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凤想 《天风》2004,(1):27-30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于基督徒来说是行事为人的衡量标准,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标准。基于圣经在基督徒心目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对于圣经的解释就尤为必要了。基督教会两千多年的释经史,使我们明白圣经是需要解释的一本书;并且对同一段经文有不同的解释,也是促使教会不断追求更确切经文意义的动力。对于圣经中某段经文  相似文献   

2.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6,(3)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一直强调的,圣经是基督徒信仰"规范中的规范",也是神学思考的"法度"。毋庸置疑,圣经作为上帝的道,是永活的,它应该并且能够向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信仰群体提供时代的信息、属灵的亮光及灵命的食粮。但圣经如何向我们说话,就涉及到一个解释圣经的问题。也就是说,圣经中所记载的上帝的话,需要解开,才能发出亮光(参诗119:130)。圣经是我们信仰  相似文献   

4.
古登堡圣经     
距今550年前,在德国的美因兹市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不是写出来的圣经”,这部首次由活字印刷的“42行本圣经”,就是以欧洲印刷术的发明者命名的“古登堡圣经”。 1454年10月,一位名叫西尔维的意大利学者到德国的法兰克福市开会,其间,认识了一个让他无比敬佩的人.这个人手里拿着几叠《圣经》散页,向他解释这是如何“压制”出来的。西尔维看到,每一页的文字都分左右两栏,有42行,字母与字母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非常规整、清晰,“不用戴眼镜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会后,西尔维拿了几页到维也纳给皇帝看,…  相似文献   

5.
高英 《天风》2004,(4):31-34
1、圣经观与释经学 圣经观是指一个基督徒对圣经抱有的整体看法和对圣经所持有的根本态度。基督徒的圣经观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话语的基础上的。—个基督徒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就有什么样的信仰表达。也就是说,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实践,取决于他(她)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取决于她(他)如何解释和理解圣经。 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调整、更新我们的圣经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6)
正在儒家传统中,儒经被认为具有权威甚至某种程度的神圣权威,但其权威不在于儒经内容的来源本身,而是在于儒学对儒经的解释,是基于被神圣化的人的权威。而在基督教传统中,尽管圣经也是由特定历史和文化中的人用特定的文字写成的,但古往今来的教会和信徒都相信其有一个神圣的起源。基督徒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神的话。因此,圣经的权威是从上面来的,是启示性的、绝对的、本体论的。  相似文献   

7.
正《圣经》中有许多故事,都堪称人类历史之最。当然,圣经中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它的神秘性、神圣性、思想性,几千年的历史跨越,卷帙浩繁,气势恢弘,波澜壮阔,故事复杂,人物众多等,都堪称世界之最。请关注圣经吧,所有人都需要它的滋养。当年的以色列人不听命,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全死在了旷野,不允许进入福地。今天的不听命者,同样要付出相称的代价,难以进入天国。不听命,就是不相信天主的圣言和德能,不遵守天人盟  相似文献   

8.
李聪 《天风》2018,(7):27-28
把体面给予那些有缺欠的人圣经作为历史上翻译和出版次数最多的书,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记载了有关残障的观念。美国著名学者柯克和加拉格尔认为,是圣经的广泛传播促使西方历史从歧视、虐待残障人士转变为同情和保护他们。笔者通过对和合本圣经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对圣经如何解释、如何研究,这是一门学问,可以称之为释经学,也可以称之为圣经诠释学。基督教是普世宗教,圣经是世界性经典。西方人读圣经、研究圣经,有西方人的思维,有西方人的方法;东方人读圣经,自有东方人的方法,而基督教从地缘上说,是出自东方的,而不是西方的。所以用东方人的思维来解释圣经,是有一定优势的,我们中国人对圣经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一种特别的领悟能力。作为东方人的我们,大可使用中国思维来解释圣经,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圣经的丰富性有一些独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3)
正对圣经的解释离不开对圣经本质的理解。圣经是文本,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圣经是"经",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圣经"一词是对Scriptures、the Bible、the Holy Bible的中文翻译,包括旧约(Old Testament)和新约(New Testament)。当基督教的正典(Scriptures或the Bible)被翻译为中文的时候,翻译者用中文的"经"加以翻译,并加上一个修饰语"圣"字,以突出其神圣性。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11)
正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教会正在开展的一项重要事工和长远目标。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圣经做出合乎时代的、合宜的阐释是必须的。当代福音派神学家阿勒特(Craig D.Allert)指出,诉诸圣经为权威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诉诸恰当的解释(参见阿勒特:《圣经不是从天掉下来的?》,曾景恒译,香港:基道出版社,2015年,第253页)。圣经最核心的观念是爱与和好,  相似文献   

