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哲学问题》1977年第5期报导,1976年11月末,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所属“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综合问题学术委员会执行局召开例会,讨论两个问题:(1)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研究方面的当前任务(总结讨论上述问题的全苏第七次讨论会);(2)关于“实验——模式——理论”国际讨论会(1976年10月,柏林)的总结。 M.B.波波维奇和德施列维就第一个问题作了报告,萨奇科夫就第二个问题作了报告。波波维奇说,逻辑和方法论是一个鲜明地显示  相似文献   

2.
1977年9月,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哲学家在莫斯科举行题为“实验、模型和理论”的第二次座谈会。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哲学中心研究所的同事们参加了这次座谈会。第一次座谈会(柏林,1976年)的成果,在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刊物上得到广泛的阐明,并且获得高度的评价。在后来这次会晤中,学者们继续讨论了现代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关键性的哲学问题。发言人更加明确了并发展了早先所发表的一些观  相似文献   

3.
1663年10月18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举行扩大会议,讨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问题”。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主席Л·伊利切夫作了报告(这个报告的译文的第三、四部分已发表在《外国学术资料》1964年第2期中)。在讨论这个报告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专门社会科  相似文献   

4.
据《学术研究》1963年第五期报导:广东历史学会于今年10月5日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讨论关于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刘节在会上作了多次的发言,坚持自己的论点,并对某些重要的论点,作了补充和发挥。他说:(1)我的“天人合一”说,是要以人来统一,而不是以天来统一,也就是以人来掌握自然规  相似文献   

5.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64年12期上发表了Н.Г.阿列克谢也夫和Э.Г.尤金的长篇文章,详细介绍自1960年以来对辩证唯物主义问题的研究情况。现将这篇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婷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202-202
苏联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留给后人的历史之迷,为求得破解,引起了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这对后人正确认识与总结苏联和东欧剧变经验教训、内在规律意义重大。有极其宝贵的财富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64年第11期上,报导了苏联哲学研究所一年来在研究历史科学的哲学问题方面的情况,现将这篇报导摘译如下: 1963年未,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组之下设立了一个小组,研究历史科学的哲学问题。同时,在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设立了历史方法论组。这些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是研  相似文献   

8.
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哲学家联合委员会从1976年12月5日至12日在格拉和耶拿举行例会。苏联方面以S.F.奥杜耶夫为首参加的有:B.W.鲍格丹诺夫、W.L.加拉德沙、G.I.伊万诺夫、N.N.凯热罗夫、L.N.莫斯科维绍夫、A.G.梅斯里夫钦科、T.I.奧伊则尔曼、W.W.斯托里雅罗夫。以E.哈恩为首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有:D.柏尔格诺尔、M.布尔、W.埃希豪思I、W.埃希豪恩II、S.海本奈尔、A.考辛、G.麦尔特兴、F.鲁  相似文献   

9.
应苏联方面的邀请,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哲学家联合委员会于1977年5月12日至16日在基辅召开了第七次例会。以E.哈恩为首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有:W.埃希豪恩I、F.菲德勒尔、S.海本奈尔、H.霍尔茨、A.考辛等人。苏联哲学家代表团由M.T.约夫楚克率领。它的成员有:B.W.鲍格丹诺夫、G.I.伊万诺夫、W.I.科斯罗夫斯克、S.F.奥杜耶夫、T.I.奥伊则尔曼、W.I.辛卡鲁克、W.W.斯托里雅罗夫等人。1972年初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苏联和东德哲学家联合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从1979年9月10日至15日在苏联明斯克举行。苏联和东德的代表团分别由该委员会的两位主席M.T.约夫楚克和E.哈恩率领。这次讨论会的题目是《发达社会主义时期里社会科学的现实方法论问题及其阐述》。 M.布尔(东德哲学研究所所长)和B.S.乌克兰采夫(苏联哲学研究所所长)就《社会科学的哲学—方法论问题》作了报告。布尔在报告里专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一些问题。他把这种关系的阐明看作是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前提,因为世界观是科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布尔指出,科学不仅涉及到由社会决定的、获得社会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涉及到社会的过程。如果科学过程的诸部分  相似文献   

