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认识自己"本是写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自从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自己"带到了人间,它就成为哲学对于人生提出的最高课题。但人不是一个既定的、现成的概念,而是一个无限开放、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概念。人就是人的创造活动本身,就是人的生命的自我创造、自由生成。人自始至终都在扩展自己的生命,并无始无终地创造着生命的意义。自我创造是永远的,认识自我因此也  相似文献   

2.
珍惜今天     
一位智者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实一个——它们就是今天。”人的岁月不如说人的生命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今天组成的。对每一个今天的荒废其实就是荒废生命。佛教常常言及的“活在当下”,就是让人常常活在今天。在修行上,佛教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就是说:修行不是等着去上殿,等着到禅堂打坐,等着去念经。修行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进行的工作、生活。只有把握了这个方法,真正能够做到时时觉照、念念自知,我们才不会空过。其实不只是修行,做任何事都应从当下,从今天做起的;等待,永远是一种空想,一种妄想。  相似文献   

3.
生活之要     
正人每天都要生活,生活不是有的吃、有的穿就算,也不是有钱赚、有人爱就好。生活不是那么简单,当一个人来到世间,本能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平安,之后就要饮食。婴儿在摇篮里或在母亲的怀抱中,感到无比安全,但他还是需要牛奶。及至长大后,要求赞美,要求鼓励。一旦入学读书之后,所要求的就更多了。人在世间生活,要求很多,但最基本的莫如:一、要过得欢喜。人间生活里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欢喜。假  相似文献   

4.
清与浊     
正儒家人格,泾渭分明。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不是清,就是浊,其间容不得一丝儿苟且。说白了,"喻于义"的君子,就是清;"喻于利"的小人,就是浊。当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时候,也就在昭告天下:我是"喻于义",你们都"喻于利"。道家人格与此不同。老子言:"大白若辱。"这明显表明,道家不是"非清即浊"的二元论。在道家看来,纯粹的清是不存在的,清中自然含藏着浊。且只有  相似文献   

5.
正儿时的记忆里,最鲜明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梦想是什么?那时候,实在不知梦想为何物,就是有,也是懵懵懂懂、模糊不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明白,梦想原本是集结在一个人内心的、指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它一直都在。只不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所不同罢了。梦想不同于欲望,它对个体的人而言,不是奢侈品,但足以成为一种精神支撑。它不世故,没有偏见;它源于心灵,  相似文献   

6.
<正>在基督教会发展的两千年历史中,尽管政教关系错综复杂,但几乎优秀的基督教神学家都卷入了政治的漩涡中,无论是在教义理论、在教会实践还是在信仰生活中,因为政治其实就是集体生活的事务。神学家可以不是政治家,但不能逃避政治。马丁·路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基督新教的鼻祖,宗教改革家,基督教神学家;虽然路德不热衷政治,也不是一个政治家,但基于他在当时的特殊地位,他无论如何都无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人们的立场、政治路綫和政治方向来说,有没有所谓不偏不倚而居“中”的某种立场呢?我们说,这种“中间立场”,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在客观上的不存在,是指这种以“中间”为立场、路綫和政治方向的“中”,在客观上是不可能真正居于“中间”的。因为从社会阶级关系来说,生活在阶级社会里的人,都要占着一定的阶级立场,不是这一个阶级,就是那一个阶级;不是趋向于这一个阶级,就是趋向于那一个阶级;或者是在这一方面趋向于这一个阶级,在那一方面又趋向于那一个阶级。任何超阶级的所谓中间立场是不存在的。其次,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观点上来看,任何人不是向前发展,就会向后倒退;不是  相似文献   

8.
正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更无法叫醒一个连装都懒得为你装的人。当一扇门为你关上的时候,所有的苦口婆心都成了摆设。对方不是不以为意,就是不以为然。这个世界有劝得下的人,也有劝不下的人。比高深的道理更重要的,其实是他对你的心悦诚服。唯如此,精美的语言才会是化骨散,透辟的道理方可成销魂丹。  相似文献   

9.
陈企瑞 《天风》2011,(7):48-48
祈祷不是要神听从人,而是要人听从神;不是要人改变神,而是要神改变人;不是要催促神做事,而是要等候、顺服神旨意的成就,义人的祈祷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对比     
人不仅不能将自己的生命与其它动物比,就是人和人之间也是不能比的,因此就有了“人比人,气死人”的俗语,对于这个说法,每个人都会知道它的内涵是多么言简意赅。然而在很多场合下常常听到一些不自觉的表达,诸如:那个人做了官又咱样?到头来还是没人听他使唤;这个人一天只会做些小善事其实是在收买人心哩;别看他工作那么拼命认真,在领导面前不会说句好话还是白搭?等似是而非的等似是而非的怪语,从而使自己忘掉了一个人的基本特质和进入生命的误区。圣经上说:“不是任何事为所有的人都有益,也不是任何事,所有的人都喜欢”(德3…  相似文献   