12.
吴华 《宗教学研究》2016,(3):217-222
同以往的圣经诠释不同,苏吉萨拉迦(R.S.Sugirtharajah,简称苏吉)的后殖民圣经诠释并不简单地屈服于圣经权威。通过分析圣经文本的语境,他着眼于圣经在成书过程中经受的殖民主义影响。而在英帝国对亚洲国家的殖民统治时期,圣经被殖民者用来解释、维护并合法化其统治。苏吉的后殖民圣经诠释正是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诠释的回应。此外,苏吉也批评了解放神学,称该种诠释唯凭圣经而忽略其他宗教经典。  相似文献   

13.
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在圣经诠释历史上堪称是里程碑式的著作.他通过质疑作为真理之标准与公众法律之来源的圣经,倡导思想、言说与著述的自由.他对圣经研究最具原创性的贡献,并不在于其探求真理所坚持的理性主义标准,而在于对圣经文本自身及其内容所进行的历史理解.本文将简介斯宾诺莎对圣经诠释的历史批判方法,并兼及述评.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圣经中最重要的文类之一,它既凝聚着圣经作者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想象与解释,也在强化后人对世界与文明起源的理解。19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乔治·史密斯对巴比伦版大洪水叙事的发现为进一步追溯人类文明起源,探讨圣经神话与古代近东传统之关联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20年后,德国学者贡克尔发表了《创世与混沌》(1895)一书,再次牵扯出圣经神话借鉴巴比伦传统的话题。20世纪初,德国学者德里奇相继发表题为"圣经与巴比伦"的三次演讲,把圣经神话与巴比伦文明关系的学术之争推向宗教神学之争。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8)
正如前所说,正典的概念暗示,圣经是被教会所接受的一个内在有效的最高规范、最高标准。借着这个规范和标准,教会本身得到教诲、受到评判、接受引导。借着圣经,上帝向我们启示他自己,并引导我们前行。不过,圣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书",只有借着特定处境中的教会在圣灵引导下对圣经的诠释,圣经才能光照它的读者,并向它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衮克尔首倡形式批评,为合理解释希伯来圣经的形式、文类和生活背景辟出新路。相关的研究迅速延伸到《新约》各卷,使读者有可能对基督教经典的形式特征达成明晰认识,并反过来深化对圣经内容和观念的理解。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上中叶希伯来圣经形式批评的缘起和嬗变,辨析形式批评的基本概念,梳理了《新约》形式批评的发展线索,反思了形式批评的成就和缺陷,并追踪了研究者对传统形式批评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9)
正圣经作为被写下的上帝之道,是基督教会所接纳的正典,也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最高规范。一直以来,教会对上帝之道的宣讲,并不是仅仅关注在过去的历史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更关注圣经对于当下应有怎样的信息,能够给人的生命和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就如前坎  相似文献   

18.
儒家经学是围绕着"六经"或"四书五经"展开训释所形成的一整套学问,它的核心内容关乎人与人自身的关系,从国家社会群体到个人身心性命,均离不开人的活动的实践性和日常生活的处境化,这就决定了其本质是人学而非神学。同为解释经典,圣经释义学是以宗教信仰作为其重要基础的,在神圣向世俗过渡的进程中,《圣经》释义所积累的经验和问题线索成为现代诠释学产生的先导。儒家经典的解释史及其现代掘发,虽然与圣经释义学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境遇很不相同,但同样作为解经学,在其迈向现代学术体系的过程中,一定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通过对比与分析二者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经学的解释学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其当代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陈丰盛 《天风》2007,(17):28-32
圣经翻译在基督信仰传布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福音所到之地,当地语言的圣经译本也相继出现,带领基督教信仰在那里扎根和结果。追溯中国教会历史就可清楚看到传教士译圣经对福音传布影响极大。从唐朝景教、元朝的孟德高维诺和也里可温,以及明末清初的天主教,  相似文献   

20.
德维特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圣经学家。本文通过探讨德维特的思想来源,及其对《旧约》与《新约》的诠释,呈现德维特的圣经诠释方法,以及他对圣经诠释史做出的贡献。德维特的圣经学术,促使作为一门学科的圣经研究在德国产生,并对威尔豪森、古克尔等历史批判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