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一直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就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书房小。一个有智慧的禅师告诉他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只看到自己,感觉当然小了。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他把书房临街的两边打掉,装了两扇落地窗,书房果然感觉开阔起来。他每天都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到后来他竟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又去找禅师。禅师说:“你何不给心里装上水银呢?”禅师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  相似文献   

2.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3.
感悟人生     
在金钱与世界之间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人们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个著名的慈善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了双眼。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  相似文献   

4.
起身躬行     
耶稣因知道父把一切已交在他手中,也知道自己是从天主来的,又要往天主那里去,就从席间起来,脱下外衣,拿起一条手巾束在腰间,然后把水倒在盆里,开始洗门徒的脚,用束着的毛巾擦干。……及至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穿上外衣,又去坐下,对他们说:"你们明白我给你们所做的吗?你们称我"师傅"、"主子",说得正对:我原来是。若我为主子,为师傅的,给你们洗脚,你们也该彼此洗脚;我给你们立了榜样,叫你们也照我给你们所  相似文献   

5.
在教会里,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希奇的现象:不少弟兄妹妹常常为自己的亏欠深深叹息,甚至很灰心,而这些深感亏欠的人又都是比较爱主,比较追求的人。正因为这样,一般的信徒听到他们所叹息的话,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你们还说自己太亏欠,那我们怎么办?!”所以有人干脆对他们说:“不要  相似文献   

6.
倪光道 《天风》1997,(10):27-28
在教会里,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希奇的现象:不少弟兄妹妹常常为自己的亏欠深深叹息,甚至很灰心,而这些深感亏欠的人又都是比较爱主,比较追求的人。正因为这样,一般的信徒听到他们所叹息的话,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你们还说自己太亏欠,那我们怎么办?!”所以有人干脆对他们说:“  相似文献   

7.
以理服人     
在一次婚宴中,我们和一位牧师同被邀去赴婚宴。就餐时,我们照常做谢饭祷告,祷告后,同桌的人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我们说:我们在谢饭。他们又问道:谢饭是什么意思?牧师就用比喻对他们说:“当一个孩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一只苹果时,第一句就是谢谢爸爸。我们谢饭是同样的道理。”同席的人有人说:这样,你们应该谢谢主人才  相似文献   

8.
心灵的风景     
正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发现身上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心。人的心广大,天地就大了;人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大学》中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一切美德,若不在我们的内心扎根,就会流于虚伪;一切知识,若不能在我们的心里留下印记,也只能是过眼云烟。人终其一生,如果没有用心思考,就没有真正活过。  相似文献   

9.
不记得是哪一位传道人在讲道时提到这样一件事。有兄弟两人吵架,彼此不肯饶恕。牧师得知后,到他们家劝勉兄弟俩要和睦,于是三人一同跪下祷告。老大祷告说:“主啊,今天我不应与兄弟吵架,这都是我的错,求你饶恕我。”牧师对老二说:“现在你应该祷告认错。”不料,老二却回答:“牧师,刚才我哥祷告说,今天吵架都是他的错,那我还有什么错?我不必祷告  相似文献   

10.
“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时:他要把他们彼此分开,如同牧人分开绵羊与山羊一样;把绵羊放在自己的右边,山羊在左边。那时,君王要对那些在他右边的说: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吧!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吧!因  相似文献   

11.
污点     
正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站在镜子前,镜子朝他大声嚷道:"快看,你脸上有污点!"年轻人下意识地摸了摸脸颊,又朝镜子看了看,突然对着镜子笑了起来。镜子疑惑不解地问他:"你笑什么?难道我说得不对吗?"年轻人笑着指着镜子说道:"镜子啊镜子,是你自己脸上有污点啊,你连自己脸上身上的污点都看不到,又如何能断定别人脸上的污点呢?"这则寓言适合那些凡事都好指指点点,却对自己缺点一无所知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正牧师,也称牧人,是效法我们的牧长、大牧人耶稣基督,按着圣经教训,牧养神的教会,就是耶稣基督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参徒20:28)。牧师的身份界定与自我认知,关系到牧师要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而牧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教会的形象。圣经明训:"要禁戒肉体的私欲……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参彼前2:11-12)教会的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但有个统一的目标,就是  相似文献   

