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揭示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FSSB)对双职工夫妻双方婚姻满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结合资源-获取-发展观和基于关系支持的积极发展模型,从夫妻互动(相互支持)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积极溢出-交叉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70对双职工夫妻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SSB与我国双职工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均正相关;(2)FSSB可通过增加员工的工作-家庭增益促进员工夫妻间相互支持的互惠效应,进而提升员工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3)夫妻双方所获得的FSSB均可通过促进丈夫的婚姻满意感进而提升妻子的婚姻满意感。本研究提示,增加FSSB能有效促进双职工夫妻间的相互支持、提升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  相似文献   

2.
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拟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的方法深入探讨夫妻双方感知到的夫妻间的沟通模式与其自身及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澳门地区选取130对成年夫妻,采用Christensen等人修订的沟通模式调查问卷(Communication Pattern Questionnaire,CPQ)和Spanier编制的婚姻质量问卷(Dyadic Adjustment Scales,DAS),要求夫妻双方分别以自陈问卷的方式报告其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和婚姻质量。通过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发现:(1)夫妻间的沟通以建设性沟通为主,双方回避和要求/回避型沟通较少;丈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总体上优于妻子感知到的婚姻质量。(2)夫妻双方在沟通模式和婚姻质量的感知上具有一致性,在沟通模式中的两个和婚姻质量中的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3)夫妻间建设性沟通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双方回避和要求/回避型沟通则显著地负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4)在控制了丈夫、妻子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对其自身婚姻质量的主体效应之后,丈夫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可以显著地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然而妻子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并不能显著地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3.
弘道 《天风》2019,(11)
<正>婚姻是最尊贵的事,是上帝所设立又合乎真道的事婚姻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美好礼物和祝福。幸福婚姻的关键是"二人成为一体",只有当"二人成为一体",才能建立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二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体呢?笔者认为幸福美满的婚姻需要有"四合"。一、志同道合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幸福婚姻的关键是要志同道合。就是夫妻双方要有共同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澳门(118对)和东北地区(266对)夫妻进行研究,以检验两地夫妻沟通模式的差异,及其对婚姻满意度的主客体效应。结果发现:澳门夫妻双方回避沟通显著少于东北夫妻;两地夫妻报告的妻子要求/丈夫回避行为多于丈夫要求/妻子回避行为;建设性沟通对两地夫妻婚姻满意度正向预测力最强;要求/回避沟通只对澳门夫妻的婚姻满意度有负向预测力。两地妻子的建设性沟通都能显著正向预测丈夫的婚姻满意度,而只有东北地区丈夫的建设性沟通能正向预测妻子婚姻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我国城乡居民婚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依据“美满婚姻二维匹配模型理论”,使用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和自编婚姻资源问卷对全国29个城市(包括城郊和农村)5464已婚者(2732对夫妻)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夫妻MPS总分和因子1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分别以丈夫的、妻子的及夫妻的MPS的总分和三个因子分为因变量、以夫妻各自婚姻资源条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12个相应的回归方程。进入MPS总分三个方程的各变量分别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76.5%、76.5%和69.1%。说明了该模型的拟合性较好。根据Beta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影响夫妻婚姻质量最大的因素是丈夫感受到的“夫妻意见的一致性”、丈夫感到“婚后有无孩子”的影响以及妻子的“性生活满足”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1年对陕西省杨凌区农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民的宗教与婚姻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宗教归属的夫妻的婚姻质量要高于非相同宗教归属的夫妻;如果夫妻双方个人宗教信仰的虔诚度越高、个人宗教参与的频率越高,其婚姻质量越高;如果夫妻双方的共同宗教参与越频繁,其婚姻质量越高;如果夫妻双方相信上帝在其婚姻关系中的重要性的程度越深,其婚姻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的方法深入探讨夫妻的依恋风格、婚姻归因与自身及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北京地区选取155对夫妻,采用Brennan等(1998)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Stander编制的婚姻归因量表(MAQ)和Spanier编制的婚姻质量问卷(DAS),要求夫妻双方分别报告其依恋风格、婚姻归因方式和感知到的婚姻质量。通过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夫妻对婚姻质量的总体知觉较为一致,但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妻子;(2)夫妻双方在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两个分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婚姻归因上,妻子比丈夫表现出了更多的消极归因;(3)妻子的消极依恋显著地负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丈夫的消极依恋对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4)在控制了丈夫、妻子的依恋风格、归因方式对其自身婚姻质量的主体效应之后,丈夫的依恋风格不能显著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但其归因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然而妻子的归因方式并不能显著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8.
