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组织行为和领导力的研究特色和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中可以看出, 在过去的10多年中, 中国学者在该领域中进步快速, 并蕴含巨大的潜力。随后, 比较了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话题和采用的方法, 指出国内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当今组织行为和领导力领域在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上的创新。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 文章指出了学者可以重点关注的领域。学者可以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理论和方法, 选择恰当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为此, 本文第三部分还介绍了几项近年来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 旨在启发学者关注中国社会的重要现象, 敏锐地发现适合本学科研究的问题, 并以严谨且有创造力的方式去开展研究, 进而对国际学术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发展较快,成果颇多,本文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述评:(1)"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理论体系创立;(2)从支持经营决策到支持战略决策;(3)从注重物本管理到注重人本管理和智本管理;(4)预算管理创新和管理会计系统整合;(5)核心能力和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研究.不过,中国管理会计研究明显弱于财务会计研究,并存在如下几大亟待解决问题: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社会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理论的多学科交叉的管理会计研究的强化;支持董事会决策的管理会计系统的设计;支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管理会计系统设计;跨企业边界的成本协同管理和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3.
刘玉新  陈晨  朱楠  季正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093-1110
神经组织行为学是指通过探究组织现象背后的生物学运作机理, 从神经生理视角发展并重构组织行为学框架的新兴多领域交叉学科。多维范式下的神经组织行为学包括从还原论到涌现论的哲学基础, 基于社会情境认知理论、跨层次研究和逆向推理的理论框架, 以及神经成像法和ANS测量法并行的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应注意神经组织行为学可能给组织理论带来的变革, 以及研究方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姜英杰  李广  邵涵玉 《心理科学》2007,30(3):654-656,665
近20年来,各国心理学家就欺负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欺负行为研究中对欺负行为的评价和测量上存在的局限以及相应的改进策略。目前欺负行为评价中的问题主要有:对欺负定义的理解和界定不一致;对欺负的评价角度不一致;测量工具在适用年龄上缺乏连续性;测量方法存在单一性;测量时间取样不明确等。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操作性定义的界定基础、研究工具的开发方向、测量方法的选取技巧和数据分组的原则等来提高对校园欺负行为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研究认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个人行为,并且大多数研究是在个体层次上展开的。事实上,由于组织中的个体嵌入在群体和组织中,组织公民行为会受到群体和组织等不同层次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层次问题入手,对国外文献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模型进行梳理,以期明晰组织公民行为的层次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本土化情境下开展组织公民行为跨层次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组织心理学研究的情境化及多层次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学 《心理学报》2010,42(1):10-21
由于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特定的任务, 组织心理与一般情境中人的心理有所区别。由于组织情境下的心理与行为受到个体、群体、组织甚至社会几个层次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组织心理研究者所建立理论要揭示这些情境变量与所研究的现象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组织研究中的情境化趋势, 举例说明情境化对于理论发展的贡献。随后, 本文阐述了组织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层次问题, 强调界定构念和理论层次的必要性, 并说明界定理论层次背后的逻辑。文章以群体层次的研究为例, 说明形成群体层次构念的方法以及测量群体层次构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鉴于组织中个体层次的因变量会受到个体和更高层次变量的共同影响, 文章在最后部分介绍了组织心理学研究中的多层次理论。本文以近年来发表的组织心理学研究报告为例, 说明研究的情境化以及建立多层次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辱虐管理引起了组织行为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在个体层次上分析辱虐管理对于下属的作用机制及消极影响,但组织层次上的研究还鲜有学者涉及。从领导、受害者和旁观者等多个视角,基于道德排除理论,分析梳理了辱虐管理对于组织公平的作用,整合构建了多层次辱虐管理对下属影响的组织公平作用机制模型,并分别从组织层次、个体层次以及组织层次对个体层次交互作用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辱虐管理对下属产生的负面作用。建议未来的研究考虑辱虐管理中的文化因素,进一步在其他组织公平的维度上研究辱虐管理的作用机制,改进并完善现有的研究方法,探索辱虐管理的积极应对策略,并从工具性的视角关注领导实施辱虐管理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赵红丹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8):1218-1225
组织公民行为一直被视为员工“心甘情愿”而为之, 然而随着被加班、被捐款等“被”现象的不断出现,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即被迫无奈的组织公民行为)在组织中同样普遍存在, 而且会导致劳资关系紧张, 威胁企业内部和谐等, 但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以员工的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为研究对象, 聚焦于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具体地, 使用特质激活、强制说服和自我决定等理论, 分别从指向员工个体、领导和组织三个层次的影响因素揭示员工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机制, 建立员工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多层次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实践上有利于本土企业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并实施更加人性化的管理, 理论上有望为组织公民行为领域贡献新的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怠工是员工基于网络平台而产生的一种工作场所偏差行为。近十年来,员工网络怠工问题开始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人员所重视。本文回顾网络怠工的由来、定义及测量;介绍网络怠工的社会交换理论、组织公正感理论和中和技术理论;分析员工人口学特征、个体心理以及环境因素对网络怠工的影响的研究;整合网络怠工的理论研究,提出网络怠工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伦理型领导是近年来国外内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以往有关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反生产行为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更缺乏探讨不同层次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立足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从多层次视角研究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具体包括三个内容:(1)高层伦理型领导对群体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重点检验伦理文化的中介作用和组织结构的调节作用;(2)中国文化背景下高层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瀑布效应",以及权力距离导向的调节作用;(3)基层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重点检验领导信任和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以及传统性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探讨不同层次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伦理型领导与反生产行为的理论体系,对组织如何培养和指导伦理型领导工作也可以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研究者对个体的日常经验和短期过程越来越感兴趣,经验取样法为研究这些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尽管近年来经验取样法的研究成果在逐渐增加,但是研究者尤其是国内研究者对该方法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所适用的主题并未有整体的认识。通过分析发表在4种组织行为学国际顶级期刊《应用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组织行为学杂志》(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人事心理学》(Personnel Psychology)和《组织行为和人的决策过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中最新发表的67篇实证文章,以及国内期刊中相关的7篇成果,发现该方法主要应用在捕捉个体短时或瞬时的状态和感受,本文将目前运用该方法的前沿研究主题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工作感受、工作体验、工作行为和工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10-2014年《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探新》刊载的587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作者人数、研究机构、合作情况、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对过去国内心理学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并对将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破坏性领导行为的危害不容忽视, 然而, 学术界对于这一领域的探究尚处起步阶段。本研究首先在中国组织情境下, 采用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探讨破坏性领导的结构维度, 开发破坏性领导的测量量表; 然后以"管理者及其下属配对"为研究对象,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 收集"管理者-员工"配对数据,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多层线性模型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探讨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因。具体包括三个研究:(1)中国组织情境下破坏性领导的结构与测量研究; (2)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因:基于个体特质与组织情境视角的跨层次的追踪研究; (3)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因:基于下属特征视角的追踪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澄清中国组织情境下破坏性领导的内涵与维度结构, 识别与测量中国组织情境下的破坏性领导行为, 揭示个体特质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的影响效应, 探明诱发破坏性领导行为的组织情境因素和下属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14.
Selected books and articles published in 1979 a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vocational behavior and career development. The articles are in journals representing the fields of vocational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 topics covered include: perspectives on work; assessment measures; vocational aspirations-choice; job seeking and recruitment; occupational careers; motivations, needs, and goals; worker adjustment; work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interven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observations on literature trends and research needs.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issue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research,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n this topic conducted in the fields of human resource (HR)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 To address this gap, we edited a special issue of Personnel Psychology that explicitly focuses attention on CSR in the HR/OB domains. In this introductory editorial, we synthesize and extend the four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special issue. We also address issues relating to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SR,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vel theories to CSR, and the prac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in this domain. Finally, we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linking CSR with som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studied topics in HR/OB. We propose that a focus on HR/OB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SR and also benefit HR/OB in terms of bridging the science–practice and micro–macro gaps.  相似文献   

