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永生 《天风》1995,(2):33-34
本刊就教会治理问题的讨论已持续一段时间,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讨论,使一些主内同工同道对教会治理的忽视态度有所改变,让教会可以摆脱人为的混乱,更好地荣神益人,传扬救主。 本期我们再向大家推荐以下三篇文章,它们从不同角度就教会如何实施“民主治理”进行了讨论,值得一读。作者都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学生,原发表于《金陵神学志》第20期。应读者要求“治好教会大家谈”仍将陆续发表文章,以配合各地办好教会。  相似文献   

2.
本刊关于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讨论,是从批评周易研究中把古人现代化开始的。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取得了大体上一致的意见,但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讨论,却还需要继续展开,有许多重要的原则问题需要深入讨论。我们建议,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进行讨论:(一)在哲学史研究中,是否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挂到古人名下以外,还有把古代思想资产阶级化的倾向?一般地说,把古代思想现代化的认识论根源是什么?(二)怎样在哲学史研究中贯彻阶级分析和历史主义?本刊上期发表的方克立的文章、本期发表的昭父的文章和冯友兰的《方克立同志和我的分歧》一文,以孔子的研究为侧,就这个问题初步进行了讨论。我们欢迎一般论述这个问题的文章,也欢迎以孔子或其他哲学家的研究为例来进行讨论的文章。(三)历史、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本期衷尔钜就这个问题对冯友兰提出了批评,冯先生的《对于陈义成同意的问题的一些答复》,也对这个问题进一步表述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希望,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我们希望参加讨论的文章,“有的放矢”,结合哲学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互相批评中,要弄清对方的论点,对准“口径”,避免误解对方的意思和不必要的纠缠。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4,(8):7-10
俄国有句谚语:“远来的神父能讲经,身边的预言无人信。”向身边人,尤其是家里人见证福音是最难的,因为我们的生活情况天天都暴露在身边人面前,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讲得好,还得行得好。本期讨论的话题是:基督徒如何在家里见证基督?  相似文献   

4.
本刊前几期已经讨论了讲台工作、教会传道人的问题、教会的团结同心问题、青老交接问题。也分几期讨论了教会组织与管理的各方面问题。我们认为,这些专题的讨论都是属于“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这一大的任务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相信已经引起了同工们的注意。 本期起我们刊出有关教会自养方面的文章,作为交流和探讨,盼望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5.
本刊自1984年第3期开辟“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讨论”专栏至今,已相继刊载了九篇讨论文章,并发了短评和动态。从讨论情况看,对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基础性的理论问题,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期发表了两篇研究和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文章。高清海同志的文章论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看法,并提出了探讨该问题的一些原则。读后可以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欢迎更多的同志撰文参加讨论,并希望能联系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实际,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材料对自己的观点做出新的论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1,(7):38-40
建堂是中国教会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3 0多年来,各地教会基本上都经历了建堂(点)的过程,有的甚至是第二、三次建堂,可以说信徒大部分奉献都用在了建堂事工之中。建堂自然是必需的,但建堂不能流于一种模式。本期每月话题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有关建堂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丽丽 《天风》2011,(7):38-40
建堂是中国教会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3 0多年来,各地教会基本上都经历了建堂(点)的过程,有的甚至是第二、三次建堂,可以说信徒大部分奉献都用在了建堂事工之中。建堂自然是必需的,但建堂不能流于一种模式。本期每月话题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有关建堂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编后话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关于思维方式问题的讨论。目前,这场讨论已涉及到对我们民族思维方式发展历程的深刻的反省。从本期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讨论会的报导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论者断定,中国传统哲学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直觉性,整体性和素朴的辩证性的阶段。这种  相似文献   

9.
价值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实践的理解方式杨俊一编者按:价值问题是近年来哲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本刊以往已陆续发表了一些讨论文章。本期发表的杨俊一同志的这篇文章具有独到的见解,读后会有所启迪。为了把价值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从本期起本刊特辟价值问题的讨论专栏...  相似文献   

