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光道 《天风》2012,(6):12-14
经文:《使徒行传》4章38节,11章24节圣经对巴拿巴的评价很高:"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其他各种译本都没有"原"字),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徒11:24)巴拿巴叫什么名字?"名叫约瑟"(参徒4:36)。巴拿巴是什么意思?和合本为"劝慰子"(参徒4:36);思高译本为"安慰之子":现代译本为"鼓励者";吕振中译本为"鼓励人的人"。圣经只一次提到约瑟的名,其他26次都称他为巴拿巴;大概正是这个缘故,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耿卫忠 《天风》2009,(6):23-24
一、巴拿巴其人其事 巴拿巴原名约瑟,是一个利未人,出生于居比路(即现在的塞浦路斯).后因他善于安慰、劝勉和鼓励人,使徒们送他一个雅号--叫巴拿巴(劝慰子之意).  相似文献   

3.
韵律对指代歧义的解歧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波  王蓓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02,34(6):15-20
研究了韵律特征对指代歧义的解歧作用及其机制。所选的指代歧义句先由 33名被试确定其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歧义句由 8名发音人朗读 ,经专家和普通听者评定后选出 1人的语料为实验材料。各有 12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重音听辨实验和名词互换语义判断实验。实验 1请被试比较歧义句中切分出来的所指名词与非所指名词的重读程度。实验 2中将不同的名词组合嵌入到主要意思与次要意思的句子框架中 ,请被试判断合成句表达的是主要意思还是次要意思。实验 3对 4名发音人的语料进行了声学分析 ,测量并比较了歧义句中的所指名词和非所指名词的音高、时长和音强。结果表明 ,韵律信息对于指代歧义有较好的解歧效果 ,消解指代歧义的基本手段是在所指名词上设置重音 ,其主要的声学表现是所指名词时长的延长。  相似文献   

4.
薛连喜 《天风》2004,(6):7-9
经文:徒4:36-37 据圣经记载,巴拿巴是一个利未人,原名"约瑟",就是"增添"的意思(参创30:24),但其他的使徒却称他为巴拿巴,意思就是"劝慰子"(徒4:36)。路加对巴拿巴及他的工作如此评价说:"这巴拿巴原是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徒11:24)  相似文献   

5.
<正>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说过:"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意思就是做人日常起居要态度端正,承担工作要谨慎认真,与人交往要忠心诚恳。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到敬业时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意思就是要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应该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以此获得两世吉庆。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伊斯兰倡导的敬业。  相似文献   

6.
《孟子·告子下》篇"人恒过,然后能改"之"恒"当读为"极",是说人困于过,为过所困,才能改正错误;《离娄上》篇"思诚者,人之道也"之"思"当读为"使",是"做到"的意思,而不应该训为思想或追求;《尽心下》篇"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当作"仁也者,人也;义也者,路也:合而言之,道也","人也"下脱去"义也者,路也"5字。  相似文献   

7.
刘美纯 《天风》2022,(3):25-26
和好的观念是保罗神学重要的特色.保罗用动词"καταλλ(α)σσω"和名词"καταλλαγ(η) "表示和好.此词仅出现在保罗书信中(参罗5 : 10 - 11;参林后5 : 18 -20;参弗2 : 16;参西1 : 20、22).动词的意思是"使和解",名词的意思是"复和".  相似文献   

8.
<正>基督教有一部被称为"神圣经典"的圣经。从信仰及神学的角度看,圣经是"上帝的话语",而从现实的角度说,它只是一本由人写成的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套"66卷(天主教、东正教的卷数较多些)连在一起的书,这就是拉丁文"tabiblia"及英文"bible"的含义。公元5世纪初君士坦丁堡主教克利索斯顿以拉丁文阴性单数名词Biblia指称圣经,意思是"唯一的书",从此Biblia或TheBible便成为基督教经典的专称。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有安慰别人和需要人安慰的时刻。安慰,是感情的赠予,是人际间相互理解、相互得到抚慰的方式。但如何安慰得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要摸透被安慰者特定的苦闷“障碍”,确切把握被安慰者的心理状态,忧在何处,烦从何来。安慰是一帖不是药的“药”,要想取得效果需要有的放矢。客套话固然可以充当安慰语,但没有实质性的效应。比如,一位大龄小伙子,在恋爱上很不幸,由此他产生了“没有一个姑娘是好人”的绝对化念头,内心一时极度苦痛,饭茶不香,准备这辈子不结婚。如果安慰者说:  相似文献   

10.
横向跳槽     
正多年,我常混的一个论坛流行着一个自创名词"跳槽犯",意思是指经常跳槽的人。背负这项"罪名"者不仅没有灰头土脸,还格外趾高气扬引以为荣。炒老板的鱿鱼,想想都雄赳赳气昂昂。能经常炒老板,说出去自然很有面子。当年我就是个重度"跳槽犯",跳过的槽数都数不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文化类。当过杂志编辑、主编,在影视文化公司当过编导。二是销售类。围绕星级酒店,推销过啤酒、红  相似文献   

