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先秦著作中,<吕氏春秋>同<墨子>、<荀子>一样,每篇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并通过简洁的篇名昭示读者.所不同的是,<吕氏春秋>没有如<墨子·天志>、<荀子·天论>那种专门探讨天人哲学的篇章,它的自然哲学思想散布在不同的篇章中,需要我们细心地发掘和梳理.通过对<吕氏春秋>自然哲学的分析,可以看出<吕氏春秋>的自然哲学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是先秦到汉代的思想转折进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论文探讨了王家台秦简<归藏>和传世本<归藏>的一些问题,认为秦简<归藏>应当是<归藏>易的<郑母经>,"郑母"即"莫母",即"尊母"、"帝母",以母为尊,以母为主;豫,秦简<归藏>作介,说明<周易>豫卦的本义当为大;秦简<归藏>的规卦相当于<周易>的随卦;传本<归藏>以"(兴)"或"奭"为坤卦的卦名,是错把卦辞当作了卦名;秦简<归藏>的"天目"当为"天曰"之讹;秦简<归藏>的卦名与今本<周易>同者更多于帛书<易经>;秦简<归藏>以∧表示阴爻,表明∧是阴爻的一种别写,而不是性质不同的数字.  相似文献   

3.
对<系辞>等传中论及人性及其与天道之关系的文字,古今学者的理解各有心得.作者认为,行<系辞>论性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了完成和显现.并且认为,<易传>、<中庸>、<孟子>实际都是认为"性自命出,命从天降"的,都是在人性与天道有一致性的意义上肯定人性善的,故否定<易传>有性善论,以为<易>、<庸>、<孟>的人性说致思路数不同的观点,都是不合实际的.作者又认为,将天道赋予人道正义的意义又返而以支撑人道原则,自<易传>已然,宋儒的天道性命学说与此是一脉相承的,故否定理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也是不合事实的.作者还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宣扬性善论的主题是弘扬理性,强化人们对人道的自觉与自信,其中凝聚的积极善良的正气,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元神.  相似文献   

4.
<太玄>是模仿<周易>而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太玄>的模仿痕迹都很明显.从性质上看,<太玄>像孟、京易学一样,是一种天人之学.<太玄>的独创性在于体例上采用"三、九"系统;赞辞以生动形象的比喻直接说明事理;<太玄数>所说的筮法仅是扬雄的一个小把戏,没什么实际用途,而他又把五刑、律吕、月令等方面的内容引入<太玄>,以使其也具有"以卜筮者尚其占"的功用.  相似文献   

5.
此文论述了焦循诠释<周易>的主张及方法.焦循主张,诠释以前,诠释者要泛观博览,汇通析辨百家之学,形成"己之性灵",即先有自己的思想、义理.其诠释方法是必须从分析<周易>语言文字入手,运用"六书"中"假借"去诠释<周易>经、传文,并根据上下文因声求义;以"实测"之法,即全面核对<周易>经、传文、句,诠释<周易>爻象变化规则;以"参伍错综"之法,从整体上对<周易>进行诠释;"依经文而用己之意",采取"或直断,或婉述"等多种诠释方法,对<周易>作出自己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6.
<隋书·经籍志>首次明确著录<墨子>书中有目录一卷,其后各种史志目录中均不见记载.<墨子>古本"目录"面貌如何,一直是墨学界聚讼不已、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墨子>目录出现较晚,大约亡佚于隋末唐初之际.西汉末年刘向校定<墨子>成书后,所撰写叙录并未单独成篇.近人蒋维乔等学者的学术观点,<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七十一篇"包括目录一篇,是不成立的.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易象论解》与《序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象论解>是王安石模仿<序卦传>形式所作的另类"新<序卦传>".在<易象论解>中,王安石独辟徯径,发掘<周易>的<大象>传文的内在逻辑联系,按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诠释六十四卦卦时相因及相反的关系.不仅从新的角度论证了六十四卦编排顺序的合理性,并且完成了自己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的基本表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此弥补了<序卦传>过于简单的缺陷,丰富了<易传>系统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帛书《缪和》、《昭力》"子曰"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帛书<缪和>、<昭力>之"子曰"即是"孔子曰",并非指"讲师之言".而谬和、昭力等七人,皆当为孔子晚年弟子,而非汉初人物.由此还认为,<缪和>、<昭力>乃是儒家研<易>著作,而战国至汉初流传的诸种<易传>皆当以孔子为宗主,且多与孔子晚年弟子及其后学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作者以新出土的<归藏>为主要根据,又征引出土阜阳汉简<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和其它文照献资料,对易学界长期争讼不休的问题进行检讨考辨,再次印证了传本<归藏>不伪、<归藏>早于<周易>、文王演易不是重卦、<周易>原为卜筮之书等论断.  相似文献   

