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刊评论员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来说,教育都是立国之根本,振兴民族之基础。同样,对于我国伊斯兰教而言,伊斯兰教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伊斯兰教事业的前途与未来面貌。多年来,伊斯兰教教育工作一直是全国各级伊协工作中较薄弱的...  相似文献   

2.
陆芸 《福建宗教》2002,(3):38-40
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创立于阿拉伯半岛的宗教,它的创立人是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是《古兰经》和《圣训》,基本教义被概括为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前定、信后世。教徒的基本义务是完成念功、拜功、斋功、课功和朝功。伊斯兰教的早期传教活动历经艰辛,穆罕默德和其信徒遭到迫害,一些穆斯林和家属还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研究伊斯兰教的著名学者吴云贵先生先后出版了几部研究伊斯兰教法的学术著作,从不同侧面探讨了这一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从而使伊斯兰教法研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为全面研究伊斯兰教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3月吴云贵先生撰著的新作《当代伊斯兰教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伊斯兰教法研究的又一新突破。该作共10章,28节,31万字。内容充实、丰富,资料新颖,结构严谨而合  相似文献   

4.
关注社会公益,尽力保护和扶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伊斯兰教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博大精深的宗教,特别注重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护和协调。早在兴起之初,它就确立了以“行善”、“施济”为内容的社会伦理观。这种社会伦理观不单纯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信念来维系,更带有宗教义务性,因此具有立法的性质,影响广泛而深远,是伊斯兰教法体系形成的基本依据和法律渊源,“伊斯兰教的立法家和历代哈里发的自由,不能超越出体会《古兰经》明文的范围。”①其中,《古兰经》规定的:“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并当孝敬父母,和睦…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法的泛化、极化与工具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伊斯兰教在其历史进程中从未出现过一个明显的衰落时期,近代历史上所谓伊斯兰教的“黑暗时期”,主要是指它的政治衰落。因此,所谓当代伊斯兰复兴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复兴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与社会活力。本文从分析当代伊斯兰教法的三大趋势角度来审视和解读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6.
“沙里亚”辨析——伊斯兰教法学精神浅释从恩霖“沙里亚”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是“通向水泉之路”,含“常道”、“出路”、“方法”、“途径”等意。伊斯兰教法学家赋予该词“伊斯兰教法”之新意,是对“沙里亚”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沙里亚”一词正式出现在《古兰经...  相似文献   

7.
浅析“伊智提哈德”──伊斯兰教法的创制原则从恩霖伊斯兰教法发展至今并成为一门内容浩瀚的法学体系,是历代穆斯林法学家根据《古兰经》、圣训的原则规定和精神不断努力创制的结果。这一过程,伊斯兰法理学称为"伊智提哈德"(),中国穆斯林学者译为"演绎""创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依法治国的今天,作为穆斯林当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那么,穆斯林该如何认识伊斯兰教法和国法呢? 一、《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法典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是伊斯兰教法的基本渊源,是由先知穆罕默德圣人传达给人类的真主的启示。内容包括教义、穆斯林基本义务、伦理规范、社会习惯、历史故事和教诲箴言等,分"麦加篇章"和"麦地那篇章"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沙里亚”辨析——伊斯兰教法学精神浅释从恩霖“沙里亚”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是“通向水泉之路”,含“常道”、“出路”、“方法”、“途径”等意。伊斯兰教法学家赋予该词“伊斯兰教法”之新意,是对“沙里亚”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沙里亚”一词正式出现在《古兰经...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提倡节约反对浪费黄义全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是入世的宗教,它的一切教导和诫命都是为了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生活。为此,伊斯兰教提倡人类的生活应富裕俭朴,禁止铺张浪费。一千多年来,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穆斯林一直恪守《古兰经》的训导,在日常生活和消费...  相似文献   

