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言汪维藩(1927-2015)牧师生前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教授,也是我的老师。1983年我进入神学院时,他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当时是双班主任,吴超雄老师也是)。除了做班主任,他教我们《摩西五经研究》。作为班主任,他对我们特别严格;作为老师,他讲课有时很激动,尤其是讲到摩西,说“倘若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32:32节)那句话时,他激动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2.
吴巍 《天风》2023,(1):4-6
<正>(2022年11月29日)尊敬的高峰院长、陈逸鲁副院长、陈彬副院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各位同工:在庆祝金陵协和神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基督教全国两会向大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作为一名金陵协和神学院的毕业生,能参加母校成立70周年庆典,是上帝给我的特别恩典。  相似文献   

3.
景健美 《天风》2007,(8):46
我要一生赞美,我要一生献上,服侍你是我最大的福分。因你爱我无穷,因你爱我深广……”这首歌词足以表达94岁老人戴慧贞老师的心情。戴慧贞老师出生于1914年,1933年毕业于苏州景海女子幼稚师范学校的她,留校任教,三年后她到上海慕尔堂(今沐恩堂)幼儿园工作直到1941年;之后她相继在其它地方,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947-1950年她就读于上海江湾中华神学院,并于1956,1960年先后两次在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进修。她也曾在常州恺乐堂任传道,文革期间被迫进厂,退养后回到上海,在闸北堂做义工。  相似文献   

4.
亲眼看见你     
《天风》2020,(6)
正神学院的学习让我从知识和见识上认识了上帝,而最近,我经历了弟弟因事故离世,让我在生命中经历了上帝。正如约伯所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5)3月8日凌晨四点多,我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昨天傍晚,你弟弟工作时出了事故,现在快不行了,马上回家!"突如其来的噩耗宛如晴天霹雳,我在揪心和慌乱中直奔火车站。坐上火车,我心里稍微恢复了一点平静,便马上打电话向教会的长老和神学院的老师请假。老师们有着丰富的神学知识,但是此时此刻,他  相似文献   

5.
一路引导     
《天风》2020,(8)
正在神学院读书时,有一次课上老师让我们分享自己最恐惧的事情,我不假思索写下"迷路"。我方向感一直不好,有过多次迷路经历,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到神学院第一个月时的那次。那时,因为需要买些生活用品,一天下午下课后我和一个学姐结伴去新街口的商场。刚进商场,学姐突然想起她还有  相似文献   

6.
院校动态     
活石 《天风》2018,(11):60-60
<正>金陵协和神学院于2018年9月17日,举办"新生学习经验交流分享会"。分享会构建了一个新生与老师、新生与学长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新生从老师和学长的经验中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确立学习方向和目标。安徽神学院、山东神学院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九岁华诞之际,于2018年9月27日晚,举行"庆国庆·迎新生"联欢晚会。浙江神学院于2018年10月12日,在学院  相似文献   

7.
裴斐 《天风》2001,(4):24-25
在读完<世界>杂志这篇"恺撒神学院"的文章后我感到非常悲愤.我是住在金陵神学院校园里的一名全职外籍教师,而且今年是我在此任教的第四个学期.我教授的学生是金陵神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天我都与神学院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起工作、聆听、祷告、礼拜和上课.基于这点我想告诉大家一些与神学院工作有关的我的经历、发现和感受.正如任何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有争议的问题也常常如此.我相信您文章中报道的有关金陵神学院的众多问题中也该有不同的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8.
张琴生 《天风》1994,(12):25-25
李崇明老师是云南楚雄州武定县基督教两会负责人李世忠牧师之子,彝族,30多岁。李老师1986年毕业于四川神学院,1987年调入省两会工作,1988年到南京神学院插班进修。他熟悉几种民族语言,曾到爱德印刷公司协助审核彝文《新约全书》译稿。神学院为照顾云南多民族教会需要,吸收他参加男生组学习声乐。结业回滇,仍在三一圣堂、省两会。  相似文献   

9.
曹圣洁 《天风》2002,(12):33-34
各位领导、嘉宾、同工、同学:在金秋的日子里,金陵协和神学院迎来了50周年校庆。今天,老师们、同学们以及离校多年的校友们,中央和江苏省的领导以及从海外专程来访的嘉宾们济济一堂,一同回顾神在50年中如何带领这个全国性神学院直至今天,我们内心都充满了感恩。我谨代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对金陵协和神学院50周年校庆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0.
曾立华 《天风》1997,(7):17-18
(一)神学院:香港目前共有114间神学院,两间特殊院校 类别:宗派性有10间:建道神学院(宣道会)、浸信会神学院(关南浸信会)、播道神学院(播道会)、香港神学院(中华传道会)、协同神学院(路德会)、中国浸信会神学院(美北浸信会)。  相似文献   

