风》2007,(20):48
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其中,有许多好的习惯,但也不可否定也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不晓得你有没有认真地思想过自己的这些习惯呢?我就看到过这么一个关于"习惯"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涵养“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高尚纯洁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他们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师爱表现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每一个人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性格与健康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只要精神状态正常,都有自己带有倾向性的独特性格,如刚强、懦弱、开朗、急躁、偏狭、粗暴等。由于人的遗传因素、成长环境、接受教育程度、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及化学物质等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性格也就千差万别。性格一旦形成,将左右人的思维、行为方式,也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人的自我超越是人生的永恒追求。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的人,都在以其自己的方式追求着人的自我超越:或者是宗教的超越,或者是现实的超越,从而都把人导入一种不满足于现状而直指未来的前进征程。个人的自我超越的基本内容是道德的超越,而个人自我超越的功能则表现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个人的自我超越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所以,社会必须对个人的自我超越给予强有力的引导,以保证个人自我超越的正确方向。一、人在道德确证中的自我超越人的自我超越也就是他对自己现有的境界、目标、尺度,或环境条件和限制的突破。人在这种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