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刀币是古代货币的一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齐、燕、赵诸国,为不少中外学者所关注,齐刀币现在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以刀币的文字可分为: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谭邦之法化、齐建邦(立长)法化、齐法化等。这些齐刀币主要出土于窖穴和遗址中,有许多  相似文献   

2.
杨益青 《管子学刊》2020,(1):125-128
1990年在临朐县沂山乡傅兴村出土了一批齐国刀币,共234枚,有齐返邦长法化刀币、节墨之法化刀币、安阳之法化刀币、齐之法化刀币、齐法化刀币五种。1994年在临朐县七贤乡长沟村出土了一批西汉四铢半两石钱范,抢救出三件,形制分为二式。这两批文物都是研究我国古代货币的珍贵资料,现入藏在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齐国刀币中有六字刀一种,该刀面文应释为“齐近邦张大刀”。其铸行年代不太可能在战国末期,而有可能是在齐桓公之时。  相似文献   

4.
齐刀币     
刀币亦称刀化,由于齐刀币面文有“化”字,得知原应称刀化(货)。刀化取象于手工业工具——刀削的形状,因此称刀币,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一种。齐国首先铸行刀化。《管子·轻重》戊:“令左  相似文献   

5.
谈“齐之化”和“无文刀”张光明齐国地处我国东方,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货币文化较早形成的重要地区。齐国先秦时期是铸行刀币的国家,它同我国北方地区的燕、赵、戎、中山诸国,共同形成了我国古代环渤海地区考古学文化中的以刀币为主的货币文化体系。齐...  相似文献   

6.
齐刀币新考     
吕茂东 《管子学刊》2014,(1):42-47,52
齐以刀形为币,是齐国徽识"齐刀"在货币上的演化与展示,是齐国国家意志的选择和齐文化的体现。齐刀币铭文""是"筥"和"即"的合文,""是"返"和"封"的合文。旧释的"節墨之去化"应释为"筥即墨夕之去化",旧释的"齐返邦长去化"应释为"齐返封邦长去化"。"去化"是"法化"。"筥即墨夕之去化"和"齐返封邦长去化"造于战国末年,是在齐被燕军攻占,齐国君臣避居在筥和即墨,后又大破燕军、收复失地的特殊历史时期铸造的货币,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齐国刀币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国以刀币为主币,形成了独立的刀币体系,“法化”面文和“齐法化”的大量铸行,说明齐国有着统一的铸币权和较早形成统一货币的思想和举措;而开国纪念币——“齐建邦长法化”的出现,表明齐国货币制度的成熟,尤其叠铸技术运用于“齐法化”,代表了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齐国刀币在中国货币史乃至金属铸造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燕齐圜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林 《管子学刊》2007,2(3):30-33
战国晚期燕国和齐国铸行的方孔圆钱在形制、钱文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二国之圜钱联系密切。燕国圜钱的铸行晚于齐国,在币值的分等和铸造技术等方面也不如齐国进步。齐国圜钱为三等币值,燕国为二等币值;齐币已使用当时先进的叠铸技术,而燕币的铸造尚不见此法的应用。可以认定燕国圜钱是受到齐国圜钱的影响后产生的,这同齐襄王退燕以前燕国刀币对齐国货币强烈影响的态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从1975年至1986年期间,齐国故城内外先后有14次刀币出土。其中燕刀币出土三批: 一、1975年西石桥村出土燕尖首刀80枚,币文有:介、上、J、,七、丫、大、个、山、J、己、音、飞、乡、乡褚、八、J、羊17种。 二、1979年,齐都镇谭家庙村东出土燕“吵”字刀61枚。 三、1985年齐都镇河崖头村西出土燕“少”刀7枚 均为园折式。 齐刀币发现11次,共计278枚,其中“齐之法化”5权,“节墨之法化”4枚,“安阳之法化”5枚,“齐建(造)邦张法化”1枚,“齐法化”263枚(失10枚)。 ‘面择其几批主要的作一介绍: 1984年4月14日,敬仲镇张王村农民徐学京在村东20…  相似文献   