13.
教堂幽默     
<正>它名字叫"群"一青年信徒找到牧师,要求牧师为他"赶鬼"。牧师问他有何症状?他说:"我每天花在微信朋友圈上的时间太多,无法自拔。而最近读经时突然发现,原来魔鬼的名字就叫'群'(参可5:9)!"[提醒]此"群"是人,那"群"是鬼。此群非那群呀!看房价再定有一个信徒向一些生意人传福音,说完之后问他们:"你们死后愿去天堂还是地狱呢?"很多人都表示愿意去天堂。但最后一个生意人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他慢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7,(12)
<正>某次,与香港一些牧者一起午餐,席间有同工幽默地问:"你们知道在香港,信徒主日午餐时吃得最多的一碟菜是什么?"大家不知所云,面面相觑。同工接着说,"是'红烧牧师',因为那天中午在教堂附近的餐馆里,有不少三五成群的信徒一起用餐,他们那时议论最多的话题便是评判上午牧师的讲道,此时牧师仿佛被'红烧'了……"大家哄堂大笑。信徒可不可以评判牧师的讲道?按照我青年慕道时的认知,是不可  相似文献   

15.
耶稣曾多次对宗徒们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若13:24—25)从耶稣的这段教训中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彼此  相似文献   

16.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12):33-33
再说一遍老公做完礼拜回来对老婆说:“亲爱的,今天牧师讲道时说了一个数据:世界上女人说话平均是男人的两倍。你看,你们女人有多哕嗦……”老婆:“老公,你又理解错了:牧师的意思是说,你们这些男人,非得让女人说第二遍才能听明白!”老公:“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相似文献   

17.
加灵 《天风》2017,(9):38-39
主日清早,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正在跟一位弟兄谈话的牧师接起了电话。电话的另一边是一位姊妹,她问:“是某某教会吗?请问你们早上第二堂的讲员是谁?”牧师回复说:“你为什么要问讲员的名字呢?”她说:“因为我特别喜欢你们教会的一位牧师讲道,如果今天是他讲道,我就去你们那里聚会,不然我就在自己的教会聚会。”  相似文献   

18.
不少形式逻辑教科书和形式逻辑习题集都选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甲、乙、丙三兄弟各有一把锁来锁一只三人合用的橱子,而各人只有开自己这把锁的钥匙。有一天,爸爸对他们三人说:“如果你们答应我一个条件,我明天就去买一只小足球给你们。这个条件是:如果你们要踢足球的话,只有当三个人都在的时候才能把足球拿去踢。”过了一年,三兄弟在课余时间每人各养了一盒蚕,平时他们把养蚕的盒子放在橱子里锁好,并约定谁先回家就用自己的钥匙开锁,打开橱门给蚕喂桑叶。请问:在前一种情况下,应该如何锁橱?在后一种情况下,又应该怎样锁橱?这两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哪两种判断形式? 对这道逻辑练习题,笔者见到的答案都是这样解释的:在前一种情况下,兄弟三人各自将锁独立锁在橱子上即可,而后一种情况下,三人中两个人的锁头先分别锁在橱子的两个扣环上,然后另一个人的锁头将分别锁在扣环上的两只锁头连起来锁上就可以了。前一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联言判断形式。后一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相容选言判断形式。答案中提出的锁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按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11)
正牧者在神的救恩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当弟兄姊妹说:"牧师,我是你的粉丝!"或说:"牧师,是你牧养了我。"我们是否会因此沾沾自喜?是否会忘乎所以?或者,我们每天尽心服侍,却仍然有弟兄姊妹批评、指责时,我们是否因此而失去服侍的动力,从而怀疑自己的蒙召?保罗一方面被哥林多教会尊为四派之一,另一方面却被哥林多教会其他派别质疑与否定,然而他并不因此改变自己服侍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位牧者在文章中提到牧师放弃侍奉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朋友",作者说:"很多牧师没有发展有意义的友谊,没有找到那些可以让自己在他们面前很放松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释放通道,筋疲力尽的几率会更大。"看到这里,令我感触颇多。可能很多人会说,牧者有很多朋友,教会里的弟兄姊妹都是他的朋友。但事实上,在信徒与牧者之间,大多数的关系就是服侍与被服侍的关系,真的能够成为牧者交心朋友的信徒实在很少。有人会说,同工可能会成为牧者较能交心的同行者。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