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的年龄     
梦也是有年龄的。 人不同,思不同,年岁不同,梦亦不同。据说,如果一个人活到60岁,那他将有5年的梦景回味。“他徘徊在婴儿的梦里。婴儿梦见了母亲的歌声、乳汁、胳膊和胸膛”。“他徘徊在老人的梦里。老人梦见了骏马、青草、角力和摔跤”。(严文井《阳光》)也如日本禅僧上衫谦信所云:“四十九年一睡梦”,“岁月只如在梦中”。梦幻,伴随着人生的风风雨雨。 那时我才十六七岁,才开始爱上清诗丽词,  相似文献   

2.
陶沙  李蓓蕾  王耘  张华  周江  陈瑶  董奇 《心理科学》2003,26(2):253-256
本研究考察了婴儿情绪特征、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社会情绪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特征不同婴儿的在积极社会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显著地少于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母亲;(2)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在积极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显著地少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3)综合考察婴儿情绪特征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两方面因素,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下、负性情绪较多婴儿的母亲在积极情绪行为上与其他组的母亲无任何差异,而其消极情绪行为显著地多于其他组的母亲。  相似文献   

3.
使用追踪设计,以68对母婴为被试,探讨母亲养育质量、陪伴时间影响儿童共情发展的机制。在婴儿期(9、14个月)评估母亲将心比心并调查母亲每周陪伴婴儿的总时间与母亲参与的互动时间;在儿童5岁时,采用“陌生人假装受伤情境”范式测查儿童共情。结果发现:(1)婴儿期母亲恰当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正向预测5岁时儿童的行为共情,而对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的预测则受到婴儿期母亲陪伴总时间的调节:母亲恰当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陪伴总时间短的儿童的情绪共情与母亲陪伴总时间长的儿童的认知共情;(2)婴儿期母亲不协同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5岁时的认知共情;(3)婴儿期母亲陪伴总时间能够显著正向预测5岁时儿童的情绪共情。  相似文献   

4.
婴儿气质及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30名母亲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婴儿气质行为评定量表(Infa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s,IBQ)、养育压力量表(ParentingStress Index,PSI)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问卷对6个月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婴儿气质中的积极情绪与母亲-婴儿日常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母亲的养育态度,主要是母亲对养育困扰的评价,与亲子日常活动中的认知刺激活动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认知刺激活动之间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养育经验与母子依恋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 《心理科学》2005,28(3):699-701
运用沃特期-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的相关条目,评估81名寄宿制幼儿园幼儿与母亲的依恋水平,并用自编问卷回溯幼儿三岁前的养育经验及相关基本信息。结果显示:幼儿与母亲的依恋总体上都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主要照料者非保姆的、母亲产后复工时间在三个月内的、母亲主观陪伴愿望强的、与母亲分离增多始于2岁半及以上的、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母子依恋总分较高;女孩、主要照料者非保姆的、母亲主观陪伴愿望强的、与母亲分离增多始于2岁半及以上的、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与母亲直接相关的依恋分数都较高;高年级及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一般行为倾向上表现更为积极;断奶和母亲产后复工时间在三个月内的、母亲无暇或不能全心全意陪伴的、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对陌生人的兴趣和接近性更强;而喂养方式、母亲实际陪伴孩子时间的多少、及早期与母亲的分离经验,未发现对各依恋指标的显著性影响。提示:早期养育中,母亲对孩子的主观感情倾向和相处质量,更有利于增进母子依恋及相关积极行为;了解孩子心理的阶段性发展特点也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毕加索:“赞美”出来的天才画家 毕加索幼时发育不良,快到两岁还不会走路,整天坐在婴儿车里,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差。母亲为了哄他开心,常丢给他一些书刊让他玩耍,可他一接过来就将他们揉皱、撕碎。母亲为了改变他这一恶习,即当着他的面将书刊重新粘  相似文献   

7.
也许真是长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母亲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秆。  相似文献   

8.
婴儿心理理论发展研究是探索人类社会认知起源、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从联合注意、情绪理解、意图理解、愿望理解和错误信念理解等方面分析了几个月至3岁左右的婴儿心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研究现状.为了探讨3岁以下婴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者发展了一些适合婴儿语言和行为发展特征的非言语和言语测试任务,包括非言语自发—反应错误信念任务、言语自发—反应错误信念任务,同时也采用眼动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考察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和发展机制.婴儿心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在不同测试任务上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这与认知功能(如语言、执行功能)的发展、环境因素(如家庭、同伴、文化)以及神经系统发育有关.也有一些最新研究从心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基因、激素水平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呈现三种性质物品的实验室观察法与母亲报告法,考察203名6个月婴儿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在正性情境下,实验室观察的积极、消极情绪与母亲报告的消极情绪显著相关;(2)母亲的抑郁倾向与两种气质测查方法测查的婴儿消极情绪的一致性正相关显著;婴儿性别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母亲养育压力与两种方法测查婴儿积极情绪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2017年清华大学录取名单里一个普通的名字,然而他的名字却响爆众多媒体,成为2017年"超级网红"。他18岁的苦难人生和阳光励志故事正激励和感动着无数人。他就是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庞众望!那一年,他上初二,常年瘫痪在床的母亲严重贫血住院,而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他弱小的肩膀上。为了生活下去,他不但要照顾母亲,还要到饭店打零工赚生活费。有一天放学后,他跑到菜市  相似文献   

