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然 《天风》2022,(6):64-64
[问]前不久,我们教会的负责同工邀请我参加探访事工服侍,我很愿意参与,但不太清楚教会为什么需要探访事工?请给予解答为盼. 梁晓玉姊妹 [答]梁姊妹,你好!作为信徒,在被教会牧养关怀的同时,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关怀他人,这是值得鼓励的.探访关怀事工是教会的基础性事工之一,有时也被称为探望事工;集体聚会礼拜是信徒来到教会接受真道的装备,而探访关怀则是教会进到信徒实际生活中的供应.如此双向的聚散过程,可使得"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4,(3):41-41
为了增加内地教会与香港教会的主内交往,如实反映中国基督教两会在印发圣经方面的事工以及中国信徒对圣经的热爱见证,中国基督教两会拟在今年七月下旬在香港举办“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览会”。现特向全国教会及信徒征集与圣经有关的展品,望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荣伟 《天风》2002,(8):38-39
在基层教会侍奉的传道人,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信徒来自生活中的信仰问题,他们的神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他们所带领的信徒的神学思想,如何以正确的神学思想引导信徒,这是至关重要的。教会的具体事工,讲道、查经、祷告、探访都是神学思想释放的媒介,神学思想建设要成为各项事工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8,(19):37-38
湖北襄樊教会不断探索,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组织管理,积极引导广大信徒参与教会各项事工,充分利用广大信徒的智慧,一步一步踏着时代的发展步伐,发挥组织效能,见证基督圣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好些教会纷纷组织起了圣乐团和圣剧演唱团等用音乐、戏剧赞美神,传福音的教会事工,使教会的气氛都活跃起来了,弟兄姊妹为主的事工,踊跃地站出来歌颂赞美三一真神。在农村教会,他们利用农闲季节、传统节日、信徒们的婚丧之机作演出,有的还在大街小巷搭台演出,深受广大群众和信徒的喜爱。一些地方的乡村干部在春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6)
正公众号可以任意搭配使用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展现更加有活力的中国教会之千姿百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然步入到媒体多元化时代,"信息爆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同时,面对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信息,如何让信徒接收和接受健康信息,成为中国教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冠疫情的发生更让我们意识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中国教会的公众号事工可能正是这一问题的对症良药。  相似文献   

7.
邓灵勇 《天风》2016,(1):18-20
正基督教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有深刻的信仰基础、悠久的历史传统、较高的社会公信度,为继续发扬基督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传递正能量,福建省石狮教会多方位引导信徒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把节省下来的钱财用于教会事工的发展和社会慈善事工——关怀弱势群体、服务社会、神学教育、济贫救灾等,每年都会在慈善事工上投入资金120万元  相似文献   

8.
王荣伟 《天风》2006,(13):26-27
紧张而匆忙的行程,记者只能走马观花,但留下的记忆是难忘的……见证上帝对四川教会的祝福和带领。记者发现四川除了省级有两会框架外,各地教会只有三自爱国会, 各地三自爱国会在教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很大。在四川省两会的帮助和指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着本地教会各项事工的开展。使教会发展迅速、信徒人数增长。同时,教会事工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是传好福音,还要建设好教会, 服务好人群。  相似文献   

9.
吴志福 《天风》2014,(8):18-19
在目前中国内地的一些教会里,传福音是教会宣讲最多、信徒参与最积极的事工.很多弟兄姊妹都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听到福音,得到救赎.然而在一片火热的福音事工背后,却也存在着不少误区,阻碍了福音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张忠成 《天风》2014,(2):13-14
作为教牧人员,我们应当明白教会担负的重要使命和事工,包括崇拜、教导、团契、服务和见证。目前,教会信徒流失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农村教会的中青年信徒很大一部分外出工作或到城市创业,只留下了年老体弱的"留守信徒"。而城市教会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虽然人数不断上升,但在主日崇拜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也就是说,城市教会一方面是信徒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不时有人悄然离开。  相似文献   

11.
张忠成 《天风》2014,(2):13-14
作为教牧人员,我们应当明白教会担负的重要使命和事工,包括崇拜、教导、团契、服务和见证。目前,教会信徒流失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农村教会的中青年信徒很大一部分外出工作或到城市创业,只留下了年老体弱的"留守信徒"。而城市教会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虽然人数不断上升,但在主日崇拜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也就是说,城市教会一方面是信徒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不时有人悄然离开。  相似文献   