10.
一次讨论会     
不久前,我们服装行业的业务人员,专题讨论了抵制奇装异服问题,讨论会是由我掌握的。我觉得,逻辑思维规律的有关知识,在我掌握小组讨论过程中,起了很好的作用。讨论会开始,我先讲了讨论的中心和要求:“今天我们讨论抵制奇装异服,目的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大家可以谈体会,也可以提问题,”讨论会进行得很热烈。讨论中某甲提了一个问题:“禁止上海顾客做奇装异服,为什么不禁止少数民族穿那些花花绿绿式样奇特的服装呢?”有人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扯开  相似文献   

11.
沈明燧 《天风》1994,(9):27-28
“基督徒的金钱观”的讨论在今年第4期刊出后受到大家的欢迎,本期再发表两篇文章进行讨论。但愿对金钱问题的讨论,能帮助我们在今天的时代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处理好现实生活中这一重要问题。爱主爱人,荣神益人。下期专题讨论婚姻和家庭的文章,请注意。  相似文献   

12.
早在80年代的文化讨论中,就有人提出,单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就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我们一直期待着这样一本书的问世.现在,这本书终于与我们见面了,它就是赵馥洁先生最近出版的新著——《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以下简称赵著).该书的重要性在于首次以专著的形式,集中讨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论问题,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赵著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4,(8):7-10
俄国有句谚语:“远来的神父能讲经,身边的预言无人信。”向身边人,尤其是家里人见证福音是最难的,因为我们的生活情况天天都暴露在身边人面前,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讲得好,还得行得好。本期讨论的话题是:基督徒如何在家里见证基督?  相似文献   

14.
北京八中开展无神论教育课题后,中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困惑与思考的问题,非常值得研究与讨论。它不仅反应了同学们日常从社会上、家庭中接收到各种有神论思想的信息而产生疑问,同时也反映出无神论教育的缺位导致他们世界观认识的不稳定性。尽管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哲学、理想、道德、法律和心理上有所涉猎,但是如何建立正确的世界观,还是需要科学无神论的教育。我们将根据同学们提出的疑惑问题,与无神论专家们共同展开讨论,在思想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火花。本期刊登有关“如何认识超自然现象问题”,今后几期还将讨论有关如何看待宗教信仰问题、如何看待迷信问题、科学家信教和名人迷信问题。希望广大读者和专家加入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栏“如何开展有效的牧养工作”的专题讨论已持续到了第四次,不少作者踊跃投稿,回应讨论,对教会的牧养工作提出不少好的建议。牧养的重要性清楚后,就是如何落实和开展的问题。本期就此再刊出几篇文章,但愿对你有所借鉴。下期的讨论将围绕教会牧养的模式刊登探讨和交流文章,仍请予以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16.
两年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学术界和广大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大大地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最近,哲学界对其中有关的一些理论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如什么是实践,是大家争论比较热烈的一个问题。为了给这个问题的讨论创造一些条件,本刊从本期起开辟《实践问题讨论》专栏,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积极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在各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宗教能做些什么?如何深入挖掘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的有关和谐的思想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徒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宗教徒应当反躬自问、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相关人士,共同讨论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基督教的信仰和见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在各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宗教能做些什么?如何深入挖掘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的有关和谐的思想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徒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宗教徒应当反躬自问、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相关人士,共同讨论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9.
以往哲学家讨论艺术本性的时候,首先要问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之所以讨论不清楚,是由其内在的性质决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本文展开的过程中会愈加明白。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提问:艺术有什么样的价值结构?如果艺术的价值结构得到了阐明,就可以看看,我们能否根据对象是否有这个完整的价值结构来判定它是不是艺术。一开始就比较明了的是,价值本身不是实体性的存在,而艺术性从根本上也不在于实体性。于是,以价值结构的概念来理解艺术,就可以避免在出发点上把非实体化的东西实体化。我们将要阐明的是: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完整的艺…  相似文献   

20.
六和合精神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在各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宗教能做些什么?如何深入挖掘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的有关和谐的思想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徒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宗教徒应当反躬自问、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相关人士,共同讨论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