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洪美学思想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洪以“玄”代“道”改造发展了老、庄道家的“道—美”思想的,同时理论化地提出了“神仙”美学人格理想,并从文艺社会作用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文艺美学思想观点。这三点,对我们全面准确分析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其美学史价值,正确理解、评价和定位葛洪之后的道教美学思想,都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葛洪的书法作品体现着他的道教神仙信仰。在字形上,字体飘逸、灵动,有不受羁勒束缚的势态;在用笔上体现出古拙自然、抱朴守真的追求;在意境上渴望一种超然仙趣、虚无飘渺的神仙境界。葛洪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尤善大字。宋代米芾曾在《书史·海岳名言》中写到:"葛洪‘云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书法大辞典》"书家"之列亦有葛洪。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一文,阐述葛洪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继承,运用与发展。重点在探讨葛洪逻辑思想之来源以及其在《论仙》一文中的运用。庄朝兰,福建平和县人,1975年生,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余平 《世界哲学》2006,(1):104-108
一切形式的“神仙传”,与诸如“史实”、“解释”、“想象”之类的东西无关,而是“信仰”开启自身、显示自身以及守护自身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此乃所有神仙“传”之为“神仙”传的本质。由于葛洪的《神仙传》已经奠基在《抱朴子·内篇》所建构起来的神学境域之中,而且即便从具体的“神仙形象”来看,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葛洪的《神仙传》不仅意味着神仙信仰之传递本身,而且赢获了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神学位格”。  相似文献   

5.
瀚青  国新 《中国道教》2002,(4):25-27
葛洪作为道教学者和教育家 ,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仅就他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和以道为主 ,兼采各家教育内容作一探讨 ,敬希方家教正。一、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道家一般把所培养的人才称为“真人”、“至人”等。这是道家推崇备至的理想人格。所谓“真人”就是修真得道之人。他以修身养性为要 ,达到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葛洪把“真人”、“至人”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上士” ,有时亦称“长才。”“上士”和神仙是有密切联系的 ,而且是神仙中最高级的。葛洪说 :“上士得道 ,升…  相似文献   

6.
葛洪是东晋时期一位卓有建树的道教神学理论家,所著《抱朴子》一书,由《内篇》二十卷和《外篇》五十卷组成,是晋以前道教理论和方术集大成的一部恢弘巨制。学者们对于葛洪道教思想的研究多着重于《内篇》。依葛洪自叙:"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  相似文献   

7.
论葛洪的修道思想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洪通过论证“神仙存在,仙可学致”,阐述“形神相卫,内修外攘”和 宣扬“立玄为本,思神守一”,将早期道教的神仙信仰理论化、系统化,创立了道教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神哲学形态。通过葛洪,道教的基本教义完成了从“致太平”到“求成仙”的过度,道教追求肉体飞升、不死成仙的基本特征得以完全形成。葛洪的修道思想和方法高扬生命的主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涉及不少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和在医学、药学、养生学、化学等方面很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抱朴子·诘鲍篇>出自<抱朴子>外篇,是晋代道教学者葛洪的学术著作.抱朴子是葛洪的自称,并以此名书.而鲍敬言其人不详,根据他与葛洪的辩论来推测,应与葛洪是同时代的人,也就是两晋时期的思想家.他的生平、著作均不可考,曾著有<无君论>,而今仅见于<抱朴子·诘鲍>中.所以<诘鲍篇>就成为了解鲍敬言思想的重要资料.那么,鲍敬言的无君思想具体内容如何,他和葛洪的辩论是怎样展开,二者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在何处,从中如何窥见二人的学术旨趣,以及二人辩论的历史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气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神仙思想是道教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历史长河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构成了一种互通关系。本文以此立论,首先分析了传统气论对于道教神仙思想之神学创世论的影响,接着指出,道教神仙思想对于气(炁)之内涵和地位的全新论述以及在方术实践中对于气法的运用又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气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葛洪是东晋时著名的道教神学理论家,他在《抱朴子·内篇》一书中不仅反复论述了神仙不死、神仙可学、学仙方法(注1)的宗教思想及其炼丹术,而且还在许多地方论述了当时的各种道士,他的这些论述,成为我们探讨、研究道教道士的宝贵资料。从历史上看,道士是由方士演变而来。而所谓方士主要是指起源于战国燕齐一带近海地区的中国古代好讲神仙之说或奇方异术者。如秦之徐福,汉武帝时主张“祠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