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根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文章透露,第八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会议将于今年8月17日至22日在莫斯科,由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协会、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部主持召开。  相似文献   

2.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学会委员会决定由清华大学举办2007年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2004年1月22日,IUHPS/DLMPS秘书长Dag Westerstahl教授已给予清华大学正式答复。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  相似文献   

3.
第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纪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巍  蒋劲松 《哲学动态》2003,(11):39-41
20 0 3年 8月 7日至 13日 ,第 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在西班牙奥维耶多召开 ,来自世界各国的 60 0多名学者与会。这次会议由隶属“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协会” (InternationalUnionofHistoryandPhiloso phyofScience ,简称IUHPS)的“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 (DivisionofLogic ,Methodology ,andPhilosophyofScience ,简称DLMPS)主办。IUHPS由两个分会组成 ,即 1947年成立的“科学史分会” (DivisionofHistoryofScience ,简称DHS)和 1949年成立的“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 (DLMPS)。 1947年 ,…  相似文献   

4.
今年8月9—1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本届大会共设逻辑学、一般科学哲学、特殊科学的哲学问题、科学与社会4个大的主题,主要有4个专题研讨会以及16个分组:A.逻辑学:包括数学逻辑,哲学逻辑和应用逻辑,逻辑与计算;B.一般科学哲学:包括方法论与科学推理的一般问题,方法论的形式化进路,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与社会学面向;C.特殊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英国科学哲学家、英国学士院院士、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副院长乔纳森·科恩,曾任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会长和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会长、秘书长多年,在他任期内,由于他的努力,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逻辑学会组成中国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委员会,正式参加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会长和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在1989年他率领英国哲学家代表团前来我国考察访问,做出了继续与中国进行哲学学术交流、继续进行中英暑期哲学学院项目的决定。现特摘译了JonathanAdler发表在《卫报》上的一篇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的哀思。  相似文献   

6.
第八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1987年8月17日至22日在莫斯科举行。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属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的分会之一。1987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科学与技术哲学研究会)和逻辑学会正式联合参加了这个分会,并派出二十多位代表出席这次大会,其中大多在会上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辩证法报》今年14期发出公告说,我国将派出代表团参加1987年8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八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为预祝我国首次参加这个大会,我就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哲学的关系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1979年8月22日至29日在汉诺威召开了第六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会议。参加大会的有来自30几个国家的600多名学者。以Б.М.凯德洛夫院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参加了大会。第六次国际会议的学术计划是集中讨论“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作用”问题。这个计划是以E洛西教授(波兰)为首的国际计划委员会制订的。大会的  相似文献   

9.
自然语言的逻辑-哲学分析,在现代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P.帕维辽尼斯的专著《语言的现代逻辑-哲学分析》(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83)告诉了这一问题的范围,阐述了在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点上产生的、旨在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问题的当代理论的批评性研究成果,同时说明和论证了解决自然语言语义问题的新方法。在逻辑学、语言学和语义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逻辑学主要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哲学,从9世纪到14世纪后,经历了一个由哲学逻辑学到宗教哲学逻辑学,再到独立的逻辑学的过程。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高度对阿拉伯逻辑学不同传统进行研究,可更好地理解阿拉伯文化及社会。  相似文献   

