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其中孔子和谐社会思想最具代表性.“仁”与“和”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政治的价值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仁”与“和”是孔子和谐社会思想的两大基石.孔子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内在精神风韵的和谐社会思想,倾注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无比关切,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憧憬.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说,孔子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以仁释礼”的“仁治”(人治)思想。孔子的“仁治”思想是对周人“礼治”思想批判、创新的产物。周人“礼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开端,它实现了从“神治”到“礼治”的转化,但周人的“礼治”思想仍然处于“神治”思想的束缚之中。孔子的“仁治”思想冲破了“神治”思想的束缚,实现了从“礼治”思想到“人治”思想的转化。孔子“仁治”思想所包含的“克己复礼为仁”和“仁者爱人”内容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人治”思想与“民本”思想的基本框架和理论形态,并为当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政治文化资源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爱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杜振吉“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孔子道德理论中的基本原则,而“爱人”则是孔子关于“仁”的道德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第一要议,也是人们在实践“仁”的过程中的首要的指导思想和道德要求。在孔子看来,以“爱人”作为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4.
<正> 孔子的学说是关于修己和安民的人道学说。而修己为安民之本。在一定意义上说,修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本文着重论述孔子修己之道中几个重要问题。一、修己的核心是求仁孔子以仁为人立极,“仁者,人也。”(《中庸》引)仁是人的本质规定,是人所以为人者。孔子对人的界定反映了他对人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看来,初生的人只是一个自然  相似文献   

5.
王玉彬 《管子学刊》2011,(3):75-79,108
《论语》中记载了很多孔子对隐者以及隐者对孔子的评价,这里面有赞美与欣赏,也有批判与规劝,显现出二者微妙而富有意味的关系。孔子“命”、“仁”的思想在为儒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同时,一定意义上也为隐逸思想提供了思想资源:“命”的限定性为隐逸提供了外在理由;“仁”的自觉自足性则为之提供了内在依据。归根究底,“仁”的内向性落实与外向性诉求之间的张力促成了孔子与隐者之间的思想互动,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者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但同时也可以看作他们对“道”与“世”的双重许诺与承担。  相似文献   

6.
“仁”,作为哲学范畴,是古代哲学思维长期发展的产物,孔子的贡献,主要是完成了“仁”的抽象。“仁”的抽象是“德”、“礼”、“爱”的演化和人的自我认识多维综合的结果,它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特征和中华民族的心理。“德”在西周时包含“仁”,春秋时“参合(德、正、直)为仁”,孔子则规定了“仁”的内容,并超越于“德”。“仁”最初同古老的礼仪“相人偶”相联系,孔子赋予了理论的形式。把强调“克己复礼”、把“礼”内化为稳定的心态,以指导言行。孔子把仁爱推广到非亲族的人际关系,闪耀着进步思想的光辉。孔子把“仁”看作道德实践的积淀和内化,而“成仁”则是人之为人的一种自我完善。“仁”,成为人的修养和人的文明的一个理想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杨洁 《伦理学研究》2022,(1):135-140
孔子的“均、和、安”思想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公平正义意蕴。孔子以“均”为基,以“和”为贵,以“安”为重,将分配正义与仁义道德、民本经济统一起来,形成从“各得其分”的等级分配正义层面,到“崇仁尚中”的内生道德正义层面,再到“藏富于民”的民本经济正义层面的理论逻辑,建构出一套有机联系的传统公平正义思想体系。以“义”为内在根据的等级分配正义约束逐利欲望膨胀以缩小贫富差距,保持财富均衡;以“仁”为本源的内生道德正义缓解社会等级固化以保障民之平等,维护社会和谐;以“利”为发展动力的民本经济正义增进民之福祉以实现富国裕民,保障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8.
孔子“仁”德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 ,怎样做人与调节人际关系是仁的思想的核心。关于仁的伦理学思想孔子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基本精神是有差等的爱 ,这既在普遍意义上肯定了人的价值 ,也包含了阶级性和血缘亲情在内。孔子的仁不是单一的道德 ,而是以忠孝为本、包罗众德的总道德 ,仁者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人格。孔子的修养理论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强调“为人由己”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且提出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两条基本的道德原则。孔子的许多思想在今天仍有一定的价值 ,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人学的视角看孔子“仁”之学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孔子思想从其本质来说是实践性的人学。本文从人学的视角 ,从四个方面对孔子提出的“仁”的学说进行了规定和梳理 :一是对待“仁”的态度 ;二是“仁”的价值内涵 ;三是“仁”的表现方式 ;四是“仁”的实践价值。“仁”的学说构成了孔子人学思想的价值核心 ,它既是一种原则 ,又是一种方法 ,同时还是一种理想境界和价值目标。“仁”的学说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内在原动力之一 ,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相似文献   

