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6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新故事”对来自两所幼儿园的133名3~6岁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进行了测查,探查了这一阶段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4岁左右的儿童能够掌握二级未知知识,但是儿童对于二级错误信念的理解要晚1~2年,6岁左右是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对于信念问题的错误回答主要是基于一级推理,相当一部分的6岁儿童能够基于二级推理对信念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儿童对于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不是一个全或无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认为,对假装的认识包含理解假装表征、模仿性假装和欺骗性假装。选取了86名3-5岁的学前儿童和122名3-12岁的聋童,考察他们对假装上述内容的认知情况及差异。结果表明:(1)当假装任务中涉及的事物特征不符合儿童经验时,9岁前的聋童和正常学前儿童难以理解假装表征和模仿性假装。反之若符合儿童的经验,大部分3岁正常儿童及7岁聋童就能正确理解上述内容;(2)5岁正常儿童和7岁聋童已能正确理解欺骗性假装,这比他们在同样情境下理解假装的表征和模仿性假装的年龄要迟。(3)聋童理解假装问题要比正常儿童滞后2-4年,但他们正确理解这些问题的年龄起点及达到的程度与正常儿童可能是一致的,而且发展的趋势也是相似的。(4)手语聋童理解假装问题的成绩好于口语聋童,那些父母会手语或父母是聋人的聋童的成绩好于其他聋童。本研究的结论是:低龄正常儿童和聋童还难以真正理解假装表征;聋童对假装的认识比正常儿童滞后2-4年,但发展趋势相似;聋童自身的手语水平及其父母的手语水平是影响他们理解假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与二级情绪理解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来自两所幼儿园的133名儿童为被试,探讨了3~6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情绪理解的发展分化与联系。结果发现,6岁左右是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情绪理解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的儿童能够掌握二级未知知识,获得情绪解码能力;儿童的二级未知与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之间,儿童的情绪解码与二级情绪理解之间,在发展上存在1~2年的差距;二级推理能力是儿童进行二级心理状态认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个体的情绪伪装能力是其情绪社会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方面,选取某幼儿园12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通过“区分外表-真实情绪”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考察3~6岁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而探讨情绪伪装认知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1)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5岁为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期;(2)儿童在消极情境下区分内外情绪的能力显著高于在积极情境中的表现;同时,对两种情绪伪装动机(社会适应、自我保护)的认知能力无显著差异;(3)儿童情绪伪装认知和错误信念理解能力显著相关,两种错误信念(意外内容、意外地点)理解都能很好地预测情绪伪装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特定句法提示对3-4岁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错误信念任务中,为儿童提供关于错误信念表征的特定句法,考察这种句法理解对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成绩是否有促进作用。124名3-4岁幼儿参加实验,每个年龄组幼儿随机分配到零级提示,一级提示和二级提示等三个句法提示条件组,并完成4个错误信念任务。结果发现,一级提示条件和二级提示条件下的错误信念理解成绩显著高于零级提示条件下的错误信念理解成绩,而一级和二级两种提示条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句法提示对不同的错误信念任务的影响是相同的,对错误信念的预测问题和解释问题的影响模式是一致的。表明对错误信念表征的特定句法提示,有效促进了儿童的错误信念成绩,提示这种句法结构可能有助于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依据信念(正确-错误)和愿望(接近-回避)对儿童的二级信念-愿望推理能力进行了细分,并据此设计了四个二级信念-愿望任务,探讨了480名5~8岁儿童在四个任务上的表现。结果发现,对儿童而言,不同的二级信念-愿望任务的难度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为:二级真实信念接近愿望、二级错误信念接近愿望、二级真实信念回避愿望、二级错误信念回避愿望。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72名3~5岁儿童在三个改造过的经典错误信念任务中的表现,结果显示,大部分4岁儿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错误信念;大部分5岁儿童能够正确认识他人错误信念;大部分3~4岁儿童的自我错误信念认识显著好于他人(真人和玩偶)错误信念认识,5岁时这两种认识才没有显著差异;学前儿童对真人与玩偶错误信念的认识没有显著差异;学前儿童对“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中错误信念问题回答的一致性较高,而对“外表—真实”任务的回答与前两种任务的一致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幼儿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113名3~6岁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其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亲社会行为对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二级错误信念认知是年幼组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而亲社会行为则是年长组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设计了冲突真实信念任务,用于考察儿童对真实信念的理解;并利用区分信念、冲突真实信念和意外地点的错误信念任务,考察儿童理解信念推理基本规则、真实信念和错误信念的发展顺序。97名3~6岁儿童完成了测试。结果显示,3岁儿童能理解信念推理的基本规则,5岁儿童能理解真实信念,6岁儿童能理解错误信念。结果支持了儿童先理解真实信念,后理解错误信念的发展模式;也说明在理解信念以前儿童已能掌握信念推理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0.
