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燕  曹子方 《心理科学》1997,20(3):230-234
用囚犯两难游戏和懦夫游戏作实验材料,采用L16(215)正交实验设计,对64名初二、高二学生在不同实验情境中的合作行为反应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交流的预期、交流的进行、被试对对手社会地位的评估、以及被试所面临的游戏矩阵和被试自身的年龄特点都影响被试对对手的表征,进而影响被试游戏行为的决策过程和合作行为的反应倾向。研究结果支持社会表征理论,为创设有利于合作的人际互动情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囚徒困境博弈中, 对手的高兴、中性和愤怒面部表情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变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实验1的结果表明, 对手的高兴表情比愤怒表情诱发了更高的合作水平, 且高兴和中性表情均比愤怒表情产生了更高的合作预期, 合作预期中介了面部表情与合作行为的关系; 实验2引入指导语操纵被试的直觉或理性决策模式, 发现实验1的结果仅出现在直觉条件下, 却未出现在理性条件下, 且整体而言直觉决策模式下比理性决策模式下更合作; 实验3采用更加严格的时间压力范式操纵被试的直觉或理性决策模式, 发现除了高兴表情比中性表情也诱发了更多的合作行为外, 其他几乎复制了实验2的结果。基于这些结果, 建立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以期揭示他人面部表情、合作预期、合作行为及个体决策模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正负性自然环境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合作预期的中介作用,向186名被试随机呈现正负性自然及非自然环境图片,并测量其在公共物品博弈中的合作行为及对互动对象的合作预期。结果发现,正性自然环境不仅直接增加合作行为,还通过提高合作预期来促进合作行为;而负性自然环境直接减少合作行为。这表明正负性自然环境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均不相同。这弥补了先前研究之不足,对如何利用自然环境促进合作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合作与竞争行为及其不同的行为结果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采用三个实验:实验一让被试阅读合作或竞争故事,测量其自我参照效应,结果发现,阅读竞争故事的被试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而阅读合作故事的被试表现出了他人参照效应;实验二让被试完成真实的合作或竞争游戏,结果发现,完成竞争游戏的被试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而完成合作游戏的被试没有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实验三操作合作或竞争游戏的结果(成功或失败),结果发现,不论是合作行为还是竞争行为,被试在失败的结果下表现出的自我参照效应比成功时更明显。整个研究表明,人际间的行为互动模式(合作或竞争)及其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对自我参照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囚徒困境范式,考察了合作指数CI(0.1~0.9)与社会距离(亲密、陌生)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距离和合作指数均会对合作行为产生影响,两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合作率会受到合作指数的促进作用,但不会随合作指数的增高立即增长;在CI = 0.1~0.9这9个水平下,亲密被试间的合作率均显著高于陌生被试间的合作率。这一结果说明,合作指数对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存在阈值;社会距离缩小可促进个体的合作倾向增强,并更快地达到合作水平;合作指数与社会距离相互独立地影响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6.
以公平启发理论为基础,结合不确定管理理论,采用情境实验法(实验1)和行为实验法(实验2),探讨了不确定感这一工具性动机在他人的程序公正与自我的合作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他人的程序公正会促进自我的合作行为的出现;(2)不确定感降低了自我的合作行为的出现;(3)不确定感中介了他人的程序公正对自我的合作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郭晓薇 《心理科学》2006,29(2):433-436
本文以188名企业员工及其同事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分层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考察了权力距离对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权力距离可以正向调节程序公平与同事评价OCB-I、OCB-G和OCB-O之间的关系,即权力距离感越强,则程序公平感与同事评价OCB-I、OCB-G和OCB-O之间的相关越强。  相似文献   

8.
吴静珊  王娜 《心理科学》2017,40(5):1222-1227
在陌生人和熟人两种社会距离下,让被试对同、异性成败行为进行归因,考查性别归因偏差现象(对异性美化、对同性贬损的归因)在社会距离上的变化。结果发现:(1)对于成功行为:被试对陌生异性做出的美化归因(能力-运气)显著高于陌生同性,出现性别归因偏差;被试对同、异性好友做出的美化归因差异不显著。(2)对于失败行为:被试对陌生同、异性做出的美化归因(运气-能力)差异不显著;被试对异性好友做出的美化归因显著高于同性,出现性别归因偏差。结论:性别归因偏差,在远社会距离他人表现成功时出现,表现失败时消失;在近社会距离他人表现成功时消失,表现失败时出现。结合相关研究和进化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探讨不同情绪背景对社会经济决策中社会预期效应的影响。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不同效价的电影片段(正性、负性和中性)诱发相应的目标情绪。通过操作社会规范性信息启动被试对分配方案公平性的不同预期。结果发现:在负性和中性情绪背景下,高预期组更倾向于拒绝接受不公平分配。在正性情绪背景下,高预期组和低预期组面对不公平提议时的接受率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正性情绪背景使社会预期效应发生改变,回应者对分配方案的高预期不再对决策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共物品两难中相互依赖关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关注初始关系建立过程中互动双方相互依赖关系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认为情境中表征个体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线索会对激活被试在情境中的社会动机并影响被试的信任信念,进而影响互动双方的合作行为。操作互动双方问基于互动制约的相互依赖和基于利益共同的相互依赖,模拟高相互依赖和低相互依赖关系情境。结果表明:①不同的相互依赖关系能够激活不同的社会动机和信任信念;②不同的相互依赖关系中,被试的合作行为有显著差异;③在特定的相互依赖关系中,被试的合作行为与其本身的信任倾向无显著相关;④特定相互依赖关系下被试的社会动机带有策略性,信任信念对被试合作行为的预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摘要 为了考察预期想象对不同拖延水平个体拖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选取高拖延被试和低拖延被试,要求被试在进行模拟现实的拖延任务之前分别对任务过程和任务结果进行预期想象,比较不同拖延水平的被试在预期想象作用下拖延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两组被试中,相比于无想象条件下的拖延行为,对任务过程的预期想象增强拖延行为,对任务结果的预期想象削弱拖延行为;(2)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所引发的情绪与拖延行为的变化相关显著。这说明情绪和预期想象是影响拖延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操纵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可以有效干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2.
高定国  肖晓云 《心理科学》2005,28(3):619-625
摘要 为了考察预期想象对不同拖延水平个体拖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选取高拖延被试和低拖延被试,要求被试在进行模拟现实的拖延任务之前分别对任务过程和任务结果进行预期想象,比较不同拖延水平的被试在预期想象作用下拖延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两组被试中,相比于无想象条件下的拖延行为,对任务过程的预期想象增强拖延行为,对任务结果的预期想象削弱拖延行为;(2)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所引发的情绪与拖延行为的变化相关显著。这说明情绪和预期想象是影响拖延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操纵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可以有效干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连续式公共物品困境,考察不同类型的个体在同伴遵守和违反均等规范两种条件下合作的前后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1)依据行为决策对被试进行的分类与其社会价值取向之间不存在相关;(2)一人违反均等条件下被试的合作水平高于多人违反均等条件下的合作水平;(3)高贡献者在前后两次互动中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信念水平;(4)低贡献者第二次决策时比第一次决策时更合作,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合作信念提高。  相似文献   

