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汉学家李克是中国典籍《管子》的权威英语译者。通过他对《管子》一书长达五十余年的翻译与研究历程,他所选择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规范,以及他对授业导师卜德教授的师承,和他对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学的不断开拓,我们可以窥见其"中国学情结"之一斑,同时文章也梳理了在其翻译与研究中,他与中国友人结下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2.
谢颂羔是民国时期著名华人基督徒,他将基督教经典《天路历程》汉译为《圣游记》。《圣游记》的问世,标志着华人用白话文独立翻译《天路历程》的开始。他在翻译过程中,比照《西游记》选取译名,挖掘《天路历程》的伦理道德意义以适应中国人的价值追求,运用贴近时代的语言或《诗经》化的语言,采用中国古代小说的单线结构,尝试《天路历程》的翻译。谢颂羔汉译《天路历程》的实践和探索,对于如何实现基督教经典的中国化,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和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包兆会 《天风》2017,(7):54-55
他是明末耶稣会汉籍中的重要作者,是中国外国文学翻译的先驱者,先后与金尼阁、艾儒略合作翻译中文本伊索寓言《况义》(1625年)、中译第一首“英”诗《圣梦歌》(1637年)。他是福建儒学世家子弟,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员、地方长官。他也是晚明中国比较重要的天主教徒,是福建地区最重要的开教者之一。在他的推动下,福建成了当时天主教传教的又一中心。他就是张赓。  相似文献   

4.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唐朝于阗国的三藏实叉难陀翻译的。实叉难陀在武则天的时候来到中国,这部经也是武则天请他翻译的。实叉难陀曾经重新翻译过《华严经》,晋朝最早翻译的《华严经》是《六十华严》,实叉难陀翻译的是《八十华严》。《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下简称《地...  相似文献   

5.
理雅各(James Legge)英译的《中国经典》是19世纪欧洲汉学的巅峰之作,向来被视为儒家经典的标准译本,鲜少受到质疑。本文以理氏1861年的《中庸》译本为例,揭示理氏译本所代表的传教士东方主义。分析显示,理氏翻译《中庸》,并非要向西方传播儒家之道,而是要将这一中国圣书去经典化。理氏在一些核心概念的翻译上坚持本质主义的解读立场,全面颠覆子思的形上学建构,为《中庸》制造出十分负面的形象。他的翻译,是基于基督教信仰对儒家经典与文化的审判。  相似文献   

6.
包兆会 《天风》2017,(9):54-55
米星如(1900-?),安徽人,中国儿童文学的光驱者之一,民国时期西方文学和宗教翻译的积极推动者,他撰写基督教社论和教会讽刺小说,并根据圣经创作过多篇小说。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是民国时期西方文学和宗教翻译的积极推动者;也是一名基督徒,撰写基督教社论,创作教会讽刺小说,其改编的旧约圣经小说《长征》成为基督教文学的名作。  相似文献   

7.
1938年,韩穆敦在纽黑文出版《唯识二十论》英译本,首次将《唯识二十论》以英译本的形式引进西方。但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对于韩穆敦其人关注甚少,对其翻译《唯识二十论》的缘由始末也未有过详尽论述。事实上,韩穆敦及其《唯识二十论》英译本不仅在西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韩氏本人翻译《唯识二十论》的缘起、经过也极具代表性,这与20世纪初期东西方文明之间产生的碰撞,南京地区的中国学者对于唯识论的推崇与复兴,以及他本人作为西方传教士、学者所肩负的传教使命等方面密切相关。韩穆敦所译介的《唯识二十论》,不仅促进了佛教思想在西方的传播,也堪称20世纪早期美国学界、宗教界与中国佛学界学术交流与对话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8.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政治和法学理论,不仅成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导,而且对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乃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学者就开始翻译孟德斯鸠的著作,解放后陆续翻译和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侯鸿勋研究员的新作《孟德斯鸠及其启蒙思想》一书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三国时代,以吴国首都建业为中心,最为活跃的佛教代表人物当推康僧会与支谦.支谦之先祖为月支人,出生于洛阳.他积极地向知识界宣扬佛法,并翻译了很多佛经.康僧会之先祖为康居人,出生于交趾.出家后,一边在普通民众中传播佛法,一边从事翻译事业.本文拟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康僧会的布教、翻译活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作些探讨.康僧会传记方面的第一手史料为《出三藏记集》卷十三的《康僧会传》及《高僧传》卷一的《康僧会传》.下面看看他的传记中  相似文献   

10.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诗论和诗作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英美诗歌,而且也对中国的现代诗歌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文将就顾子欣翻译的《咏水仙》中文译本从文本类型,语言基调,功能意图等角度做翻译批评与赏析。  相似文献   

