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家提 《佛教文化》2023,(1):102-104
道世法师是唐代著名律宗高僧,佛教学者。他一生深人研习三藏教典,大力弘扬律宗。在弘扬佛法的同时,道世法师还专心从事佛教著述,撰写了大量很有见解的佛教专著。道世法师撰述的这些著述中,流传后世且影响深远的是《法苑珠林》。本书自问世以来,深受历代学佛者和佛教研究者的欢迎,被大众赞誉为“佛教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
李荣,号任真子,蜀中高道,是唐代初年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根据《全唐诗》和《绵阳县志》的记载,他为四川绵州(今绵阳)人。关于李荣生平的详细情况,因史料阏如,今已无法考证得知。但从现存的唐代道教与佛教的一些有关资料中,如明修《道藏》与《大藏经》的《唐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中,仍可检寻到他的部份行踪,使我们今天对于  相似文献   

3.
在唐末宋初道统论和辟佛论兴起之际,兼治三教的契嵩通过阐发《洪范》皇极论与《中庸》未发已发说,提出"《洪范》与《中庸》相为表里"的观念。他一方面认为三教皆是皇极大中之道的体现,以皇极统摄三教;另一方面又以理事体用之分判教,认为佛高于儒,是皇极大中之道的最圆满表现。这一说法有着政治与理论上的双重意义,既为宋仁宗时期佛教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也对宋代理学的理论创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儒、释、道三教之间斗争、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同时不乏排佛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张商英与排佛尊韩(愈)的思潮开展论争,以捍卫中土佛教的正当合理性。张商英的思想中表现出对儒、佛、道兼收并蓄,并以佛为尊的特征。基于三教"犹鼎足之不可缺一"的基本认识,张商英的孝道思想继承了前人成果,提出系统的孝道观,认为佛教之孝尤具有优越性。但他的三教融合也突出了三教之间的差异性,其孝道观更多地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上维护佛教伦理,因此具有会通性不足的历史缺陷。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儒、释、道三教之间斗争、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同时不乏排佛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张商英与排佛尊韩(愈)的思潮开展论争,以捍卫中土佛教的正当合理性。张商英的思想中表现出对儒、佛、道兼收并蓄,并以佛为尊的特征。基于三教"犹鼎足之不可缺一"的基本认识,张商英的孝道思想继承了前人成果,提出系统的孝道观,认为佛教之孝尤具有优越性。但他的三教融合也突出了三教之间的差异性,其孝道观更多地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上维护佛教伦理,因此具有会通性不足的历史缺陷。  相似文献   

6.
佛教和道教均有厨经.佛教有敦煌写经《佛说三厨经》《佛说停厨经》以及在敦煌写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高野山写经《佛说三停厨经》,道教有《老子说五厨经》.虽然天厨思想在中、印都可追溯各自的源头,但就这些厨经的内容和结构来看,道教的厨经逻辑顺畅,而佛教的厨经却问题颇多.本文通过比较佛道两教的厨经,研究天厨思想的内涵、佛道厨经的同异之处以及佛道厨经的具体方法,最后总结出厨会传统演化的社会学景象.  相似文献   

7.
正本书由不同的角度分别探讨中古时期佛道交流的不同议题,焦点集中在《灵宝经》当中的佛教概念。大乘佛教经典译介进入中国后櫂櫂櫂櫂櫂櫂,其中的观念开始渗透并被借用到中国本土的经典,最明显的就是古灵宝经。本书即在佛道的脉络下探讨佛教观念在《灵宝经》中的借用与转化,试着去了解在4  相似文献   

8.
《道教义枢》的自然观简析李刚本文通过比较道、佛二教对自然与因缘的论述,对初唐道教教义学代表著作《道教义枢》的自然观作了简要分析。文章认为,《道教义枢》的自然观融汇了佛教的因缘说,使“自然”的含义具有“空”的气息,佛教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说成为《道教义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之下,1939年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支持下于南岳祝圣寺正式成立。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及其下属的南岳佛教青年服务团、南岳佛教流动工作团在从事战时救护、宣传、慰劳工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巨赞法师、暮笳法师是上述佛教革命组织的实际领导与中坚力量,他们所创办的《狮子吼》月刊,也为抗日宣传做出了自身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中期,《中庸》作为"性命之书"已为儒士广泛接受,并发挥《中庸》的思想以回应佛教的挑战。因此,契嵩也解《中庸》与儒士辩,一方面,援儒入释,通过对《中庸》的"性"、"中庸"等概念的分析,强调了儒释之同,以调和儒释关系;另一方面,并没有改变佛教的立场,从多个层面证明佛道高于儒(含《中庸》)道,进而以佛教统括儒、道。既然《中庸》所讲的道理都比佛教低,那么以此来治心或治身所能达到的境界自然是低层次的。  相似文献   

