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自由理论的突破性进展: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的一大贡献/胡振平∥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上海).1992,2.29~33论马克思哲学与实践观/石路∥河北学刊(石家庄).1992,3.39~44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革命哲学/张奎良∥天津社会科学.1992,2.9~15也谈马克思晚年有关东方社会问题的思维成果: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胡欣∥哲学研究(北京).1992,5.16~24论人类受动性活动的本质意义/雨田∥山东社会科学(济南).1992,2.72~76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对象性活动”概念/吴晓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上海).1992.2.37~41列宁对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形式的探索/何小平∥东欧中亚研究(北京).1992,2.30~37  相似文献   

2.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的论争/郭国勋∥社会科学辑刊(沈阳),1992,4.5~10关于马克思的科学认识论/张之论∥南京社会科学.1992,4.62~66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逻辑方法及其意义/晏辉∥内蒙古社会科学(呼和浩特).1992,4.15~20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的规定方法及内涵/叶壬虎∥探索与争鸣(上海).1992,4.13~19《费尔巴哈论》中的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杨新新∥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1992,3.5~9论列宁关于自由的哲学含义/康天意∥晋阳学刊(太原).1992,4.25~27  相似文献   

3.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胡绳∥中国社会科学(jE京).1995。2.j~11 论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孟庆仁∥齐鲁学刊(曲阜).1995.2.4~8 青年马克思早期哲学视界中的主体辩证法/张一兵∥河北学刊(石家庄).1995.2.21~26 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俞吾金∥哲学研究(北京).1995,3.17~27 论毛泽东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思想/詹万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北京).1995,1.73~76 论毛泽东的实学思维及其意义/魏宗禹∥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太原).1995,1.29~34 。实践哲学”和“生产力哲学”一的比较研究/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本体论的批判和重建/杨筱刚∥天府新论(成都).1992,4.52~59马克思对主体客体关系问题的解决及其意义许凯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黄石).1992,4.13~19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研究:再论重建劳动能力个人所有制/袁中良,王东京∥江汉论坛(武昌).1992,7.36~42论马克思“科学是生产力”观点的理论内涵与启示/赵凌云∥江汉论坛(武昌).1992,7.30~35马克思的人本质概念/陈刚∥江苏社会科学(南京).1992,4.42~46,51  相似文献   

5.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从传统理性主义向现代理性主义的转变/衣俊卿//浙江学刊(杭州).1992,5.5~10马克思“西东方社会理论”思维方式刍议/雷弯山//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1992,3.53~56论马克思历史观对事实与价值冲突的两种解决/刘森林∥哲学研究(北京).1992,9.17~23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现代社会运行/林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1992,5.41~46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理论特质/徐俊忠∥广东社会科学(广州).1992,4.22~26“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意识”: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学习札记/张一兵//天府新论(成都).1992,5.39~46  相似文献   

6.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艺思想的转变/谭好哲∥东岳论丛(济南).1992,3.89~95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考察/启良∥学习与探索(哈尔滨),1992,3.123~132.140马克思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及其历史观意义/江丹林∥学术界(合肥)1992,3.1~8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统—观的形成/倪洪滨∥学术交流(哈尔滨),1992,3.72~75马克思的劳动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创立/余静,胡泽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992,3.35~39论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杨耕∥学术月刊(上海).1992,5,10~15  相似文献   

7.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探源/周兴文//江海学刊(南京).1992,1.118~123对马恩关于未来社会特征论述的思考/武克全//探索与争鸣(上海).1992,1.20~24评所谓马克思晚年认识转变论/奚兆永//哲学研究(北京).1992,1.41~47略论马克思历史观前提(上)/单少杰//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92.1.9~16马克思的“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叶险明//学术界(合肥).1992,1.23~28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论点述略/洪韵珊//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92,1.10~14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历史评价的两种尺度/启良//学术界(合肥).1992,1.17~22、67共产主义理想烛照下的美学建构:论马克思早期美学思想的两个特点/庄锡华//文艺理论与批评(北京.).1992,1.74~80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称谓问题 ,涉及对马克思晚年的理论主旨和理论贡献的判断和评价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目前较为流行的称谓是“人类学笔记”。笔者认为 ,“人类学笔记”这一称谓歪曲和误读了晚年马克思的理论实质 ,我们应将之更名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一、“人类学笔记”称谓对晚年马克思的误读本文所谈的马克思晚年笔记 ,特指《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 ,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梅恩〈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摘要》、《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一书摘要》…  相似文献   

9.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维护中央权威思想的历史考察/邵民,李越∥社会主义研究(武汉).1995,3.12~15 论马克思在辩证法上实现变革的实质/吴仁平∥赣南师范学院学报(赣州)·社会版.1995,2.1~5 论马克思艺术消费与生产关系的思想/郭郁烈∥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晚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但我检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论著,却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论者都以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一些书信(比如致俄国女革命家查苏里奇、《祖国纪事》编辑的信)为研究对象,而把一部篇幅巨大、反映马克思晚年思想重要动向的《历史学笔记》排挤出研究视野。或许主要原因在于该书中译本问世较晚。  相似文献   