10.
论晏子在齐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文化, 周初确定了基调, 春秋前期发扬光大, 春秋后期整合发展, 至战国则大放异彩, 通过百家争鸣, 汇集各家精华,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齐学体系, 成为中华文明正宗。在这个浩瀚澎湃的发展过程中, 晏子是由比较鲜明的齐法家向综合性、多元性文化过渡的过渡期人物, 是齐国复礼运动的倡导人物, 是齐鲁文化合流的先驱人物。  相似文献   

11.
东周时期齐国殉人墓的陪葬墓被置于主墓之中,本文通过对东周时期齐国殉人陪葬墓所进行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战国早、中、晚期齐殉人陪葬墓的嬗变历程。由战国早期到晚期,齐殉人陪葬墓不但平均殉人数量在减少,并且陪葬墓的平均面积,陪葬墓随葬品的质地和数量等皆明显下降,似都反映出殉人陪葬风气在齐国从战国早期至战国晚期逐渐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年甫十五就游学于齐,齐襄王时,“最为老师”,“三为祭酒”,成为稷下学宫著名的学者。战国末期,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长期兼并战争,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趋于形成。他的学说特别是“一天下”、“立君势”、“明礼义”、“起法正”等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关于齐文化和鲁文化“融合”问题,至今学术界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汉代齐、鲁文化开始融合;二是战国开始融合;三是西周春秋已经奠定了融合的“基础”,称之为“早期交流融合”。这三种意见,学术界至今仍在讨论中,并无定论。既无定论,笔者也想就“融合”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齐文化博大精深,是先秦时期我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齐国以刀币为主的货币文化,是先秦四大货币体系之一,它铸造精良,币文俊秀,代表了先秦货币的铸造水平。由山东省淄博市钱币学会编辑的《齐国货币研究》的面世,则标志着齐国货币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该书由齐鲁书社出版,淄博市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研究  相似文献   

15.
齐国青铜铸造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完备的铸造方法、精美的铸造器形,尤其是以齐刀币铜范为代表的铸造工艺与成就,充分展现了齐国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发展水平。深入探究齐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内容与成就,不仅对丰富和完善齐文化的内容体系。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青铜艺术发展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我国现代冶铸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稷下齐法家这里所说的“稷下齐法家”,是指《管子》一书中大部分篇章的作者,以别于在齐国还有从赵国来的慎到这样的法家。对于《管子》一书的作者归属,学术界是有争论的。郭沫若认为“它大率是战国及其后的一批零碎著作的总集,一部分是齐国  相似文献   

17.
徐勇 《管子学刊》2001,(3):53-57
田单是战国后期齐国最优秀的军事家,他坚守孤城和成功复齐在军事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复齐之后,田单力图改革,政绩不俗。攻打聊城和攻打狄人是他指挥的两次重要战役,在鲁仲连的帮助下,这两次行动都获得胜利。但是田单等人的努力毕竟不能彻底扭转齐国的危局,以齐襄王为首的统治集团贪图享乐,不愿改革,迫使田单不得不挂冠而去,离齐赴赵。田单在赵国受到了重用,而田单离开后的齐国则乏善可陈、继续衰败下去。田单复齐后的曲折经历至少可以从十个方面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8.
收到《管子学刊》1989年第4期,拜读了胡家聪同志的《〈国蓄〉篇的“平籴”思想发微——兼论〈国蓄〉作于田齐时代》,有些想法,即草成此文,以就正于胡家聪同志。胡家聪同志对《管子·轻重》的著作年代素持战国说,有多篇论文发表。上文第一部分继续就《国蓄》作于战国提出了六条“内证”。这六条是:(1)“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2)“王霸之君,去其所以强求,废其所虑而请”。(3)“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4)“天子籍于币,诸侯籍于食。”(5)“前有万乘之国而后  相似文献   

19.
印群 《管子学刊》2016,(3):115-118
古代的马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军事价值,当时能够殉马者大多是一些身份较高的贵族。本文通过将山东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淄博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河南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以及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遗址殉马坑进行相互对比,来揭示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之特点。  相似文献   

20.
齐陶文比较研究(续)孙敬明三、齐陶文形式内容类勘陶器在考古标型学中,具有普遍典型的意义,是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陶器上再有针印或刻划的可以辨识的文字,那么其自身起码就具备了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双重价值。目前对于东周时期尤其战国文字分域断代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