12.
活泉 《天风》2014,(4):51-51
当有人介绍教会情况时,说的不外乎介绍教会牧者人数、信徒人数、开展事工的多少等。教会在开展事工的时候,衡量成败大概也是以人数的多寡为标准。主日学事工的开展,也以主日学教师的人数、开班的数目、学生的人数,作为直观的了解。提出这些,并不是批评,而是要提醒这些本身看似正常的,若是被夸大了,就可能使教会被可观的“数目”所迷惑。  相似文献   

13.
田成斌 《天风》2011,(5):41-43
在这些年中,随着中国教会信徒人数的迅猛成长,教会的青年事工也越来越被众多的牧者所重视,很多的教会都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把青年工作组织好,教会的未来才有希望,所以,许多教会纷纷建立了青年事工。青年事工既具有教会工作中的一些共同特点,也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青年团契的工作是一批已经接受信仰或者正在寻求信仰的青年人共同组成的信仰团契。  相似文献   

14.
现状之描述: 中国教会的“义工现象”缘于复堂后“庄稼多工人少”的严峻现实,广大比较老练的信徒出于爱主爱教会的热忱,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在教会各种服侍之中,这为中国教会的恢复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会发展到今天,若离开广大义工(平信徒)的事工参与的确是不可想象的。有同工估计,中国教会至少有超过50万人数的义工活跃在教会工场上。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1,(11):F0003-F0003
今天,越来越多的教会书店敞开大门,用琳琅满目的属灵书籍服侍信徒。随着教会福音和牧养事工的深入,书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个人的每日灵修和生命成长,到用圣经指导信徒的生活;从传道人的装备,到教会的管理经验;从传递福音的信息,到牧养用的课程——都离不开好书。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教会书店在信徒的身边。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6,(23)
本刊讯:美国亚特兰大第二庞塞里昂浸会教会主任牧师大卫·塞普牧师一行于2006年10月26日来访全国两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执行副总干事陈美麟同工在新会所与来访者亲切座谈。曹圣洁牧师对客人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再次向塞普牧师及所在教会对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美期间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向客人介绍了中国教会的近况。塞普牧师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在圣经事工展后访问中国教会,亲身感受中国教会的复兴和发展,愿意更多地无条件支持中国教会各项事工的开展。第二庞塞里昂浸会教会非常注重社会事工、家庭生活以及支持信徒高等教育。1998年,大卫·塞普牧师成为该教会第六任  相似文献   

17.
陈永生 《天风》2008,(2):37
坐落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城澳教会,一直以来做了大量的关爱事工,效法了基督的爱. 城澳教会关怀老弱病残及困难的信徒.几年前教会接受了一个独自住山村无依无靠信主的70多岁的冯作金老人,教会供养他生活到被主接回的那一天.并为他举办丧事,教会的圣乐队及信徒百余人为他送葬.  相似文献   

18.
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平等地在上帝面前为属灵的祭司,都有讲道、施行圣礼和做其它事工的权利。但为了教会秩序的缘故,一些人从教会群体中蒙召行使公共性的事奉,如讲道和施行圣礼。新约的信徒皆祭司从圣经经文本身上应被视为团体的意义,虽然它不排除个体的信徒的祭司的身份和他/她的灵魂的自由。信徒作为祭司的首要功能是通过分享我们的中保耶稣基督的祭司职分而为他人代祷,以及向他献身,而不是个体的信徒的直接面向上帝。不管教会的治理体制、职能的设置、权力的运用、管理的形式等等如何,事工的各个方面都指向在基督的身体中的合一,而不是强调属灵的个人主义。从上帝和基督的任命而来的权柄和从堂会的委托而来的权柄之间要有一个较合适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翁溯利 《天风》2016,(8):14-15
正教牧人员传给世人的应为真理之"道",授予信徒的当是侍主之"业"。现今有很多教会尤其是基层教会,存在"信徒多,工人少"的牧养窘境;笔者认为现今教会可以借鉴使徒教会的牧养理念,抓好四件事:第一件事:教风的控管使徒时代的教会在犹大地全面发展时,信徒越发增添(参徒5:12-16),教会免不了会有某些不良风气,此时教会的掌  相似文献   

20.
近三十年来,不管信徒增加多少,不少教会基本上采取比较传统的以"讲台为主、探望为辅"牧养模式,对这种方式有人戏称为"圈养"。探望固然重要,但众多信徒仅靠一两个教牧同工岂不是"蜻蜒点水"?故目下一些信徒抱怨教会没有"家"之温暖感,教会的凝聚力随之下降。不时发现有信徒走失或离开,少数的甚至被异端邪教所引诱而误入歧途。为此,我们有必要反思和改进教会的牧养模式。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丰富教会牧养事工",相信会对有负担的同工同道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