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守望 《天风》1998,(10)
读经:结3:17—21,33:2—7;耶16:17;哈2:1;赛62:6—7。 在旧约时代,有一种人叫守望者,他们站在守望所,儆醒观察敌情,迅速报告敌情。守望者如见刀剑临到,就要吹角警戒众民。以西结先知就是被神所立,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目的是要警戒以色列民的罪恶。如果以西结不警戒众民的罪,使他们离开恶行,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中。耶和华却要向以西结讨他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 若要好,须是了。”跛脚道人的这一番话颇值得  相似文献   

3.
蒙福之道     
魏悌香 《天风》2011,(3):19-19
“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你当领受他口中的教训,将他的言语存在心里。”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相似文献   

5.
王志敏 《天风》2003,(12):19-19
旧约时代,有一个人名叫阿摩司,他只不过是个牧羊的,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但主的呼召临到他时,他就撇下羊群,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北国以色列,宣告神的话语,成为先知(摩7:14-15)。还有一人名叫大卫,是一个在旷野牧羊的人,主的呼召临到他,他就不再牧放羊群,被膏立为以色列的君王,牧养上帝的百姓(撇下8:7)。主的呼召临到阿摩司,是为了让他做先知,宣告上帝的话语。主的呼召临到大卫,乃是膏立他为君王,让他治理国家。服侍以色列民。阿摩司和大卫都接受主的呼召,却一个奉献做先知,一个奉献做君王。并没有都去做先知,也没有都去作君王,但主的旨意却成就在两个人的身上。可见,主呼召我们,乃是要在我们身上成就他的旨意。  相似文献   

6.
正对《周易·师·彖》"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此句之关键在一"毒"字。王弼注云:"毒犹役也。"孔颖达疏曰:"‘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占又何咎矣’者,毒犹役也,若用此诸德使役天下之众,人必从之以得其吉,又何无功而咎责乎?"1朱熹曰:"毒,害也。师旅之兴,不无害于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民悦而从之也。"2高亨先生更是博引清代训诂学家的说法,释之曰:《彖传》:"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王引之曰:"《广雅》:‘毒,安也。’毒天下者,安天下也。《孟子·梁惠王》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是其义。……《老子》曰:‘亭之毒之。’亦谓平之安之也。"俞樾曰:"《尚书·微子》篇:‘天毒降灾,荒殷邦。’《史记·宋世家》毒作笃。  相似文献   

7.
周志治 《天风》2004,(4):36-37
路加福音18章15至17节中说:“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他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8.
得福的途径     
冀慎杰 《天风》2005,(10):36-37
神是我们的福分(诗119∶57),他是万有之源,万福之本。我们相信了神,他就把各样的福分赐给我们(创49∶25),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得福呢?平安之福1、要认识神圣经中提到:“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伯22∶21)我们要得平安,必须要认识神,  相似文献   

9.
冀慎杰 《天风》2008,(7):24-25
神是我们的福分(诗119:57).我们只有相信神,才能够得到天上的福、地上的福(创49:25)和各样属灵的福气(弗1:3)."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 (伯22:21)福气乃神所赐(申12:15),神必赐福何人呢?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性三品”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主张“性三品”说的: 例如:“与孟子性善说以及荀子性恶说不同,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性三品说。其所谓‘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即以性三品为前提而发。人性的上中下三品,即《实性》篇所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及‘斗筲之性’。这种三品说的荒谬,在于他把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善’,而把贫贱的被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恶’……最恶心的是他对万民之性的论述,所谓‘民之为言固犹瞑也’的命题,是古代奴隶定义的中世纪再版,所不同的仅在于农奴须待教化而已。”(《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第113—114页)  相似文献   

11.
孙锡培 《天风》2006,(1):16-17
从《约伯记》看神允许苦难存在的原因,我想至少有四个方面。第一:确实是由于个人的罪譬如:一个人荒宴醉酒,吃喝嫖赌而导致生病,这是罪的工价,那么神要藉着难处来提醒你,管教你。我常想浪子出去,若一帆风顺的话,他不会回来的,于是神用饥荒招他回来,所以他醒悟了,所以有时人犯了罪,是神的管教。神的管教表显了神的爱。别人的孩子犯错误,你不会管教他,自己的孩子犯错误你才会去管教他,所以如果确实是因个人有罪,个人远离了神,个人贪爱世俗,做了很多基督徒不该做的事,那么他们是得到了罪的工价,罪的报应,这个情况下,神要提醒他们,圣灵在他们里面要他们“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16:8)。圣灵在他们里面提醒他们,提醒不行,圣灵为他们担忧,还要做,那么神的管教来了,对这样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他们应该从今以后把  相似文献   

