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和调查目的友谊观是指人们对人与人之间感情上亲密关系的认识和见解。对青年来说,友谊观是价值观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他们的人生之路影响极大。然而,直至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很少有人对友谊观做过大规模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本调查目的在于概括当代青少年友谊观的一般特点,友谊观的发展趋势及不同年龄青年友谊观质的差异和每一阶段男女的性别差异,从而为青年工  相似文献   

2.
忠实的朋友,是稳固的保障;谁寻得了他,就是寻得了宝藏。忠实的朋友,是无价之宝,他的高贵无法衡量;金银也比不上他忠实的美好。忠实的朋友,是生命和不死的妙药;惟有敬畏上主的人,才能寻得。敬畏上主的人,才有真正的友谊,因为他怎样,他的朋友也怎样,(德6:14—17)  相似文献   

3.
雅安茶是新时期雅安时代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建构了集皇茶、贡茶、仙茶、禅茶、边茶等为一体的茶文化体系。因其"五朝贡茶"、中国"十大名茶""千年之茶""生命之茶"等身份,彰显了一种尊崇而神秘的符号之美;其"仙茶故里""禅茶一味"的身份,暗合了传统道家、佛家"天人合一"、自然本真的审美人生境界;其绿色、健康、生态、精细的卓越品质和传统工艺,紧紧抓住了大众消费的审美文化心理;其甘醇鲜爽的独特风味和作为团结茶、友谊茶的身份,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美""中和""仁爱""包容"的深厚审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一位外国哲学家曾这样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问题是仅属于道德领域的问题。”我认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如何交友,怎样认识和看待朋友之间的友谊,这本身确是一个道德问题。不仅友谊的缔结,需要道德的指导,而且友谊的发展和巩固还要靠道德来维系。反过来,友谊产生以后又会对道德发生影响,真正的友谊会促进人们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考查不同群体(本地、外地)青少年朋友选择的特点,以及跨群体友谊与群际态度的关系,同时考查了群际焦虑在跨群体友谊与群际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905名初中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测量工具包括朋友提名(友谊数量和质量)、群际态度(积极情感与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量表。结果发现:(1)在本地与外来学生混合的学校中,跨群体友谊普遍存在,且外地学生在选择朋友时存在一定的本群体偏好;(2)跨群体友谊与更为积极的外群体态度相关联,且这种"友谊效应"只存在于外地学生中;(3)跨群体友谊通过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对群际态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二人,友谊深厚,互相了解。鲍叔牙曾在齐桓公面前极力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听了,果然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管仲曾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后人称相知很深的朋友为“管鲍之交”。 二、车笠交  相似文献   

7.
<正>一位牧者在文章中提到牧师放弃侍奉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朋友",作者说:"很多牧师没有发展有意义的友谊,没有找到那些可以让自己在他们面前很放松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释放通道,筋疲力尽的几率会更大。"看到这里,令我感触颇多。可能很多人会说,牧者有很多朋友,教会里的弟兄姊妹都是他的朋友。但事实上,在信徒与牧者之间,大多数的关系就是服侍与被服侍的关系,真的能够成为牧者交心朋友的信徒实在很少。有人会说,同工可能会成为牧者较能交心的同行者。他  相似文献   

8.
赵琦 《现代哲学》2015,(3):83-90
随着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友谊问题重新得到哲学家的重视。当代学术界对友谊的讨论深受亚里士多德的"世俗的友谊"影响,阿奎那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仁爱的友谊",成为扬弃亚里士多德式的世俗友谊的一般友谊。仁爱的友谊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为全人类所向往。由于两种友谊观在理论和思想背景方面的巨大差异,世俗的友谊似乎阻碍"仁爱的友谊"成为一般的友谊。然而,以仁爱诠释友谊的做法并不是对亚里士多德世俗友谊观的简单否定,它能包容并完善世俗友谊的主要特质。而且,由于仁爱的友谊能处理好"爱朋友"与"爱其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当代探讨友谊问题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保守“心”     
刘美纯 《天风》2016,(2):23-24
正人"心"这个字在圣经中出现了一千多次。"心"的希伯来文是lebab/leb;希腊文是καρδια。"心是人的身体和感情、智力、道德活动的中心。"圣经说:"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参撒上16:7)又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使徒保罗指出,人最根本的罪是贪婪。就像始祖被诱惑的时候一样,蛇勾引起的是人的  相似文献   

