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组文章为"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符号--从卡西尔出发"研讨会会议论文.在本组文章中,各位作者就符号文化哲学以及卡西尔哲学的特征及贡献进行了探讨.邴正讨论了现代文化研究的三大渊源和三条路径,陆杰荣讨论了文化哲学的现实功能,石福祁讨论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得失,霍桂桓讨论了卡西尔在文化哲学研究中的地位,邹广文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在文化哲学中的影响,李鹏程对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哲学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组文章为"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符号--从卡西尔出发"研讨会会议论文.在本组文章中,各位作者就符号文化哲学以及卡西尔哲学的特征及贡献进行了探讨.邴正讨论了现代文化研究的三大渊源和三条路径,陆杰荣讨论了文化哲学的现实功能,石福祁讨论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得失,霍桂桓讨论了卡西尔在文化哲学研究中的地位,邹广文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在文化哲学中的影响,李鹏程对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哲学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组文章为"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符号--从卡西尔出发"研讨会会议论文.在本组文章中,各位作者就符号文化哲学以及卡西尔哲学的特征及贡献进行了探讨.邴正讨论了现代文化研究的三大渊源和三条路径,陆杰荣讨论了文化哲学的现实功能,石福祁讨论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得失,霍桂桓讨论了卡西尔在文化哲学研究中的地位,邹广文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在文化哲学中的影响,李鹏程对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哲学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组文章为"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符号--从卡西尔出发"研讨会会议论文.在本组文章中,各位作者就符号文化哲学以及卡西尔哲学的特征及贡献进行了探讨.邴正讨论了现代文化研究的三大渊源和三条路径,陆杰荣讨论了文化哲学的现实功能,石福祁讨论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得失,霍桂桓讨论了卡西尔在文化哲学研究中的地位,邹广文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在文化哲学中的影响,李鹏程对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哲学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组文章为"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符号--从卡西尔出发"研讨会会议论文.在本组文章中,各位作者就符号文化哲学以及卡西尔哲学的特征及贡献进行了探讨.邴正讨论了现代文化研究的三大渊源和三条路径,陆杰荣讨论了文化哲学的现实功能,石福祁讨论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得失,霍桂桓讨论了卡西尔在文化哲学研究中的地位,邹广文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在文化哲学中的影响,李鹏程对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哲学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组文章为"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符号--从卡西尔出发"研讨会会议论文.在本组文章中,各位作者就符号文化哲学以及卡西尔哲学的特征及贡献进行了探讨.邴正讨论了现代文化研究的三大渊源和三条路径,陆杰荣讨论了文化哲学的现实功能,石福祁讨论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得失,霍桂桓讨论了卡西尔在文化哲学研究中的地位,邹广文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在文化哲学中的影响,李鹏程对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哲学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总体把握,即将其定位成一种广义认识论的体系建构。围绕着他的"符号形式哲学",本文简要分析了卡西尔是如何从康德哲学中吸取思想方法,并结合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主张,提出了以"形式因素"为基石的认识论反思路径;进而围绕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讨论他关于语言、神话、艺术、科学等符号诸形式的全新观点,从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从理性批判走到文化批判";文章最后强调了卡西尔文化哲学的建构主义原则,并将其与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进行关联。本文的基本论点是肯定卡西尔文化哲学所开启的广义认识论之路径,表明卡西尔的文化哲学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和开启了当代认识论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8.
卡西尔文化哲学所彰显的精神气质与《周易》符号蕴藏的人文价值隐微相通,故可在卡西尔文化符号学的视角下对《周易》符号进行解读。首先,基于卡西尔对符号与生命关系的阐述可知,《周易》符号的生命性意义在多个层面得以凸显。卦爻符号作为沟通天地万物与人心之媒介,映照了真实的生命存在,也蕴含了深厚的精神价值。其次,从卡西尔对"时间"的符号化拆解与融合的视角看,《周易》之"时"统摄天地之化与人生时况,个体生命和"时"的校准与相协有助于优化生命本身。最后,由卡西尔对科学和艺术符号形式的分析可见,《周易》符号既展现为一套逻辑规范化的符号体系,又能激发出具象化的生命想象,同时具有理性抽象与感性直观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人是符号动物",这是卡西尔在其哲学人类学著作《人论》中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的回答。然而,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声称他回答了这一问题?带着这一问题,本文将卡西尔的人类学命题回溯到了他的符号形式哲学,并认为后者中的"世界理解"概念是理解整个卡西尔哲学的关键。不仅如此,这一概念还可回溯到康德关于"学院概念"和"世界概念"的区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人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对这一康德问题以及卡西尔的回答的分析,本文认为,由于卡西尔哲学中实践维度的缺失,他并没有回答康德意义上的"人是什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袁鑫  阎孟伟 《世界哲学》2020,(1):117-125
当代德国著名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一书中,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化哲学做出了迄今最为系统的本体论论证,从而真正使文化哲学超越了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域。卡西尔认为,文化哲学同样具有自身的存在论根据,不过在存在论问题上,它与传统哲学的存在论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根本的区别。他指出,人的活动是一种能够创造和使用符号的活动,这种活动创造出了一个为人所特有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是“新的实在之维”或文化世界,其中语言是文化世界得以存在的普遍性因素。不过,卡西尔的文化本体论证明也有一个明显的缺憾,即忽视了人的符号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马克思没有创立文化哲学,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基本理论却能够为文化哲学的创立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12.
Three Poems     
《新多明我会修道士》1991,72(850):282-284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ree Poems     
《Theology & Sexuality》2013,19(14):78-79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e definit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may be approached via three conceptions??the humanities as a list of disciplines, as a program of moral development, and as a supportive friend. The conceptions are grounded by linking them to three narratives??respectively, the history of the modern liberal arts college; the history of Petrarch and the studia humanitatis of the early Renaissance; and the life of Sir William Osler. The three conceptions are complementary, each filling gaps in one or more of the others. Getting clearer on a definit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is practically important if this field is to take its rightful place within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Tim Maudlin 《Topoi》1995,14(1):7-15
The aim of this essay is to distinguish and analyze several difficulties confronting attempts to reconcile the fundamental quantum mechanical dynamics with Born's rule. It is shown that many of the proposed accounts of measurement fail at least one of the problems. In particular, only collapse theories and hidden variables theories have a chance of succeeding, and, of the latter, the modal interpretations fail. Any real solution demands new physics.  相似文献   

20.
Christopher Hughes 《Ratio》2000,13(3):213-233
I set out three (modal) cosmological arguments – one for the existence of a necessary fact, one for the existence of a necessary event, and one for the existence of a necessary individual. Although the arguments do not have the same premisses or conclusions, they have the same structure. Moreover, I argue, given some plausible ancillary assumptions, any one of the arguments can be made to do the work of any of the others. I then suggest that the arguments are inconclusive, because they depend on a doubtful principle linking contingency and explic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