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兆杰 《天风》2005,(10):45-45
所谓神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神的学问。社会层面中的不信仰上帝者和信仰上帝者,对这信仰有触及、有兴趣、有关注和质疑。因此可以认为,神学是对基督教信仰在社会层面中,展开了带有学术性、可陈述性、理性地思考,诠释、论证、充实、反思和检视。不信上帝的社会学者研究基督教神学,就在如此进行。信仰上帝者思考神学也在如此努力不懈。  相似文献   

2.
神学与信仰     
肖奕星 《天风》2002,(1):58-59
如何理解神学与信仰的实践关系,我们必须很好地思考。笔者就此谈及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一、神学是为信仰历来神学都是为信仰服的,而信仰也离不开神学。只有正确的神学思想,才能引导我们的信徒和教会有一个正确、完善的信仰,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我们所信仰的上帝,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现实人生。以至使我们的信仰不会偏离真理,避免走向异端。正  相似文献   

3.
探索我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宣传神学思想建设的必要性 神学,简单地说是关于神的学问。历世历代、不同地域的基督徒都结合社会、文化的变迁,对自己不变的信仰做出适时的思考和理论的阐述。神学思想建设是基督教的基础建设,没有它,信仰不能系统化讲解;教会也没有理论指导。 神学思考既是普遍的、必然的,为什么中国基督教现在要特别把它提出来予以推进?这与中国基督教的历史和现状分不开。 近代中国基督教19世纪从西方传来,不仅在组织上、经济上受外国差会控制,传教工作也多由外国传教士担任。那些传教热情很高的传教士,在本国向外扩张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陈永涛 《天风》2018,(2):33-33
为了避免文化疏离现象和基督教的迷信化或民间信仰化,作为中国基督徒,在中国神学的思考和构建中,我们需要跋涉于两个不同的传统之中。一个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另一个是基督教的传统。这两个传统同时供给我们信仰和神学的养料。  相似文献   

5.
蒿志强 《天风》2004,(2):29-30
一、神学的定义——是什么 “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丁主教在其文集中将这种神学思考总结为如何把基督教的信仰和生活的现实结合起来,成为既合乎理性又具有超越能力的理论。当代著名神学家约翰·麦奎利(JohnMacquarrie)定义“神学是通过参与和反思一种宗教信仰,力求用最明晰和最一致的语言来表达这种信仰的内容”。因此,神学就是教会在具体看得见的事工中所进行的“参与”即行动和“反思”即思考。常言道“不仅埋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实践总结出理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神学是通过参与和反思一种宗教信仰而进行的,这是进行时态,不是一次性完成。尽管我们每个人(包括教牧与平信徒)的所做所思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得尽上本分。教会兴衰,匹夫有责。  相似文献   

6.
孙红忠 《天风》2023,(8):28-29
<正>基督教神学的思考始终离不开神学的处境化。神学的理解需要通过特定的文化来表达,神学的阐释如果离开特定的文化处境,就很难让人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所以,神学思考必须处境化,基督教的信仰必须在地化,不能脱离当下的社会环境,必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中华文化对接,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基督教会。  相似文献   

7.
刘建权 《天风》2002,(5):31-31
神学是教会的方向,是信仰的旗帜,是时代的语言。所以神学应深入到教会生活中去,深入到信仰实践中去;要联系教会的弟兄姊妹,要联系一切关心、支持我们神学思考的人民群众。每一个愿意参与神学思考的人,首先必备有积极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必备有坚持团结甘愿接受批评的可贵精神,必备有各种科学知识修养和神忠心仆人的立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所建设的神学才能指明教会方向,才能是信仰的旗帜,才能充满活力和生机。  相似文献   

8.
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化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化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做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化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化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陈大治 《天风》2005,(4):36-38
"神学"就是"教会在思考"。丁主教在其文集中将 这种神学思考总结为如何把基督教的信仰和生活的现 实结合起来,成为既合乎理性又具有超越能力的理论。 因此,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就 是在具体看得见的事工中所进行的思考和行动。旨在 调整和甄别存在于现今教会中一些信仰的误区和极端, 帮助信徒建立起全面、正确、平衡的圣经观和释经观, 从而引领信众寻求和认识上帝正确的启示和带领,以 指导现实社会处境中的生活行为。最终的目的,是要使 我们回到圣经的启示中生活。  相似文献   