16.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was conducted of work-family (WF) research published in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s over a period of 24 years (1980-2003). Cont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25 individual studies published in 210 articles to categorize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including the research design, sources of data used,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measures used,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s. Results support many of the criticisms of WF research and suggest that scholars publishing WF research in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s could make greater use of longitudin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s, gather more multisource data, and move beyond the individual level of analysis. Adopting more diverse conceptualizations of family, including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racial and ethnic minorities, and studying workers in occupations other than managerial or professional positions also appear warranted. Finally, methodological trends varied across specific WF content areas, which suggests that distinct methodologies might be useful to advance knowledge of specific WF topics.  相似文献   

17.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n archival study of group research published in three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journal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and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from 1975 through 1994 Moreland, Hogg, and Hains (1994), in a review of three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and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suggested there is an increasing enthusiasm for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tudy of groups However, their data relations. We tested the proposal that research traditionally viewed as intragroup (e g, group performance) has been taken up by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sts. Our data support this contention, as the publication Pattern for intragroup research topics in the three organizational journals was an inverse of that reported by Moreland et al.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histor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相似文献   

18.
动态计算模型是用数学语言进行理论描述的规范表达, 能够有效地解释理论与实证结果的冲突, 整合和发展理论, 非常适合研究复杂的、非线性的、非递归的组织行为问题, 但目前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有限。本研究对基于主体的建模、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等主要动态计算模型进行综述, 对已有引入动态计算模型的组织行为学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的类型及动态计算模型的实施等内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及内容综述, 并指出动态计算模型能够帮助研究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改变组织行为研究的模式、继承和发展已有研究成果, 形成动态计算模型在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手册。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生活事件对个体情感反应和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 均试图从不同生活事件和行为决策关系的角度对个体的影响机制进行解释, 但不同理论之间存在争议。行为/经济理论认为人“绝对理性”, 而平均/累加模型、峰-终定律和心理账户认为人“有限理性”。详细比较发现, 各理论在解释的视角、研究方法的选择、生活事件的界定等方面均有不同。未来研究应围绕理论之间的鉴别与整合、生活事件属性与个体属性之间的交互影响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