12.
信仰词汇     
圣经说我们所信的神是一位公义正直的神,他要按照公义和律法来审判世界,特别对那些违背神诫命与故意犯罪的人,必按他们的罪孽受报应(创18:25,申5:11,诗7:11,罗3:5—6)。反之,神也是一位慈祥又怜恤的真神,他已设立了一个奇妙的救法,可以不按人的罪去报应他们,特别是那  相似文献   

13.
1983年第5期的《中国语文》上刊登了李芳杰同志《“畸零人”?》一文,文章认为“‘畸零人’一词的新造值得商榷。”共实,“畸零人”一词并非新造。《红楼梦》第63回中,妙玉给宝玉下了个帖子,因她下着“槛外人”三字,宝玉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于是,邢岫崓给宝玉出主意,说道:“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人扰扰之人,他便喜了……”  相似文献   

14.
张效法 《天风》2010,(11):12-14
<正>神要亚伯拉罕走一条信心的道路,对亚伯拉罕来说,每跨出一步都需要有走道路的信心。亚伯拉罕一生传奇,70岁时神的呼召临到,要他离开迦勒底吾珥;75岁时呼召再次临到,他就离开哈兰来到迦南地。他一生敬畏神,与神的关系非常密切,神称他是"朋友"。他那成熟的生命、坚定的信心、真实的  相似文献   

15.
早晨的随想     
《天风》2016,(3)
正"小鸟啼明,白日初回黑障开,晨光破曙,主仍与我同在。"在天将破晓之际,人们常会听见鸟儿以歌声来迎接黎明,彼时天空虽仍被黑夜笼罩,我们却笃信朝阳闪耀的光芒即将出现。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参路1:78)。犹太祭司每天清晨要向耶和华神献晨祭(参民28:3-4);早晨是祷告的最好时间,早晨的祈祷神"必听",正如一位诗人说的:"我趁天未亮呼求……"(参诗119:147)当晨光显现,我口中发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主啊,我感谢你!一夜平安蒙主恩。"  相似文献   

16.
文病十鉴     
茅盾说过:“我们应当将写作上最容易犯的毛病列为戒条来警惕自己,我们尤其应当从眼前的实例中……搜寻出最难克服的弱点并且预计到最容易犯的毛病,写起一个自己警戒的‘大纲’来。自然,这样的用苦功,在某些‘天才’看来,是不值一笑的,但是对于尚未证明是‘天才’的年青的学习者以及不敢自居是‘天才’的我们,这是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害的。”因此,将文章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以示警戒: 其一曰文不对题,答非所问。这种毛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说明问题的根据与被  相似文献   

17.
写议论文,常用类比的方法。类比的方法,就是通过与同类事物作比较,来说明某一事物的性质的方法。冯梦龙的《古今谭概》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翟永令母皈心释氏,日诵佛不辍声。永令佯呼之,母应诺;又呼不已,母愠曰:‘无事何频呼也?’永令曰:‘吾呼母三四,母便不悦;彼佛者,日为母呼千万声,其怒当何如’?母为少止。”翟永令用“自己呼母”类比“母亲念佛”,得出了佛必大怒的  相似文献   

18.
刘全勤 《天风》2006,(8):12-13
一切都是出于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林后5:18) 经文:林后5:18-21 “一切都是出于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 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 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  相似文献   

19.
残灯 《天风》1994,(1):10-11
神爱我们,藉着圣经告诉我们,他有许多要赐给我们的恩惠,而且还常常在说到这些恩惠时,加上一个“必”字。“必得”、“必蒙”、“必要”、“必然”、“必指引”、“必成全”、“必保守”、“必欢呼”……所有这些“必”,都是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地对我们讲的。我每逢读到这些“必”字,一缕感恩深情不期油然而生。我清晰地听见圣灵对我说:“神的儿子耶稣基督。  相似文献   

20.
<正>在《约翰一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约翰喜用对比方式来阐明道理:如光明与黑暗,谎话与真理,爱上帝与爱世界等。其中一组对比非常特别,让人难以捉摸其意,就是"不至于死的罪与至于死的罪":"人若看见弟兄犯了不至于死的罪,就当为他祈求,神必将生命赐给他;有至于死的罪,我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