10.
我最早知道树的用途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可能是在自然课的书本上吧,那时,我知道了树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可是树为什么有此功用,当时却不知道,它的真正意义也不明白,更不明白它的神学意义以及如何从信仰的角度去看待它。我对神学和信仰对植物的认识也是始于近几年的学习和思考,本文就是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愿与主内的朋友们一道分享。另外,本文虽名曰与树有关,实则并不仅仅是树,而将是指所有的植物。植物也同信仰和神学有关吗?人们或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在国外,我想人们就不…  相似文献   

11.
孙红忠 《天风》1994,(收录汇总):28-29
基督教神学的思考始终离不开神学的处境化.神学的理解需要通过特定的文化来表达,神学的阐释如果离开特定的文化处境,就很难让人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所以,神学思考必须处境化,基督教的信仰必须在地化,不能脱离当下的社会环境,必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郑友清 《天风》2002,(2):28-29
加强神学思想建设,这对纯正基督教的信仰,统一对圣经真理的认识,抵制异端、邪教的渗透,是很适时,且是重要的。神学思想建设,就是要我们对神的认识与信仰,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得到适应。人是群居的,随时都在与他人接触来往。你的信仰如何?你的神学思想正确与否,都会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现就基督徒如何与人相处,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3.
神学与现实     
高友洪 《天风》2001,(9):16-17
每一个信神的人都有自己的神学,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持守和运用或浅或深,或对或错的神学。每一篇讲章,每次祷告,每一个问题被带进信仰进行思考,也都是神学。  相似文献   

14.
神学浅议     
一什么是神学?什么是神学?圣安瑟伦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说:“神学是寻求理解的信仰”。这一定义有助于我们了解神学的本质。首先,这一定义表明神学是信仰的活动。就是说,神学是一个以信仰为中心的活动。因此,我们有理由承认,神学应当发生在信仰团体中。所谓信仰团体,是指彼此生活在一起,并有共同信仰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中国基督教“两会”全委会在济南召开,全体同工一致赞成和支持丁光训主教的倡导,并一致通过了《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我感到“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充分体现了中国教会在思考,充分揭示了调整神学思想的必然,为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和生命活力。神学思想与基本信仰 神学思想与我们的基本信仰之间虽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所谓基本信仰,是指我们所信的对象和所信的内容而言。基督教的基本信仰的对象和内容,都集中地归结在《…  相似文献   

16.
单信 《天风》1999,(12)
每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每一个地区的教会都会有各自处境中的神学思考见解,2000年教会史证明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全世界各个时代的基督徒都同读一本圣经,但对于神的认识以及对圣经的理解则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以“信仰不变”的理由来拒绝神学思考,固步自封,也不能视中国基督徒在坚持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吸  相似文献   

17.
神学是教会在思考。有人会说基层教会用不着神学思想建设,只管讲道就是了,这是上层或神学院校的事,是极不正确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各人都有各人的神学思想,从你的解经观可窥见你的神学思想,即不同的神学思想,反映出不同的解经观,假若出于错误的神学思想,必然导致错误的解经观,这样既贻害信徒  相似文献   

18.
《广成仪制》是现存最完整的道教科仪丛书,《祭享神吏夫丁集》是其中的一册。本文以四川省崇州市天官庙的田野调查为例,结合文献材料,考察分析广成科仪之"祭享神吏夫丁",揭示其道教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色彩。道教会选择一部分符合道教神学理念、贴合当时社会现实状况的民间信仰,对其进行规范和改造,最终纳入正统道教的体系之中。这一做法有助于完善道教的神学体系,也有利于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叶,国人在经历了多次的革命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社会。基督教界亦积极思考如何从基督教信仰出发救中国。赵紫宸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人格论"建立他早期的神学体系,并提倡"人格救国"。赵紫宸丰富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神学思考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神学思想和生活实践也具有非凡的基督教本色化、处境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面对宗教的世俗化,默茨的政治神学尤其关注基督教之社会层面。一方面,默茨从基督教的核心基督信仰出发,提出"跟随的辩证法",以纠正观念论的"概念的辩证法";另一方面,默茨从基督教之终末论出发,提出"终末之临近期待",使得基督教重新具有批判社会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历史与社会中的信仰》一书。默茨对基督教之社会关切的思考,对奥斯维辛之后的神学思考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