11.
以勒 《天风》2015,(4):28
"把手机下",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从刚刚两岁的儿子口中说出时,真是"一鸣惊人"。怎么感觉儿子突然长大了,会说这样的话!但当看到他那恳切的目光,和双手用力比画"放这儿"的动作时,作为母亲的我,真是深感惭愧、失职。我终于把手机放下了,儿子的小手拉着我的大手移到一边,只为了让我看着他玩积木。我心不在焉地看他玩着,手却又很不自然地伸向另一边,拿起手机,在他不注  相似文献   

12.
拉斐尔 《思维与智慧》2010,(5):F0004-F0004
圣母子坐在凳子上,背后是一片柔和的景色,风和日丽,右边的几簇矮树丛,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想到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属于宗教的世界。画家把年轻的母亲描绘得甜蜜、梦幻、温柔,与他的母亲相比,小耶稣画得比他那个年龄的男孩稍大。  相似文献   

13.
(一)母乳喂养与触觉。在哺乳时,母亲抱婴儿于怀中,通过双方的触觉,容易产生相互影响。因为触觉是一种最直接的感觉,通过双方触觉,使母子从感觉上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胎儿在子宫内所感觉的那种与子宫内膜接触时的光滑、柔软感觉通过哺乳,婴儿重又感受到,这对于婴儿心理发展有重大意义。另外,婴儿在吮吸过程中,由于婴儿的口唇反复刺激其母亲的乳房,可促进母亲体内的催乳素及催产素的分泌。这些激素的分泌量是随着吮吸刺激的强度增大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拟探讨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母亲早期养育压力对中国汉族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机制和性别差异。355名6个月婴儿及其父母参加了本研究。在婴儿6个月时,收集婴儿的口腔脱落细胞和母亲养育压力数据;在48个月时,再次邀请父母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当母亲养育压力较高时,s/ss/l型男孩的外显问题行为显著高于l/l型男孩;但当母亲养育压力较低时,两组男孩没有显著差异;(2)当母亲养育压力较高时,l/l型女孩的内隐问题行为显著高于s/ss/l型女孩;但当母亲养育压力较低时,两组女孩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母亲养育压力在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和女孩内隐问题行为时的交互作用机制均支持素质-压力模型。  相似文献   

15.
8-10个月婴儿社会情绪行为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8~10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实验室结构访谈,考察了婴儿社会情绪行为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8-10个月婴儿已经出现多种性质、较复杂的社会情绪行为,并且在频率上随年龄变化而增加;负性情绪行为的增长相对较明显,婴儿违反规定和分离焦虑行为在第九个月显著增多。(2)在8-10个月的婴儿中,具有不同社会情绪行为特征的婴儿的年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现出较强负性情绪行为的婴儿在第九个月中显著增多。(3)8-10个月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表现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但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的发展趋势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婴在分离焦虑、执拗表现频率的增加上高于女婴。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对298名6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为期8个月的追踪,通过交叉滞后回归以及多层回归分析探究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的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间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存在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可显著正向预测母亲的教养压力。(2)母亲感受到的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母亲抑郁情绪不仅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直接影响,也可通过母亲的教养压力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间接影响。不过这一中介模型受母亲受教育程度的调节。只有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时,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中介作用才成立,母亲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明显减弱由于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对缓解母亲抑郁水平高的幼儿的内化问题提供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编辑叔叔、阿姨:我15岁时妈妈把继父带到我的面前。我想我的爸爸,所以对继父的到来打心里就有一种抵触情绪。大约有一年的时间,我一直与他作对,不理他,当着他的面摔东西,故意在妈妈面前与他顶撞,为的是提示妈妈我不接受他。可是,对我的所作所为,继父从不生气(也许装出不生气)。后来,在妈妈的逼迫和陪同下,我去了心理卫生健康医院。医生告诉我,不必一定将他看做父亲,也能接受母亲的选择,也能接受这个新家。继父与你母亲在一起为你解决衣食住行的后顾之忧,为你挡风避雨提供宁静的港湾,你可以像对待父辈、师长那样与他相处,建立新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月6日曾在央视看过我国高端访问,专访卢浮宫馆长亨利·卢雷卡特,这个馆长的话对我触动很大.他说他是在卢浮宫跑出跑进玩大的,卢浮宫的门票不但不贵,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有很大优惠政策,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美术专业学生、失业人员、残疾人士及陪伴者均可享受免票待遇.  相似文献   

19.
卡尔·雷蒙德·波普尔于1902年7月28日生于维也纳。他于1994年9月17日在伦敦的克罗伊登逝世。他的父亲西蒙·西格蒙德·卡尔·波普尔博士是位有成就的律师,他还积极从事社会工作,对哲学和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并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藏书室,他的儿子很早就得益于这些藏书。他的母亲珍妮是一位有才华的钢琴家。波普尔对音乐的喜爱首先应归功于他母亲的影响,他一生都在从实践和理论上研究着音乐问题。父母双亲都放弃了犹太人的信仰。 他的生命的头33年主要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他16岁多时就决定离开他一直就读的中学而去上大学。在大学他学习了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和音乐理论等课程,他是以后才补上中学毕业考试的。  相似文献   

20.
母亲住在距城市二百里外的乡下,那当然也是他的老家。城市有直通村头的公共汽车,一天一班。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他和母亲间的联系几乎全靠了这趟汽车。每隔一个星期,母亲都要托司机师傅为他捎来一些新鲜蔬菜,西红柿、黄瓜、韭菜、白菜、萝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