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的历史文化尺度是指设计不仅满足人类基本功能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传达设计中表达的历史文化情感。扬州个园中的四季假山、风音洞等景观特点十分具有代表性。文章根据设计心理学中历史文化尺度评价要素的地域性、传承性、创新性三个方面分析扬州个园的经典之处。社会政治、人文思想、文化渗透、审美的改变等使得明清时期的扬州个园寓画于园,因画成景,具有独特的文化情调。  相似文献   

2.
科学地进行道德评价,赞扬和支持高尚的道德行为,批评和反对错误的道德行为,使人们扬善弃恶,使道德价值由小变大,由负变正,最终实现道德理想,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坚持价值尺度 评判道德价值的客观标准,只能是善恶。善恶的客观尺度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是强烈的阶级性。皇宫里和茅屋中的人,所评尺度是相反的。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以阶级的利益来评价道德的善恶。凡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行为和事件,就是善;反之,就是恶。有利无利的具体尺度,就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原则是评价的最高尺度,道德规范是评价的具体尺度。所以,凡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进步的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问题在目前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就前者来说,它同围绕人的问题而展开讨论的对历史进步的科学评价与价值评价的关系问题有关;就后者来说,又同当前如何评价改革的得失成败有关。讨论社会进步的尺度以承认社会进步的概念为前提,这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进步的概念就包含着价值的评价。而我们对历史及其进步的认识又应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因此我们就从能否把历史尺度看作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开始。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主要集中于生产力和人的尺度。这是从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即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角度来说的。文章从存在论内涵变化的三个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哲学革命,分析了存在论角度被遮蔽的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总结了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存在论意义:反映了哲学对于存在论问题解答模式的历史转变;评价尺度是辩证的、生成的标准;体现着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表征人的生存状态,彰显的是人的本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旷三平 《哲学动态》2004,2(7):10-13
一 关于评价尺度的问题,我国哲学界一直是在以下三个方向上展开研究的: 其一,认识论方向.这种研究的定势是把评价归结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进而把评价 尺度理解为一种特定的认识标准.例如,在传统教科书体系中,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问题被 纳入是否正确认识了社会客观规律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正确认识了社会客观规律,才能 对社会进步做出科学的评价.而评价所运用的尺度或标准,一是看物质文明(主要是生产力 的水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二是看精神文明(主要是思想教育的水平)提高到了什么状 况.由于评价尺度的问题被局限于认识论的讨论范围,因此,讨论本身往往内在地受制于传 统认识论"排除主观性"原则的约束,即排除主观性因素越是彻底,就越是接近对事物的客 观评价,评价过程成了一个不断排除主观性而接近客观性的辩证认识过程,评价尺度也成了 一个反主观主义的客观认识标准或一个唯物主义地建立起来的标准体系.这种研究的定势旨 在确立评价活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公正性,但用沃尔特·李普曼的话来说,它却犹如"现代性的酸",一切有关评价活动的主观性、民主性和个别性都被溶解了,主体在这里被"困惑"了.  相似文献   

6.
在早期,马克思的类概念是他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成熟期,则是他的唯物史观范畴体系中的重要成分。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类”,它在唯物史观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表现为:(1)人是历史的主体,又是历史的尺度。把人作为衡量全部社会历史进步的尺度,同生产力尺度并无矛盾,因为人(作为族类)、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是一致的;(2)族类高于阶级。所谓  相似文献   

7.
道德标准应当服从生产力标准 刘锋 以生产力作为判断道德进步与落后的根本尺度就向我们昭示,道德标准应当服从于生产力标准。对于不同的社会现象,人们总是一方面运用自己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善恶评价,另一方面又从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历史评价。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既可以一致也可能出现予盾。在道德评价时,如果当人们的运用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从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抽象出来的,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吻合的:相反,当用旧社会形态下遗留下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或者以将来更高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人的行为总要受到来自社会和他人的评价。自己也常常评价别人或作出自我评价。一个人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辱,如何评价荣辱,就构成了他的荣辱观。荣誉和耻辱是伦理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所谓荣誉,就是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正确行为所作出的公认与褒奖的社会评价和主观意向。所谓耻辱,就是对人们那些不履行社会义务的错误行为所作出的否定与贬斥的社会评价和主观意向。可见,荣誉和耻辱都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从客观方面说,荣誉是社会对一个人履行义务,并作出贡献的赞赏和评价;耻辱是社会对一个人不履行义务或进而形成危害的行为的谴责和评价。从主观方面看,荣誉和耻辱是人们的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进取心的表现,当受到社会和他人的褒奖、赞扬时,自己就感到光荣;当受到社会和他人的谴责、唾弃时,自己就感到羞辱。人们这种对荣誉和耻辱的主观意向,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被“遗忘”了的论域伽达默尔说过 ,理解总是本体论的 ,其意就是说理解揭示并表现真实的存在。所谓本体论诠释 ,按照成中英先生的观点 ,就是把“理解看作是对意义的把握 ,而解惑或释疑必定意指说明真实 (即存在———引注 )的一个观念体系”。 (成中英主编 ,第 15页 )而所谓评价尺度的本体论诠释 ,按照笔者的引申 ,就是在一定哲学视界的观照下 ,对设置评价尺度的本体论根据和意义作出解释 ,以揭示并显现评价尺度的真实内容及其性质。我国哲学界关于评价尺度的问题研究活跃了学术 ,取得了成果 ,值得肯定。但是 ,在对评价尺度作出种种…  相似文献   

