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10,(10):23-23
<正>在正方形的木板上,以砖红色为底色调,以象征纯洁的白色表现画面中一个大大的篆书"爱"字,将"爱"字上面的笔画设计成"十字架",中间是胸怀,将"国"字设计在胸中的红色心形图案上面,"教"和"爱"字中的心形紧密相连,预示中国广大的基督徒是用心在爱国、爱教。  相似文献   

2.
大爱     
大爱巍峨,高山仰止;大爱崇高,景行行止。大爱无疆。大爱超越血缘骨肉之亲,跨越地域种族之限,冲破贫富尊卑之别,它是人间心与心的凝聚,情与情的抚慰。大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相似文献   

3.
大爱     
大爱巍峨,高山仰止;大爱崇高,景行行止。 大爱无疆。大爱超越血缘骨肉之亲,跨越地域种族之限,冲破贫富尊卑之别,它是人间心与心的凝聚,情与情的抚慰。大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爱大仁大义,恩泽深远。  相似文献   

4.
大爱     
大爱巍峨,高山仰止;大爱崇高,景行行止。 大爱无疆。大爱超越血缘骨肉之亲,跨越地域种族之限,冲破贫富尊卑之别,它是人间心与心的凝聚,情与情的抚慰。大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爱大仁大义,恩泽深远。  相似文献   

5.
"艰"有"难治"与"治难"两个基本意义范畴。"治难"意义范畴,后造"垦"字分担,造"垦"之前,"艰"字兼之。"垦"字分担了"艰"字"治难"之义后,"艰"字便只有"难治"之义,沿用至今。《周易》本经的六个"艰"字皆可训"垦",耕垦,开辟,拓荒之义,意即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多用其力,掘进不辍。"艰"与"垦",字为古今,语同一源。训"艰"为"垦",乃"艰"字本有之义,无须假借为说。《噬嗑》、《大畜》、《明夷》卦爻辞的"利艰贞"体现了圣人"开拓进取,因时而变"的人生智慧;《泰》九三之"艰贞,无咎"、《大有》初九之"艰则无咎"、《大壮》上六之"艰则吉"诠释了圣人"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杨勇  马平 《法音》2010,(5):33-34
<正>在吉林省通榆县的向海湖畔,有一个经历了300多年风雨兴衰的寺院——香海寺。香海寺里有一个老和尚,法号正林,是这个寺院的方丈。我们之所以选择了"大爱无疆"作为本文  相似文献   

7.
苏轼"文理自然"的美学观,主要体现在"物各有主"的自然美、大爱惠民的社会美、千古绝唱的艺术美三个方面,"文理自然"的美学观贯穿于苏轼的整个文艺创作和言行举止之中。涂普生的《我说苏轼》一书紧扣这个中心和要点,对苏轼的美学观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多侧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艾洁信箱     
讲台放在哪里好?编辑同道: 我们教会,以前是把讲台放在靠右边,因为正当中是十字架,而十字架象征着主耶稣的救恩,是他大爱的标志,所以人不能把十字架挡住。 现在有人把讲台放在正当中,每当唱诗,领会及讲道时,把十字架挡住啦,因此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正"时序去如流水,功名冷似寒灰。"这里的"灰"是说对功名如寒灰一般灰心,亦即心灰意冷。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心灰意冷往往和一个神情有关,即过于紧张。年少时,寒暑假时天天闭门练书法,两三年后,便有了一些长进。用奶奶的话说,"清儿的字不再伸胳膊蹬腿的,也是有模有样了"。那是父亲让我练的柳公权《玄秘塔》。"诚悬极矜练之作",这是清代书法家王澍在《虚舟题跋》中对《玄秘塔》的评论。看到自己写出的字果然还有些柳体的韵味:内敛外拓,紧密,挺劲,我虽说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如那些柳体字,剑一般  相似文献   

10.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冬春之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为这段时日对所有人的严峻考验。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在这场人民的战"疫"中,在这场病毒与生命、疫情与人性的较量中,穆斯林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用无疆大爱构筑起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抗疫故事。  相似文献   

11.
汪维藩 《天风》2013,(7):21
简体字圣经出版时,《出版说明》的开头部分有这样几句话:有若干字和词按现代汉语习惯用法(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作了改动。如"他"按情况分为"他"、"她"、"它","的"按情况分为"的"、"地"、"得","服事"改为"服侍","销灭"改为"消灭"等。其中,"服事"改为"服侍"一点似可不必。按《辞海》,"服"、"事"、"服事"三个词的注解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2 0 1 5年8月3日,鲁甸"8.03"地震周年祭会议及《大爱无疆》画册赠阅仪式在昭阳举行,全市宗教界及昭阳、鲁甸100多所清真寺的教长、管委会参加了会议。昭通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赵海仙,市委常委、昭阳区委书记江先奎,副市长余伟等领导出席会议,鲁甸县委常委、县政协主席、县委统战部长马武荣率领县委统战部、民宗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出席了会议。昭通五大宗教团体应邀出席会议并接受了赠书。  相似文献   

