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对空间关系判断的影响。涉及的空间关系判断包括上下关系判断、远近关系判断和距离判断。研究结果显示:(1)上下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道德词的反应快于不道德词;在空间下方时,不道德词的反应快于道德词;(2)远近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个体更倾向于将道德词判断为"远",即道德词更偏上;在空间下方时,没有显著的偏向;(3)在距离判断中,个体对道德词的判断出现显著的向上偏移,对不道德词的判断则出现显著的向下偏移。由此得出结论: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会影响个体对空间关系的判断,具体来说是"道德是上"的隐喻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上"的偏移效应;而"不道德是下"的隐喻则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下"的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2.
概念加工深度影响道德概念水平方位隐喻联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6个实验探究了不同概念加工深度下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的隐喻联结。实验1采用迫选任务范式,实验2、实验3和实验4均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实验5和实验6均采用启动范式。结果发现:(1)在思维迫选中存在道德与左、不道德与右的隐喻联结;(2)在较深、中等概念加工深度下发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在较浅概念加工深度下未发现这种效应;(3)在较浅概念加工深度下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均不存在,即未在启动范式中发现隐喻联结。结果表明: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存在隐喻联结,这种隐喻联结中左表征道德、右表征不道德,并同时受到始源域和目标域加工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空间-时间隐喻的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空间-时间隐喻的心理机制。实验1的结果表明,空间关系加工可以促进时间加工。实验2考察了空间图式和时间图式间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空间图式和时间图式间的关系符合弱式的隐喻建构观。  相似文献   

4.
王锃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3,45(5):538-545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考察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 及其对于人的认知的影响。实验1采用迫选法, 在明确要求被试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位置的上方或下方时, 发现在意识层面, 被试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上部, 把不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下部。实验2采用无关任务法, 对实验词语作褒贬义判断, 实验结果发现, 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上方(相对于下方)时, 被试对道德词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短; 不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下方(相对于上方)时, 被试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则短。实验3通过记忆任务发现, 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高估了相继出现的客体的高度和长度, 不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低估了其高度和长度。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既存在于无意识层面又可以在意识的层面显现;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会影响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的估计, 表现为汉语道德概念隐喻表征的“认知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5.
沈曼琼  谢久书  张昆  李莹  曾楚轩  王瑞明 《心理学报》2014,46(11):1671-1681
采用空间启动范式考察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是否激活空间信息, 即是否存在空间隐喻。实验1探讨单通道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 实验2则探讨跨通道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实验1中让32名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双语者先看一个英文情绪词, 接着进行视觉空间位置判断, 最后再让被试判断之前呈现的情绪词是积极词还是消极词。实验2中40名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双语者完成跟实验1类似的任务, 不同之处为英文情绪词以听觉形式呈现。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跨语言和跨通道的情绪词的空间隐喻受到空间位置方向的影响。垂直位置方向上, 二语情绪词在单通道和跨通道中都表现出了空间隐喻; 水平位置方向上, 二语情绪词没有表现出空间隐喻。该结果说明了情绪概念的空间隐喻会受到个体经验的影响, 进一步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权力概念垂直空间隐喻表征激活的条件。实验1发现,在权力判断任务中,具有直接权力关系的相关词对和间接权力关系的无关词对都可以激活隐喻表征。实验2使用相关判断任务,只有相关词对激活了隐喻表征。这说明对词汇进行语义加工并理解权力关系是激活隐喻表征的重要条件。实验3引入水平方向干扰,并将被试的注意转移到干扰信息上,结果仍然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表明垂直空间线索不是隐喻表征激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视觉隐喻是众多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领域, 当前多以物体简笔画、漫画及广告等方面的研究为主, 但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的视觉隐喻研究甚少。因此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李克特9点量表及语音生成等研究方法, 在物体概念类型(概念相同、概念相异)及形状类型(形状相似、形状相异)条件下, 针对实物图片的形状知觉相似性是否对视觉隐喻加工产生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无论物体概念是否相同, 形状相似性对个体的物体识别具有“促进”作用, 并有利于视觉隐喻加工; 在物体识别中, 当两个物体概念不同时, 个体会试图建立一个特设类别来对形状相似的物体进行归类, 从而实现了视觉隐喻的加工。因此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实物形状的知觉相似性有利于视觉隐喻的加工。  相似文献   

8.
前人的研究发现,汉语时间-空间隐喻的加工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偏向性。本文两个实验采用空间启动的范式,考察汉英双语者二语(英语)经验对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偏向性的影响。实验1以中国内地汉英双语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在垂直空间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更快,垂直性时间问题的反应时最短,正确率最高,即表现出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这说明英语经验未影响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实验2采用英语熟练程度更高,来自我国港、澳地区的汉英双语大学生为被试,得到了和实验1类似的结果。两个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平衡的汉英双语者而言,英语经验并未对汉语母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偏向性产生影响,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稳固性。  相似文献   

9.
