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胡宏(五峰)是南宋初期最有名的理学家,全祖望曾这样评价他的地位:"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黄宗羲、全祖望,卷四十二,第1366页)胡宏开创的"湖湘之学统"在南宋盛极一时。尽管元代以后湖湘学派湮没无闻,但自近人牟宗三表彰"五峰——蕺山"一系为宋明理学正宗  相似文献   

2.
快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依据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优化措施,多学科协作,减少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术前"三联预康复"基于ERAS优化理念,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运动、营养、心理干预,旨在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和预后。本文主要就术前"三联预康复"这一新兴概念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为践行ERAS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冲突无所不在,只要有两三个人聚集,冲突就在我们当中。"——艾得·罗威尔(Edward Rowell)笔者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教会宗派林立,当时有一条街上有三所教堂,分别属于浸信会、卫理公会、长老会。有一年,他们决定联合举办一个福音活动。活动办得还算顺利,结束之后,三所堂会的牧师在一起总结时,浸信会的牧师说:"感谢神,这次福音活动让我们教会得到两个新人。"  相似文献   

4.
《中观庄严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劲松 《法音》2006,(8):16-22
一、引子一般认为,佛教中观学派在古代印度曾发展出三个主要流派,他们分别是:由清辨(Bhavaviveka)所创立的顺经部行自续中观派、由寂护(Santiraksita)所创立的顺瑜伽行自续中观派以及主要由月称(Candrakirti)所创立的应成中观派。这三派都共同起源于古印度佛教大师龙树、提婆的根本中观思想。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的最终抱负是重建第一哲学。胡塞尔曾试图以超越论现象学这一经典现象学的形式实现这一抱负。但马里翁认为,经典现象学的三条原则各有其局限性,并不能保证现象学承担第一哲学的使命。他提出"有多少还原,就有多少被给予"的新原则作为最终原则。这一原则确保了"被给予性"才是第一哲学所孜孜以求的首要者或开端。因此,真正能充当第一哲学的乃是被给予性现象学。  相似文献   

6.
前言 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是一位较不被大众所知的法国印派画家,然而却是塞尚所大为尊敬的一位画家.塞尚曾说:"毕沙罗是最接近自然的画家之一":又说"谦虚而出众的"毕沙罗就像是他的父亲.  相似文献   

7.
通过借鉴徐复观的相关思想及对现代新儒家"中体西用"的再理解,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表现为"传统—反传统—形成新传统"的规律,即以中国文化的体(即儒家的内圣之学、心性之学或曰历史常道者)为核心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由此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庞朴先生所发现,并为中国古人一直袭用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国宗教报告》的出版与研创(一)《中国宗教报告》的面世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项重要成果2008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当代宗教研究室承办的"中国宗教的新生态、新问题和新挑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认识中国宗教的新生态,即当代中国多元宗教(信仰)结构;二是探讨"五大宗教"在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三是明确中国宗教研究面  相似文献   

9.
《海上文坛》编辑部曾策划过一次"谁是最辉煌的一代"的调查,这次调查涉及"老三届"(指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小三届"(指1970-1977年的中学毕业生),和"六八式"(指20世纪60年代出生,80年代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三个年龄层次的人。结果认为"老三届"最辉煌者所占比例最高,为44.3%。而在这些认为"老三届"最辉煌者中,属于"老三届"者占30.77%,属于"小三届"和"六八式"者各占23.07%,反映出各年龄层次的人对"老三届"的普遍认同。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在"最辉煌原因"一栏中,100%的人认为"老三届"之所以辉煌,是因为他们经历了  相似文献   

10.
单渭祥 《天风》2021,(2):35-37
第一章:神家也会起冲突(续) "冲突无所不在,只要有两三个人聚集,冲突就在我们当中." ——艾得?罗威尔(Edward Rowell)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教会宗派林立,当时有一条街上有三所教堂,分别属于浸信会、卫理公会、长老会.有一年,他们决定联合举办一个福音活动.活动办得还算顺利,结束之后,...  相似文献   

11.
《信仰探索:卓新平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本书为"北京社科名家文库"之一种。全书由"经典之探"(7篇论文)、"世界视域"(8篇论文)和"中国意识"(12篇)三辑共27篇论文,再加上前面的"学术自述"与末尾的"卓新平著作目录"构成。它是卓新平研究员从自己近些年的诸多论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代表了他所主要从事的这些研究领域的新见解、新观点、新看法,展示了他的"学思精华"。在其"学术自述"中,作者"主张  相似文献   

