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商业丑闻频频发生,引发了学界对领导正直问题的关注,但学术界对领导正直的结构、测量及前因与后果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研究首先借鉴管理学通用的量表开发程序,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下领导正直的结构维度,开发中国组织情境下领导正直的测量量表;然后,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收集上下属配对数据,探索领导正直的前因与结果。具体包括3个研究:(1)中国组织情境下领导正直的结构与测量研究;(2)领导正直的前因:基于特质与学习视角的跨层次的追踪研究;(3)领导正直的结果:一项追踪研究。该项目研究结果的主要价值在于:(1)确立中国组织情境下领导正直的维度结构,识别与测量中国组织情境下的领导正直;(2)确认哪种特质的领导可能正直,以及高层领导正直是否对低层领导正直有传递效应;(3)揭示领导正直如何通过提升个人声誉,继而加强个人权力及职业发展,以及如何通过下属对主管的信任,最终增加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建言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碧英  高日光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532-1542
公仆型领导以服务员工为导向, 在本质上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以组织利益为先的领导方式。然而, 国内该主题的研究还很不系统。本研究首先在中国组织情境下, 采用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探讨公仆型领导的结构维度, 建构公仆型领导的测量量表; 然后以团队及其成员为研究对象,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 收集“管理者-员工”配对数据,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多层线性模型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探讨公仆型领导的有效性。具体包括三个研究:(1)公仆型领导的结构与测量研究; (2)公仆型领导有效性的追踪研究—— 基于领导行为比较的视角(是否有效); (3)公仆型领导有效性的追踪研究—— 基于作用机制的视角(如何有效)。研究结果有助于澄清公仆型领导的内涵与维度结构, 识别和测量公仆型领导行为, 证实公仆型领导的有效性, 比较公仆型领导与家长式领导、变革型领导的影响效果, 揭开公仆型领导对个体绩效和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震  孙健敏  张瑞娟 《心理学报》2012,44(9):1231-1243
采用配对问卷调查法, 以150位管理者和464位下属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组织指向和人际指向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式领导和下属集体主义导向在其中的作用。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公民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道德式领导在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与下属公民行为关系中有中介作用; 下属集体主义导向在道德式领导与公民行为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表现为道德式领导对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对高集体主义导向的员工来说更明显。文章揭示了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公民行为的影响效果、内在机制和作用条件, 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领导有效性研究的特质-行为整合视角模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领导心理与行为实证研究二十年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领导心理和行为的实证研究在过去20年间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特质研究、行为和风格研究、权变研究与新领导理论研究四个方面。该文提出,重视在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组织情境中分析领导的机制,把焦点由领导者个体转移到互动的领导过程,强化中国文化下的本土化研究,加强实验室方法、追踪研究和质性研究,是今后领导心理与行为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背景下建言行为研究:结构、形成机制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言行为研究伴随角色外行为研究而兴起, 对其研究顺应了知识管理等管理新理念的要求, 也与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主题一致。相比国外的盛行, 国内对该主题的本土化实证研究尚待加强。经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分析, 结合本土化研究取向, 本研究拟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配对成组问卷的现场研究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等方法, 以特质激活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经济理性观为基础, 探索中国背景下企业员工建言行为的构思、形成机制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中国背景下建言行为结构研究; (2)建言行为多层次动态形成机制研究, 包括基于特质激活的个体特征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个人认同的领导行为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社会认同的组织因素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 及基于经济理性的个体与情境因素对建言行为交互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 (3)建言行为对组织创新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6.
