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与本色教会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基督教会是由基督教15个教派的华人教会共同组成的全国性的合一教会组织,广东协会是其中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一个教会。它成立于1926年,其前身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成立于1919年。广东协会在数十年的时间中经历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尤以抗战时期所受的损失为重。协会目的在于使教会摆脱外国传教差会的控制,从而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本色化的合一教会。它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趋势的体现,也是基督教会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民族主义思想和运动的结果。把它作为20世纪前期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的代表,考察其演变历程,可以为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提供一个具体视角。  相似文献   

2.
<正>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着真理的光芒。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七十华诞。今年也是《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周年、中国基督教联合礼拜及河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1周年。河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以  相似文献   

3.
认识过程的发展阶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目前哲学界认识不一,分歧较大。本期刊登了两篇文章。顿占民同志的文章主张认识过程划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知性认识应包括在感性认识阶段。武步云同志的文章认为认识过程划分为由实践到认识的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和由认识到实践的检验认识与发展认识的阶段,知性认识应包括在理性认识阶段;并认为这三个认识阶段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据我们了解,对这个问题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本刊欢迎同志们进一步研究并撰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天风》2018,(11):F0002-F0002
2018年1O月13日至14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晓鸿牧师,出席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徐晓鸿牧师在会上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督教发展的四个阶段,明确提出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宗教理论引领我国基督教发展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角膜屈光性手术的发展历史,从中可以看出角膜屈光性手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相关学科的进步以及新科技的引进,是认识的不深化以及实践的理论和物质基础,激光,电子计算机,材料学及制作工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角膜炎屈光性手术发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在哮喘的认识过程中,经历了认识的感性阶段;变态反应性疾病阶段;气道高反应性阶段;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阶段。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1哮喘的认识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以及辩证发展的理性思维过程;2哮喘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检验并丰富理论;3哮喘概念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的历史回顾与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在哮喘的认识过程中,经在认识的感性阶段;变态反应性疾病阶段,气道高反应性阶段多;多种细胞与的慢性气道炎症阶段。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1.哮喘的认识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及辨证发展的理性思维过程;2.哮喘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了反过来检验并丰富理论.3哮喘概念发展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吴伟庆 《天风》2023,(5):6-7
<正>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北京基督教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宗教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精要表述,为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北京基督教界将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不断深化北京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论,形成生动有效的北京实践。  相似文献   

9.
早期基督教((1))的传播与发展在不同阶段得益于不同因素的推动。公元一世纪,在传播的初始阶段,早期基督教依托于母体犹太教进行传播,并逐渐突破了犹太教教义的局限;公元二世纪至君士坦丁统治之前,早期基督教处于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传播基于教会组织所发挥的组织优势;《米兰敕令》颁布以后,早期基督教的传播便开始借助于统治者的政治权力在罗马帝国逐渐发展壮大。通过对早期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方式的研究,可以对其发展的原因形成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早期基督教在不断地调整自身与传统的关系、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过程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而促进罗马帝国政治文化内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贾红亭 《天风》2010,(9):56-57
五年风雨兼程,五年默默耕耘,五年生根建造。河南省基督教两会讲道团以一种托付、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走遍全省18个市、110个县市区的街道和乡村,举办各类培训班2000期,培训义工5000多人次,受益人数近16万人,为河南各地教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得到基督教全国两会负责同工的充分肯定:在新的形势下,河南省基督教两会成立讲道团,几年来的牧养实践表明,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是一项创新……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3,(5):58-58
由中国基督教两会社会服务部主办、河南省基督教两会承办的第二期在豫社会服务能力培训班,于2013年3月29日至31日,在河南圣经专科学校顺利举办。河南省基督教两会社会服务部靳新元牧师主持开班仪式,河南省基督教三自主席唐卫民牧师作劝勉,  相似文献   

