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拉扎勒斯认为应激就是需求与应对源间的不匹配。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应激是普遍存在的。适度的心理压力或应激,对大学生适应环境是有利的。压力源或应激源的存在是产生心理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有了应激源之后不一定都会产生应激状态,还有导致应激的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尤其是个体主观的认知评价等中介因素作用极大。影响大学生应激性评价和因素至少有四个方面是重要的,是与事件相联系的情绪、事件的不确定性、事件的意义评价和自我效能感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量表对478名在校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校大学生中四分之一的人恋爱心理压力需要作一定程度调整;2.在校大学生汉族和少数民族在价值倾向这一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3.在校学生中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在学业负担这一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日本大学生应激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借助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成果 ,以调查法对当今大学生的应激源、应激行为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主要获得以下结果 :1中日被试具有相同的因素模型 ;2本研究采用的八类心理压力源基本上概括了当今中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障碍 ;3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系统之间存在负相关 ,即 :越倾向于认为自己容易得到社会性支持系统帮助的学生 ,越不容易感受到心理压力 ;4中日大学生心理应激行为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研究在对心理压力感理论维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量表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个人自身压力包括家庭压力、适应压力、健康压力、恋爱压力、自卑压力和挫折压力:一是社会环境压力包括人际压力、择业压力、情绪压力、学校环境压力和学业压力。(2)通过信、效度检验,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的理论维度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信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相关要求。(3)心理压力感量表的各维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心理压力水平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城市失业工人存在生活不安定、角色扮演失败、社会比较的不平衡等一些客观潜在的压力源。心理压力又是一种主观感受,因而城市失业工人体验到的压力还受制于以下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角色意识和性格类型;家庭主要成员的主观期望和支持程度。探讨其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能为相关部门有的放矢地的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赖小林  祝森志  陈艳雅 《心理科学》2006,29(3):708-709,728
目的研究汕头大学高年级大学生心理压力特点及心理压力的调适。方法对128名毕业班的高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专业、性别与各压力的相关性,并了解其压力调适特点。结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其它压力重,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压力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学毕业生压力总体上仍属于轻度压力,在压力源中就业压力占主要地位,大学校园不应忽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7.
“非典”流行期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源和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旨在探索非典流行期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源和压力状况,用“大学生非典压力状况调查表”和“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测查了723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源来自3个方面,它们是非典疾病压力源、非典信息压力源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2)非典流行期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慌程度、所感受到的非典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压力对其造成的影响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旨在探索非典流行期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源和压力状况,用“大学生非典压力状况调查表”和“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测查了723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源来自3个方面,它们是非典疾病压力源、非典信息压力源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2)非典流行期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慌程度、所感受到的非典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压力对其造成的影响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全国七个地区23所大学的7462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采样调查,以比较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情况.结果表明,男生总的心理压力水平和学习压力均显著高于女生.从整体上看,本科学生所承受的总的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发展压力和社交压力都显著大于研究生.在本科学生中,二年级学生总的心理压力最大,其次为三年级,一年级和四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所感受到的总的心理压力没有显著差异.来自于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所承受的由家庭问题所引起的压力和社交压力均显著大于来自于城市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压力(stress)是刺激与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农村留守妇女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兴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导者和精神文明塑造者,然而她们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研究其压力的现状特点及相关因素,不仅对于农村留守妇女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价值。国内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压力源的研究起步晚、成果少,本文通过对近10年文献的回顾,归纳和总结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压力源、心理压力的总体状况和心理压力的差异研究等方面的内容,针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对全国 1 3所大学共 2 0 0 7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 )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压力 ,大都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2 )从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年级发展趋势看 ,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压力感均高于一、四年级 ;(3 )女生在择业和学业压力感方面高于男生 ,男生在家庭、恋爱、身体健康、适应和挫折方面的压力感高于女生 ;(4)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在家庭、择业和学校环境方面的压力感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 ;(5)在家庭、择业、学校环境和学业压力感方面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2.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虹 《心理学报》2006,38(3):422-427
研究目的是检验一个新的应激应对资源—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健康调节作用。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理论基础是东方的佛教哲学和道家哲学。研究的测量工具有:大学校园压力量表,一般健康问卷(GHQ-20),自尊量表和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被试为来自北京市三所高校的788名大学生。研究结果为: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可以调节应激条件下的忧郁情绪、一般健康问题和自尊,但是对于焦虑情绪和自我肯定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研究结论是: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某些方面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叶宝娟 《心理科学》2016,39(5):1157-1163
在压力反应一般模式、应对交互作用模式、生态系统理论、风险缓冲模型和压力缓冲假说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压力、应对方式、文化智力和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之间关系。采用了压力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文化智力量表和学校适应问卷对779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压力影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2)应对方式部分中介了压力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间的关系;(3)文化智力调节了压力通过应对方式影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研究结论对提高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wofold. The first was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of poor kin relations with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college adjustment in a sample of 83 African American undergraduates. The second was to assess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of poor kin relations with both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college adjustment was mediated by perceived stress and self-esteem. Fifty-nine female and 24 male African American undergraduates were administered the study measures via online survey. Findings revealed that poor kin relation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college adjustment. Evidence of the meditational role of perceived stress and self-esteem was found. Poor relations with kin were linked to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to stress and decreased self-esteem, which in turn,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 i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decrease in college adjustment. For counselors, administrators and faculty concerned with the adjustment and retention of ethnic minority undergraduates,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extended family and other off-campus relations i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may be highly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是年龄、经历、文化程度都比较接近的特殊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急需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该文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李虹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03,35(2):222-230
目的是探讨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意义在于根据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不同关系,有的放矢地制定干预策略,使大学生在压力之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大学校园压力被定义为学习压力,个人压力和消极生活事件,并由相应的量表所测量。心理健康被定义为:一般健康状况和自尊,也由相应的量表所测量。研究问题是:(1)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2)学习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3)个人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4)消极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同时建立了4个相应的理论假设。研究所采用的是横断和相关设计原则,并采用回溯性调查问卷方法对来自北京市3所高校的788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了全部4个理论假设。研究结论是: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而与心理问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张林  车文博  黎兵 《心理科学》2005,28(1):36-41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闯卷,考察了全国各地2007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预测能力,内部一致性和测量稳定性理想;(2)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总体上以心理调节机制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机制使用较少;(3)在压力的应对方式上,大一学生以外部求助、压抑、幻想和调整情绪方式为主,大二、大三学生以自我防御方式和总结经验为主,大四学生则较多采用心理调节机制的方式;(4)女生的应对方式比男生更积极,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倾向于压抑自己和总结经验,城市来源的学生更喜欢宣泄压力,独生子女的应对方式以消极防御机制居多。  相似文献   

19.
Previous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racism 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African Americans. However, consideration of racial socialization as a potential buffer against racism experiences has 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two types of parental racial socialization messages reduced the impact of racism 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a sample of 247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freshmen (M=18.30).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who reported more racism experiences also had poorer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s indicated by higher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Parental messages emphasizing the use of African American cultural resources to cope with racism reduced the impact of racism on psychological stress only. Cultural pride messages predicted les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hile messages emphasizing the use of cultural resources predicted great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However, neither message type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cism experience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acial socialization messages have complex relations to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随机选取河北省三类中学(重点、普通、私立)324名高三考生为被试,考察了学生对高考的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学生心理控制感显著高于私立中学学生,女生在社会支持的寻求上显著高于男生;(2)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与高考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3)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对高考压力有直接影响;而积极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高考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