13.
正《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受难时在十字架上说了七句话,耶稣为什么在十字架上只说了七句话呢?在圣经中"七"是个圆满的数字,比如:七件圣事、七罪宗、圣神七恩、一个星期七天……耶稣说了七句话。这七句话,好像一座房屋开了七个窗户,从窗户可以看到屋内的一切。同样,从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我们就知道主在极度痛苦中,生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最为原始和基本的文明记录及承传形式,先秦时期所见种种以流行性为核心限定的旧"谚"新"语"正是其后世的见证和延续。《论语》即条理化的孔门"语"。同作为言体与文体的"语"相比,"论"字更能体现《论语》的编纂过程及内容特点,因而在汉代即被采为《论语》的简称用字。以"《语》"相称属于后起,较之于"《论》"亦欠合适。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教奠基者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1518年的海德堡辩论会议中,首次提出"十字架神学"(theologia crucis)的名称。他不仅是为了与当时中世纪倡导的荣耀神学划清界限,而且向忠实于《圣经》的教会指明认识神的真实道路。本文主要首先分析路德十字架神学形成的因素,接着阐述路德十字架神学的要点,最后反思路德十字架神学对今日教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庸》与《易经》有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大学》讲的"至善"是超越于善恶之上的道之本体,故"止至善"及"格致诚正"为"内圣"之功夫;其所讲"明明德"及"修齐治平"则为道之发用,是"外王"之行。《中庸》所讲的"中和"之"中"为道之体,与"至善"之境相对应,"和"为道之用,与"明明德"相对应;"诚"既是体,又是用,"成性"即是"成诚"。"成性"由"成己""成物"两部分组成,"成己"为"内圣"之功,"成物"为外王之行。《易经证释》所讲的哲理可以为我们理解"继善成性"说提供本体论根据,其中的先天"太极"之境(○)与"至善"之境相对应。两仪图中的阳仪与"乾元"及后天世界中的"善"相对应;阴仪则与"坤元"及后天世界中的"恶"相对应。阳仪独接先天太极,而阴仪则无此性能,亦即人们只有通过行善才能上达"至善"之境即道之本体。由此可推,"继善"意为"继道者善";"成性"意为"成道者性",亦即道无可成,成性即是成道。  相似文献   

17.
正字框分两面包围、三面包围或四面包围三种。书写时,字框对所配合的结构单位要搭配紧密,真正起到"包"的作用。左上包的字框一般上窄左长,左下包的字框一般左缩下展,带斜钩的字框,突出斜钩,其他笔画要短缩,上包下、下包上和全包围的字框要左收右展、左右对称,书写时要注意被包部分的大小、位置。1.广字旁首点或纵或斜,短横右上斜,长撇或为斜撇或为兰叶撇,与横相离,尽力舒展。如"庶""庭"二字,二字均横短撇长,中宫收紧,被包部分向右伸出,"庶"  相似文献   

18.
《周易》革卦"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中的"变"字,熹平石经作"辩",马王堆帛书作"使"。"变"和"辩"都应读为"弁"。虎皮、豹皮做的弁文采斐然,所以《象传》说"其文炳也""其文蔚也"。战国楚地的《周易》中,这个字很可能本来写作■、■一类形体,是"弁"。由于当时"史""弁"混同,有些版本上的"弁"被误认成了"史(使)"。在有的版本中,"弁"被按照当时"弁"的一种习惯用法读成了"变"。而在有的版本中,"弁"又被读成了同音的"辩"。这就是马王堆《周易》"使"、今本《周易》"变"和熹平石经《周易》"辩"字的由来。与此相关的是,《尚书·酒诰》"勿辩乃司民湎于酒"及《书序》或本"王辩荣伯作《贿肃慎之命》"的"辩"字,应当本来是"史(使)"字,被错认作了"弁",后来又被读作同音的"辩"。这几个例子说明,早期文献中存在着一些由于战国楚简中"史""弁"混同导致误认并衍生出众多异文的例子,有待于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包兆会 《天风》2018,(7):52-53
1988年11月16日,敦煌莫高窟北区B105窟发现了一件铜十字架,该十字架出自瘗窟(即B105窟)的随葬品:横竖交叉的十字,高、宽各6.6厘米,十字四臂与一圆环交叉,十字的各端均伸出圆环之外1.3厘米至1.5厘米,十字四臂的交接点即十字中心处有一小圆形(见图1)。该十字架是用青铜铸造而成,背面中部有两个铸造时留下的乳状突。该十字架可用作徽章,可称之为景教十字纹牌饰。  相似文献   

20.
王弼本《老子》第十四、二十一章的"惚""恍",是老子用以描述道的关键词,但是在各种《老子》中,这两个字的字形与解释都有较大差异。比如根据《老子》上下文语境作出的义理诠解,恍、惚二字为反义词,而按考据学方法则将其解为近义词,这两种解释路向之间的矛盾使得重新审视"恍惚"的释读和诠释成为必要。值得重视的是,帛书《老子》中的奇异字形为重新考察提供了新的契机。"恍惚"一词可能源于帛书甲本,但它在古音、字义上都与简帛本所提示的信息不符。帛书乙本在帛书甲本基础上释读出"沕"字,进一步又可读出"汒",这为判断上述分歧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思路。因为从训诂学上说,"沕"训深微貌,"汒"训深广貌,两字意义相反。哲学上解读为:"沕"喻道之本体的深微,"汒"喻道之显用的深广;"沕汒"深刻展现了老子论道的思维结构和特色,即以水喻道,以小大之辨为中介,引导修道者反思和超越二元对待的形名结构,由观物而体悟体用一如、显微无间的不二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