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应激是机体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对认知加工, 尤其是核心的工作记忆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以往的研究存在大量不一致的结果。从应激诱发方式、工作记忆加工子成分、个体差异等三个方面系统阐释应激影响工作记忆的生理心理机制, 并结合认知神经机制的框架, 可以更好地理解以往的结果。未来研究应综合考虑应激诱发、认知任务和响应个体等方面的差异对应激带来的影响, 并关注急性应激负面影响的干预与调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法学和非法学学生为被试,重大考试为慢性应激源,考察意图和结果不同的法律情境下,慢性应激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结果发现:(1) 意图清晰度和结果严重程度显著预测惩罚强度;(2) 法学被试中,慢性应激增加惩罚倾向,当案件意图模糊结果轻时,负性情绪在应激和惩罚强度间起中介作用;(3) 应激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受他人视角下的个体公正敏感性的调节。本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激是有机体在受到真实或者潜在的威胁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 伴随着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体验,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多以及脑干−边缘系统−前额叶神经环路的改变。应激对个体在风险决策行为中的风险寻求和风险回避倾向, 社会决策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倾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策略使用异常、习惯化和自动化反应增强、反馈学习过程以及奖惩敏感性的改变是应激影响决策行为的认知基础; 应激激素的分泌, 及杏仁核、前额叶等在决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脑区活动的改变则为应激作用于决策行为的神经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应激的个体差异与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多样性的关系; 综合多种指标对应激进行测量; 考察应激的时序效应; 揭示个体的最佳应激水平; 加强对慢性应激影响决策以及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可逆性的研究; 揭示应激影响决策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4.
模糊决策是特殊、复杂的风险决策, 还是一种独立的决策类型, 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一系列的fMRI研究分别得出了不同结论, 但大多数证据支持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存在分离, 模糊决策有其独特的决策机制; 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拟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基因技术, 采用IGT和GDT任务范式, 通过网络成瘾人群和正常人群的对比研究, 去探索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分离;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磁共振技术, 采用IGT范式和选瓶任务范式, 研究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并从临床角度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该项目的开展, 有助于拓广模糊决策的研究领域和视野, 对理解人类在模糊情境下的决策机制以及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临床上成瘾人群、脑损伤患者的认知诊断和治疗以及现实中企业和个人的决策,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关于颜色的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从生理、认知加工和情绪三个方面介绍了颜色对我们的影响。不同的颜色对我们的生理唤醒和自主神经系统,对不同的认知任务绩效,对我们的情绪状态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作者在此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艾尔斯伯格悖论的变式,选取二择一的迫选任务,旨在探讨不同球数和不同模糊程度下模糊决策的决策偏好。结果发现,球数的不同对决策的偏好基本上没有影响;而模糊程度的不同,对决策的偏好有影响。具体表现为:模糊程度较高时,被试倾向于模糊厌恶,模糊程度较低时倾向于模糊寻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考察社会比较的一个重要领域—学业竞争中的比较偏差。通过操纵竞争双方的实力(强VS.弱)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清晰度(清晰VS.模糊)来考察不同的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竞争中认知偏差的影响,以及探讨认知偏差对决策者决策意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社会比较中,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认知偏差;竞争双方信息清晰时优于常人效应会减弱;认知偏差会影响个体的决策意图和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8.
认知闭合需要、框架效应与决策偏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带有模糊性的决策情境中,决策者个人的认知特征会对其判断决策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认知闭合需要和特征框架效应对个体决策偏好的影响。93名工商管理硕士(MBA)参与了实验,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本研究的3个假设,即认知闭合需要与特征框架效应不仅对被试的决策偏好存在显著的影响,而且二者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研究发现,在模糊情境中:高认知闭合需要的被试偏好于立刻做出决策,而低认知闭合需要的被试偏好于暂缓做出决策;接收到正向框架信息的被试偏好于立刻做出决策,而接收到负向框架信息的被试偏好于暂缓做出决策;认知闭合需要与特征框架对被试的决策偏好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结论为根据个体认知闭合需要的水平来选拔决策者、利用框架效应来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而提高决策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探讨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对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前瞻范式探究不同效价的模糊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比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积极模糊反馈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自我欺骗的程度加重)。实验2探究不同效价的精确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对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消极精确反馈条件下显著地降低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实验3采用ERP技术探究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影响自我欺骗的内在机制, 结果发现, 模糊反馈条件下的自我欺骗诱发较大的P2成分、诱发较小的N1和N400成分; 以及发现自我欺骗在额区的效应较大。总之,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可能积极反馈促进个体的自我欺骗产生, 消极反馈削弱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 积极模糊反馈能够进一步促进了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还表明自我欺骗产生的背后机制可能是自我膨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两个情境决策的实验考察人情压力对决策的影响。实验1用定势启动的方法对人情压力进行启动,结果发现,启动组与控制组被试在决策结果上并未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2通过控制人际亲疏程度并给予反馈信息使被试产生高、中、低不同人情压力程度,结果发现不同人情压力下被试的决策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发现了人情压力下不同性别被试存在决策差异。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本研究并未以实证的手段发现人情压力对于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日常消费决策中认知信息与情绪信息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  乔玉柱 《心理科学》2006,29(3):716-720
采用自编日常消费决策材料,以决策依据和决策质量为指标,通过对120名男女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发现:⑴男女在决策依据和决策质量方面均无显著差异;⑵认知信息、认知信息与情绪信息的交互作用均对决策依据有显著影响,而情绪信息对决策依据无显著影响,认知信息、情绪信息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决策质量均无显著影响;⑶不同的认知信息在负性情绪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正性情绪变化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时间与金钱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决策的两种不同的重要资源。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时, 常常会受到商家广告语和购物环境中所隐含的时间或金钱概念的影响, 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具体而言, 时间与金钱概念会对消费者的购前决策、购中决策及购后决策三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双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 产生这种不同影响背后的心理机制在于时间与金钱概念启动了个体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和思维定势, 进而影响了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决策。未来的研究方向有:(1)细化时间和金钱概念启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影响; (2)考虑时间与金钱的权衡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3)进一步探究时间和金钱概念的激活对购前决策的不同影响; (4)探讨时间概念与金钱概念对购买决策不同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认知老化是指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影响认知老化的因素很多,人格是这些因素背后的重要动因.当前有关人格与认知老化的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人格特质对认知老化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尽管不同人格特质与认知老化的关系逐渐清晰起来,但现有研究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争议.未来可以从不同研究范式的结果对比、人格特质对认知老化影响机制的内在问题、人格与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及其影响、人格特质对认知老化影响的本土化研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4.
