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文:罗15:1;帖前5:14;雅5:19。 在教会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因经不起魔鬼、世俗和私欲缠绕而灵性衰退、身心软弱的主内弟兄姊妹,也有一些信徒和神仆或因灾祸临身,或因环境压力、或因各种纠纷而远离神旨、弃离了主道,这些人的言语举动使神名不能得荣,自己不能得福得益,故此,我们要遵照圣经教导去扶助那些身心软弱的人(罗15:1,帖前5:14)。  相似文献   

2.
刘凌维 《天风》2005,(10):4-6
经文:罗2:1-2;林后3:3;林前4:9在圣经中有很多关于基督徒的比喻,在四福音书中主耶稣曾把跟随他的人比作葡萄树上的枝子,是流露基督生命的管道(参约15:1);比作世上的光,来照亮这个世界(参太5:14);比作可以调味、杀菌,并能使人对生命活水产生渴望的盐(参太5:13)。而我们刚才所读的几处经文是使徒保罗对基督徒人生所做的比喻,在这三个比喻中保罗把基督徒比作是献给上帝的活祭,是上帝写给世人的信,并且基督徒的人生又如搭在天地之间大舞台中上演的一台戏,被世人和天使观看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主复活     
孙天人 《天风》2002,(3):8-9
耶稣基督是受刑钉十架而死,更是按着他生前的预告“第三日从死里复活”了。这是基督福音的基石(参林前15:1-14),是上帝救赎计划的核心(参罗1:2-4),也是《旧约》的终结和《新约》的开始。在新约圣经里,提及复活的有100余页,但都不是在系统地编辑主复活的历史或堆积复活的证据,而是各自叙述对主复活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手摸过的事实(参约1:1-2),以及记录其他一些目击者对主复活的报道,是新约执笔者的“见证广角”。以上几处经文,是记录“基督复活的破晓”所出现的几个“镜头”,这些发生的人与事是对主复活的重要见证,也启示着许多属灵的真理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谢炳国 《天风》2016,(4):8-9
正经文:约20:1-1 8,21:1-14;路24:1 3-35"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耶稣复活,是上帝在整本圣经中前后一贯的启示。基督的受死、复活,是上帝在创世以前就定好的旨意,是圣经关于救恩的完整启示,所以,耶稣复活是基督徒信仰核心中的核心。耶稣复活之后在地上有四十天之久,他多次向门徒显现。  相似文献   

5.
宁望 《天风》2007,(12):6-8
人要为主而活就是按照神的心意。按照神对待我们每个人的旨意,按照神托付我们每个人的职分来生活——经文:太25:14-30;路12:42;罗11:36,14:7-8圣经启示我们,万有都是本于神,依靠神,也归于神(罗11:36)。人是神在宇宙中特殊的创造,有灵,可以与神交通,也可以接受神的托付来生活和工作(像亚当,神托付他修理、看守伊甸园,可  相似文献   

6.
唐卫民 《天风》1995,(5):3-4
经文:撒上16:1—13 在整部圣经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大卫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凡提到大卫的宝座都与君王有联系(赛9:7),主耶酥基督也称为“大卫的后裔”(耶33:14 15、亚6:12-13、太1:1)。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3)
正"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参约壹4:18)经文:徒2:46-47;民13:30-14:9;罗5:6-8;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很好。但有时人多反而问题大,如同哥林多教会是个问题很多的教会,虽然人多,但四分五裂,没有力量。那么,人多怎样才能力量大?这需要什么前提呢?一、同心,力量大(参徒2:46、47)初期教会的信徒每天同心在圣殿里聚会,也在  相似文献   

8.
刘治国 《天风》2009,(1):6-8
经文:腓3:13-14;弗5:16;约-4:7-12;提后4:2 感谢神的恩典,把我们带进了新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9.
张少华 《天风》2006,(4):20-21
关于马大的事迹,圣经并没有多做交代,只有在三处提及她的名字(参路10:38-42;约11:1-44; 12:1-11),而且经文里面的描述都很简短,但有意思的是经文却记载了主耶稣和马大的三次对话,同时经文也反应出马大与她的妹妹马利亚具有鲜明对比的性格。马大的性格比较热心、直率;马利亚生性似乎较为沉稳、安静。因此马大这个人物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彭圣洁 《天风》2004,(12):2-3
经文:路2:8-14早在二千多年前,神的独生子耶稣已为我们降临尘世。请听天使所报佳音:"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路2:10-12)是的,耶稣基督的降生,是一个大喜的信息。圣经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1:14)"神爱世人,甚至将  相似文献   