10.
以班级为单位选取1-6年级23个班级的小学生,通过最好朋友提名法,得到有互选朋友有效被试700人,采用同伴提名法、小学生友谊质量问卷、小学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考察个体和班级两个水平上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人格的影响,并在两个水平上检验友谊质量在同伴接纳对人格的影响上的多层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班级水平:班级平均友谊质量对外倾性、亲社会性、认真自控、情绪稳定性有预测作用;班级平均同伴接纳对情绪稳定性有预测作用。(2)个体水平:同伴接纳对人格5个维度均有直接影响;除情绪稳定性,友谊质量分别在同伴接纳对智能特征、外倾性、亲社会性、认真自控影响上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是一种思想观念。打开中文辞典,可以发现很多和"让"关联的词,如"礼让""谦让""忍让""辞让""揖让"等等。古人说:"先人后己谓之让。"换言之,"让"就是在与人交往时,要先替别人着想;如果双方之间有利益冲突,也要先配合别人的要求。先讲一个典故。汉代有一个名叫陈嚣的人,他家的地和邻居纪伯家的地之间有一道竹篱笆为界。晚上,纪伯偷偷地将竹篱笆  相似文献   

12.
张亚萍 《天风》2023,(1):17-18
<正>“闺蜜”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手帕交,特指那些友情深厚的女性在手帕上题词互赠、义结金兰的礼仪之交。这种礼仪要表达的是女孩之间无话不谈、以诚相待的情感。2006年该词兴起于网络,把童年玩伴、青春好友、长年相知的女性朋友间的纯洁友谊统统称为“闺蜜情”。闺蜜关系比一般普通朋友更加要好,是“知己”的另一个昵称。  相似文献   

13.
正老家的人要表扬谁,不会说他"品质很好""胸襟开阔""出类拔萃""才华横溢"之类,而会说:他的做人(做事、作风)"筷子夹得上水"。大家知道,筷子其实就是两根刨滑的竹棍,是不能夹水的,讲某人"筷子夹得上水",就是指这个人非常优秀,能做常人不愿做、不能做的事。仔细想来,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天生"筷子夹得上水"。有个朋友记忆力特好,一本人文理论  相似文献   

14.
●信任是友谊之厦的基石。●坦诚使友谊之树常青。●忽视别人的尊严是愚蠢的。●即使是善意,也不要拿朋友的缺点开玩笑。●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过失。●争论时,不要提及令人难堪的往事。●用一种友好的态度解决分歧,不要自以为是。●遭遇天大的委屈,也不要拿朋友撒气。●强迫朋友做事或听从自己的意见,会伤害朋友间的感情。●在经济上尽量分清你我。●学会倾听,听朋友诉说时不要流露丝毫不在意和不耐烦的表情。●答应朋友的事一定做到并尽力做到最好。●如果你分享了朋友的1/20快乐,就应该去帮他消除1/2的烦恼。●斤斤计较,很容易将友谊之花…  相似文献   

15.
儒家生态哲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生""时""道"构成的范畴体系。"气"是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人的最基本的元素或质料。"通"是气在不同物质实体之间、人与物质实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流通、循环,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是阴阳二气的运行能够产生生命的状态和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然状态。"生生"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生长,是对宇宙万物的存在状态、机能和发展趋势的说明,是一种包含死亡在内的辩证统一性。"时"是宇宙运行,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节奏、节律和阶段性,天道和人道的结合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表现在对"时"的把握。"道"是对宇宙起源及运动规律的总体概括,它综合地含有宇宙的整体性、有机性、有序性、联系性、合目的性等。有序和谐、生生不息的道是自然界的事实,也是自然界成员应该遵守的规则和价值。"气""通""和""生""时""道"是人在与自然互动中形成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其中包含着自然对于人的行为的制约,这是其生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一要注重同志间的友情。哲学家培根说:“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与朋友在一起,使人欢乐快活,无拘无束无戒备,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要记住:同志、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比任何金银珠宝都更贵重、更美好。二要善恶分明。生活中美好的  相似文献   

17.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论述过友谊,亚里士多德把友谊分成三类:一类是出于实用的目的选择朋友,一类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而建立的友谊,第三类是出于对朋友优点的羡慕和尊敬而建立的友谊。这种分类是否适宜于儿童呢?交友和保持友谊是否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会与父母、与朋友、与领导同事合理沟通至关重要,沟通会让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随之伴随的有生活顺畅,情感满足等心理行为上的正面影响。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更要擅于与咨询者沟通,帮助咨询者顺利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的一位与我有桃园结义般友情的朋友死了,我抚尸大助,不肯骤舍,此情此景使在场的人接连陪了几场落泪。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位被丧家请来的阴阳师,他出于赞叹友谊的魅力,突然间要我接受真情考验,说,你们的感情既然如此深厚,灵魂出走时我让你俩最后见上一面。因为此时他的刚刚出壳的灵魂正隐藏在某个角落里,出殡前的头一天离家。走的是东南方向,灵魂升腾时将触及屋前那个袅然升起的树枝,你看就是那个,在老权股旁边悄然独出的那枝!我和在场的人对屋前这株梨树突然发生了兴趣,这是株百年老树,  相似文献   

20.
人生在世,需要朋友,需要友谊,“匹夫不可以不善取友”,这是古人早就懂得的道理。《诗经》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小雅·伐木》)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鸟儿嘤嘤叫,意在求得友谊的回声,鸟儿尚且本能地寻求朋友,何况做为社会的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