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楠  方晓义 《心理科学》2011,34(3):714-722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动机、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国内外心理理论研究较多关注一般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而对自闭症儿童领域的心理理论的研究不够。本研究在原有的错误信念任务的基础上,对任务进行完全“非言语”改进,以意外内容任务为主要测试内容,将智力落后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到实验当中,进一步探索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改编后的非言语意外内容任务适用于自闭症和智力落后儿童;包括低言语能力个体在内的所有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显著低于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相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自闭症儿童在物品转移和调换的注意方面存在更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在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问题上仍存在争议。该研究以3所城市幼儿园中的23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两个错误信念测验任务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年龄和发展阶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3岁之前儿童已理解外表与真实的区别,但还不能理解错误信念。 4岁儿童理解了欺骗外表任务中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信念,5岁儿童理解了意外转移任务中的错误信念。4-5岁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但这会因测验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家庭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燕燕  桑标 《心理科学》2003,26(6):1108-1109
儿童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TOM)的研究已经成为近 2 0年来发展心理学的最重要研究领域。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 ,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儿童心理理论起始的年龄以及不同任务带来的结果差异等问题的探讨上。近来发展心理学者把研究的注意转移到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差异以及导致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上。一般认为 ,儿童在 4岁时就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 ,即 4岁儿童就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愿望、信念等来理解他人的行为。但在研究中 ,研究者也发现同一年龄儿…  相似文献   

4.
儿童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近期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雄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6,29(3):643-645
儿童的朴素情绪理论是其心理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当前具有国际前沿性的研究课题。该文阐述了朴素情绪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综述了关于儿童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近期研究,揭示出儿童从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过渡到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的发展趋势以及信念理解中的滞后效应,并探讨了影响儿童朴素情绪理论获得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判断正误的得分和原因解释的得分作为测量指标,以90名儿童为被试,采用信念状态推理任务来考察3~5岁儿童对信念状态推理的偏差状况.结果表明在信念状态推理任务中,儿童对他人信念的推理都受到自身信念状态的影响,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当儿童与他人信念状态相同时推理成绩更高.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支持表征不可通达假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听障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以及情绪理解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一采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来探讨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实验二增加了情绪理解任务,并探讨情绪理解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之间的背后机制。结果:(1)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谎言意图理解的正确率显著不如典型发展儿童,且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好,越容易进行真假信息辨别和谎言意图理解;(2)典型发展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准确,谎言意图理解越好:(3)当听障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典型发展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错误信念对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这些研究结果不仅表明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理解具有解释作用,而且推动高情绪理解在谎言理解中的促进作用,以及表明高情绪理解对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中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陆慧菁  苏彦捷 《心理学报》2009,41(2):135-143
从观点采择的角度考察儿童对他人记忆的评判及其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与他人分享记忆时,个体需要同时处理自我与他人对过去的表征和看法;而要顺利完成错误信念任务,个体需要同时加工自我的真实信念与他人的错误信念。因此个体对他人记忆的评判能力可能会与其对错误信念的理解相关。40名4岁儿童完成一系列错误信念任务和评判他人记忆是否正确任务,情境包括视觉、意图解释和情绪解释。结果表明,控制年龄、语言和记忆能力等因素后,被试评判他人记忆的成绩仍然可以预测其对错误信念的理解。这些结果为幼儿在回忆叙述中谈及他人越多,其心理理论越好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和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试论儿童装扮游戏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力平  张晔 《心理科学》2002,25(2):228-230
近年来,儿童对心理的理解成为了认知发展,尤其是社会认知发展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在诸如儿童对感知、思维、情绪、愿望以及信念的理解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成果卓著。儿童对于此种心理的理解通常被称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理由是:第一,心理状态是理论概念,其存在得不到证实。我们是拥有了关于心理状态的理论,并将其归咎于自己及其他人的。第二,关于心理的知识具有理论的基本形式和要求(详见Wellman,1990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儿童对假装的认知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桂琴  方格  杨小冬 《心理科学》2003,26(5):898-900
1 引言  近二十年来 ,儿童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认知发展研究领域里占有主导地位。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主要探查了儿童最基本的心理状态方面的知识 ,这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前儿童何时能理解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表征 ,这种表征有时可能与客观现实不同。儿童对心理表征的理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知 ,儿童是否认识到人的信念并不总是与客观现实一致 ,人的信念可能错误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实验证明儿童在 4岁以后已能理解错误信念。据此研究者…  相似文献   

10.
丁芳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3,26(5):896-897
关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是继皮亚杰理论、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有关儿童社会认知的重要研究方面。心理理论意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目前 ,考察执行性功能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西方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试就执行性功能与儿童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以期为我国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积累资料 ,并能为在实践中指导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1 什么是执行性功能  Welsh和Pennington(1988)将执行性功能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