11.
<正>伊斯兰教自7世纪初发轫于阿拉伯半岛以来,一直保持着向世界各地传播和发展的态势。伊斯兰教是主张信仰自由,倡导和平、博爱、宽容及完善一切美德的宗教,它的广泛流布是与其核心主张及基本精神密不可分的。尽管伊斯兰教内部教派纷争不断,但在穆斯林那里,它始终尊奉一本经典—《古兰经》。从《古兰经》中我们不难发现,普世和平与宽以待人是伊斯兰教的主流、基线和核心理念之一,宽容精神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漫谈伊斯兰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建筑的艺术风格,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清真寺(或称礼拜寺)建筑及高等学府、帝王宫殿和陵墓等纪念性建筑艺术。阿拉伯人有自己辉煌的文明史,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完成了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伟大事业。穆圣归真后,伊斯兰教继续发展,到公元8世纪时,就已经形成了东起印度河和乌浒河,西至西班牙、北非,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它的领土包括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埃及、巴基斯坦、伊朗、中亚等许多文明发展比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继承了这些地区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顺从”。伊斯兰教是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穆德创立的一神教。从7世纪中叶起,伊斯兰教由海、陆两路  相似文献   

14.
试论伊斯兰教的妇女观──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京召开冯今源在世界妇女大会即将召开之际,笔者想谈谈伊斯兰教关于妇女的基本观点。有人说,伊斯兰教歧视妇女,不给妇女以任何权利。这种意见不符合事实。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吹响伊斯兰教革命的第一声...  相似文献   

15.
杨文华 《福建宗教》2000,(3):32-33,36
伊斯兰教是一个传播广泛、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史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伊斯兰教表现得十分活跃,说明它是现代第三世界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伊斯兰教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特别是教派与门宦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更为广泛深远。  相似文献   

16.
<正>阿拉伯人“口述历史”的传统与习惯流传已久,伊斯兰教降世初期,圣训仍以口头形式历代相传。8世纪初期(伊历2世纪),穆斯林开始搜集并书面记录圣训。在此过程中,伪造圣训的现象逐渐增多,圣训学家开始对圣训传述者世系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7.
浅谈“信仰断法”的宗教意义与现实意义李鸿鸣伊斯兰教的“信仰断法”是从信仰的高度着眼,提出的一系列有关穆斯林宗教信仰和社会行为的教法判断与条规。“信仰断法”系阿拉伯语“艾哈卡姆·伊玛尼”的意译,是根据伊斯兰教信仰原则精神,对穆斯林提出的警诫要求。它不仅...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的"圣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的本义是和平,因此伊斯兰教常被理解为“和平的宗教”。意即顺从真主,就能求得今生与来世的和平和幸福。在这一点上,它与佛教、基督教似乎没有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兰教除了大讲和平而外,其教义思想中也讲过不少关于“圣战”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导致伊斯兰教在西方作为否定性形象的重要根据之一,其实这里面有误解。 伊斯兰教有关圣战的内容,系由《古兰经》、圣训和伊斯兰教法所规定,属于不容争议的义务性的规定。主要包括:(1)自卫原则。意指一个人受到他人攻击和伤害时,有自卫反抗的权利,即以眼还眼,以血还…  相似文献   

19.
对伊斯兰教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伊斯兰教的基本结构、伊斯兰教的自我调节、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伊斯兰教对挑战的反应、伊斯兰教的新兴教派、伊斯兰教的社会运动、伊斯兰教在当代的发展以及伊斯兰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等八个不同方面的问题。对上述所论问题的理论概括,表明作者对伊斯兰教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在唐初开始传入中国。学术界较为一致 的观点认为伊斯兰教是在唐永徽二年(651年)由大食使节传入中国,如此算来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50年的历史。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文典籍中对伊斯兰教有不同称法,唐宋时期称大食法,元代称回回法,明清时期称回回教、天方教、清真教,民国时期称回教,解放以后通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随阿拉伯中亚穆斯林入华而传入我国,并不断发展壮大。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随贡使、使节传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