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周武王封太公望于齐的史证据赵光贤先生改定《世俘》及所拟武王伐商日程表:公元前1045年(文王受命十一年)4月16日(庚戍),周师自朝歌凯旋返周,4月17日(辛亥)至19日(癸丑),武王祭天宗上帝,追王太王、王季、文王诸周先王,4月21日(乙卯),庶国祀于周庙。所谓庶国应即诸归顺宗周的诸侯国,其中既有新建之诸侯,也有续封的殷外服方国,《尚书·牧誓》中的西南八国及《史记·周本纪》中参加“东观兵”的八百诸侯属于祀于周庙的庶国之列。因此,据赵先生改定《世俘》所记庶国祀于周庙这一史实,可以推知武王于克殷前后的确进行过大分封。  相似文献   

2.
晏子和《晏子春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晏子其人晏子名婴,字仲,谥平。原籍东莱夷维(今山东高密)。齐大夫晏桓子弱之子。约生于公元前585年(周简王元年,齐顷公十四年),卒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齐景公四十八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他讽谏匡君,朝夕不怠,闻名于诸侯,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治理齐国有一定业绩,品德高洁,哲学思想也有所创见,因此成为历史的名人。  相似文献   

3.
上帝的圣道是有大能的,但圣道需要在成为肉身的过程中彰显出其大能。圣道若不成肉身,就难有功效。"道成肉身"的事件告诉我们,永活的上帝之"道"不在字里行间,却在基督的成身为人。不但如此,唯有人能行"上帝之道",上帝之道才能继续成为肉身。也就是说,上帝的"道"必须投入血肉之躯,在人间充实地活着,才会真正彰显神人同在的真理。上帝之道不仅是指被启示的上帝之道——耶稣基督、被写下的上帝之道——圣经,也是指教会所宣讲的上帝之道——教会的宣讲。这"道"不但是上帝的话,而且也是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中国化,就是要使上帝的"道"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成为肉身、在我们身临其中的社会中成为肉身。这不仅需要我们言语的宣讲,更需要我们生命的见证。在一个有需要的世界,教会不仅要宣讲上帝的旨意,更要实践上帝的旨意。这旨意就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所成就的、被圣经所见证和彰显的、也是教会所要宣讲的福音。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系年》中两处记载有助于墨子行年问题的探讨,其一,年代在三晋攻齐(公元前403年)之前"陈子牛之祸",可与《墨子·鲁问》的相关记载相联系,由此可推断墨子在公元前403年之前几年仍然存世;其二,《系年》记载有楚悼王时期的"鲁阳公",楚国鲁阳设县不晚于公元前401年,墨子南游楚国、见鲁阳君的年代应该在此之前。由此对学界已有关于墨子年代的探讨进行述评,并对墨子行年问题进行补论。  相似文献   

5.
正一目连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剧目,因此通常都被视为"戏曲的鼻祖"。目连戏得名于它专演的内容是"目连救母"。这本来是一个佛教故事,源自于《经律异相》《佛说盂兰盆经》等佛教经典,讲述了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冥间救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佛经的记载中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结构。唐、五代时期,各种变文(唐代的说唱体文学作品)对这个故事加以改编、加工,故事的情节也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6.
借近30年来启蒙运动之研究所引入的温和启蒙和激进启蒙之区分,作者重新考察了17世纪后半叶发源于荷兰的、并往往被看成是"激进"的斯宾诺莎哲学给古典思想带来的智力危机以及给欧洲现代史带来的革新。借斯宾诺莎的核心概念"自然"以及"自然之惊奇",作者细致检查了斯宾诺莎一元论是如何挑战了当时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为什么上帝与自然之一体化打乱了当时的日常生活观念,尽管这一挑战也并非没有留下一些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7.
鲁仲连,又称鲁连,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人。他是齐国稷下学宫后期的著名先生,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50年。《汉书·艺文志》在儒家著录中有《鲁仲连子》十四篇,今不传。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都辑有佚文。司马迁的《史记》有他的列传。鲁仲连的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他身上表现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不少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8.
薛邑新考     
《史记》载,齐湣王三年(公元前299年)封相国田婴于薛,称薛公。婴卒,其子田文代立于薛,亦称薜公,即孟尝君。《战国策》和《史记》还都记述了食客冯雅代孟尝君收债于薜的故事,流传甚广。薛邑在哪里?古籍儿乎毫无二致地说存滕县(今滕州市西南)之南。本文拟对此说提出质疑,并试倡新说,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9.
李兰成 《天风》2004,(11):31-31
圣经说:"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诗103:8)因着 上帝的爱必然赐给人类丰盛的恩典。 1、上帝恩典的例证 (1)上帝给人的恩典,恩典也称恩惠 大卫数算上帝的恩惠:"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相似文献   

10.
仰望     
《天风》2020,(6)
正"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诗34:5)经文:诗34:5仰望,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特殊恩典。人类可以随时抬头仰望,仰望蔚蓝的高天,仰望浩瀚无际的穹苍。在圣经中,天,也代表上帝。《马太福音》称上帝国为天国;在浪子回头的故事里,浪子对父亲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参路15:21)显然,天是指上帝。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有形的天是指穹苍,无形的天是指上帝。唐朝编撰的《随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书上说:"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天。"  相似文献   

