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晚年时他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哲学家平静地回答: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人充满玄机的回答曾令笔者匪夷所思,但在读过下面四则故事后顿觉豁然。故事一:大的停电事故在美国纽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有次停电时,组约地铁车站的地道里有一大群人被困在黑暗中,人们因找不到出口极度惊慌,乱作一团。此时有一位老太太镇定自若地请大家跟她走。果然,在她的引领下大家平安地走出了地道。到达地面,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老人是一位盲人。  相似文献   

2.
有很多人去听一位哲学家讲授人生成功的秘诀,结果那位哲学家给每位听众一本小册子,上面有10个寓言故事,人们看了以后,都觉得受益匪浅。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  相似文献   

3.
俗语有“嘴跟腿”之说,言小孩子会走步也就会说话了。这只是指其发音器官成熟,能发出一些具备一定意义的言语了。真正会说话怕是要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努力。有这么一个老相声段子:某君请客,时候到了,四位只来了三位,剩下那位迟迟不到。某君守望多时,甚是着急,于是自言自语:咳!该来的不来!在座的一位不高兴了:“怎么?该来的不来,……我是不该来的!“托辞走了。他这一走,某君更是着急:“这该来的不来,不该走的又走了。”这一说不大紧,又一位想:“他是不该走的……我是该走的?”于是也  相似文献   

4.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5.
他一再在他的一位朋友面前说:“没什么,我只不过是在这方面多下了点笨功夫罢了,你可是在很方面比我强多了。”“你要是想写,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超过我的。” 这里说的“他”,是某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跟他那位朋友说的,显然都是一种谦虚之言。既然是朋友,他当然知道怎么说才不致让朋友难受和难堪。见他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同时在社会上受到的尊重也越来越多,有一天,那位朋友也就对他说:“我也准备写作了,你看,我能不能用三年时达到你这个水平 ?“这位作家怎么好说不能呢 ?” 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位作家的那位朋友,…  相似文献   

6.
感悟人生     
在金钱与世界之间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人们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个著名的慈善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了双眼。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  相似文献   

7.
刘葳 《美与时代》2013,(7):78-81
道路标示乃至特殊群体的道路标示系统一直是各个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需要改善的问题。中国目前的盲人道路标示体系,只停留在简单的"走"、"停"、"转"的标准上。盲人出行本身就有很大的困难,而道路标示体系并没有能够给盲人提供太大的帮助,相比给普通行人看的道路标示体系,盲人道路标示体系能给盲人提供的帮助远小于普通标示给正常行人提供的帮助。因此,盲人道路体系还有很大的改造需求与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盲人买剪刀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天赋极 高。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老朋友修理工对阿西莫夫,朋友说:“嗨,阿西莫夫 !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智力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 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了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柄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 。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 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该怎么做?’”阿西莫夫说:“他…  相似文献   

9.
1、玩文弄字 古时,有一个地主请了一位哲学家来教育他的儿子。一月后,地主问哲学家他儿子学习怎样。哲学家答道:“七窍已通六窍也。”  相似文献   

10.
简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诞生了一些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也有人认为他是最重要的。他是否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呢?哲学家们对此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维特根斯坦离我们太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自从N.康蒲·史密斯1905年写的关于《休漠的自然主义》一文发表后,对休漠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意义有两个对立的理论。一个理论康蒲.史密斯认为是许多英格兰和苏格兰哲学家,包括他在文中所攻击的目标托马斯·希尔·格林在内的人所采取的。这个理论是;“休漠没有任何一套确切的信念,他仅仅是将他从洛克和贝克莱继承来的诸原则发展出怀疑主义的结论。”这个结论用这许多哲学家中的第~位托马斯·黎德的话说就是:“在宇宙中既没有物质也没有心灵;除了印象和观念之外什么也没有。我们所说的物体只是一束感觉;我们所说的心灵只是一束思想、…  相似文献   