11.
单渭祥 《天风》2007,(19):24-25
"幽默"一词是个舶来品,属于美学名词,是英文humor的译音,意思大抵是通过影射、讽喻、夸张、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去揭露生活中乖谬和错谬。  相似文献   

12.
陈逸鲁 《天风》2007,(21):30-32
探访病人是教牧事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不少教牧同工和热心信徒却不甚了解探访病人的意义和方法,其实,探访病人也是一种学问,本文试从院牧事工的角度,分享探访病人的一些常识。探访者的角色和观念角色:探访者具有四方面的角色指导者——为生病者提供信仰、人生及医疗资讯的指导,帮助其作出决定,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当然,指导者当有足够的自我认知和知识,不然容易瞎子领瞎子。拉拉队员——鼓励和安慰病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人生,鼓起其对病痛的理性认识,帮助其了解疾病乃是组成人生的一部分,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鼓起其对生之希望,对医疗和神的医治的信心;鼓起其对与病痛做斗争的勇气。  相似文献   

13.
无忧惧     
正有一位营养学家说:"世界上有半数人之寿终是饿死的。"他的意思是说,这些死者生前虽然也曾辗转床褥,其致病之由却是缺乏营养。与那句话"异曲同工",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有半数人是愁死的。"现实和理想冲突,郁郁寡欢,忧能伤人,难以永年。  相似文献   

14.
郭简《六德》篇讲“仁内义外”,孟子则批评告子“仁内义外说”,而主仁义内在。学者疑之,至有据此否定郭简思想属思孟学派者。本文指出:《六德》篇与告子的“仁内义外说”,名词相同,但内涵迥异。郭简《六德》篇的“仁内义外说”,讲家族内、外治理方法的区别;告子所持“仁内义外说”,则是由人的情感生活与道德普遍性之割裂,而引生一人性“白板论”。《六德》篇“仁内义外说”所言治道,表达了儒家的一贯思想,亦为孟子所肯定。但告子“仁内义外说”所表述的人性论,则与儒家尤其思孟一系的核心思想相抵触,故为孟子所驳斥。孟子与告子有关“仁内义外说”的论辩,凸显了孟子人性论的根本特色和精神实质。孟子仁义内在于人的实存和情感生活的性善论,为《六德》篇“仁内义外说”所表达的儒家治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者本无矛盾,不能据此而将《六德》乃至郭店儒简排拒于思孟学派之外。  相似文献   

15.
善是一轮暖阳,温暖人间的天堂;善是一帘春雨,滋润龟裂的心田;善是一盏明灯,照亮罪恶至幸福的彼岸! 圣言说:“如果你们在基督内获得了鼓励,爱的劝慰,圣神的交往,哀怜和同情,你们就该彼此意见一致,同气相爱,同心合意,思念同样的事,以满全我的喜悦。(斐2:1——2)  相似文献   

16.
对《论语.公冶长》篇"性与天道"一章的诠释,历来注解者有众多不同观点、不同层次的讨论。其中所含问题有三:其一,"言"、"与"二字的词性问题,有视"言"为动词、"与"为连词者,有视"言"为名词、"与"为动词者;其二,文章与性、天道之关系问题,有视其为二者,有视其为一者,亦有视其为一而二、二而一者;其三,夫子是否言过性与天道,子贡是否闻过性与天道?其解说更为复杂,不仅有言与不言之分别,亦有听闻与不听闻、得闻与不得闻之争议。  相似文献   

17.
承认非洲对美洲文化的贡献涉及到接受一份遗产 ,这份遗赠既是民族传承的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各自社会的认同与文化形象的组成部分。通过鼓励这一文化传承与我们历史的完全融合 ,这一承认还包括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而最终将使遍布大陆的数百万非裔美洲人参与到创建未来的过程中来。这一文化传承一旦被恰当地予以承认 ,便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混合(m啨tissage)形式 ,进而形成多元化。罗杰·巴斯泰德用美洲黑人一词来指由非洲人创造并由他们的后裔保留下来的文化。当我们以同样的含义使用非裔美洲人一词时 ,我们的意思涵盖了所有黑人所创造出…  相似文献   

18.
正身边人参加高考时,总能听到亲戚朋友一半鼓励一半安慰地说:"再坚持一下,考完就解放了!"每次听到这种论调,我都忍不住私下跟考生说:"千万别信什么‘到大学就轻松了’的鬼话!在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成绩很重要。"当年我拿到北京邮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也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不仅玩了整个暑假,连大一、大二两个学年也基本都是玩过去的。  相似文献   

19.
《墨子·鲁问篇》载:“鲁君谓子墨子曰: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未可知也,或所为赏、与(誉)为是也。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蛊,非爱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鲁国的君问墨子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喜欢读书,一个喜欢把自己的钱财分给别人。你看哪一个可以为太子?墨子说:这也很难确定,他们也许是为了赏赐和名誉而这样做  相似文献   

20.
正《老子》中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大意是说,往昔曾得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清黄鷟来《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宁以定位。"意思是说,天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得到过道,以清宁来定位自己,清宁就是清明宁静的意思。天地如此,推衍到人,一个人能定人生的清宁位,并一以贯之保持之,也是可贵之人。定位清宁人生,体现着甘于低调、清爽对人、光明做事的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