12.
李普涛 《美与时代》2004,10(11):9-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美学界曾有有"南宗北邓"之称."南宗"是指宗白华,"北邓"就是指邓以蛰.邓以蛰(1892-1973年)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本世纪初曾赴日本和美国学习哲学,重点进行艺术哲学和美学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华书局2018年4月版)是南京大学孙亦平教授所撰写的新作。长期以来,孙教授一直关注道教领域中的唐宋转型问题,曾撰写《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对此进行过专题性的探讨。《唐宋道教的转型》是孙教授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对道教在唐宋社会变革期间动态而复杂的转型所做的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新成果。关于"唐宋变革"问题早已被提出(如南宋郑樵、清初顾炎武),但自20世纪初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进行具体论证后,在宫崎市定的推展  相似文献   

14.
家族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海浪 《学海》2001,(3):72-76
对于家族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目前的学术界在认识上还很不统一.本文就家庭、户、家族、宗族等几个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构成"家庭"的要件有三个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共同生活.三者缺一不可;(2)"家庭"是"户"的一种主要形式.一"家"至少是一"户",但一"户"却不一定是一"家";(3)"家族"是一亲属群体,是由"九族"内所有"户"所形式的一种血缘组织;(4)"宗族"是一地缘群体,是指拥有共同男性祖先的一种家族组织;(5)"拟制(似)家族"是指非家族成员模拟家族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组织;(6)拟制宗族是指不同宗族(一般同姓)通过联宗、合族所形成的一种组织.  相似文献   

15.
儆醒 《天风》2008,(1):28-32
一、门徒会的来历 创始人名叫纪中杰,系陕西省人,曾有三个男孩.前两个孩子先后在同样的年龄得了同样的疾病死去,当第三个孩子长到同样年龄时,也得了同样的疾病.一天晚上纪中杰做了个梦,有声音向他说: "你若出去为我传福音,你孩子的病就能好,不致于死……"这是31年前(1976年)发生的事.在这之前纪中杰曾参加过真耶稣教的聚会,后来因自己所得到的所谓的"启示"与之不同,便离开了真耶稣教,自立门户;据说在1982年他才正式创建了此派异端--门徒会.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与编著谢阳举(以下简称"谢"):张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访谈,使广大读者朋友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能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您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并体会其中所蕴藏的学术理念与治学精神。我们知道,您在上个世纪中期曾作为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的助手之一,参与《中国思想通史》一到三卷的资料收集与校对工作,担任第四卷部分章节的撰写任务,是"诸青"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楚简"融"字以往多分析为从"虫(蟲)"声,笔者曾主张声符应从"毓".今由<新蔡>简"融"及新出老簋"池"字的"也"旁可以证明楚竹书<周易·颐卦>"融"字所从的"口"形并非饰符,而是"子"字头部圈形替换为"口"形,从而可以说明楚简的"融"字应分析为从"毓"声.同时<说文>籀文"融"所从的"虫"旁应是一种讹变的写法,并非原貌.另外,楚简"鬻"字亦应分析为从"毓"声.  相似文献   

18.
<正>移情剖析(一)这是一个一对一的个案督导场景。咨询师正在学习精神分析的咨询技术。她正在跟督导讨论一个刚做了三次的新个案。咨询师:"这次我想讨论一个新个案,我刚接手做了3次。最近一次发生了一些事情我不太有把握,我想和您探讨。"督导:"请你先介绍一下个案的简单背景。"咨询师:"这是一名正在读研的女生,她由于情绪低落走进咨询室。我们一共有三次面谈,每一次她都塑造出不同的形象,第一次是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札记)》是列宁晚年最后论著、"政治遗嘱"中的重要一篇,蕴涵着他一生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总结和思想精髓,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社会主义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二)带有小农国家特点的俄国社会主义特殊道路;(三)东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与特殊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与哲学基础,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理论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纪念黄寿祺(1912-1990)六庵先生百年诞辰而写,汲引章学诚(1738-1801)《校雠通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与著名新儒学大家唐君毅(1909-1978)、牟宗三(1909-1995)常说的"返本开新",汇为本文标题,以表彰先生易学总体成就与贡献。全文分节为四:首述缘起,次论先生易学旨趣,三则举《易学群书平议》中焦循(1763-1820)《仲轩易义解诂》例释先生易学进路与裁识,终以"从源溯流,强干弱枝"、"精研象理,不废术数"为先生《易》学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