11.
(一)神学院:香港目前共有114间神学院,两间特殊院校 类别:宗派性有10间:建道神学院(宣道会)、浸信会神学院(关南浸信会)、播道神学院(播道会)、香港神学院(中华传道会)、协同神学院(路德会)、中国浸信会神学院(美北浸信会)、信义宗神学院(信义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6,(23)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水晶大教堂Rev.Robert H.Schuller(舒乐)博士一行于2006年11月4日,访问金陵协和神学院。当日上午,在神学院的小礼堂作了题为“如何荣神益人”的演讲。演讲会由金陵协和神学院副院长高英牧师主持,文革老师担任翻译。下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丁光训主教在寓所亲切会见舒乐博士一行。晚上,中国基督教两会在金陵饭店宴请来访的客人。11月5日,适逢主日,舒乐牧师应邀在南京莫愁路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0月19日,我的老师秦志远神父离我们而去,不觉间已十九个年头了,在我的心头,一抹淡淡的哀伤总也挥之不去。1929年10月16日,秦神父生于山西省新绛县店头镇坡里村一个虔诚的教友家庭。1938年,进入教区修道院,1947年入四川神学院,后辗转到西安神学院,由于战事,不久又于1948年奔赴京城,在文生书院继续读神学。  相似文献   

14.
郭为 《天风》2014,(3):56-57
<正>神学院是培养教会牧养人才的地方,是培养传道人的大本营,而进入神学院的神学生们是一群肩负神圣使命和教会托付的特殊群体。神学院不仅是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个塑造灵性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正在神学院里装备的神学生来说,要如何在这几年的校园时光中操练我们的灵性呢?我想在此与弟兄姊妹分享三点。一、神学生要笃信笃信是什么意思呢?"笃"字有忠贞不渝、至死忠心、踏踏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3):2-3
<正>基督教全国两会召开神学教育委员会(扩大)会议本刊讯(神学教育部供稿):中国基督教两会神学教育委员会(扩大)会议于2015年1月28日在宁召开,基督教全国两会负责同工、神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共20余人参加会议,共同商讨神学教育相关问题。基督教全国两会举办"新约圣经研讨会"本刊讯(通讯员黄金斌供稿):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15年1月27日上午,在金陵协和神学院举行"新约圣经研讨会"开班仪式,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高峰牧师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得加倍的灵     
杨孔仿 《天风》2005,(11):16-17
王下2:1-15以利沙是以利亚的学生和接班人,以利沙如何接继以利亚成为时代的先知,其中有三个秘诀。紧紧地跟从吉甲到伯特利到耶利哥,有以利亚的地方就有以利沙(王下2:3)。住伯特利的先知门徒出来见以利沙,对他说耶和华要接你的师傅离开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说。我知道,你们不要作声。以利亚称众先知为  相似文献   

17.
陈逸鲁 《天风》2022,(1):12-14
我们常说,神学思想建设是一个系统大工程,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个远大目标;自从1998年发起神学思想建设以来,作为丁光训主教工作地之一的金陵协和神学院,一直在承先启后地探索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想,以培育英才.Seminary(神学院)原意是"苗圃",神学院的工作,就是播种和育苗的工作.有什么样的神学教育,将来就会有什么样的教...  相似文献   

18.
自牧(五)     
汪维藩 《天风》2008,(22):28-29
(十三)启蒙者三十而立之前,从未认真劳动过。生平开始劳动,是1958年划为"右派"之后。第一次劳动,是打扫神学院教学楼二楼东南一间图书室,显得十分笨拙。当时负责教学楼杂务的工友吴宗庆,亲切地把着手教我如何使用拖把,如何将地上的垃圾推成一小堆,用拖把轻轻一卷便全都带走了,在周围一片冷眼与鄙夷之中,这是难得的一丝温暖。"文革"后归队时,吴宗庆仍在金陵当工友,并且始终保持着工人本色,直到去世。不像后来个别人从工人提升为干部,不仅带上官气,还会仗势欺人。90年代,我曾连续三年在老吴的忌日向他献上一束鲜花,我忘不了那位把着手教我拖地板的老师,忘不了20年劳动  相似文献   

19.
<正>"年幼奉献,老而不悔。予我使命,毕生实践。"我的老师赵誌恩教授是主的好仆人。他于幼年被主呼召,在教会、金陵协和神学院服侍主将近七十年,一生谦恭服侍,忠心爱主。近日收到他的新书《恩典的旅程》文集,我有幸受邀参与此书前期的资料收集和编辑的工作,而当真正拿到书仔细阅读的时候,我认为它实在是一本能启迪和  相似文献   

20.
曹圣洁 《天风》2018,(7):40-41
我们敬爱的陈泽民牧师(我更习惯称他为陈院长)走完了101年的在世旅程,虽然从人生的规律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我还是为中国教会失去这样一位博学、睿智、忠诚、谦逊的师长、牧长而悲痛。我认识陈院长最早是在1952年。当我进金陵协和神学院学习时,他是老师,每天早祷,他准时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