10.
李尚信 《孔子研究》2011,(1):127-128
众所周知,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极为珍贵的易学文献.在六篇<易传>--<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中,<要>篇较为短小,但价值却十分重大.<要>篇记载的孔子与弟子谈论<周易>的资料,是目前所见最详细、最全面的孔子论<易>文献,极大地弥补了传世文献的...  相似文献   

11.
在由秦入汉的学术转折中,陆贾<新语>是不容忽视的.<新语>折射了不少经学信息,其中包括易学.由其用<系辞>文字的特点即可见<系辞>在汉以前流传颇广;陆贾以"仁义"说<易>,显示了较为独特的视角;其易学重义理,首开汉初学者以义理说<易>的风气,在孔门易学中居承前启后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对<太极图>的作者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首先,本文从比较<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对"五行"思想的不同表达入手,指出二者所论的"五行"思想分别属于不同的流传系统.其次,本文较深入的比较了这两种"五行"思想的异同之处,进而指出基于这一矛盾可以初步判断,<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决非一人所做.  相似文献   

13.
《现代哲学》2003,(4):85-91
<十一家注孙子>汇集了自魏武帝曹操至北宋张预等11位注家对于<孙子>的注解.关于治国之道,孙子与儒家的思想多有相通之处,同时又各有侧重、各有特点.11位注家在注释<孙子>过程中,既阐发了孙子的原意,又融合了诸多儒家的思想观念,体现出"以儒释兵"、"兵儒整合"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虽早已有之,但<十一家注孙子>的形成无疑又加强了这种倾向,它对历史上儒兵家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栅朝向分辨任务来探讨视知觉学习中是否存在关于45&#176;对角线对称的镜像迁移现象。训练被试分辨15&#176;或75&#176;朝向3或5d,每天约1h,训练前后测量15&#176;、75&#176;、45&#176;朝向的分辨阈值。通过训练,训练朝向(15&#176;或75&#176;)的阈值下降,该学习效应没有迁移至45&#176;朝向,但基本迁移到关于45&#176;对称的朝向(75&#176;或15&#176;)上。这提示,视知觉学习可能发生在中间视皮层,该皮层同时具有一定的朝向特异性和关于45&#176;对角线对称的镜像迁移性.  相似文献   

15.
《性自命出》与传世先秦文献"情"字解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性自命出>及传世先秦文献中"情"字的综合考察,指出传统看法中,先秦儒家言"情",皆为"实"之义,而与情感无关的认识似乎不能成立;<性自命出>与大、小戴<礼记>论情的观点比较接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二戴成书的年代,可能与<性自命出>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郭店楚简<五行>篇与帛书<五行>篇的<经>文和<说>文相互对勘,对其尚未解决的7个疑难问题进行了系统考释,得出了崭新的结论,对于读通简、帛<五行>篇,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具有基础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彬 《管子学刊》2004,(2):66-70
本文通过对帛书<要>、<管子·五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魏相传>及<汉书·艺文志>等文献资料的考索,初步梳理了早期阴阳家的源流和一些特点,发掘了其在象数易学史上的贡献.认为,早期阴阳家出于古代史官.在史官那里,已达到了象数易学阶段,他们已有了以卦与岁时相配的"卦气"说.早期阴阳家承其做法,以六卦与"五时"相配,纳入五行,而有富有特色的"古五子"的"卦气"说.文章指出,史官是<易>之"古义"的主要掌握者,后来早期阴阳家、道家、儒家等所传习的"卦气"说等象数"古义",当皆本之于他们.  相似文献   

18.
炼灵通功     
亡者:岑有廷教友,圣名保禄;岑有方教友圣名玛窦;岑群位教友,圣名路加;岑群彩教友,圣名本笃;岑绵德教友,圣名路福;陈氏教友,圣名亚加大;岑广亮教友,圣名安当;岑绵福教友,圣名多禄茂;方氏教友,圣名加纳;陈氏教友,圣名美纳;陈秀清教友,圣名德肋撒;周秀秋教友,圣名则济利亚;张亚秀贞女,圣名玛利  相似文献   

19.
佛言祖语     
《法音》1988,(12)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若在村落、城邑、郡县,人众中住,随所住处,为众说法:不信众生,劝导令信;不孝众生,不识父母、沙门、婆罗门,不识长幼,不顺教诲,无所畏避,劝令孝顺;若少闻者,劝令多闻;悭者,劝施;毁禁,劝戒;瞋者,劝忍;懈怠,劝进;乱念,劝定;无慧,劝慧;贫者,给财;病者,给药;无护,作护;无归,作归;无依,作依。  相似文献   

20.
《古兰经》第九十五章,无花果章,是麦加降示的,全章共八节。原文如下:奉普慈特慈安拉之名<一>以无花果和橄榄起誓,<二>以西奈山起誓,<三>以这座平安城起誓,<四>我确将人类创造在极俊美的姿态中,<五>然后,我又使他坠落于至低的一流,<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