陈栩茜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1,43(8):863-877
通过三个实验, 考察了时间隐喻在汉语时间量词语义加工中的作用。实验1表明, 当时间量词的水平方向隐喻(“长–短”)与字词的空间长度特征(“长–短”或“宽–窄”)不一致时, 语义加工受到了干扰; 实验2表明, 虽然“高–矮”亦为字词的空间特征, 但对时间量词的语义加工没有显著的影响, 证明时间的空间隐喻受讲话者的语言使用习惯影响; 实验3表明, 通过使用不同长度的背景降低了字形变化对于语义加工的影响之后, 与字形一致、隐喻不一致的条件比, 字形和隐喻皆不一致的条件引起了更大的干扰。整个研究表明, 汉语讲话者的时间隐喻只受空间的水平方向特征(“长–短”或“宽–窄”)影响, 不受空间的竖直方向特征(“高–矮”)影响。时间概念以空间长度特征为中介, 在长时记忆中与知觉符号同时储存。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探讨了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及其原因。研究1和研究2分别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迫选式纸笔测验,考察无意识和意识条件下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研究3采用问卷法和测验法,分析影响隐喻联结的因素。结果表明,青少年犯罪者已形成“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的隐喻联结,但联结强度较低。认知因素对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狱中再教育对其联结强度的提高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空间图式加工促进方向性时间表述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念阳  徐凝婷  张琰 《心理科学》2007,30(4):853-856
时间表征是否具有空间方向性?本研究通过考察66名研究生时间表述实时加工中的空间引导效应来回答这个问题。实验一表明:空间垂直方向性图式促进被试加工含有空间词汇的时间表述;实验二表明:两种空间方向性图式,即水平方向性图式和垂直方向性图式,都促进被试加工含有纯时问词汇的时间表述。实验结果证实了时间表征具有空间方向性,并为“抽象思维以感知一动觉经验为基础”这一论点提供心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张积家  付雅  王斌 《心理学报》2020,52(4):440-455
采用空间隐喻和重量隐喻的研究范式,考察彝族人、白族人和摩梭人在亲属词性别概念加工中的空间隐喻和重量隐喻。实验1考察亲属词性别概念加工的上下隐喻。结果表明,彝族人对"上男下女"词对的反应比对"上女下男"词对快;白族人在判断长辈亲属词时,对"上男下女"词对的反应比对"上女下男"词对快;摩梭人对"上男下女"词对的反应比对"上女下男"词对慢。实验2采用性别概念启动重量概念,发现亲属词性别概念加工存在着轻重隐喻一致性效应,性别亲属词对促进对天平倾斜方向的判断。对彝族人而言,男性亲属词激活了"重"概念,女性亲属词激活了"轻"概念;对摩梭人而言,女性亲属词激活了"重"概念,男性亲属词激活了"轻"概念;白族人未表现出亲属词性别对轻重概念激活的差异。实验3采用重量概念启动性别概念。结果显示,对彝族人而言,"重"概念启动了"男"概念,"轻"概念启动了"女"概念;对摩梭人而言,"重"概念启动了"女"概念,"轻"概念启动了"男"概念;对白族人而言,未发现轻重概念对性别概念启动的显著差异。整个研究表明,性别文化影响亲属词性别概念加工中的空间隐喻和重量隐喻,证明了隐喻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3.
陈思思  克燕南  蒋奖  肖潇 《心理科学》2014,37(2):388-393
通过两个反应时实验,探讨权力的垂直方位表征对权力判断的影响。实验1发现,当权力词汇出现的位置(电脑屏幕上方或下方)与权力的空间隐喻一致时(高权力词在低权力词上方),相比于隐喻相反时(高权力词在低权力词下方),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2重复了这一结果,并进一步发现,隐喻一致促进被试的反应,隐喻相反抑制被试的反应。这表明权力的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会影响权力信息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14.
时间与金钱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决策的两种不同的重要资源。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时, 常常会受到商家广告语和购物环境中所隐含的时间或金钱概念的影响, 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具体而言, 时间与金钱概念会对消费者的购前决策、购中决策及购后决策三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双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 产生这种不同影响背后的心理机制在于时间与金钱概念启动了个体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和思维定势, 进而影响了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决策。未来的研究方向有:(1)细化时间和金钱概念启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影响; (2)考虑时间与金钱的权衡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3)进一步探究时间和金钱概念的激活对购前决策的不同影响; (4)探讨时间概念与金钱概念对购买决策不同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表明,形状感知与抽象概念之间具有隐喻联结并能够影响个体的判断与决策。当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形状与人格的宜人性存在关联且能够影响个体决策。实验1采用内隐联想范式的变式探讨不同形状与宜人性词汇之间的联系,结果未发现长方形和圆形与宜人性词汇存在内隐联结。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圆润面孔与棱角面孔与宜人性词汇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圆润面孔与宜人词、棱角面孔与非宜人词之间存在内隐联结。实验3进一步考察形状与宜人性词汇的联结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圆润面孔更易知觉为宜人,个体更容易接受其作出的不公平分配,而棱角面孔更易知觉为非宜人,个体更容易拒绝其作出的不公平分配; 并且,宜人性感知在面孔形状与被试的接受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圆润形状面孔与宜人词、棱角形状面孔与非宜人词存在隐喻联结,且这一联结能够进一步影响个体公平决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双向映射。实验1采用面孔图片和道德词汇的匹配记忆任务发现,道德词出现在上方时,被试对词语和面孔的匹配再认率更高;不道德词出现在下方时,被试对词语和面孔的匹配再认正确率更高。结果证实了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实验2通过道德评价任务发现,被试倾向于把空间上方出现的面孔评价为更加道德,把在空间下方的面孔评价为更加不道德,证实了空间信息对道德评价的影响。实验3采用带有空间位置信息的词语记忆任务。结果表明,在位置判断任务中,被试更多地将道德词判断为在上方出现过,更多地将不道德词判断为在下方出现过。结果显示词语的道德色彩影响了空间信息判断。研究结论:传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存在心理现实性;道德概念和空间概念之间存在双向映射。  相似文献   

17.