12.
胡仲华 《天风》2003,(7):29-29
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小学生,尽管他的伙伴对他都很友好,但是却得不到他的友谊。可是有一天,一位女生却和他建立了友谊。于是,同学们就问这位女生是怎么获得那位同学的友谊的,这位女生说“有一天,他在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跌倒了,我急忙走近他,问:‘你让我扶你起来,好吗?’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所包含的就是对人要有尊重和爱心,哪怕是对一个残疾人,因为没有尊重的爱,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当人施舍时,要尊重受施的人。古人  相似文献   

13.
有一回,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向吴宓教授借了5元钱,说好一个星期以后还,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位老师却没有把钱还给吴宓,于是,吴宓就亲自找上门去,要回了那5元钱..那位老师很不高兴,跟别人说:“吴宓真是个小气鬼,借他5元钱还好意思上¨来要!”有人把这话传给吴宓,吴宓说:“我不是为了5元钱,我是在帮助他提高道德修养!”还有一回,是在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14.
一位胎生的盲人在他的朋友家里聊天直到夜色苍茫。临别时,他的朋友说:“让我给你点上一盏灯笼照在路上走。”盲人回答说:“我的眼前始终是一片黑暗,提一盏灯笼有什么用?”朋友说:“你提着灯笼在路上走,别人会老远就看见灯笼,不至于撞在你的身上。这样可以照亮别人,保护自己。”盲人欣慰地笑了:“很好很好!照亮别人,保护自己!”于是,盲人就提着燃着的灯笼上路了。虽然他依旧是艰  相似文献   

15.
刘行 《天风》2000,(12)
有一篇《盲人点灯》的故事:“一位盲人坐街乞食,身边常点一盏灯,过路人问他:‘你既不能见白日黑夜,有灯无灯对你都无分别,你点灯是为着什么呢?’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而是为使人看见我,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盲人点灯,让路人诧异不解,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岂不更让路人自惭形秽。盲人不愿成为绊脚  相似文献   

16.
爱心馅饼     
有这样两个激励故事。在一次世界级的体育比赛中,一位跳高运动员面临着冲击金牌的最后一跳。教练激励他说:“再跳过这加高的两厘米,你的房子就到手了。”结果运动员没有跳过那加高的两厘米。  相似文献   

17.
只有一位哲学家认为有上帝吗? 除了柏拉图一人半信半疑地承认上帝外,其他众人都只探讨智慧。这真是怪事!希腊哲学竟在雅典衰落时期达到繁荣。大概是衰败形势?教会人问个究竟,即促使人的思想面向上帝。当然,无论如何不应因人在死亡,甚或因国家、民族乃至崇高的理想也将死亡,就“得出结论”,说有一个十全十美、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人,人们可向他祈祷,寄予希望。但  相似文献   

18.
一位“法定盲人”,双目近乎完全失明,却在今年3月成了美国的州长,由此创造了两项纪录——纽约第一位黑人州长和美国第一位“法定失明”州长,他就是戴维·帕特森。  相似文献   

19.
王学富 《天风》2022,(6):56-57
<正>在圣经记载的浪子回头的故事里,人们常常谈论那位慈爱的父亲,他宽恕自己的小儿子,也常常谈论那个小儿子,他是一个回头的浪子,但很少谈到大儿子。今天我来谈谈这个大儿子,尤其是这个故事里反映的一种大儿子心态,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我把这个现象称为“好孩子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相传,一位盲人琴师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渴望在有生之年能看看这花红柳绿的世界,可是他访遍名医,都说没有办法。一天,他经过一座寺院,心想,何不询问一下道行高深的方丈有何良策。方丈听明来意后说:“我给你开一个能医好眼疾的妙方,不过,你得弹断1000根琴弦之后,才能打开它。在此之前,它是不会有效的。”于是,盲琴师怀着美好的希望,带着也是双目失明的小徒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