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一个人对人对事太敏感,那么他经常会大惊小怪,心神不定或小题大作,有时则怨天忧人,严重者影响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下面的题目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心理敏感程度。你的情况与题目相符者答“是”,反之答“否”。  相似文献   

2.
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时人们会遇到自己无法应付的情况或无力解决的矛盾,引起焦虑、紧张反应,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很容易患身心疾病。下面的题目可以帮你了解自我心理紧张状况。如果你认为你的情况与题目所述的情况符合就用“是”回答,反之用“否”来回答。 1、平时总觉得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2、晚上思虑各种问题,不能安寝,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肠胃功能紊乱,经常腹泻。  相似文献   

3.
眼泪     
“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求你把我的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不都记在你的册子上吗?”(诗56:8) 眼泪是人们都很熟识的,每个人都有眼泪,都曾流过泪水,有人说,眼泪是人内心世界情感的宣泄,表现了多少激动,懊悔和亲情。但也有人认为眼泪是弱者的标记,是妇女与孩子的“专利品”。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看重眼泪,视为珍品,装在皮袋里,以便陈列;记在册子里,以备留念。当然,这里所说的眼泪是指向上帝流泪,他都要“记在册子上”。可见,信徒的眼泪在主看来比一切更宝贵。  相似文献   

4.
这个测验是测量你自私自利的程度。请回答“是”或“否”在各题括弧前。 A组:(1)对于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通常都较迟缓且明了?  相似文献   

5.
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问题。对于每项活动,如果你很感兴趣,就在括号里记5分;如果你比较感兴趣,就在括号里记3分;如果你不感兴趣,记1分。1.你对使用一些工具制作工艺品、装饰品感兴趣吗?2.你对营业员、售货员之类的工作感兴趣吗?  相似文献   

6.
减少应酬     
正常听有人说,他的生活太忙,忙得做什么事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当你认真问他,你都忙些什么呢?他却一时也答不出来。问到最后,也许你会发现,他所忙的都是应酬。你可以看看他日历上的记事。上面所记的差不多都是某月某日中午或晚上,某人邀宴。有时天天有应酬,有时一天两个应酬。当别人不请他的时候,他要回请别人,于是,本来没有应酬也变为有应酬。而且我们发现,一个人,一旦开始放任自己去参加应酬,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在海外的一家中文报纸上,看到一幅漫画:夫妻二人,你向我出示“禁止抽烟”的牌子,我则向你出示“禁止赌博”的牌子。漫画的题目就叫作:互“禁”互爱。我一看就乐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在工作中有时感到“生”,有时感到“熟”。“生”和“熟”这两种现象,“生”和“熟”的相互转化,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总是要出现在你面前的,目前在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运动当中,尤其是这样。“生”就是对某一新生事物,还不了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了古代六气(淫)致病说。陶氏在卷一的补阙中,援引汉代名医张仲景关于尸蹶(假死)是“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然而死”的解释,认为“凡卒死、中恶及尸蹶,皆天地及人身自然阴阳之气,忽有乖离否隔,上下不通,偏竭所致”.他认为只要疏通这种否隔不通之气,即“犹可治而生、缘气未都竭也”.又补阙“客忤”谓为“客气犯人”,“此盖恶气,治之多愈。”陶氏所指客气,恶气,当是上述天地自然阴阳之气以外的一种气体,认为由客气致病,容易治愈.从上可以看到,陶氏在《百一》开卷中,即继承了先秦道家关于精气一元论学  相似文献   

10.
了解自己的气质,对选择职业、培养性格、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等,都是很有益的,下面60道题可以帮助自已测定气质类型。对于每一道题,你认为很符合自己的情况则记2分,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记0分,比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记-1分,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情况的记-2分。①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②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才感到痛快。③宁可一个人做事,不愿与很多人在一起。④很快就能适应新环境。⑤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  相似文献   

11.
专家以十几条成功原则为根据,设计了一个测试,可以全面探测出你潜在的成功指数,非常简单,你只需回答“是”与“否”。一、你有人生目标吗?1.你已定了一生最重要的目标。2.你已定下达到这个目标的时限。3.你已有达到目标的具体计划。4.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人能帮助你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秦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  相似文献   

13.
乍一看题目,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内脏指的是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等器官,而感情是心理体验,怎么能扯在一起呢?殊不知,二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不解之缘! 感情是大脑的产物,大脑又是全身的主宰,通过大脑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包括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平衡。感情上发生过度反常的刺激,扰乱了大脑的机能,从而引起新陈代谢、内分泌的异常,内脏的功能也会随之紊乱失调,许多病症就纷至沓来。祖国医学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认为经常情绪扰乱,是  相似文献   