11.
齐国历史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齐国历史年表(起公元前1122年,迄公元前771年)公元前(以下简称前)1122年己卯周武王(姬发)十三年齐太公(姜尚亦日吕尚)元年武王封太公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西北一里)。曰齐(侯爵),以夹辅周王室。(姜尚是齐国的始封君主)太公“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旧殷商诸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莱人,夷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12)
<正>(二十)何为神学?何谓神学?或曰:"神学者,研究上帝之学问也。"此言不妥!因上帝乃是人敬拜的对象,卑微如尘土之人,不配对上帝说三道四,绘声绘色,指手画脚。柏拉图使用之theology,指研究希腊诸神灵之学,不能用于至大至高、独一永存之上帝。神学,说到底是神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邹忌不足称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高一语史教材中选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教材在“自读提示”中说:“邹忌,齐国人。齐威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58),以鼓琴见齐威王,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威王大为赞赏,即用他为相。”学生学过该文后,对邹忌的突出印象有两点:(1)邹是个美男子,身高八尺,“形貌昳丽”。(2)邹见解高明,讽齐王纳谏,“战胜于朝廷”。  相似文献   

14.
"超人"是"上帝之死"这一事件中的主角之一,而不理解"疯子"及其与"超人"的关系就无法完全读懂"超人"。上帝死了,"疯子"承认自己是凶手之一,而以权力意志为本质的"超人"也是上帝走向死亡之路的推手,"疯子"或者凶手是"超人"的第一幅面孔;上帝死后,"疯子"呼喊着寻找上帝,"超人"作为本质上失去上帝的人,不知所寻为何却同样处于寻找的维度之中,寻找者是超人的第二幅面孔;在"上帝之死"这一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疯子"对围观者和"超人"对"迄今为止的人"都体现出一种超越,并在信仰之可能性、寻找之态度、思之有无这三个方面表现相同,超越者是"超人"的第三幅面孔。对这三幅面孔的描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超人"之超越性,并有助于全面把握尼采视阈中人之本质的绽出历程。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2,(6)
这里,取西域之狭义,特指今新疆。弄清佛教初传西域的时间问题,关系着中国佛教史。历来学界众说纷纭。但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遵循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入内地的程序,若根据《魏略》、《大唐西域记》等汉文献,再对照藏文《于阗国授记》、《于阗教法史》等史料,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约前82年)时传入于阗,以毗卢折那阿罗汉感化于阗王兴建赞摩帝寺为标志。汤用彤、吕澂、羽田亨、羽西了谛等中外学者所  相似文献   

16.
智慧语丝     
正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李嘉诚不是因为某件事情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让这件事情变得很难。——(加拿大)罗宾·夏玛  相似文献   

17.
邵珊 《天风》2016,(8):39-40
正追毕业九年光阴,荏苒时光悄逝如水无声息;忆毕业九载岁月,峥嵘不忘初心侍主无悔意。九年前,满载上帝神圣使命之差遣,我满怀着纯真的憧憬之情,踏足广袤无垠的侍奉禾场,在梦想与实践的督促之中,品尝侍奉人间各境"痛",在"酸甜苦辣"百味中上行,渐渐初生懵懂的我历练为臻纯的生命。九年中,我明白了侍奉——是共经风雨同舟不独一人打拼的磨砺;是百般的雕琢——让我学会将收获共筑于喜乐的同心之  相似文献   

18.
潘海洁 《天风》2004,(5):16-16
“和睦”一般指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圣经原文中和平、和好、平安、和睦都是一个字,意思是相同的。 和睦当然是有一定对象的,在此按照与之和睦的对象的不同,分为三点理解,使人与上帝和睦、与人和睦及与自己和睦。 一、与上帝和睦——使自己与上帝和睦,也使人与上帝和睦 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之后,将人放置在伊甸园中,赐给人美好的一切,有上帝的同在,人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但是由于人违背上帝的吩咐,人与上帝之间失去了起初的  相似文献   

19.
无神论与无意义、荒谬和人生价值对无神论的另一个普通批评,是如果上帝不存在,人生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和价值。据说,无神论关于人的生存有一种凄凉、悲观的观点。信仰者和不信仰者同样都表达了这种观点。因此,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他是一个信仰者——认为,"古有定论:一种纯粹的自然主义人生观,无论其开端如何热情,但其结局悲伤是肯定的",而19世纪的一个生物学家,一个不信仰者罗曼尼斯(G.L.Romanes),则在其著作《有神论的一个公正检查》的末尾承认:"随着对上帝的这种事实上的否定,对我来说,宇宙就失去了它动人的灵魂"。其他一些不信仰者也表达了对人生深沉的悲观态  相似文献   

20.
董心 《天风》2000,(12)
重生 “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2:11) 今天,偶读《庄子·大宗》,有曰:“知天之所为,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我是这样翻译并为己所用:“知道上帝作为的人,是从上帝那里生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