10.
科学荣誉同其他各种荣誉一样,包含着社会客观评价和主观荣誉感这两方面的含义。就前者来说,科学荣誉就是社会对于科技工作者履行的发展科技这一社会义务并为之作出的贡献的评价与褒奖。至于个人意识中的荣誉感,则是由社会评价转化为个人的感受而产生的。由此可见,科技工作者只有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贡献,才谈得上获得科学荣誉。当然,科学荣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但从本质上说,它毕竟是科技工作者为社会所作的科学贡献的标志和尺度。因此可以说,科学荣誉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贡献相比不能不是第二位的。正因为这样,科学家终生追求的是科学,而把个人的荣誉置之度外。  相似文献   

11.
由于政府信任概念的复杂性及其评价的敏感性,传统一般化的政府信任的测量难以避免评价尺度偏差或社会期望偏差。研究对647名浙江省居民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并分析,运用虚拟情境锚定法校正偏差,从而探究民众对基层政府信任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使用“虚拟情境锚定法”后,“信任”和“完全信任”的总比例为33.54%,较校正前降低了36.01%,即验证了评价尺度偏差与社会期望偏差的存在。(2)校正后的民众基层政府信任水平下降,但整体仍处于中等水平;(3)民众的基层政府信任水平受到年龄、月收入水平、政治面貌、教育程度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兵 《现代哲学》2012,(3):49-56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极为重视知识分子的教育和改造,除组织知识分子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外,中共还在组织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实践这一层面进行了探索,比如,中共在建国初期号召知识分子参加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本文将回顾这一运动的发展过程,并评价其历史成效。本文认为,中共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其核心在于要改变知识分子脱离实际、脱离工农的习气。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发挥社会实践在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当然,我们对于知识分子参加社会实践应该把握好尺度,避免出现极端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唯物史观探索多方面地考察和诠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划界的问题。马克思先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界划人类历史发展的标尺:一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尺度,二是社会主体生存状态尺度,三是以城乡历史格局为坐标的空间尺度。学术界对前两种界划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诠释,但对于"空间尺度"及其界说人类社会形态的解释机理,却少有论述。马克思将社会经济方式以及整个历史活动都纳入城乡空间结构加以考察,因而以历史活动的城乡空间坐标为尺度,去说明人类社会的样态,既是一个深刻而现实的社会本体论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认知辩证法问题。按照马克思的逻辑回置于社会演变的历史过程,从各历史时期之城乡空间的具体型塑,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反身"生产"及其真实表征,去审察和揭示社会形态演变与城乡空间关系建构的相关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活方式的评价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生活方式在历史上是发展的。那么,我们根据什么说,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比以前。的时代的生活方式更为进步呢?换句话说,评价它们的进步的尺度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道德进步标准是用来评价道德自身进步的尺度,人们用它来判断一个社会道德的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卑下、上升与衰败,从而揭示人类在道德这一特殊领域完善的前景,为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建构提供科学的价值取问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道德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论述中,常常把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结合在一起,两种评价的结果往往不同甚至相反。因为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尺度,看问题的着眼点不一样。但道德与历史本质上不存在二律背反问题,二者的尺度既不完全一致,也不绝然相反。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效率关系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与效率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尺度。公平的尺度实质上是从人类具有某种共同点这一基本事实出发衡量社会在满足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实现人的共同发展所达到的水平。效率尺度是衡量经济社会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所具有的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在市场体制下,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关系涉及到一个国家在经济上采取怎样的政策和措施,在政治上能否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能否保证社会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有效地运行以及在伦理上使社会成员具有怎样的价值目标和伦理规范。在西方,它是…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兴趣最初由精神分析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建者阿德勒提出,是指对待他人和他事的积极态度和看法,以及对他人的认同感和对群体的归属感,并表现出与他人谋求合作以寻求自我发展的行为倾向。社会兴趣被看作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确定生活意义的重要标准,也是评判个人价值的重要尺度。并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中,在治疗情绪与行为障碍、物质滥用、犯罪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社会兴趣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加强其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20年左右,以社会认知理论命名的个性新观点正悄然兴起,并成为心理学重新综合趋势的重要反映。这一研究取向认为人是可以认知的、社会的人,并强调把认知过程看作是理解复杂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的一把钥匙。在个性心理学领域,沃尔特·米契尔(Walter Mischel)是采用认知变量解释个性差异并做出非凡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该文着重从米契尔的三大重要研究领域:认知原型分类、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和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出发,详细阐述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并对其个性理论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0.
略论宗教世俗化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宗教观念,导致宗教神圣性逐渐衰退,亦即世俗化.这使得传统的宗教价值体系正日益减弱,并进而对宗教的社会功能演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