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俞主光 《天风》2004,(11):44-44
友谊是人类生存共同的主题,一名普通的基督徒源于对友谊的热爱,将自己习作的一幅书法作品送给远在欧洲大陆的法国领袖,表达一名普通中国基督徒对中法友谊万古长青的美好祝愿。适逢今年是"中法文化友好年"及中法两国友好建交40周年,让我们一起与王国光姊妹分享这份见证带来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本期刊出编辑部三位同工撰写的见证,很有说服力。信仰是无国界的,但信徒是有国籍的。无论是王圣民姊妹、董大林弟兄,还是菊花等三位姊妹,他们身上展示的是基督徒“美的心灵,美的形象”,本身就是“无言的见证”、在充满对上帝的爱和对他人的爱中,享受上帝与我们的同在。“敲击生命之键”,真正从内心流出活水,使更多的人群分享我们来自上帝爱中的喜乐。这是三篇见证所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张策 《天风》2004,(7):46-47
在以下一组以"爱是永不止息"家庭、婚姻系列分享和见证中,我们得到一些不仅是基督徒个人德行或道德品格及做人处世的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从中凸显出基督教伦理意义,我们在基督里获得新生命的人,应在满有恩典的新生命中作出正确的伦理道德抉择,使我们与基督一样,在首先和性情上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以致达到基督徒生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王路加 《天风》2012,(10):12-13
一个人在得救之后,该如何实践基督徒的使命,过讨神喜悦的生活?基督徒如何完成"大使命"?在哪里见证荣耀神呢?教堂?家庭?小组聚会?这些无疑都是重要之地,但环顾四围,最大的禾场是在职场。职场服侍,神的儿女责无旁贷。但我们常常感到困惑:我是否能做职场服侍?我的能力和装备够吗?笔者浸淫职场28年,信主后又服侍职场的主内弟兄姊妹,也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其中感悟不少,在此以求教于众弟兄姊妹。  相似文献   

5.
明灯盏盏     
曾庆云 《天风》1995,(2):26-27
金秋的阳光灿烂,大地沐浴在神爱的恩光下。在著名侨乡泉州市,去年9月,100多位弟兄姊妹聚集召开了一次彰显神荣美的见证大会——“泉州市基督徒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作贡献经验交流会”。会上31位先进代表感人肺腑的佳美基督生命见证,光照人前,荣耀天上真神。这里简单介绍几位代表的事迹,与大家分享,共颂主恩。  相似文献   

6.
倪光道 《天风》2005,(4):18-19
"爱国守法"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首条内容, 基督徒理当努力践行。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基督徒在 社会上,也在宗教活动中,遵纪守法,广行善事,为主 作出了美好的见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 献。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教会里有些弟兄姊妹还 存在"重信仰,轻法律"的观念,这将成为学习贯彻《宗 教事务条例》的一大障碍。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认真思 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9)
<正>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基督徒中涌现了诸多巾帼女英雄,原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县妇女抗日救亡会会长辛青云姊妹就是其中之一,为基督做出了美好的见证。辛青云姊妹1912年10月出生于一个两代基督徒世家,曾祖父曾任翰林院编修,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她在北京长大,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曾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7)
正曾经有位传道人在分享时对会众说:"你们当中谁在信仰中从来没有怀疑的,请举手。"结果全场一片寂静,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信徒举手,以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心。于是他说:"这就对了,怀疑是基督徒信仰历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事。"不过在事后,有些信徒却对传道人的观点提出意见,认为怀疑是信心软弱的表现,而传道人不该将这个问题拿出来说,这对弟兄姊妹的生命成长不利。不少教会在教导中也  相似文献   

9.
作主的见证     
谢炳国 《天风》1995,(12):4-5
主耶稣在升天的时候,对门徒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 我们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是主的一个见证人,但这并非每个人都必须作牧师、传道,也不是仅限于在礼拜堂内的事奉生活才算是为主作见证。但我们可用各种的方法见证基督、传扬福音。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在各人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为主作见证。 圣法兰西斯曾说过:“我们所走每一步路、所说每一句话和做每一件事,都是一篇讲章、一个见证。” 遵行圣经的教训。圣经是基督徒信仰的依据、行为的准则。我们必须听道、行道、守道,经历圣经的话,尽基督徒的本份。  相似文献   

10.
王俊 《天风》2009,(5):7-9
喜乐,祷告和谢恩是基督徒生活的重要内容,今天以喜乐,祷告和谢恩为题,与大家分享勉励,盼望弟兄姊妹能"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  相似文献   

