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 《天风》2002,(7):31-31
新约圣经中提摩太前书、后书、提多书常被称为“教牧书信”。也可以说是保罗一生牧会的经验总结或是保罗临终留给提摩太和提多一封遗嘱。他教导他们怎样牧养教会和管理教会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教会的事,当然这些教导也适合我们今天牧养教会。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4)
正读书是一个人生命的沉淀,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读书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我国古人以读书分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人视读书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的方式,于是有了这样的吟诵:"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人视读书为高山流水觅知音,淡泊了名利,只为实现鸿鹄之志。细细想来,不以物喜又不以己悲的读书之人,岂能不忧国忧民忧天下?读书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烙印。现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圣经》中的神为什么造出能犯罪的人?善良的神为什么让孩子们遭受苦难?善良的神为什么造了地狱?《圣经》中为什么有诸多矛盾之处?《保罗书信》为什么不提处女生育?《旧约》为什么不提"基督"?《圣经》中的信教者为什么压迫奴役妇女?历史上,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会,常听有人说"读不懂圣经",以此作为他们不再读圣经的理由。其实我发现,这种声音有很大的虚假性,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人缺乏读圣经的勤奋和勇气,却以圣经"难理解、读不懂"为借口而不去读。喜欢读书的人很多,但喜欢像圣经这类能释放道路、真理和生命之书的人则很少。  相似文献   

5.
读书贵疑     
读书贵疑,这是古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为什么读书要重视“疑”呢?首先,读书有疑,方始是学。我们读书都有个体会,如果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什么疑问也没产生,什么问题也没发现,平平常常就读完了,这说明根本没有读进去,没什么烙印,没什么收获;反之,如果产生一大堆疑问,使你放不下书,这才是读进去了,收获也是大的。因此,无疑,表明是停在字面上;有疑,方读进内容中。宋代学者朱熹归纳了这一体会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一个  相似文献   

6.
刘美纯 《天风》2020,(1):18-19
"对圣经的理解与解释,须对教会的信仰负责。"^1这句话对每一个传道人都是很重要的提醒。使徒保罗在给提摩太的信中特别劝勉提摩太:"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作一个经得起考验、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讲解真理的话。"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信徒,也不是神学家或宗教学家,但《圣经》却是我的案头书之一。我读《圣经》,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也可以说是从“好读书、不求甚解”者的角度。从我这个角度看,《圣经》确实是一本充满精神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无神论》2014,(3):F0004-F0004
《圣经》中的神为什么造出能犯罪的人?善良的神为什么让孩子们遭受苦难?善良的神为什么造了地狱?《圣经》中为什么有诸多矛盾之处?《保罗书信》为什么不提处女生育?《旧约》为什么不提“基督”?《圣经》中的信教者为什么压迫奴役妇女?  相似文献   

9.
陈明 《天风》2002,(7):31
新约圣经中提摩太前书、后书、提多书常被称为“教牧书信”。也可以说是保罗一生牧会的经验总结或是保罗临终留给提摩太和提多一封遗嘱。他教导他们怎样牧养教会和管理教会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教会的事,当然这些教导也适合我们今天牧养教会。一、祷告与代求教会的建立,首先是建立在祷告与代求上的,一个没有“恳求、祷告、代求,祝谢的教会定是一个建立不好的教会。从使徒行传中可以看到早期教会生活的境况,他们常是“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徒1:12-14)。尔后,福音得以传开,建立了耶路撒冷教会,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门徒增添了3000人,这些都是祈祷带来的果效。一个教会若没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11)
正保罗是新约教会历史中大有作为的人,旅行布道、建造教会,将福音传到外邦,等等,完成这些事工的其实并不是只有保罗一个人,他也有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有我们熟悉的人物如路加、马可、提摩太等,也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腓立比书》中就有提及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以巴弗提。圣经中记载以巴弗提的笔墨极少,只在《腓立比书》2章和4章提及,但是区区几笔,就足以看到他的不同之处。保罗写《腓立比书》时,正身处罗马监狱。  相似文献   