11.
一代穆斯林大学者──马坚先生(续)张会成三、翻译《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和立法依据,所以马坚先生对翻译《古兰经》十分认真、慎重。马坚先生于1939年底,自埃及学成回国,他的老师哈德成阿訇(是当时上海中国回教学会的负责人)得知这一消息后...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富善牧师,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可是他全程参与并最终主持翻译的白话文圣经——《官话和合本》,读过的人就不计其数了。1919年,《官话和合本》圣经正式出版。圣灵借这部圣经,引导许多人信主得到救恩,结出美好善果,同时也推动了白话文运动,影响深远。今年是《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周年,在此纪念为翻译《和合本》圣经而付出艰辛努力的"《和合本》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20,(5)
正《和合本》圣经将《创世记》27章39节以撒为以扫祝福的经文翻译为:"地上的肥土必为你所住;天上的甘露必为你所得。"言下之意,以扫也像他兄弟雅各一样得到了他父亲以撒的祝福。然而,《现代中文译本》却将之译为:"天上的甘霖不降给你;肥沃的土地你没有份。"《当代译本修订版》将之译为:"你住的地方必远离肥沃的土地,也不会有天上的甘霖。"《新汉语译本》将之译为:"看哪!你的居所必远离地上的沃土,也必远离高天的甘露。"这几种译本让我们清楚看到,以扫其  相似文献   

14.
胡适 《中国哲学史》2001,(4):111-112
卜德(D.Bodde)教授翻译的冯著《中国哲学史》英文版上册于1937年由Henri Vetch在北平首次出版,这次卜德又将其所翻译的冯著《中国哲学史》英文版下册(第一版)与英文版上册一起出版。我们非常感谢译者和出版者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如此完整的长达1238页的英译本著作,而冯教授的中文原著也有1041页之多。 卜德教授所做的翻译是非常可信而出色的,其译著中的注释也是有用的,在许多方面非常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在如此大部头的翻译著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细小的错误(errors)。其中有些重要之点是可以与译者商榷的。如卜德教授将“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比较完全”的西方伦理学史著作,是谢晋青一九二二年翻译的《西洋伦理学史》。《西洋伦理学史》的作者,是日本伦理学家三浦藤作。一九二一年七月,他在东京中兴馆出版了这本书。谢晋青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将这本书译成中文,经高一涵校正,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在一九二五年底初版发行。解放前,外国的一本学术著作出版后,这样快就被翻译介绍到我国确实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6.
王树人 《哲学动态》2006,(11):22-24
涂纪亮先生在现代外国哲学界是著名学者,无论是翻译还是研究,都有值得称道的丰硕成果。这在他八十岁生日纪念会上,已经为他的同事、朋友和学生所肯定和赞颂。同时,在他撰写的《学术思想自述》中,也记载着这些学术成果得以产生的轨迹。参加他的生日纪念会、读他的《学术思想自述》和对他平素的了解,我不能不为他活到老、学到老和研究到老的精神以及取得的杰出成就,深受感动和教益。一一条正确的外国哲学求索之路涂先生先前是以翻译家著称,甚至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他主要从事翻译。但是,自从1956年到哲学所后,他的翻译则进入了哲学专业翻译…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圣母崇拜随着天主教来华而传入中国.“圣母领报”是圣母崇拜中最为特殊、最不易被中国人理解的问题.“圣母领报”故事版画是对其解释的重要手段,亦是对《圣经》进行图像化翻译.本文将从下列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圣母崇拜入华;(2)明清《圣经》故事版画;(3)“圣母领报”故事版画简介;(4)“圣母领报”版画与中国天主教界的《圣经》文字翻译.  相似文献   

18.
玄奘法师不会想到,他曾历经千难万险行走过的这条线路在一千多年后仍然是睦邻、通商、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他是信仰弥坚的佛门弟子,九死一生西行五万里只为求得真法。他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旅行家,足迹遍布一百一十个国家,写下《大唐西域记》记录见闻。他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将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也将西域的人文风情带回中国。他一生译经不倦,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是信仰弥坚的佛门弟子,九死一生西行五万里只为求得直一法。他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旅行家,足迹遍布一百一十个国家,写下《大唐西域记》记录见闻。他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将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也将西域的人文风情带回中国。他一生译经不倦,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相似文献   

19.
正杨孝柏这个名字,在中国阿拉伯语界几乎无人不知。他毕生从事阿拉伯语教育,不仅在中国桃李满天下,而且培育了为数众多的阿拉伯学生。他编著了多本阿拉伯语教科书。晚年积极参与创办新天方学校,继续培育阿拉伯语人才。他同时投身阿拉伯文学翻译和研究。他很早就翻译了巴勒斯坦诗人艾布·赛勒玛的诗集《祖国颂》(1964),埃及作家陶菲格·哈基姆的小说《乡村检察官手记》(1979),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穆罕默德·阿里的英文版《古兰经译解》对中国穆斯林学者翻译《古兰经》影响很大。王静斋、马坚所译的《古兰经》均参考了他的译本;时子周的《古兰经国语译解》是以穆罕默德·阿里和优素福·阿里的英文版《古兰经译解》互相参证译成;伍特公、哈德成、沙善余合译的《古兰经》也参照了穆罕默德·阿里的译本~(1);刘彬如、花汝舟的《汉译古兰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