情境相关性及其对“特质-工作结果”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情境相关性是指当情境能够对个体表达特质提供相关行为的线索时, 该情境即具有相关性, 它和情境强度共同组成特质激活的潜能, 并在工业组织心理学中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情境相关性有研究提出情境维度说, 建立特质激活与评估模型。受到情境中相关线索激活, 特质表达为工作行为。在与不同水平各个维度的线索相一致时, 工作行为被评估为工作绩效。研究表明, 情境调节变量可以在3个水平提供特质激活线索, 调节“特质&;#8722;工作结果”关系, 如任务水平的工作控制、群体水平的领导行为以及组织水平的领导&;#8722;成员交换(LMX)关系等。情境相关性研究在人才选任、绩效管理、改善生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领导越轨行为是指领导者在工作场所中故意违反重要的组织规范的行为。通过整合分析组织内越轨行为和领导行为两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发现, 领导越轨行为的诱因大致包括个体因素(个性特征、个体知觉和人口学变量)和情境因素(组织文化、工作特征和人际影响)两类, 并且主要通过社会比较、社会心理和社会交换三条路径进一步影响下属的工作绩效。未来研究应从行为客体(组织-人际)和行为动机(利己-利他)两个角度对领导越轨行为的内涵进行纵深拓展, 并进一步考察不同诱因的交互影响以及领导越轨行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频发的道德丑闻和管理渎职现象使真实型领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基于近十年来国、内外重要理论文章和67项实证文章, 本文对真实型领导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析。总体来看, 研究者主要从特质/行为视角和过程视角界定真实型领导。真实型领导的测量已有标准化工具, 并在测量主体和方式上呈现多样化趋势。真实型领导受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影响, 也会通过积极组织行为学、社会学习、社会认定和社会交换机制对个体、团队和组织产生积极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入讨论真实型领导的概念、结构和测量问题, 对其影响因素、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做进一步探索, 并适时进行跨文化和本土化考察。  相似文献   

9.
王辉  张翠莲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519-1530
国外有关领导行为的研究已经不胜枚举,而针对中国企业环境下的领导行为研究则相对较少.近年来,中国情境下的领导行为研究开始逐渐涌现,本文从中国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行为、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以及领导-部属交换理论三个方面对中国企业环境下的领导行为研究进行了述评,总结了相关研究在中国情境下的维度表现、前因后果变量,以及中介或调节作用,并指出了中国情境下相关本土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贡献.这些研究,从理论贡献上来说,一方面体现出中国情境下领导行为区别于西方情境的独特性,另一方面验证和扩充了西方相关领导行为的研究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领导行为理论;从实践意义上而言,为中国企业领导者提供了一个反思的镜子进而调整自己的领导行为,为中国企业领导者提供企业决策及管理的参考依据,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实际操作的手段及工具,而且启发下属注意与领导者建立好关系的方式方法和适宜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企业中的不道德行为会屡屡发生?这是一直以来困扰组织管理实践者和学者们的难题,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与发展机制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心理学视角下的道德推脱理论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释思路。在企业的现实情况中,可以从员工个体和组织领导两方面维度研究各自对应的组织情境因素通过道德推脱机制对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影响。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探讨和实证检验组织情境下道德推脱机制的选择偏好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不断丰富和加强道德推脱对员工个体以及领导不道德行为影响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婷  杨付 《心理科学》2018,(3):706-712
领导正直(leader integrity)作为一种道德品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效领导者的关键特征。近年来, 道德丑闻和管理者违法乱纪事件频频发生,引发了学术界对领导正直问题的关注。然而,学界对领导正直 的内涵、测量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领导正直的文献综述更是寥寥无几。本文从领导 正直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探讨。未 来研究应从领导正直的概念与维度的完善、影响因素的拓展和作用机制的深入识别等方面展开努力。  相似文献   

12.