11.
顾耀濂 《天风》2002,(1):56-56
我的爱妻乐言静在寄居之地,饱尝了人间艰辛和疾病的痛苦后,带着作工的果效,离开我们走了。为了纪念她荣神益人的一生,整理了言挣小传,与主内弟史姊妹分享。乐言静又名乐美丽、出生于宁波市镇海区小港镇,一个传统的工商业基督徒家庭,是小港镇唯一的基督徒,小时候家贫,以砍柴为生,后弃樵经商,获利较多,随开店设行,取名生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7,(12)
基督徒如何在今日社会实践信仰体现价值,一直是本刊所关注的视角,我们在寻找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通过记录他们朴实的原生态经历与你分享基督徒五彩缤纷的创业人生。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上海的“潘平毁容案”被全国媒体披露后,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当然,罪犯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而我们的姊妹潘平——这位昔日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高材生,却在这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之际,历经了她人生最为艰难和痛苦的心路历程。 “面对伤口,用爱拥抱它”,这是一个承受着巨大生理、心理压力之下,一个勇敢的姊妹涌出心底的感言,本刊特地将潘平姊妹见证与读者分享,是让在生活中经历试炼的弟兄姊妹,藉着信心,训练我们的忍耐,享受来自神所赐福的平安。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6,(4)
正经文:启21:1-7"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亲爱的父老、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我们聚集在东山公墓基督徒园区,一同追思缅怀在主里安息的前辈、我们的亲人、我们亲爱的弟兄和姊妹。今天,借着所读经文分享:"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一、缅怀先辈,为主摆上  相似文献   

15.
不只一两次听到这么一句话:“礼拜堂的基督徒好做,家里的基督徒难当。”意思是,到了礼拜堂在聚会前后见到弟兄姊妹笑脸相迎握手问安等亲热一番;见到年老体弱的人主动搀扶让座……满是一个基督徒应有的表现。但回到家里有大大  相似文献   

16.
全国各地教会和主内弟兄姊妹:关怀社会是基督教的传统,服务人群是基督徒的本分。一个健康发展和日渐成熟的教会,必然要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主做出美好的见证。新时期的中国基督教,理应有新的看见,从而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此,基督教全国两会在杭州召开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经验交流暨先进表彰会。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教会的代表、先进集体代表与先进个人彼此分享,回顾中国基督教近年来走过的公益慈善之路,数说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托付和恩典,见证我们在公益慈善事业上的努力与探索,展望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蓬勃灿烂的明天!此时此刻,我们的心被  相似文献   

17.
效法多加     
经文:徒9:36—42 初期教会有一位姊妹名叫多加,希伯来文叫大比大,翻成希腊话叫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从圣经中的记载,我们可以想象多加姊妹,行动做事一定很敏捷。她有美名称女徒大比大。圣经中只有这一处提到女徒,就是女性门徒,说明对多加姊妹是多么尊重,姊妹在初期教会做主门徒较少。门徒有学生之意,有跟从主之意,受教训之意。多加的见证美名流芳百世,从中看到做主门徒是件光荣的事,以下分享两点多加姊妹的生命见证。 一、多加有爱心行为的生命 多加“广行善事,多施周济”,看到多加是心胸宽阔、心怀广远的人,“广行”不是在很长时间做一件好事,而是常常帮助需要的人,在约帕一带地方为耶稣  相似文献   

18.
张磊康 《天风》2022,(5):59-59
一次团契活动结束之后,我与团契里的一位弟兄交流,他向我讲述了 自己在家庭、信仰以及服侍中的疑惑与挑战.当我听到他分享自己经历的时候,我想到身边也有一些弟兄姊妹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面对极大的挑战.每一个基督徒都有自己的十字架,都有自己要承受的环境与苦难.很多基督徒在 自己的信仰经历中或是安慰别人时,常祈求上帝带领他们摆脱这样的困境,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应当如何面对当下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问]我发现基督徒无论在个人或群体信仰实践中,都很强调对主祷文的熟练掌握与不断使用,如此做意义何在?我们为什么要背诵主祷文? 伺俯人弟兄 [答]何弟兄,你好!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的问题,从漫长的教会历史角度来看,基督教形成了一个关于基督徒信仰和基督教神学的基本教理体系,即信经、圣礼、十诫与主祷文,四件一套,认信、...  相似文献   

20.
新年新见证     
李成义 《天风》2007,(2):2-4
真正的基督徒应该在所处的人群中起到这种盐和光的作用,给周围的人带来益处,让神的名得着荣耀——耶稣在升天前留给门徒的使命,要门徒在所到的各地作主的见证。一讲到作见证,不少弟兄姊妹马上会想到教会里的见证会,而在见证会上所作的绝大多数是疾病,困难得解决之类的见证,这固然也是见证,是神给我们的恩典,但这类见证在许多人看来似乎只能是“等”出来的,如当疾病临到时,就只能在祷告后等神来医治了,神若医治,我就有见证,否则就没有见证可言了。其实真正的见证不是这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