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在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多元信仰对新移民个体意义体系建构的作用。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流动中的新移民可能面临着双重脱嵌的境遇,这种悬置的状态会给他们带来归属的困境,在主流话语体系无法满足其意义需求时,包括占卜术在内的多元信仰为个体应对融入困境提供了新的精神支持,也成为新一代重建文化信仰体系的尝试。这又与兴起于北美的新世代运动遥相呼应,成为当代世界宗教与信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上海基督教H堂教会的一个基层团契为案例,探讨由农村来到上海的移民所面临的失落和困境,以及特定的城市教会活动如何给新移民带来精神、情感和心理上的补偿,从而促进新移民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3.
所谓生态问题,在佛教看来,实际上就是一个共业的问题。人间社会共同的造业方式,由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直接影响,已经从以往相对分散的方式,转变为相对集中的方式,其所感召的果报也呈现出共同受业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发展和理论创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5,(3):164-16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改革方向,这意味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调整和优化已经成为改革和发展的新常态。本文以哈耶克的"大社会"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提出,中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要正确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将其置于"大社会"的组织架构下进行审视。"大社会"的分析框架为我们厘定政府的职能边界,明确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空间提供了依据。社会主体预期是"大社会"运行的核心,维护大社会的运行就是要保护社会主体预期的达成。社会主体预期达成取决于主体对社会秩序确信、信息掌握、运用资源能力、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交往基础设施的可及范围和便利性。政府职能设定应当体现为维护"大社会"机制的有序运行,立足于向社会主体提供信息,促进能力培育和提升,保护个体的权利和自由,以及促进交往设施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7,(2):83-92
新城市化下外来移民大量聚集于大都市,引发新"土客"矛盾。本文借鉴西方移民态度理论,以上海随机调查样本分析了城市居民的移民态度状况、群体差异和成因。结果发现,基于文化认同的排斥稳健而强烈,但以客观社会经济结构壁垒测量的现实利益威胁假说未得到验证。分析表明,过去和未来的利益和状况的主观判断成为影响本地居民移民态度的关键:对于新移民一代(有或无本地户籍),移民排斥主要源于其对未来生活状况的预期,而本地人的排斥受到其过去改革进程中利益受损评估的影响。文章据此提出本地人移民态度形成的"受挫怨恨"假说,在时间维度上进一步拓展了"悲观预期"假设,并呼吁加强对本地居民的移民接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