抑制性建言(Prohibitive Voice)是近年来建言行为领域的一个新兴话题,其强调的是对防危问题的关注而不是工作创新改进,是组织健康的一种重要保障。研究者主要从抑制性建言的概念、测量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系统性的评述及梳理。未来研究应注意从个体情境互动视角探究抑制性建言的诱因、双刃剑效应视角识别抑制性建言的实施效果和对抑制性建言的中国本土化权变作用等方面继续努力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炳涛  卿涛  杨付  张友欣 《心理科学》2019,(5):1180-1185
抑制性建言(Prohibitive Voice)是近年来建言行为领域的一个新兴话题,其强调的是对防危问题的关注而不是工作创新改进,是组织健康的一种重要保障。研究者主要从抑制性建言的概念、测量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系统性的评述及梳理。未来研究应注意从个体情境互动视角探究抑制性建言的诱因、双刃剑效应视角识别抑制性建言的实施效果和对抑制性建言的中国本土化权变作用等方面继续努力完善。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归因是指个体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背后的动机进行主观推理和判断的过程与结果, 也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因素。通过梳理以往研究, 从个体、领导及组织三个层面总结了影响员工企业社会责任归因的因素, 同时从社会交换和组织认同视角深入剖析企业社会责任归因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归因的独特影响因素与作用效果, 基于归因理论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归因的形成机制, 同时研究多种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归因的影响, 考察归因对企业社会责任公平启发机制的影响, 并基于中国情境开展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组织及其成员来说, 要想更好地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适应和发展, 员工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愈发重要。新近研究发现利他行为具有动态性, 但在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严重不足, 无法获得利他行为动态可持续性特征的全貌, 对其前因机制的研究则更为缺失。因此, 本研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聚焦利他行为可持续性的动态性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利他行为可持续性的前因机制, 以期增进对利他行为本质的理解, 并为可持续互利团队与组织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Relevance of innovation behaviors for organizational success led to study its main individual, job-related and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Moreover, research on 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between men and women showed inconclusive results. Ambidexterity (Bledow, Frese, Anderson, Erez, & Farr, 2009) and Zhou and Hoever (2014) call for combining contextual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in innovation research suggest that pathways and variables leading to innovation between men and women could be different.Objective(s)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if men and women differ in the main antecedents for innovative behaviors. Thus, a moderating effect of gende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ve behaviors and their main antecedent variables is hypothesized. Results are of interest for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empowering women at work context.MethodIn a sample of 458 employees from 16 Spanish companies, we carried out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 on innovation behaviors, including as main antecedents academic level, proactive personality, job demand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R practices addressed to participation,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addition, interaction terms between gender and such antecedents were entered in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Proactive personality, HR participation practices, inspirational motivation, job demands and academic level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innovative behaviors at their different phases. Moreover, gender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tion of new ideas with academic level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between promotion of ideas with job demands and idealized influenc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romoted generation of ideas among women but not among men, whereas idealized influence is detrimental for women. Reversely, higher job demands stimulate promotion of ideas among men but were detrimental for innovation among women.Conclusion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novation among women seems to be more sensitive to the influence of leadership and require more social support, whereas higher job demands are detrimenta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novation is more related to intrinsic variables (as self-confidence, empowerment and social processes) among women, whereas for men, it seems to be more related to work demands. Results could help companies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between both men and women.  相似文献   

17.
组织中的建设性偏差是组织成员为了提升组织或组织利益相关者的福祉,有意采取的违背组织重要规范的行为。文章介绍了组织中建设性偏差的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及测量方法;从多个层面系统梳理了建设性偏差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并且分析了建设性偏差对组织和个体的影响结果。文章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构建建设性偏差的本土化结构与测量工具,探索多层次多视角的行为产生机制,重视对员工建设性偏差频率和强度的"度"的拿捏,以及关注中国背景下的建设性偏差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吕逸婧  苏勇 《心理科学》2015,(5):1178-1186
本文以进化心理学理论和个体-情景交互理论为基础,并以河南省一家国营企业的222名员工为样本,检验了真诚型领导行为抑制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真诚型领导行为对员工沉默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员工的心理安全感在真诚型领导行为和员工沉默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员工的外向性和责任感越高,心理安全感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的负向联系的就越强,同时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也越强。本文最后探讨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