11.
近来有两件事令人深思,并广为人知.一件是天津光荣公司的11名青年,为抵制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光盘《提督的决断》愤而辞职.另一件是珠海一韩国公司的女老板命令工人给她下跪,许多人都跪下了,而一个名叫孙天帅的青年就是不跪,被除名.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就是人是用两条腿站着,而不是用四条腿爬,所以人的腿轻易不能弯曲,这才是做为人的尊严.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有“上跪皇上,下跪父母”一说,不是轻易给谁都跪的.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居然还有人强迫他人给她下跪,在  相似文献   

12.
造物主造人,不是凭空胡来,很有讲究的。造物主给每个人一个脑袋, 就是提醒你,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给每个人一张嘴,是要你说真话,讲真理。给每个人一双眼睛,是要你明辨是非。给每个人两只耳朵,是要你好话坏话都要听, 不可偏听偏信。给每个人一个鼻子两个孔,是提示你,不能光出气,还要吸气。所谓出气,就是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所谓吸气,就是吸收别人对你的批评、刁难包括委屈。每个人的脖子,不管多灵活,只能扭向左、扭向右,就是不能扭到背后。这是为什么?这是  相似文献   

13.
张经 《中国道教》2007,(3):53-54
在人类历史中,长期以来都处在对立、对抗之中,使这个世界上,多了些戾气,少了些和谐。其实这些对立、对抗、战争和杀戮,都是人类己身的人为因素所造成,毕竟,多数的人摆脱不了一个“贪”字,不是贪名恋位,就是贪财恋色,为了达到他一己的目的,不惜昧着良知胡作非为,甚至泯灭人性倒行逆施,这些都不是应有的真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5,(7)
<正>交棒是异象的传递,接棒是使命的延续。接棒即是权力责任的交接,更是使命与恩赐的交接。教会发展是一场接力赛,不是一个人的短跑。接力赛的意义不仅在于一个人跑得快,更在于每个人都能按照既定的轨道跑下去,并能良好地交接棒。对教会而言,这个棒就是教会的异象和使命,交接棒便是一代一代异象的传递与延续,交接棒是这场接力赛的关键。没有成功的交接棒,要么教会美好的异象功亏一篑,要么每一代领袖都需要辛苦折腾、从头开始。如何做好教会的交接棒?本文尝试通过摩西到约书亚  相似文献   

15.
杨寿堪 《哲学动态》2001,1(10):28-31
元哲学的共性与个性 ,即哲学自身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哲学的本性至关重要。当我们反思半个世纪来我国哲学所走过道路的时候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哲学与政治关系始终没有很好解决 ,不是走向这个极端 ,就是出现另一个偏向。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对元哲学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 ,缺乏真正了解所致。1   哲学 ,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研究两类问题 :一是客体 (自然界、人类社会 ) ;一是主体 (人自身 )。前者是关于世界的存在问题 ,它要解决的是如何认识与改造世界 ;后者是关于人的存在问题 ,它要解决的是如何理解人与…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中,长期以来都处在对立、对抗之中,使这个世界上,多了些戾气,少了些和谐.其实'这些对立、对抗,战争和杀戮,都是人类己身的人为因素所造成,毕竟,多数的人摆脱不了一个"贪"字,不是贪名恋位,就是贪财恋色,为了达到他一己的目的,不惜昧着良知胡作非为,甚至泯灭人性倒行逆施,这些都不是应有的真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幸福     
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倒贴一个福字,这表示我们大家都殷切地期望幸福的来到;同时,也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视幸福为神的恩赐,“幸福是神的恩赐”这观念在耶稣的祖国格外清晰。旧约圣经记载了犹太人的先祖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故事。这故事的主题是“天主的恩许”,就是天主预许要赐给犹太民族的幸福。 人人都盼望幸福,有信仰的人更盼望从神那里接受幸福。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什么是天主预备了,到了时候,就要赐给我们人的幸福呢?这却并不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了。 我们中国人,一般把富贵、福禄、长寿看作人生…  相似文献   

18.
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说过:"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灵。"我们大都是生活在人世间普普通通的凡人,所以,都迫切渴望有与人友好沟通与交流,拥有一个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在交往中被人认可或欢迎呢? 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让两组被试者向同一位女士打电话,事  相似文献   

19.
哲思小语     
面向阳光,你就不会看到阴影。没有人富有到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到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顺其自然最贴近客观规律。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人,疲劳的一定不仅仅是眼睛。人如果明了"祸福无常"这个道理,就不会因一时走运而得意忘形。其实生活就是一壶酒,每一个人都是酿酒师。有的人把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20.
做花与做人     
花朵是植物界的小精灵,它最通人性。常常读到作家诗人描写的作品,不是意象优美,就是娇柔可人,仿佛是与自己的初恋情人缠绵温情。懂花的人都说,花有灵性,花如女人、男人。其实,一朵花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就是大地上行走的一朵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