11.
R.希尔毕宁(Risto Hilpinen)是当代著名的芬兰科学哲学家,芬兰土尔库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学会(DLMPS)秘书长。本文介绍他的学术思想。从哲学的角度考察科学,既可以把它看作结果,也可以把它看作过程。30、40年代的科学哲学主要探讨理论结构和证明条件等问题,这是把科学看作结果。当哲学家对理论变化与科学进步、科学的合理性等问题发生兴趣时,就开始把科学看作过程。这样,价值和科学目标问题就无法回避,而且必然要采取科林伍德(Collinewood)的一般立场,即研究的目的是为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寻找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综述袁正校(中央财政金融大学100081)邹崇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和日本大学共同发起的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于1997年10月20日至24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逻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国外,许多学者已对“科学逻辑”开展了研究,并不断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国内,近几年来也有一些哲学工作者、逻辑工作者、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学者开始探索这一科学领域,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由全国十一所高等院校集体编写并由张巨青主编的《科学逻辑》,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必将推动我国逻辑学界对科学逻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9月23至24日,由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明清西方逻辑学等理论科学的东渐"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举行。会议期间,海内外学者共发表论文和报告21篇,针对明清时期西方理论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进行了多项讨论。1亚里士多德主义逻辑学及其在明清时期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科学史与科学的哲学国际联合会主持的逻辑、方法论与科学的哲学国际大会将于1964年8月26日至9月2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举行。在此会之前将有于8月24日及25日在同一地点举行的关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在现代逻辑的大家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逻辑学科群体——哲学逻辑(Phi-losophical Logic)。仅我所见到的冠以“哲学逻辑”书名或内容属于哲学逻辑的英文著作不下百十种。从1972年开始,荷兰D·雷德尔出版公司出版了国际性期刊《哲学逻辑杂志》,每年一卷,每卷四期;1983年开始,这一出版公司又接连出版了四大卷《哲学逻辑手册》,总篇幅近3000页,撰稿人是一大批逻辑界的国际性学者。第七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17.
第10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1995年8月19日至25日在意大利弗罗伦萨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邀请了报告人63位,收到论文600多篇。笔者有幸受到大会的邀请,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 大会共分15个专题组:(1)证明论和范畴逻辑;(2)模型论、集合论和形式系统;(3)递归论和构造主义;(4)逻辑和计算机科学;(5)哲学逻辑;(6)方法论;(7)概率、归纳和判定理论;(8)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的历史;(9)科学和技术伦理学;(10)逻辑、数学和计算机科学;(11)物理科学;(12)生物科学;(13)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14)语言学;(15)社会科学。此外还有4个专题讨论:(A)逻辑和科学哲学;(B)语义学和符号学;  相似文献   

18.
美国编辑、荷兰出版的《医学与哲学杂志》在1986年第1期出了一个专辑,回顾该杂志创刊以来医学哲学的发展。确实,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本身和科学哲学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由一门专门的哲学分支学科来解决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和伦理学问题,推动了医学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出现,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的医学哲学自从1979年以来也有较大的发展,对生物医学理论、卫生医疗实践、以及科学哲学和一般哲学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期发表的一组(共7篇)医学哲学译文就是这个专辑上的主要论文。希望这组译文能对我国医学哲学的研究起到借鉴作用。(本专栏由邱仁宗同志负责编校)  相似文献   

19.
沈榆平 《逻辑学研究》2009,2(4):114-119
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的逻辑与认知国际研讨会自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内容涉及逻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认知科学和哲学,共同的目的在于发展中国的逻辑学研究及促进中国与国外逻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第八届逻辑与认知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日至4日在广州举行,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学者。会议录用了13篇论文作为发言稿,其中5篇特邀发言分别来自Edwin Mares、Greg Restall、Hiroakira Ono、Mark Reynoldsand、Mihir Chakraborty。会议内容涵盖了证明论、逻辑与代数、博弈论、语言学和哲学逻辑。例如Greg Restall的论文从确证与否证的角度来理解证明,并且考察这样的观点如何影响对证明结构及证明论的理解。在逻辑与代数的主题上,Hiroakira Ono教授着眼于在保持无穷交并下的代数完全性。哲学逻辑方面的论文有时态逻辑、信念逻辑、动态逻辑、条件句逻辑、模糊逻辑等。博弈论方面有对偏逻辑的博弈语义的考察。另外还有对论证理论的形式模型探讨。会议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肯定,为加强亚太地区逻辑学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会议主委会包括鞠实儿教授、Greg Restall、Hiroakira Ono和Mihir Chakraborty教授一致认为这样的合作与交流应该继续深入下去。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起所谓的亚太逻辑研究圈,从而更好地推进逻辑学在亚太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系统工程方法与科学认识的程序学说张华夏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哲学,特别是它的科学认识程序学说;而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研究和哲学概括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哲学和一般认识论,并构成为一门新兴哲学学科系统辩证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工程的认识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