12.
正100年前,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了,那是一个思想激烈碰撞交锋的时代,民主、科学和反帝反封建救国思潮风起云涌。五四时期,对基督教的社会作用存在着各种观点,反映出的问题是基督教如何在中国生存发展。当时的中国基督教界给予了积极回应,其主流观点是提倡基督教本色化运动道路,这对于当前中央反复强调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求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靳新元 《天风》2011,(9):32-32
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包佳源牧师于2011年8月15日下午,就培训事工来到河南省基督教两会进行考察访问。包牧师详细询问了河南省基督教培训事工的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培训机制、成功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话题同河南省基督教两会领导进行交流。省基督教协会会长唐卫民牧师介绍,2004年,通过《河南省各地培训规定》以来,  相似文献   

14.
认识的发展阶段问题,是个古老而又有争论曲问题。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为了促进研究和讨论的深入,本刊今年已发表了数篇文章,这一期又开辟了“认识阶段问题讨论”专栏,欢迎大家积极参加争鸣。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是高度抽象的科学思想系统,但又深刻地反映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生动的现实。当代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领域不断扩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不少学科如心理学、脑科学等为认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材料;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数学方法等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手段;一些自然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提出了引人思考的新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研究和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时,应该从更多的方面、更新的角度进行阐发,以利于把认识发展阶段问题的探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自立"与"合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中最为重要的两股潮流。在自立运动日趋发展的同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也日渐发达。自1860年全面开教以来,在华传教士意识到加强合作的益处,开始在圣经翻译、出版、教育、医疗等方面展开合作。受1910年爱丁堡世界传教大会的影响,中国各区域内及全国性的教会联合运动有了进一步拓展。而1922年基督教全国大会的召开及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的建立,即是二十世纪前二十年各宗派教会合一运动的结果,更是之后二十余年各教会联合协作的起点。尽管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淡化了之前的宗派分割,各教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也逐渐加强;但教会合一运动自身具有一定限度,而且同样存在着争端与困境。  相似文献   

16.
光照论是独具基督教特色的关于心灵和知识的理论,是解释人在上帝之光的照耀下通过理智活动获得真理的理论。它植根于古希腊哲学传统、融合了《圣经》经文、并从古代教父对“光”的丰富阐释中汲取养分,最终由奥古斯丁构建成形。奥古斯丁创造性地使用符号学解决“美诺悖论”,发展了独特的记忆理论,明确提出基督是内在导师,基督之光照亮内在之人,赋予人认识能力、提供认识内容、参与认识过程、保证认识的确定性、并启示关于上帝的知识,形成神人关系在认识论上的转化,其影响力绵延近千年。中世纪以降,光照论的解读一方面困扰着不同时代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一方面又催生了新的解读、新的阐释和新的理论体系,对整个基督教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纵观历史,基督教在中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中国化探索过程,至今仍没有完全实现基督教中国化。尤其值得反思的是当时中国教会发生的本色化运动,虽然该运动当时没有实现中国教会真正本色化的任务,但产生了使基督教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各种主张和实践,为我们今天探讨基督教中国化问题提供了经验教训,以更好地透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会,更全面地、深入地、有效地、具体地促进基督教中国化,真正建立一个有自己特色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荣神益人的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18.
论近代基督教在成都地区的传播冯慧珠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督教在成都地区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从地方史角度,分析基督教的这两次发展和传播特点及其作用,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基督教,特别是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评价基督教在成都地区传...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宗教,基督教本土化的过程必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冲突进而融合的过程。中国文化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多样的,多样的文化势必造成基督教在地域性方面的差别。本文通过对豫北地区乡村基督教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从现实中基督徒的宗教实践层面,来探讨基督教本土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华基督教文社是本色化运动的产物,它于1924年在上海成立,至1930年解散,仅存在七年,但它在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迹.它不仅是中国基督教文字事工本色化最为积极、立论最多的一个团体,也是中国基督教徒对高涨的民族主义的一个反应①.本文论述其发展历史及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