夫妻相似性和婚姻质量的关系一直是婚姻适应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至今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而且两者间的作用机制也没有得到充分探讨。为此,从澳门选取132对夫妻,采用夫妻独立作答的方式,对他们的价值观,沟通模式和婚姻适应进行测查,以探讨夫妻价值观的相似性和差异,以及沟通在夫妻价值观相似性和婚姻质量两者关系间的作用。经t检验、阶层内相关和结构方差模型分析,结果发现:(1)夫妻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相似性,其实夫妻的相似性明显多于随机配对的夫妻;也存在差异,其中丈夫比妻子更看重权力和成就;(2)丈夫报告的双方回避沟通明显多于妻子,但其报告的婚姻满意度和情感表达明显好于妻子;(3)研究不仅验证了以往研究结果,即夫妻越相似,其婚姻质量就越高,而且进一步发现这种关系通过沟通起作用。最后,研究得出结论,伴侣选择应是相似和互补结合的产物,而沟通是夫妻关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在精神哲学视域下深刻剖析了婚姻伦理关系,婚姻伦理本质在于夫妻双方个别性的人与婚姻伦理实体之间“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婚姻持存的精神基础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婚礼和一夫一妻制确证婚姻伦理的崇高与神圣.黑格尔对于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分析对解决当前我国婚姻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缔造“有精神”的婚姻,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亲关系动机对家庭消费决策及婚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两项研究分别在单独决策和共同决策情境下,采用家庭消费决策任务、亲关系动机量表、婚姻调适测定问卷对118名个体被试(研究1)和94对夫妻被试(研究2)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当个体单独进行家庭消费决策时,亲关系动机越高,理性程度越低,而婚姻满意度越高;(2)当夫妻共同进行家庭消费决策时,不同亲关系动机组合下的夫妻理性程度无显著差异,而整体婚姻满意度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夫妻二人亲关系动机“同高”组合下的整体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同低”组合和“混合”组合,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结果还发现亲关系动机与年龄、婚龄、子女情况、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均有关。本研究表明,亲关系动机虽有利于提高婚姻满意度,但在个体单独决策时易引发非理性消费,强调了互动沟通在家庭消费决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有婚姻就有外遇,外遇是人类婚姻的伴生物,也是婚姻的致命杀手之一。它既伤害夫妻双方,也伤害第三者;它既破坏家庭,也损害子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在我国,男性外遇现象一直较多,而近年来,女性婚外情现象也日趋上升,大有愈演愈烈之感。本文根据女性外遇现象的不同成因,将其大致分为报复型、失望型、交易型、冲动型、欲望型和被迫型,并进行简要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主要采用4(自尊类型)×2(词汇效价)混合设计,探讨了178名不同自尊水平或不同自尊类型大学生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结果发现:(1)高外显自尊者比低自尊者有更积极的记忆偏好,消极记忆偏好差异不显著;高内隐自尊者则比低自尊者有更弱的积极回忆偏好及更弱的消极回忆偏好。(2)就作为组内差异存在的记忆偏好而言,所有被试均有积极偏好;就作为组间差异存在的记忆偏好而言,脆弱的高自尊者有更强的积极偏好,但低自尊者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消极偏好。结果提示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有不同记忆偏好。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从实际和期望支持、情感和物质支持两个维度考察了老年人配偶支持的特点,并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配偶支持、夫妻依恋和婚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289位有配偶的城市社区老年人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年龄范围为60~88岁.重要他人问卷、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及Locke-Wallace婚姻调适测定问卷分别用来测量老年人的配偶支持、夫妻依恋和婚姻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1)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老年人在配偶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2)老年人的配偶支持与夫妻依恋和婚姻满意度三者两两相关,配偶支持以夫妻依恋为中介影响婚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反映了个体在关系中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虽然有很多研究证实了依恋风格与关系质量存在紧密关联,但自我和他人两个工作模型是否在预测关系质量上存在差异性尚未得到明确回答。