11.
一、引 言召开学术会议,就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学术讨论,古已有之。佛教是一个强调理论的宗教,佛学的研究往往伴随着很多重要的学术问题需要进行讨论,由此产生了专门的学术讨论会。从古代的文献记载来看,有关佛学的学术讨论会召开过很多次。据说公元67年,汉明帝夜梦“神人”,第二天早上召集群臣开会,讨论这位“神人”的来历,大臣傅毅勇敢地站出来回答:“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神道也。”①他指出这位“神人”是佛,促使明帝下决心派人西去求法,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如果这件事情是实,那么佛教…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宗教文学是常被人们忽视的领域,即便是人们常议论的佛教、道教与文学艺术关系这类话题,也仅停留在中国某小说与佛道某故事有渊源关系,某文学作品有佛道的出世思想等线性的表层分析上,并未把佛教或道教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更未有较成熟的佛教或道教文学史出现。自本世纪初林传甲,黄人编著中国文学史以来,中国人写的各类文学史著作不下五百部,而宗教、僧侣文学的专书、专史,仅有建国前张仕章《中国古代宗教诗歌集》(1926年上海广学会出版)、张长弓《中国僧伽之诗生活》(1933年作者本人出版)等  相似文献   

13.
何:陈兵兄,近些年以来,您在佛学领域成就颇丰,不论是以一人之力独纂的《新编佛教辞典》,还是《生与死》、《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等,都颇为引人瞩目。但包括我在内,广大读者对您研究佛学的因缘,却还不甚了了。记得您原来在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室,在宋元明清道教和内丹学研究多所拓荒,调到川大宗教所后才“由道归佛”,成了独树一帜的佛学专家。请您谈谈自己研究佛教的缘起,如何?陈:以佛教研究者的身份与读者见面,在我来说虽然只有十年历史,但就研习佛教而言,我大概算得上国内同年龄段的一代人中起步最早者之一。在童年、少年…  相似文献   

14.
止观与气功     
《法音》1989,(3)
早在本世纪初,蒋维乔居士在其《因是子静坐法》及《续编》中,把佛教六妙门、天台止观等作为一种身心锻炼之道,介绍给社会人士,开佛教禅法进入医疗气功园地之端。近几年来的气功热中,佛教禅定从气功、人体科学的角度,被重新认识,气功界把佛教禅定从客观上看做气功,尊佛家禅功为中国传统气功六大家(道、佛、儒、医、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本文作者过去的研究,东晋末刘宋初出现的道教灵宝斋主要是以行道为核心的一种集体法会仪式,举行期间所有参与者须奉持类似于佛教戒律的系列戒条。灵宝斋是古灵宝经借鉴源出印度佛教布萨制度的汉传佛教斋法创立的,其中融摄了中国本土道教的天师道和方士仪式成份。王承文在其近著《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中提出了与笔者完全相反的观点。一方面,他竭力证明古灵宝经中的时节斋或灵宝斋源出中国本土宗教;另一方面,他认为汉传佛教的时节斋乃仿效中国本土宗教斋法而制立。本文从三个方面反驳王说,期望通过深入的讨论推进中古佛道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的佛道关系实现了从激烈的对抗到彼此间平等的对话与共存的重大转折,而转折的实现与佛道两家实力的消长变化、统治者的政策导向以及佛道思想的发展演变有紧密联系。佛道关系转折代表了最基本的观念态度的转变:佛道一致的关系模式因其强调佛道两教的高低优劣,侧重于阐述佛道思想的差异而仍然坚持对抗的观念态度;而佛道合一的关系模式则强调佛道思想的融合,侧重于阐述佛道思想的共通处,因而突出了强调彼此间平等的对话与共存的观念态度。正是由于道教率先突破对抗的观念态度,站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吸收佛教思想从而实现了理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佛教画藏     
君冈 《佛教文化》1995,(3):49-53
《佛本生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前生的事。 佛教讲因果,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 佛教认为一般人都离不开轮回之道,只有成了佛才 能超出轮回。那么,释迦牟尼佛怎么也有前生之事呢? 这里要给读者说明一下。在佛经中释迦牟尼成佛之 前还是菩萨,仍脱离不了轮回。因此才有佛的前生 故事。 这些故事大都是寓言、童话,长期流行在印度民 间,内容生动,寓意深长。作为一种寓言可以通过说 因果,讲轮回明白善恶的真理。正如佛经所说:“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9,(2)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据北传佛传记载,这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见明星,豁然开悟而成正觉。我国南北大小寺庙与佛教团体都要在这一天隆重举行祝圣法会。寺院在这天早晨则要以豆类、干果和大米煮粥供佛及僧,并以之饷客,名曰“腊八粥”。陆放翁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天中记》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9,(7)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又作韧之)、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职业教育家。他一生好佛,提倡素食,自己坚持素食数十年。黄炎培从20年代起就购买、阅读了大量佛教方面的经书,并进行过深入的研讨。广西柳州市图书馆收有一批(约数百种、近千册)原为他当年所藏的佛教书籍,其中一些书上就有他购、读以及心得体会方面的题记。如他在民国八年六月一次就买了《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注》、《愚贤因缘经》、  相似文献   

20.
唐代僧人曾揭发道士刘无待仿拟佛教盂兰盆会伪造《大献经》,指出《大献经》倡导的中元节原非道家节日。近现代学者普遍都同意这个说法,只有个别人持相反的意见,认为佛教盂兰盆会模仿道教中元节。本文认为二说皆为片面之说。如果从仪式和日期两个方面仔细考察,会发现道教中元节一方面的确仿效佛教盂兰盆会,另一方面与道教本身的信仰或教制也不无关系。道教中元节其实是糅合佛、道二教因素而创造的宗教节日,它是中古时代佛道融合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