即便在相同的情形中, 每个人所做的决策也有千差万别, 导致决策个体差异的因素之一就是数学能力。文章综述了算术能力、数量表征、概率推理能力以及数学认知启发式对各种决策的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或者采用相关范式将数学能力作为决策的外部关联因素, 或者采用成分范式确定决策过程所需要的特定数学认知成分; 观点上的主要争论在于是一般认知能力还是数学能力在预测决策表现, 以及数学能力是否总是对决策有积极作用; 此外, 双系统模型和模糊痕迹理论有望为决策的个体差异提供理论解释。今后研究应该澄清上述争论, 确定合适的研究范式和结果解释框架, 并探讨更多提高决策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摘要:权力对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成为权力领域研究的新焦点。一般认为,权力使得个体减少对他人和环境的依赖,进而引发简单化的信息加工取向,高权力者常因认知懒惰而采用启发式信息加工策略,然而这与现实情境中高权力者面对复杂的决策环境、做出较好的决策结果的情况不符。事实上,权力既可能产生启发式认知也可能产生分析式认知,但都更受情境的影响。文章从双系统模型的视角对信息加工过程中权力效应的研究进行梳理,并探讨了权力引发不同信息加工方式的调节变量。最后,文章从权力对认知影响的内在机制、角色分配、权力动态变化对认知影响等方面,讨论了现有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分析探讨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尹天子 《心理科学》2020,(3):733-739
礼物赠予是由于不同的事件和动机,在不同的关系背景中赠予者和接收者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交换的过程,具有重要的个人和社会意义。但是诸多研究表明,非亲密关系(非恋爱关系和夫妻关系)的赠予者和接收者在礼物类型偏好、礼物价值偏好及双方关系结果的知觉等方面均存在不一致性。可以从赠予者-接收者的认知差异、动机差异及社会规范的约束差异来解释这一现象,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礼物赠予策略。未来研究还可以从礼物成败的线索反馈、礼物选择的决策过程、采取更符合现实的研究方法及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等方面对礼物偏好现象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情绪已成为心理学研究者着重关注的研究对象,它对人类的认知过程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决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就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和情绪对决策影响的研究范式进行阐述和梳理,并且对影响决策的情绪的范畴和情绪对决策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两个方面做了简单的展望和构想,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中表现出的过度自信与不自信现象.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两个系列实验,探讨了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社会比较中,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认知偏差;在社会比较中,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信息清晰度共同影响认知偏差,且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会影响个体的决策意图.  相似文献   

19.
“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张的社会节奏使人们感觉时间正在变少,从而产生时间匮乏的心理感知和思维模式,这一现象概括为"时间贫穷"。"时间贫穷"会对个体认知判断、情绪和行为控制力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行为反应-心理机制-神经机制三个层面研究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研究分为3个部分:(1)时间贫穷对个体认知判断、情绪和行为控制力的影响;(2)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的影响;(3)组织中时间贫穷对前瞻行为的影响。通过系列研究,拟解决3个关键问题:(1)时间贫穷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判断,导致非理性决策行为?(2)时间贫穷影响认知判断和跨期决策的神经机制究竟是什么?(3)时间贫穷对管理决策带来哪些挑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对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而且对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设计,避免个体和组织陷入"时间贫穷陷阱",同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近期出版的Medical Decision Making上,Valerie V.Reyna博士对医学决策和健康决策中的模糊痕迹理论(fuzzy trace theory)做了综述性的介绍。模糊痕迹理论是Reyna等于1991年提出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其核心是信息的要点表述(gist rep-resentation)和细节表述(verbatim representation)对于认知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