11.
黄幸平 《天风》2014,(6):42-43
<正>使徒保罗在特罗亚有个好友,名叫加布,他的家向保罗开放,接待保罗住宿。保罗第二次被捕解往罗马,走时来不及准备,将一些东西留在了加布家里。后来保罗写信给提摩太,特地嘱咐来看他的时候,将三样东西带来:一件外衣、那些书、那些皮卷。原文是:"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后4:13)外衣是身体的需要,书和皮卷则是灵魂的需要。书是指写在蒲草纸上的各类  相似文献   

12.
读书让人聪明,也让人犯傻。纯粹的读书人,不存在犯傻,因为傻也是修得的正果之一。大智大愚,正是读书最高境界的两面。本文所说的犯傻,是专门针对我辈读了点书的人而言的。读了点书的人与读书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复活的喜讯     
梁亦昆 《天风》2005,(3):10-10
经文:林前15:1-10 17-22 太28:1-10 保罗告诉我们: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基督从死里复活的福音,是保罗自己领受的,而且也是他传扬的中心。不但如此,彼得和众使徒也都为"这事做见证",甚至使徒们愿意为主复活的见证而死。现在我们一起来默想耶稣复活清晨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崇尚科学读书这一主题,笔者用“读好书,多读书,善读书“进行深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倪光道 《天风》2011,(6):14-15
无论是旧约圣经还是新约圣经,都有关于人们发怨言的记录,与此相关的经文至少有22处之多。我们看看今日教会,信徒发怨言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对此,圣职人员应当怎么办?要耐心教导会众"不要发怨言"这是圣职人员起码的职责。因为保罗对提摩太说过:"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直等到我来。"(提前4:1 3)那么,教导信徒"不要发怨言"为什么要耐心呢?  相似文献   

16.
推基古     
黄朝章 《天风》1995,(3):5-6
经文:西4:7—8,弗6:21—22 一、默默无闻 推基古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很少,他生于哪一年,死于哪一年我们都无法知晓。从圣经中我们知道他是小亚西亚人(徒20:4)。出现在圣经中一共有五次(西4:7—8,弗6:21—22。徒20:4,提后4:12,多3:12),在这五次的记载中并没有提到他做了什么大事,或者在教会中担任什么要职,而总是作为一个陪伴保罗、为保罗送信。  相似文献   

17.
古人向来重视读书,为了劝人多读书,他们绞尽脑汁,说了许多读书的道理和好处,可谓巧言妙语,不仅对古人有用,对现代人也大有裨益。孟郊在《劝学》中说:"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石头击打才会有火花,不击打的话,一点烟都没有。人也一样,只有多读书,才能掌握知识,否则,知识不会自己从天  相似文献   

18.
保罗从小就熟读圣经,他在圣经里面看到有很多种的献祭.所以他从小就知道在上帝面前应该献祭。也就是说每一个信徙都应该在上帝面前献祭。当他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他父母亲就把他送回耶路撒冷,到他祖国去求学。在这期间,他更多地读圣经,也更明白献祭的重要。他也常常到圣殿里面去献祭,也看到别人怎样献祭,他亲自看到一头一头的牛,山人带到圣殿  相似文献   

19.
许多信徒已知道圣经是神的话。一个基督徒要使灵命丰盛,必须多读圣经。但是每当打开圣经,看一会就觉得昏昏沉沉,眼睛发涩,老想睡觉,怎样才能读圣经不发困呢?这是许多人的问题。 想多读圣经是非常可贵的。因为“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  相似文献   

20.
孙天人 《天风》1996,(7):8-9
读《新约》保罗之书信,常见开头是“自称”,末尾是“问安”。特别是在罗马书16章里,“问安”占了相当篇幅,罗列了大堆人名,读时不很有味,可能就因此走马观花,好像这些经文,对我们无关紧要。然而“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下3: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