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20,(6)
正一、身体神学的时代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至今,中国社会包括中国教会经历了认知、情绪、行动等各个层面的"洗礼"。基督徒再一次认识到,个人身体、教会组织、社会肌体各个方面都需要重视和加强"身体"层面的建设。同时,教会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趋势中,也应当思考如何使用自身的信仰资源,参与、维护和建设好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7)
正三、中国教会身份(identity)建设与合一异象1.逐渐清晰明确的中国教会身份一个信仰群体是在时代进程中不断成长、逐渐形成自身特点的。我们以以色列民族~1为例,这个民族是从一个来自两河流域的乌尔城,名叫亚伯拉罕的人开始的。耶和华将他呼召出来,成为"多民之父"。他的后裔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成为一个由"共同的信仰"维系的族群。这个族群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同时其内部需要"彼此相顾"繁衍承继下去。这段著名的出埃及叙事展示了作为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分析心理咨询和心理热线服务的相关研究,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心理热线服务的优势与伦理问题。心理热线服务与传统的面对面咨询方式相比,具有受众范围广、保密性强、容易获得、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注意力和控制感更强以及安全性更高等优势。疫情期间开展的心理热线服务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心理热线咨询师的资质认证;心理热线中的知情同意;心理热线的保密问题;心理热线的适用性。只有遵守伦理守则,才能更好地通过心理热线服务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4.
2019年底,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多地"封城、封路"或"封村",全国进入响应疫情的紧急状态。在疫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人群产生了焦虑、抑郁、哀伤、恐惧等不同的负面情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应对突发、新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过程中,各种伦理问题显露,如疫情下的知情同意应赋予新的范围与意义,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集体的利益。特殊状况下的医患关系也产生了变化,医患和谐是抗击疫情的有利武器。同时提出伦理教育应渗透至医学以外的各个领域,如卫生管理部门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合理保护隐私、妥善进行疫情危机的处置都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这些问题要做新的估量与思考,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着眼点落于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社会政治强烈反应,并使用黑格尔哲学的架构来分析它。首先,本文分析一部分人反对国家强制实行的控制大流行措施而进行的有原则抗议。基于黑格尔关于现代民主国家所依赖的国家与成员之间的双重承认的分析,文章认为,这些有原则的抗议者拒绝承认国家是公共自由的现实性,这就突显了现代国家固有的脆弱性。这些人的立场背景是他们感觉自己未得到国家的承认。作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文中建议国家必须开发出整合这些民众的新方法,不仅通过其法律和制度架构,还要表现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上。其次,本文借助黑格尔的论点——一个欧洲国家纽带可以成功地和平解决世界这一部分地区的冲突——分析新冠肺炎大流行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文章认为,新冠肺炎大流行和其他许多危机(气候变化、福利分配不平等,等等)的全球影响造就了一种共同基础,它为将欧洲解决国家间危机的办法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理由。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暴发后,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和抑郁等,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尤其是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重大冲击。大学生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其自我调节能力、控制能力都不强,面对疫情就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波动和冲突,严重的有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存在“科学价值中立说”与“科学家的普遍社会责任说”之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风险社会中,科学家不能持有“事不关己”的“价值中立”态度,而应担负“普遍责任”,他们是疫情防治中的重要行动者。但是,在一些国家出现了科学研究不严谨、科学研究政治化等科学家社会责任缺失现象。需加强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建立重大疫情科学决策咨询制度、改革科技评价方式、精英决策与民主决策相结合、保持科学研究与政治之间的合理张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宗教界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广泛参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爱心捐助、关爱帮扶、志愿服务、防疫宣传等工作,同全市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一、宗教界抗疫的武汉实践疫情发生后,武汉市宗教界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自觉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每个人竭尽所能,  相似文献   