外表真实区别、表征变化和错误信念的任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理论”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和最活跃、最多产的领域。为了分析和比较“心理理论”的实验任务,该研究以济南市3所幼儿园中的233名3—6岁儿童为有效被试。进行了“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两种心理理论实验任务。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意外转移任务中内隐错误信念显著难于标准错误信念,易化错误信念与标准错误信念的难度不存在显著差异。(2)欺骗外表任务中外表真实区别难度显著低于表征变化和错误信念。(3)意外转移任务的错误信念显著难于欺骗外表任务的错误信念。  相似文献   

11.
I applaud Ruffman for cautioning us against interpreting early sensitivity to others’ beliefs as evidence for an innate theory of mind and for making room for learning. In turn, however, I caution against his claim that all infants need is to understand that people act depending on what they perceive. Instead, infants may keep experiential records (Perner & Roessler, 2010) for other people or records of what they have registered (Apperly & Butterfill, 2009), which makes it less obvious that all required knowledge can be acquired by statistical learning. As a general criticism I remonstrate with current theory of mind research on its lack of concern that we understand people as acting for reasons which goes beyond detecting lawful regularities in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2.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行为观察(儿童与同伴的一对一游戏)、同伴提名和教师评估,探讨心理理论发展与儿童日常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52名4~5岁的学前儿童参与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岁以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在游戏中的“交往敏感”和“交往表达”两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3)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整体上与同伴提名、教师评估相关不显著,但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紧密的关系。我们推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通过影响亲社会行为间接指导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同伴交往与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理论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具体关系如何,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介绍了心理理论和语言关系的新近研究,着重阐述了目前关于二者关系的两种观点: (1)心理理论和语言发展之间不仅是早期揭示的一般相关关系,而是可能存在着因果关系——或以语言为因,或以心理理论为因;(2)心理理论和语言都受第三种因素影响,如执行功能和生长环境,但这些因素是究竟如何影响心理理论和语言发展的,还需深入探讨。文章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路,包括对不同语言能力间的比较研究,对二者关系的跨文化研究和毕生取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幼儿是如何通过错误信念任务的:信念还是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研究错误信念任务的有效性。采用真实信念(TB)任务和错误信念(FB)任务,以知否问题和想法问题为检测指标,通过比较儿童在FB和TB任务上的表现,本研究发现4~6岁儿童在知否问题上存在正确反应、忽略推断和“是”反应偏差三种反应模式。儿童通过FB任务的方式也有三类:基于信念、基于规则,以及其它(可能是猜测或其它未知策略)。儿童在知否问题与想法问题上的通过率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Four-, five-, and six-year-old Chinese and Canadian boys and girls were presented a series of 11 graphic models and were asked to draw them. Supporting Piaget's theory,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drawing performance on the topological dimension was better than the performance on the Euclidean dimension, and that there were neither gender nor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offers strong support for a main effect of biological or maturational factors a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al influenc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spatial conceptions.  相似文献   

16.
关于幼儿开始理解错误信念的年龄,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目前颇具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幼儿只有在4岁左右才能理解错误信念,3岁幼儿至多只能隐性理解错误信念。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主要来自于对幼儿的错误信念的言语实验。由于这些实验结果被认为与言语测试范式相关,越来越多的实验采用非言语测试方法,结果发现3岁,甚至3岁之前幼儿就能够理解错误信念。同时,这一观点也获得了一些理论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7~9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和失言理解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级错误信念任务、失言理解任务分别考察了90名7-9岁学龄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结果表明,7岁组儿童在二级错误信念和失言理解任务上的成绩与8岁组、9岁组存在显著差异,但8岁组和9岁组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提示8岁可能是个体心理理论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三组被试在二级错误信念理解上的成绩显著高于失言理解任务上的成绩,在控制年龄后,他们在两种心理理论任务上的成绩显著相关。另外,失言任务中三种心理状态理解的得分两两相关。综合以上结果,在学龄期,心理理论仍有质的发展,且心理理论的信念、情绪和意图等核心概念仍然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8.
儿童理解误信念的心理机制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心理理论是近20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热点,对其研究主要是在误信念实验范式之下进行的。儿童理解误信念的心理机制问题是误信念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了儿童如何理解误信念的几个重要假设,包括:元表征假设、事实掩盖假设、心理理论机制假设、计算资源假设。此文综述了这些假设,以期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