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1年3月6日,一代名尼通愿法师辞世。初闻通愿法师之名,确曾有过孤陋惶恐的感觉,其传奇的身世与淡泊的一生常令人思无所依,欲说还休。通愿法师俗姓翟,名尧臣,世居山东。祖上并不富裕,其祖父曾以钉鞋为业,膝下子女八人,风雨飘摇,嗷嗷待哺。因山东土地贫瘠,只好拖儿带女,来到黑龙江双城县。其父为长子,名文选,字羲人。自幼聪颖好学,常于砍柴卖菜贴补家用之暇,在本地白财主家的私塾窗外听讲,后为教师周先生发现,见其悟性颇高,孺子可教,便以自己的薪金来供其上学。翟文选果然不负众望,勤苦求学,考中举人。袁世凯时为议员。因不满其窃国专权行为,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1,(8)
1991年3月6日,一代尼师通愿法师辞世。通愿法师俗姓翟,名尧臣,祖籍山东。祖父闯关东,举家来到黑龙江双城县。法师的父亲为长子,名文选,字羲人。清末举人。袁世凯时为议员,因不满其窃国专权行为,愤然离官场,到人口稀少的黑龙江林甸耕地,并将其家亦迁至林甸。后来官家四处寻找,无奈,再度为官任盐运使。其父刚直不阿,清风两袖,时人众口称道。张作霖时  相似文献   

3.
王帅 《五台山研究》2023,(3):20-25+31
印光法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反映了其家庭“奉儒守官”的家风,对印光“儒佛融合”“以振兴佛教为己任”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出家之后,法名圣量,字印光,号继庐行者、常惭愧僧、普陀僧、粥饭僧。这背后既蕴含着印光对于自己弘法事业的定位和期许,也可以看出其作为佛教领袖自觉振兴佛教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更可以看出印光谦卑恭逊背后的勇猛精进与坚定自信。从印光使用别号的时间、频率和场景,也可以看出其弘法实践中“善巧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一次讲话中谈到,截至2001年年底,在全国普通高校719万在校生中,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在144万人以上,约占20%,特别困难的有70万左右,约占10%。如此庞大的数字说明我们必须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在大学开展心理咨询过程中,贫困大学生在前来咨询的学生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都与贫困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名僧巨赞法师传略——仅以此文纪念巨赞法师逝世十三周年朱哲巨赞法师是当代名僧。青年时代秘密参加党的地下活动,遭国民党通缉。出家后入支那内学院深造,后任教于重庆汉藏教理院、厦门闽南佛学院。抗战期间在湖南成立南岳佛道救难协会,于桂林创办《狮子吼》月刊,...  相似文献   

6.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星期一下午,按照惯例打开心理咨询信箱,一封信跃入眼帘,信没有署名,也没有联系电话和地址,看来写信的学生不想让人知道他是谁。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就叫他吴言吧。 吴言信中介绍,他来自边远的贫困山区,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和妹妹靠几亩山地  相似文献   

7.
严竣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3):96-100
目的:通过对贫困大学生采访记录的分析寻求影响贫困大学生成长的若干因素。方法:对29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对取得的访谈记录做了项目反应分析,得出了贫困生应对方式和态度的结果。结果:贫困大学生贫困的背景让他们大都有一种自卑的情绪,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有些不够自信;贫困大学生受到来自家庭的全力支持,学习压力巨大;一些贫困大学生有严重厌学情绪,但又不得不强迫自身努力学习;贫困生渴望得到关注和帮助,但不仅仅是物质的;贫困生在前途命运问题上大多感到迷茫;贫困大学生普遍具有一种错误的厌恶“有钱人”的认知倾向。结论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已经是协助贫困生成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2,(12)
9月11日(农历八月中秋节),黄梅五祖寺隆重举行方丈升座盛典。五祖寺两序大众恭请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昌明大和尚荣任方丈。是日,黄梅县城阴天多云,唯五祖寺慧日高悬,毫光四溢,惠风和畅,百鸟啣花,县城至五祖寺12公里的沿途中,高悬迎欢、祝贺昌明法师就任方丈横幅,好一派隆重庄严的节日气氛。上午8点30分,寺内钟鼓齐鸣,香云缭绕,鞭炮声喧,两序大众暨来自  相似文献   

9.
10.
却说今年一个故人之独生女,以较高的分数考取了大学,因在边远山区的乡间长大,县里念中学,从未离开过家乡和父母,到这么远的地方读书,按时下惯例,由父亲护送进城报到,父亲代她办好入学手续,找到了宿舍,只差没替她铺床摺被了。临行还不放心,还风尘仆仆地赶到我家,说是认一下门庭路径,以后若有困难也可登门求助,即节假日也有个可以走动的地方。故人相托,又是一个初到大城市的姑娘,我自然高兴地答应了,告知电话号码,又告诉她已经来过一趟了,从她那所大学只消走百余米即有一路公交车,登车一直坐到终点,距我家也就不过百米之遥了,这里虽是郊区,却是学校汇  相似文献   

11.
温金玉 《中国宗教》2006,(12):19-21
2006年11月9日6时50分,原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安详示寂,享年97岁。隆莲法师1909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41年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出家,同年腊月八日受具足戒,1942年受聘为四川莲宗尼众部教务长,并自此开始佛教比丘尼教育事业。1984年,出任新中国第一所比丘尼教育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才学蜚声中外,主要著作有《三皈依观初修略法》《、四分比丘尼戒本讲义》《、能海法师弘法业绩述略》《、能海法师年谱》、《佛教道德观》等,曾参与《中国佛教》、《藏汉大辞典》等重要出版物的篇目、辞条的编写工作。本文作者感怀隆莲法师一生对中国佛教做出的贡献,撰文以表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2.
方丽娟 《美与时代》2007,(10):133-134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实验测查数据,对贫困生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校贫困生工作的特点,从学校和贫困生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948名贫困大学生为正式被试,调查其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及最小空间法验证,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由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四个因子组成,包含24种积极心理品质。量表α系数为0.95,分半信度为0.88;四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1.16%。异化系数为0.19,区域指数为0.96。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调查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良好工具。在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三个因子方面,贫困大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得分。感恩、善良、爱心、虔诚和公平是贫困大学生优势积极心理品质;创造力、审美、领导力、好学和坚持是其弱势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加明显,故而在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接着阐述了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翅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倍受关注,而少数民族贫困生又是其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不仅表现在由于经济困难所带来的自卑心理,还表现在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孤独感。因而高校在相关调查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贫困生的特殊性,并加强针对性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6.
贫困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考察贫困大学生个人目标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1以130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相关研究法探讨个人目标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2通过提供目标榜样,检验提升个人目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目标的各维度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 提升个体个人目标,能够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复原类型贫困大学生人格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从困境或生活威胁性情境中维持身心功能健康的能力。为探讨不同复原类型中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人格差异,该研究使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大学生心理复原量表对165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复原力,性别、年级的主效应及其交互效应不显著;2)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可分为复原强型、中间型和弱型3类;3)在不同复原类型组贫困大学生中,预测心理复原力的特质和次级人格因子有所不同。心理复原的个体差异部分来自人格。  相似文献   

18.
一、调查目的经过十年动乱,新一代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怎样呢?他们的意识倾向(主要是理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心理需要又如何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在1982年11月试图通过对广州地区部分大学生的调查,对这个问题作一客观的分析和基本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导致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杀人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应该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此,向大学生朋友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1.认识自我,做自信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时过于自傲,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有时又过于自卑,认为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不能正确认识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四例贫困大学生的访谈研究,在了解其基本生活状况与人格特质的条件下,探悉其受助与施助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