10.
礼治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很崇拜周礼,主张“复礼”、“为国以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治秩序。孔子提出的“复礼”的办法是“正名”,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孔子还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礼治思想与孔子“仁”的思想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音乐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相一致。首先,孔子继承西周礼乐相辅的传统,通过对乐的规范达到恢复周礼的目的。其次,孔子将“仁”的内涵也扩展到乐之内。在孔子的逻辑中,乐中包含着人的本然情感,而这一本然中又蕴含着成“仁”的感性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 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还是以礼为核心?争论多年,没有定论。本文想撇开那个是核心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孔子思想中仁与礼的关系。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所以,对孔子来说,礼是古已有之的。而仁,虽然是“古已有之”,但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13.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对“仁”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的内涵是“爱人” ,其实质是指一种人生所应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原则。“仁”贯穿于各个方面 ,第一 ,非常突出地强调了对人的关心爱护 ;第二 ,是“礼”的执行与维护的保证 ;第三 ,和各种伦理道德品质密切相关。孔子以“仁”为核心建构他的思想体系 ,既有其特定的历史的契机 ,又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 ;“仁”的观念的提出 ,实际上是中国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思想形态、主体意识上对“人”的发展和自觉。“仁”的精神不但无形地渗透在以后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潮中 ,而且对社会文化思想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尽管对孔子思想的评价,存在着种种分歧,但“仁”和“礼”是孔子学说体系中最重要的一对范畴,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对孔子思想评价的主要歧点,集中在“仁”和“礼”在孔学体系中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上,并由此引起了关于孔子学说是革新还是保守的争论。笔者认为,孔  相似文献   

15.
<正>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据《韩非子·显学》),其中主要是孟、荀两派。孟子提出性善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思想;荀子提出性恶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礼”的学说,发展为礼法结合、以礼为主的治国之道。同时,他们也分别从“仁”和“礼”的侧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孔子一样,孟子的论乐文字也是语录式的,它们主要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思想。(一)“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孟子·尽心下》(以下凡引《孟子》文字均只注篇名)曰: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告子上》曰:  相似文献   

16.
“克己复礼为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孔子“克己复礼,的目的是让人们通过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回复到周礼所倡导的礼之内在精神和道德情感上,最终使人与人之间拥有理性的仁爱、使社会走向有序的和谐。“克己复礼为仁”的因果必然性在于周礼的精神实质与“仁”的要素组成都是敬、诚、忠、信、义等道德元素,因此孔子认为人们通过“克己复礼”可...  相似文献   

17.
高赞非同志在《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一文中,把人道主义說成“国粹”,說成是孔子思想中的“精华”。他說:“把‘仁’(孔子的仁——作者注)的思想全部内容联系起来看,无疑这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偉大的思想娜说乐饕寰?它的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的表現,它的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爱护人民的主張,可以說都是孔子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作者认为“‘仁’的思想一般的意义是‘爱人’,是封建的人道主义”。据說:“在这个时代的‘仁’的思想,不是别的,就只能是反对奴隶制的人道主义。这对摧毁奴隶制度,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无疑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奠基者。孔子的思想比较博杂,但一以贯之的是“仁”,“仁”是核心,故孔子的学说又被称为“仁学”。而“孝”又是“仁”之根本、仁爱的基础、行仁的起点。所以,“孝”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孝”...  相似文献   

19.
<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不是“礼”。基于这一观点,对孔子美学思想作如下探析。一孔子讲“仁”有广义、狭义两种情况。属于广义方面的例证,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在孔子的思想是否具有体系、其思想的核心是“仁”还是“礼”等问题上各执己见 ,争论不已。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即在于记载孔子思想的文本极易使人得出种种不同的诠释。为尽可能逼近和把握孔子思想的本义 ,笔者拟依据《论语》等经典 ,从其言行入手 ,进至文本所说的情景之中 ,并从其为学和思想演变的进程着眼 ,抓住若干系统阐述其思想及其发展历程的关键语段 ,通过对其文本意义的剖析 ,来探讨孔子思想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全过程 ,揭示其晚年的思想真谛及其理论体系。一、孔子为学的历程孔子晚年自述 :“吾十有五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