14.
廖渝  吴睿明  李红  张婷  张莉  高山  李小晶 《心理学报》2006,38(2):207-215
旨在讨论意外地点任务中“知否问题”与“预测问题”可能存在的差异及两者与执行功能任务的关系,并初步探讨意图理解与执行功能间的关系。用意外地点任务、膝跳反射任务和两个执行功能的任务(DCCS和手部游戏)对59名3~5岁的儿童施测。结果显示:(1)儿童在意外地点任务的“知否问题”上的表现显著好于“预测问题”,儿童对“知否问题”和“预测问题”的回答可能反映了心理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2)膝跳反射任务,DCCS任务与“知否问题”三者间有显著的相关,且其高相关在排除年龄及语言能力的影响后仍保持显著。“双表征区分结构”可能是三者间具有共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广告大战实际上是创意的竞争,怎样才能在高手如林的商业广告中脱颖而出?从反面着手如何?“悖反”策略就是与大多数广告创意手法相“悖”,从而取得一种卓然超群的效果的策略。在广告中运用“悖反”思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意。一、妙用揭短策略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别人揭你的短处,你可能因此而恶名远扬,而若你自己揭自己的短处,他人反而容易谅解,认为你诚实可信,值得信赖。因此,在众多广告纷纷自卖自夸时,运用“悖反”思维,来个自卖自贬,有时也是一种上策。例如,日本有则手表广告语:“本表尚不完美,一年还有24…  相似文献   

16.
初二女生A边做作业边听音乐,父亲说了她几句,让她专心致志学习;A却不耐烦了:“唠叨什么?我听听音乐你也管?我不听了!”“砰”A将“随身听”摔在地上。初三男生B快中考了,他却仍旧迷恋地观看足球赛直播,母亲怕影响他复习考试,强行关闭了电视。B立即怒气冲天,中学生的家长们普遍感到,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后“脾气见长”,表现为火气特别大,言语和行为上都有一些改变;尤其是批评不得,有时还会不讲道理……孩子,脾气好大!在近年来的家教心理咨询中,父母们列举了孩子的许多不可理解的举动,例如:一记重拳打在母亲的脸上,导致其鼻梁骨折而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7.
《论语》“夫子矢之”之“矢”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此章文虽简短,却号称难解。以往的解释,关于“矢”字,有誓、陈、指、直告之四训;关于“否”字,有不、否塞二义;关于“厌”字,有弃、塞二解。而歧义集中于对“矢”字的解释。笔者认为,孔子既然“与门弟子语”,不必指天发誓,也不当用“下告上”之陈述语体,故“矢”训“誓”、训“陈”、训“指”均不可取。“矢”有“直”义,“矢之”之“矢”训直或正,纠正的意思。《说文·矢部》:“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乚部》:“直,正见也。”段注:“《左传》曰:‘正直为…  相似文献   

18.
他考几分?     
考试刚过,卷子改好发还,大家都很关心考分的高低。甲对乙说:“我这次考试得了个100分,你呢?”乙没有直接回答甲,而是说“啊!你也是100分!”乙虽然没有直接回答甲的问话,但是甲已经得到了想要知道的答案:乙也是考100分。这是怎么知道的呢?这是乙的说话中那个“也”字透露出的信息。“也”这个副词在这里表示一种特定的关系:二者相同。乙如果自己不考100分,是不能对甲说“你也是100分”的。所以,在  相似文献   

19.
自我意象是20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心理学家马尔慈认为: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象,就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动作机制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沮丧的失败者,你就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耷拉脑袋的自我。反之,如果你觉得你是个总统,你便能成为一个总统。这种自我意象就是自己的“标签”。美国一著名心理学家说:“心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你的“标签”会直接影响你的成败,“成也标签,败也标签”。我们在漫漫的人生路中,用好自己…  相似文献   

20.
向别人提问和被别人提问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如果有人要你在人和东西之间选择一个答案,你将不可避免地被他愚弄。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人”,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东西”,自己给自己找来难堪;如果你回答“我是东西”,那么对方将会反洁“请问你是什么东西呢?”你还没来得及作任何回答,却早已招致一阵哄笑;如果你回答“我是人”,对方又会微笑地对你说:“唤,我明白了,原来你不是东西”,其结果让你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只要你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上述的问题,毫无疑问,你必将陷入窘迫的境地和尴尬的场面。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