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宗教间的和谐与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和谐社会与宗教宽容全球伦理的主要推动者汉斯·昆(Hans Küng)有句名言“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宗教间的和谐在当代社会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各宗教间和平共存、和合共生,也就是传统意义上“和而不同”的和谐。宗教间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各宗教间有足够的宽容。因此,对各宗教间的宽容进行历史反思也许能对当前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对话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今世界各式各样的对话中,宗教对话无疑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代著名神学家、宗教哲学家、“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 Küng)有言:“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而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宗教间的和平。”我国各宗教自古以来就有和谐与合作的优良传统,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兴起的宗教对话浪潮,我国各宗教有必要深入挖掘自身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宗教间业已存在的和谐与合作,为推动社会繁荣发展与世界和平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以追求和平、崇尚和谐、关爱弱势为宗旨的,素有社会服务的传统。天主教背景的社会服务机构以“实践爱德、见证信仰、服务社会、缔造希望”为宗旨.探索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为基点.其社会职能是社会公益服务,意在彰显宗教的积极作用,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单渭祥 《天风》2021,(1):32-34
[前言] 宗教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社会的一支巨大力量."宗教和谙"是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切的一件大事,也是与宗教本身健康相关的大问题.宗教和谐包括宗教与社会、宗教与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以及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揭导者孔汉思(Hans Küng)曾说:"没有宗教间的...  相似文献   

5.
许彩丽  吴必康 《学海》2006,(3):69-75
耗费了无数人心血的《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终于达成,但是北爱人民并没有享受到随之而来的和平。本文从分析北爱宗教分裂和宗教歧视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冲突化解理论的剖析,指出在北爱这样一个宗教严重分裂的社会,没有宗教的宽容精神,就难以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解以及和谐。  相似文献   

6.
各位朵斯提:色兰!伊斯兰的本义是“和平”,《古兰经》强调:“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和平)教。”(3:19)又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2:208)就是说,伊斯兰文化思想就是让人们通过各种良好的操守、意念,顺从真主的和平宗教,从而使世间能够太平,社会能够和谐稳定,人们能够友好和睦共求吉庆。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教》2011,(1):10
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宗教间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涉及宗教的矛盾冲突日益增多,对国际政治和世界事务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中国处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倡导宗教和谐,是各个宗教适应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穆斯林》2012,(3):I0001-I0001
我很高兴见到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穆斯林》杂志的各位朋友。我认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宣传伊斯兰教,促进宗教与社会和谐方面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当今世界,宗教被用作恐怖活动的借口,而像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这样富有责任感的宗教组织却致力于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间宣扬和平与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吴伟庆 《天风》2010,(9):18-20
基督教是一个十分注重“和谐”的宗教,在圣经中“和谐”又常被称作“和好”、“和睦”或“和平”,基督教所传的福音常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参徒10:36;弗2:17)或是“和好的道理”(参林后5:18—20),因为基督来到世界,就是要在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参弗2:14—15;赛65:17—25)建立和平,正因为如此,基督被称为“和平之君”(参赛9:6)。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于8月21日出访美国,并将出席于8月28日至31日在联合国举行的由各国宗教领袖参加的“世界和平千年大会”。8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会见了由中国五大宗教的七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 为响应“世界和平千年大会”的召开,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还于8月16日举行了“中国宗教界世界和平问题研讨会”。研讨会由傅铁山主教主持。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成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在研讨会上做了“建设和谐美好的人间仙境”的发言。他说:“道教是一个重视现实人生的宗教,在…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国家宗教局确定的“教风年”。教风建设既是伊协、寺管会今年工作的重点,也是宗教界人士要着重解决的突出问题。它事关创建和谐清真寺的深入开展和伊斯兰教的社会形象问题。中国伊协在向伊斯兰教界发出《开展创建“和谐清真寺”活动的倡议书》中明确指出:教风端正就是主持教务活动的阿訇、伊玛目有较高的宗教学识、文化水平,宗教操守、品德修养好,能结合社会发展进步宣讲教义教规,弘扬伊斯兰教“和平、中道、团结、宽容”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2.
摆林 《中国宗教》2015,(2):34-35
实现中国梦,伊斯兰教界要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发挥在促进和谐方面的独特作用,增进宗教内部、不同宗教间、宗教与社会的和谐,以和谐促稳定,其中宽容精神极为重要。一、用伊斯兰教的宽容促进社会和谐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追求人类团结,营造平等互助、祥和安宁的大家庭是伊斯兰教的基本思想和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著名天主教学者孔汉思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汉思(hanskung,又译“汉斯·昆”),著名天主教学者, 1928年生于瑞士,现任德国图宾根大学荣休教授,并曾担任图宾根大学普世宗教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基督教和世界宗教》、《中国宗教与基督教》、《当基督徒》等。自1979年以后多次来申国访问讲学。他是宗教对话的倡导者,曾为1993年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上达成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的主要起革者。他把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联系在一起,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没有宗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世界和平,没有宗教间的理解就没有宗教间的和平。 今年9月,孔…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曾活跃着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回儒”和“西儒”。他们分别致力于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思想文化的融合,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中国化,而且以和平对话的方式促进了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分析比较“回儒”和“西儒”在思想、活动、贡献等方面的异同,对现在及将来宗教自身尤其是外来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如何更好地引导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不同宗教、文化、文明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对建设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产生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8,(11):40-44
11月15日,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吴瑞莲来到北京龙泉寺,对学诚法师就“佛教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话题进行采访。学诚法师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谈到宗教本土化的重要性,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宗教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以及不同宗教间的互融沟通、和谐共存对世界和平的作用,从而对佛教与社会的关系做了深入阐发。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亿万人民群众包括信教群众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愿望和追求。这一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做出不懈的努力。作为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宗教, 天主教应努力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宗教和睦、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宗教和谐与世界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或文明的核心是宗教(包括具有宗教功用的教化系统),基本上可以说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共识。宗教的本怀都是在谋求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提升。然而在当今世界,打着宗教旗号或者以宗教面貌出现的极端主义行为、暴力恐怖活动、不同宗教背景国家之间的冲突却愈演愈烈。宗教似乎成为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解决现实的问题、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实现世界和平,宗教之间的和谐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为达致文明间的和谐与世界和平,宗教作为和谐的因素怎样呈现呢?我认为,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首先要通过各宗教的领袖们和教职人员以及神…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化长期的发展与融合过程中,中国各宗教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形成了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以及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跨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在宗教多元化的趋势下进一步推进宗教和谐,继续发挥宗教和谐对社会发展及世界和平的有益贡献,成为当今中国宗教界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理证 《法音》2006,(11):8-10
二十一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必须切实承担起全球责任,遵循全球伦理准则。而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宗教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是不可或缺的。一位天主教思想家孔汉思(HansKüng)曾经说:“没有各宗教之间的相互了解,国与国之间则很难相互了解;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诸教之间则很难达到和平与友好;而诸教之间若不能和平相处,诸国之间亦不可能和平相处或安全共存。”一个地球,多种宗教,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但多种宗教如何相处?是“文明冲突”,还是“文明对话”?人类…  相似文献   

20.
天主教会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关爱弱势的光荣传统。如何继承天主教会的优良传统,在建构和谐社会中发挥天主教会的特殊作用,是时代赋予天主教人士的神圣职责。本文结合辽宁省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充分发挥宗教组织要履行这一神圣使命,就要从“和谐”二字上下功夫,从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家庭和睦和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着手,大力兴办天主教会社会服务事业。文章也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天主教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