李恒  曹宇 《心理学报》2018,50(10):1083-1093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考察汉族和羌族被试内隐时空映射的联结方向及其影响因素。实验1利用时间图表任务发现, 汉族被试对“过去在前”和“未来在前”两种内隐时空映射没有表现出明显偏好, 而羌族被试更加倾向于使用“过去在前”的内隐时空映射。由于二者均使用汉语, 但其内隐时空映射却存在差异, 显示出时间语言和时间思维的分离性。实验2利用时间焦点量表考察汉族和羌族被试对过去和未来时间的关注程度。结果发现, 前者对过去和未来的注意力程度相当, 而后者表现出较强的“过去朝向思维”, 说明文化中的时间焦点偏好可以较好地预测二者的内隐时空映射。实验3利用时间概念分类任务发现, 内隐时空映射有利于促进汉族和羌族被试时间概念的表征和加工, 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整个研究表明, 汉族和羌族文化中个体对待时间的态度可以决定其内隐时空映射联结方向, 支持“时间焦点假设”。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隐喻提取假说将隐喻联结的形成和提取进行分离, 并通过3个实验探究了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的隐喻联结及其受知觉加工深度和特征整合程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空间Stroop范式, 实验2a和实验2b均采用启动范式, 实验3a和实验3b均采用加入任务要求的Stroop范式。结果发现:(1)在经典Stroop范式中未发现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的隐喻联结; (2)在启动范式中发现, 较深知觉加工深度下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存在较弱的隐喻联结; (3)在较高特征整合程度的Stroop任务中, 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存在较强的隐喻联结。结果表明: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存在道德为内、不道德为外的隐喻联结, 这种隐喻联结在映射上表现为双向性, 并且受到特征整合程度和知觉加工深度的影响, 同时也为隐喻提取假说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具身认知范式考察平辈亲属词语义加工中长幼概念的空间和重量隐喻,比较中国朝鲜族和汉族的长幼观念。实验1表明,中国朝鲜族人在平辈亲属词语义加工中对平辈年长亲属词的加工快于对平辈年幼亲属词的加工,并且存在着部分的上下隐喻一致性效应,平辈年幼亲属词呈现在屏幕的下方加工得快。汉族人在平辈亲属词语义加工中存在着完整的上下隐喻一致性效应:平辈年长亲属词呈现在屏幕上方加工得快,平辈年幼亲属词呈现在屏幕下方加工得快。实验2表明,"左大右小"的亲属词对促进了中国朝鲜族人对"左重右轻"天平倾斜方向的判断,表明亲属词对蕴含的长幼概念激活了重量概念,但对汉族人的天平倾斜方向判断却无显著的影响。实验3表明,"左重右轻"的天平倾斜方向促进了中国朝鲜族人对"左大右小"的朝鲜语亲属词对的年龄比较,表明重量加工激活了长幼概念,但不影响汉族人对汉语亲属词对的年龄比较。朝、汉两个民族对平辈亲属词的不同隐喻方式源于不同的文化图式,反映了两个民族的长幼文化的差异:与汉族人相比,中国朝鲜族人更重视长幼秩序,对长幼规范的要求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20.
认知隐喻理论与大乘佛法是不同的学科,但是,两者有诸多共同关注的领域,所以在三个方面具有互证的可能:一、当我们撇开空间概念来思维和理解时间时,即时间不再流逝,物体不在时间中运动和变化,人可以长生不老,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正是大乘佛教法界时空的真实写照;二、思维实验的本质是抛弃有关空间的概念体系和语用传统,大乘佛法认为语言和文字是魔业,甚至佛言祖语也是魔业,所以应该被抛弃;三、人的认知过程基于身体特征,凡夫成佛的障碍是"我执",即执着于自己的身体,破除了我执,凡夫就成佛了。科学与佛法并不是互斥的,至少相对论的三个佯谬在一定程度上为大乘佛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