11.
"主要用它"     
谢炳国 《天风》2017,(4):8-9
<正>若有人对你们说什么,你们就说:‘主要用它。'经文:太21:1-11根据教会的传统,从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开始到耶稣复活,这一个星期通常被称为"受难周"或"圣周"。许多神学家或圣经学者认为,受难周是教会最重要的节期。在新约四本福音书中,至少有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舍与得     
《天风》2015,(1)
<正>经文:王上17:8-16,18:33-35、45;约6:1-15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舍弃与不断获得的过程。基督徒的人生,亦是如此。作为基督徒,我们既要祈求上帝赏赐诸般恩典,同时也要懂得舍弃(奉献)。而且事实上,当我们乐意舍弃的时候,我们所获得的收获却是意外的丰盛。圣经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舍一小饼,得度过旱灾(参王上17:8-16)先知以利亚曾向以色列王亚哈预言:"这几年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旧约中以牙还牙的经文常被一些异端邪教错误解读,以此为据来惩罚脱离的成员。圣经中的以牙还牙究竟作何解,是疯狂的报复还是上帝特殊的心意?旧约中有三段有关"以牙还牙"的经文:《出埃及记》21章23节至25节中的案件是伤害孕妇的情况;《利未记》24章19节至20节中适用的案件是咒诅耶和华圣名之人;《申命记》19章21节出现的案件是有关做假见证者所受到的惩罚。这三个  相似文献   

14.
快乐的追求     
《天风》2016,(3)
正经文:来11:25;路8:14;腓4:4"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感谢神的恩典,又赐给我们新的一年。新春佳节,基督徒该如何过一个快乐的新年呢?读过这段经文,让我们一同来思想以下三点:一、远离罪中之乐圣经记载摩西从小被埃及法老王的女儿收为养子,在皇宫里成长,他完全可以过纵情声色的生活。然而,他不愿享受罪中之乐。他敬畏上帝,远离罪恶,立志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参来  相似文献   

15.
读经:罗15:4,提后3:16 圣经中不仅有教训,而且有能力。如果单单是教训,我们不一定要读圣经。世界上有许多书可以教训人,并告诫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做事,  相似文献   

16.
主耶稣要用     
经文:可11:1—11 这段圣经,记载主耶稣荣进圣城耶路撒冷的经过。这件事,四福音都有记载(太21:1—11;路19:28—40;约12:12—19)。事情虽然简单,但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属灵教训。 一、主耶稣要用谁? 主耶稣吩咐门徒到对面村子里去,将拴在那里的驴驹牵来时,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主要  相似文献   

17.
<正>"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经文:彼前5:2-4约8:31-32一、真理是按神旨意——管理的原则(参徒13:22、36;彼前5:2-4)使徒约翰明确宣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参约1:14、17)主基督是真理的本体,他就是真理在世间的活化与彰显;教会是主耶稣的身体,被他的真理所充满,教会管理必须依循真理。当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曾说:"神啊,我来了,为要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9,(12)
<正>"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参约1:14)经文:约1:1-18每当圣诞节来临,我们都会默想神对我们的大爱。道成肉身的耶稣,彰显了神大爱的实际行动;神"道成肉身"的作为,为的是帮助神的儿女们有道成肉身的生命。《约翰福音》的序言以"道成肉身"的思想(参约1:1-18)作为全卷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张耀法 《天风》2005,(3):30-30
圣经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太19:5)是不是意味着婚后可以不供养父母,远离父母?绝对不是。有人因不喜欢跟父母(公婆)同住,于是引用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与圣经的原意和历史事实不符。 人在结婚后是否还要与父母同住,可按个别情况而定,如只据以上几节经文就说要与父母分开,分住,这  相似文献   

20.
复活的喜讯     
梁亦昆 《天风》2005,(3):10-10
经文:林前15:1-10 17-22 太28:1-10 保罗告诉我们: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基督从死里复活的福音,是保罗自己领受的,而且也是他传扬的中心。不但如此,彼得和众使徒也都为"这事做见证",甚至使徒们愿意为主复活的见证而死。现在我们一起来默想耶稣复活清晨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