11.
1985年6月15日至16日,吉林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在长春市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省委党校等15个单位的30名代表,就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体系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与改革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会议首先讨论了历史唯物主义起点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劳动,因为社会是从自然发展来的,历史的起点必然是人和自然的矛  相似文献   

12.
去年12月7日至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筠泉同志和我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术访问。在这期间,我们访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三地的哲学研究所、大学哲学系和一些哲学杂志编辑部,会见了部分苏联学者,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中苏两国学者通过彼此交谈,增进了对各方研究情况及某些理论观点的了解。现就苏联学者对异化、系统方法与辩证法的关系、辩证逻辑及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看法,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庄子哲学,近年来又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其中一些问题在不断深入着,但有一些问题,则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材料的依据、掌握和理解的问题,也有方法论上的问题,而二者相比,我认为方法论上的问题是主要的。 依据材料不同、对材料的掌握和理解不同,自然使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难以取得一致。我认为,研究庄子的哲学思想,应该依据三方面的资料:(一)内篇;(二)外杂篇中有关庄子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二月号的《经济研究》发表了汪敬虞、张国辉的《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方法论》一文。作者从方法论角度,批评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讨论我国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中反映出来的某些观点。作者认为,这种观点集中表现在下面几个问题上:第一,关于行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问题。有一种看法:把行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始形态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有行会的存在,就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关系(例如说,在有“行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陕西师范大学中外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召开了一次文化研究方法论问题的讨论会,西安地区的30多位学者与会。兹将会议讨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述要如下。 一、坚持文化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 与会同志认为,文化研究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有利于和服从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总任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文化进步;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苏联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之间出现了分歧,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着的对立。本质上,这种分歧不仅是苏联与东欧之间、东欧各国之间的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争论,而且是深入到苏东内部社会生活、关注人的现实境遇、大众思潮与官方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着的、关涉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论争。事实上,这种分歧及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当代书写造成太大的影响,因而也就表明,苏联、东欧都没有充分尊重并利用这一分歧、斗争的理论成果,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历史际遇。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自然辯证法》中談到耐格里没有能力认識有限和无限、质和量的界限的相对性的时候,作了一个著名的論断:“……质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具有质并且具有无限多的质的物”。这个論断在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在指出耐格里的哲学錯誤的同时,提出了事物的质的单一性和多样性問題,虽然沒有直接解决这个問題。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六年九月哲学研究所举行了逻辑讨论会。这个讨论会的目的是关于我国以及外国在逻辑的各个范围内的研究工作情况的报导;关于逻辑对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并要求解决的一些逻辑问题的情况的报导;关于会议参加者的研究成果情况的报导等等。会议程序的规定在颇大程度内乃是由于最近时期在哲学研究机关中对于逻辑的研究工作注意较少,而逻辑专家们大部分的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解体前夕,即1989、1990年,苏联的经济形势恶化,政局动荡,民族冲突剧烈,党心涣散,民心浮动。在伦理学界,则出现了很多学派,观点对立,论争激烈。伦理学家们企图以道德世界观审视历史,评论现实,总结经验教训。这个时期苏联伦理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关于道德定义,二是党的伦理和政治伦理学,三是非暴力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探讨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问题,是哲学科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新的历史经验要求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发挥创造性,否则就不可能对苏联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共产主义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做出真正科学的分析。当然,我们的书籍中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问题的探讨,并未穷尽其全部问题,与对这门科学提出的许多任务还不相称。哲学界和社会学界仍然缺少科学共产主义原理课程的教科书和有分量的专题研究著作。了解研究科学共产主义的书籍,不仅使我们能够判断所进行的研究的质量,而且能够找出其缺点和考虑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途径。论述共产主义建设各个方面的大量书籍,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