10.
数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中国医务人员及患者在这场抗疫之战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医学叙事,其中的文本意义既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亦具有极强的个人属性。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收集、记录自然条件下不同的患者在疫情期间前来医院就诊的疾病故事,共计29个案例,并根据患者就诊中的不同心态将这些案例分为恐慌、无奈和乐观三类,最后尝试以医者的视角,通过三个医务人员的平行病历对疫情之下这三类不同的患者心态进行解读,借此重新审视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医者的责任和医学的意义,旨在为后疫情时期的医患关系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王登峰 《心理科学》2020,(3):514-518
2020年新春伊始发生的新型冠病毒肺炎疫情全面冲击了公众的生活,疫情防控中心理疏导工作始终处于重要位置。在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平台”汇聚了来自全国的心理专业力量,面向社会提供免费心理援助服务。在教育部思政司、教育部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相关机构的支持下,来自全国1200多所高校和相关机构的4000多名专业人员踊跃报名,以热情投入平台心理援助工作。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搭建了满足心理援助需求的智能化云平台,具备分布式、多通道、大容量功能特点,支持热线电话、文本、语音三种接入方式,支持高频并发访问。平台每天24小时开放,服务于全国一线医护人员、病患和家属、安保人员、学生群体等重点人群和普通公众,以及海外留学生和华人华。平台工作化解了大量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危机,向国内公众和海外游子传递了来自祖国的关切和支持,发挥了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社会引导作用,服务满意率达到92%。平台以快速高效、专业规范的工作成为“心理战疫”的中坚阵地,向众多求助者传递了爱心和力量,受到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与肯定。平台成立了专家工作组和专家委员会,以专业管理支撑服务。为提升服务能力,做出更大贡献,平台于2020年4月12日召开(线上)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对心理援助平台和相关学科发展给予专业指导,研讨心理援助的战略规划、机制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对心理学科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要提出咨询建议。本文是作者在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理稿。对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心理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全面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型冠状病毒威胁下,人们不得不思考一些终极的存在问题,比如生命与死亡。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人们面对死亡威胁时的心理机制。抽取18名成年被试进行深入访谈,对资料依次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结果发现,随着时间发展死亡心理分为疫情前的平静期,疫情爆发后的死亡威胁期以及应对期。从物理现实、社会现实和精神现实层面,死亡威胁带给人们的影响有控制感丧失、关系断裂以及意义危机三个方面,应对策略为控制感应对、关系应对及意义应对。  相似文献   

13.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为背景,总结归纳出此次疫情下各类人群个体心理反应的特点。COVID-19疫情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影响因素较多,为深入了解,应从个体心理应激的角度、群体心理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交互作用等多个层次进行分析。针对疫情下个体和社会心理的特点,积极社会心理培育应从重视全民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舆论引导、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作用及构建社会心理的舆情数据库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心理状态及随疫情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特点。方法:使用为疫情期间寻求心理援助的公众开设的某个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心理咨询问题数据进行编码,根据心理健康咨询问题内容和心理健康问题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归类,结合疫情防控进展时间节点进行分析。结果:按心理咨询内容分,公众在线咨询最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焦虑...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虽打乱了高校教学的正常秩序,却也催生了高校教学更多可能性,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反思教学惯性的弊病。  相似文献   

16.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体系、临床医疗体系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是对这些体系多年来建设成效的一次考验。站在本专业角度来看,当然也是对我国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一次检验。  相似文献   

17.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体系、临床医疗体系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是对这些体系多年来建设成效的一次考验。站在本专业角度来看,当然也是对我国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一次检验。  相似文献   

18.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措施中,感染的婴幼儿、儿童与养育者的隔离措施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患儿与养育者按照分类收治的原则被分开隔离。这一措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毒的传播,但也需综合考量隔离措施对孩童及养育者在心理、生理上的影响。文章从依恋理论、调查研究、追踪研究及生物实验研究证据几方面阐述和讨论分开隔离可能给孩童及养育者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室观察法,对106对夫妻在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任务中的互动行为进行录像并编码,探索丈夫和妻子互动类型的异同及其与婚姻质量的关系,旨在为新冠肺炎疫情后婚姻干预提供建议。研究发现:(1)丈夫和妻子的互动类型呈现跨情境上"量"的变化,跨性别上"质"的差异。(2)"温暖支持型"和"敌意-退缩型"的丈夫和妻子,自己及配偶的婚姻质量都分别稳定地的居于最好和最差的一组。在问题解决情境中,"传统内敛型"、"微敌意型"的丈夫,与"温暖支持型"一样,其妻子婚姻质量都处于最好的一组;但"微敌意型"的妻子,其丈夫婚姻质量处于最差的一组;"理智型"和"激烈型"的妻子,其丈夫婚姻质量得分都处于较高的一组。研究根据以上结果对新冠肺炎疫情后婚姻干预的"关键互动模式""关键领域""关键对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媒体暴露对急性应激的影响,以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媒体暴露问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对1402名中国公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与疫情相关的媒体暴露正向预测急性应激;(2)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媒体暴露与急性应激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调节了媒体暴露对急性应激影响的直接路径以及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