11.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哲学经济学视域中的劳动论题———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理论传承关系的微观研究/张盾//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5“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与西方学者的学术对话/王东,林锋//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0如何才能走出早期马克思/刘日明//学术研究,2006.10马克思“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任平//中国社会科学,2006.6马克思与西方现代哲学/黄玉顺//山东社会科学,2006.11从哲学到实证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立场的重大转变/王金福//山东社会科学,2006.11《资本论》的当代意…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1月11日至同年12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统一性/李小娟∥北方论丛(哈尔滨).1994,6。13~19 毛泽东道德哲学及其现实意义/魏俊章∥北京社会科学.1 994,4.45~49,56 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科技观/李金林,苏开源∥晋阳学刊(太原).1994.,6.3~8 毛泽东新哲学体系探原/周树智∥人文杂志(西安).1994,6.1 6~21,34 邓小平分析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晨悦∥河北学刊(石家庄).1994,6.26~32 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再论/冯景源∥江淮论坛(合肥).1994,5.9~16 哲 学 论当前哲学分化的特点、意义与趋势/李荣海∥东岳论丛(…  相似文献   

13.
(1990年i月26日至同年2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完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史研究王先明光明日报 1990·2一21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演变孙昌育涂 赞唬武汉大学学报(社)1990年第1期马克思的实践反思规律陈志良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第i期马克思唯物主义基本含义探析王南提南开学报 (社)1,90年第1期论马克思“全面地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朱奎保 苏州大学学报(社)199。年第i期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王成稼经济 研究199。年第1期论马克思历史观的本质郝立新教学与研究 1990年第1期西方关于马克思晚年a人类学笔记”主要观点论析 …  相似文献   

14.
(1992年2月26 H g同年3月25日) 试论现代整体性哲学形态的建构/刘芳,古中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党 和/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沈阳).血的,2.的一 87 从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看马克思哲学的发展 哲学学科清理提要/陈晏清/高校理论参考机制/张奎良/学术论丛(太原)·J992,2·32~(北京).!992,2.1~193Any 论当代新学科/金哲/学术季刊(上海)· 总体性逻辑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1992,l.50~58/陈建涛/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西安)·且9gZ,“新唯物主义”究竞“新…  相似文献   

15.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研究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本体论及现实意义——兼论马克思人学与科学的统一/陈天庆∥江苏社会科学(南京),1998.5.81~88马克思哲学理性中的社会主义思想渊源/唐正东∥江苏社会科学(南京),1998.5.89~93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6.
(1990年9月26日至同年10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理论的探讨程思进 王洪楚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1990年第5 期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主线董仲其社会科 学研究1990年第6期马克思对传统哲学“本体论,的辩证扬弃孟宪忠 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中的方法论原则马润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199。年第5期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一一 与甘建民同志商榷启良理论探讨1990年第 6期评西方学者对恩格斯晚期哲学本体论思想的理解 靖建瑞深圳大学学报(社)1990年第8期关于列宁真…  相似文献   

17.
专用框架将基板玻璃恭思想研究试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生态文明意蕴 /江笃运∥自然辩证法研究 ,2 0 0 0 .1 0“马克思研究方法”探析——兼评《马克思实证辩证法初探》/马中柱∥学术研究 ,2 0 0 0 .1 0马克思早期对费尔巴哈哲学改造的思想演讲 /杨丽霞∥社会科学辑刊 ,2 0 0 0  相似文献   

18.
晚年马克思的创作情况如何,他所作的大量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是怎样的?以劳伦斯·克拉德、诺曼·莱文、凯利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学者主要持“放弃中断论”,即所谓晚年马克思中断与放弃了《资本论》的研究和创作,回归并转向了经验人类学。凯利曾明确指出:马克思晚年已放弃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克拉德是《卡尔·马克思民族学笔记》的编辑者,他明确以"人类学家"指称马克思的身份,并以此勾勒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间断"特征。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炮制"成熟马克思"与"青年马克思"的对立,并极力以结构主义肢解马克思的时期,克拉德以人类学研究统摄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以哲学人类学向经验人类学转变描述马克思的思想轨迹,并因此将关注马克思的视域拓展到晚年时期等洞见,可谓别出心裁。当前,重新检视克拉德关于马克思与人类学关系的建构工作,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晚年研究工作的理解,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下评估"人类学马克思"所产生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主要指他在1879—1882年间阅读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等人关于古代社会历史的专著时所作的五个笔记。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还应该包括阅读毛勒、哈克斯特豪森等人同类著作所作的大量笔记。马克思本人没有给这些笔记命名。研究者们根据自己对笔记的不同理解而分别把它称为“人类学笔记”、“社会文化人类学笔记”、“民族学笔记”、“古代史笔记”、“古代社会史笔记”等等。鉴于这些笔记所摘录的著作主要是人类学著作,所以这里仍沿用“人类学笔记”这一称谓。前不久在福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笔记》的写作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