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直接考察自我模型与他人模型分别以怎样的方式预测婚姻满意度。研究使用问卷法对112对老年夫妻的内部工作模型、夫妻依恋取向、婚姻满意度等进行了测量,采用中介模型、交叉互倚模型以及方差分析分别从被试个体、夫妻主客体效应、以及夫妻匹配模式三个分析视角考察了依恋的两种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性。结果发现,相比他人模型,老年人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密切,且可以通过夫妻依恋双维度对其产生影响。但同时也发现,老年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受到夫妻角色差异的影响:对于丈夫而言,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紧密,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主导地位有关;而对于妻子而言,他人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可能与女性在社会互动中更倾向于关系导向有关,也可能是传统文化中的“夫为妻纲”对老年女性的影响使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心理控制源视角的女公务员婚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女公务员心理控制源和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和《控制圈量表》对551名女公务员进行调查。结果:不同职级的女公务员心理控制源差异显著,其婚姻质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女公务员心理控制源和婚姻质量差异不显著;影响女公务员婚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性生活、与亲友的关系、子女和婚姻、业余活动、信仰一致性、经济安排、夫妻交流、人际控制。结论:不同职级的女公务员心理控制源差异显著,其婚姻质量差异不显著;影响女公务员婚姻满意感的主要因素是婚际因素和外界因素,个人因素贡献不显著;基于控制源的视角,人际控制对女公务员婚姻满意度贡献显著,个人实力和社会政治控制对其婚姻满意度贡献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婚姻的美满幸福,不仅仅在于夫妻双方的感情浓厚与否,也在于双方对婚姻认识的观点是否正确。以下20道测验题将帮助你自我检测一下自己的婚姻观是否正确。如果你答错了,很难说你的婚姻是美满的。你可以对照后面的答案,它会告诉你症结所在。一、测题: 1.和爱人交谈,重要的在于内容充实,而不在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什么都讲究速度,甚至以前需要文火慢煎,最后方能修成正果的婚姻也可以“闪电”化,只要感觉两人在一起有激情就可以马上登记结婚。然而,这种快速进入婚姻的夫妻却有着不同的遭遇,或幸福或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8.
选取北京389对夫妻,采用婚姻压力、婚姻质量、婚姻承诺和夫妻支持问卷,探讨了婚姻压力和婚姻质量、婚姻承诺和夫妻支持的现状,以及承诺和支持在压力对婚姻质量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丈夫的婚姻质量、婚姻承诺及提供信息支持的水平显著高于妻子。(2)婚姻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夫妻各自的婚姻质量,但只有妻子感知的婚姻压力能显著负向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3)婚姻承诺和夫妻支持的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即自身和配偶的承诺和支持水平,只能在妻子的婚姻压力对自身婚姻质量的预测中起到调节作用,而丈夫身上并未发现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63对夫妻的原生家庭父母冲突、 夫妻冲突解决模式和婚姻质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个体的原生家庭父母冲突与自身以及配偶的婚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2)丈夫的原生家庭冲突可以预测自身以及妻子的冲突解决模式,妻子的原生家庭冲突可预测丈夫的冲突解决模式;(3)丈夫夫妻冲突解决模式在双方原生家庭父母冲突对自...  相似文献   

20.
网络婚姻,顾名思义就是在网上组建的婚姻。它有两种形态,一是双方通过网络结识并结合的婚姻;另一种是真实的婚姻以外的一种虚拟的、只存在于网上的,精神上的所谓“婚姻”。与一般的网恋不同的是,这种精神爱情具有排他性,就是说当事双方认定彼此就是自己的“红颜知己”或“青衫之交”,认定这种爱情能弥补真实婚姻所存在的种种不足。那么,网络婚姻到底是前卫呢,还是危险的情感“魔鬼游戏”,听听记者的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