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觉性结合(IC)现象研究的历史不到20年,却发展出了许多研究方法,验证、充实和扩展了Treisman 的特征整合理论(FIT)。有些方法尽管差别很大,但都是对注意资源的直接操纵。直接操纵注意是 研究IC现象的直接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揭示IC现象的知觉性质,而且可以揭示注意在IC现 象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祖祥  王健 《心理科学》1998,21(5):385-389
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空间注意资源的分配实施强行操作的情形下,探讨了主、次作业客体形状一致性和次作业客体间距对乏空间注意区次作业客体颜色、形状特征的检测及对特征错觉性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分散空间注意使次作业区域注意减弱,对客体及其颜色和形状特征的识别均产生明显影响.而且对形状的影响又大于颜色;(2)特征错觉性结合率,主、次作业客体形状一致时比客体形状不一致时明显增大;(3)次作业客体间距对特征错觉性结合率无明显影响,但客体形状一致性和客体间距之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视觉注意选择性的空间位置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注意线索技术探讨颜色、角度和空间位置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 1 )目标与干扰刺激颜色相同时 ,表现出明显的注意空间位置效应 ;( 2 )目标与干扰刺激颜色不同时 ,空间位置效应明显弱化 ;( 3 )整体而言 ,注意加工速度从左到右均表现出明显的“V”字形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快速命名方法探讨不同注意条件下的知觉启动效应及其机制。实验中呈现一系列颜色词,要求被试分别完成集中和分散注意任务,然后进行词命名和再认测验。在词命名任务中.实验1包括旧词、重组颜色词和新词,而在实验2中重组颜色词改为新颜色词。结果表明,在实验1中,只有在集中注意条件下,被试对旧词的命名时间明显短于重组颜色词.即表现出知觉启动效应。而在实验2的两种注意条件下,被试对旧词的命名时间均明显短于新颜色词。这提示,在不同注意条件下的学习会影响其后的颜色知觉启动,并且与词和颜色的联结捆绑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考察了知觉负荷、注意、非注意刺激间的特征相似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征相似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随知觉负荷大小及非注意刺激×数量而变化,当知觉负荷较小时,非注意刺激数量,注意与非注意刺激特征的相似性对觉察率均无显著影响;当知觉负荷较大时,若只有一个非注意刺激,非注意与注意刺激相似性对觉察率也无显著影响;但若同时有两个非注意刺激,则二者特征越相似,非注意刺激的觉察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错误再认:意识、注意和刺激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耿海燕  朱滢  李云峰 《心理学报》2001,34(2):104-110
该研究基于错误再认现象,确立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在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在决定一个刺激是被有意识知觉还是无意识知觉时,刺激特性和注意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偿的作用。实验一表明,当一个刺激短暂呈现而被无意识知觉的时候,增强刺激特性或提高注意水平都能使它的知觉变为有意识的;相对应地,实验二表明,一个处于分散注意条件下被无意识知觉的刺激,也可以通过使注意集中或增强刺激特性而使它的知觉变为有意识的。该研究对意识、注意和刺激特性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对“物体内注意转移”优势效应之机制的进一步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博世敏  陈霖 《心理学报》1999,32(2):142-147
针对“选择性注意基于空间还是基于物体”的问题,从Egly等与Vecera等的争论出发,考察“物体内注意转移”的优势效应是否与空间因素有关,首先,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观察到:与提示无效时相比,空间提示有效时被试对目标的反应较快,这提示基于空间的注意成分的存在;通过改变两个背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减弱两者之间的知觉组织之后,还发现“物体内注意转移”的优势效应与空莘距离无关,后一结果为基于物体的选择性注意  相似文献   

8.
刘志华  金志成 《心理科学》2006,29(3):635-638,608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视觉特征捆绑的认知机制。实验采用空间提示范式,要求被试完成字母形状和颜色的辨别任务,考察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条件下的IC差异。结果表明,注意在视觉特征捆绑中起重要作用,集中注意能有效地减少IC的出现。同时注意对特征捆绑的调节作用表现出距离效应,即近距离比远距离的IC错误多,提示了注意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与空间距离信息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杰  何虎  吴柏周  侯友  曹亢  阿如罕 《心理学报》2018,50(11):1259-1268
为研究语言对知觉的影响作用, 行为实验采用视觉搜索范式研究蒙汉双语者的颜色范畴知觉效应; 为进一步考察语言影响知觉的脑机制, 脑电实验采用Oddball范式研究蒙汉双语者的颜色范畴知觉效应。行为实验和脑电研究结果都发现, 在区分蒙古语中qinkerhuhe色时, 低汉语水平的蒙汉双语者比高汉语水平者产生更强的颜色范畴效应, 蒙汉双语者的汉语水平影响颜色范畴知觉, 双语者所习得的第二语言范畴可以改变双语者母语的范畴, 语言能影响知觉的前注意阶段, 本研究支持了Spair-Whorf假设。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直接语言效应和间接语言效应的争论。直接语言效应是指在识记颜色时人先将颜色转换成颜色名称, 再认时通过匹配保留在记忆中的颜色词与目标颜色名称来完成任务。颜色类别知觉是语言策略的结果。间接语言效应是指语言和文化塑造颜色知觉表征, 形成了一个曲形颜色知觉空间, 将人们的注意引向语言和文化定义的颜色类别分界。即使没有语言策略的参与, 类别效应也会出现。颜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和红色在维吾尔族和汉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颜色分类和颜色再认任务, 考察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红、绿的认知, 探查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及其性质。结果表明, 与汉族相比, 维吾尔族对绿色的辨认、分类和再认存在反应优势, 对红色认知存在反应劣势。与颜色辨认反应比, 两个民族的颜色再认反应时显著长。整个研究表明,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间接语言效应, 语言与文化塑造个体的颜色知觉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