14.
胡华敏  马剑虹 《应用心理学》2008,14(1):35-41,47
从合作动机的激发与破坏的角度探讨公共物品困境中突显身份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同时考察社会价值取向与突显身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突显合作者与突显不合作者两种方式都会提高被试的合作水平;两种突显方式的作用机制不同。突显合作者条件下,被试的合作行为受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共同影响。而突显不合作者则会破坏被试合作的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对提高合作行为起主要作用;突显合作者条件下,合作取向的被试更多受内在动机的影响,而非合作取向的被试则更多受外在动机的影响。在突显不合作者的条件下,合作取向和非合作取向被试的合作行为都受外在动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重复囚徒困境实验范式,考察了社会距离和合作指数对不同年龄青少年(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且每个年龄段的被试数为40名)在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合作行为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下降;(2)社会距离对大学生的合作行为的正向作用显著,而中学生的合作行为却不受其影响;(3)个体合作率会受到合作指数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在大学生中表现的更为显著。即随年龄增长,个体会更少的采取合作行为,并且个体是否采取合作在更大程度上基于当前博弈中的收支情况和与博弈对象之间的社会距离。  相似文献   

16.
卢光莉  陈超然 《心理科学》2013,36(3):711-715
摘要:目前,组织公平的研究多集中于组织公平与组织结果变量之间关系,较少关注组织公平的稳定性。本文采取4(公平模式:公平控制/初始公平/不公平控制/初始不公平)×2(实验阶段:阶段1/阶段2)混合实验设计,探讨阶段转移事件对被试公平反应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公平对待导致积极的公平反应,不公平对待导致消极的公平反应;公平程序向不公平程序的转移导致对实验者信任和组织公民行为意向的评价显著降低;而不公平程序向公平程序的转移并没有导致对实验者信任和组织公民行为意向评价的显著增加,从而说明了公平反应的有限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连续性公共物品困境中信息结构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卫鹏  区永东  时勘 《心理科学》2005,28(3):580-583
选取240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局域网信息反馈,进行了模拟投资的小组实验。结果发现,1、在连续性公共物品困境和自协调序列规则下,先前决策者的合作行为在决策的早期和中期起到了明显的榜样示范作用,并导致后续决策者的合作行为增加;2、这种示范作用在决策后期不起作用,被试出于搭便车或者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心理会表现出较高的竞争行为;3、先前决策者的竞争行为在整个决策过程中都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使后续决策者的合作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4、在没有任何信息反馈的情况下,被试倾向于在初期就做出投资决策,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选取大学生被试共78名,运用"重复囚徒困境"范式对于社会合作决策进行研究,以无明确线索条件下合作-背叛的两难问题为实验任务,引入正负性情绪变量,考察不同情绪在合作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实验发现:(1)不同情绪唤起对于被试合作得分与信任水平得分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当被唤起积极情绪时,被试的合作水平较高,当被唤起消极情绪时则相反。(2)不同的计算机合作应对策略对于被试合作得分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合作信任得分有显著影响,当对手采用TFT策略时,被试的合作信任水平较高,当对手采用随机策略时则相反。(3)不同情绪唤起和计算机应对策略对被试的合作得分与信任得分都有显著影响,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个体的合作行为及信任水平受到所唤起情绪和计算机应对策略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内隐性别偏见与合作行为的影响,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三种合作范式进行了两个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积极想象性接触能显著降低不同性别个体对异性的内隐性别偏见。(2)积极想象性接触仅能显著增加个体在囚徒困境中的合作行为,内隐性别偏见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积极想象性接触既能减少个体对异性群体的内隐性别偏见,并可进一步促进两人情境中与异性间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18名企业员工为被试,以自编实验材料和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权力距离对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当被试面对组织不公平情境时,倾向于实施反生产行为;组织不公平情境下,低权力距离组被试在反生产行为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权力距离组个体,而在中性情境下,两组被试得分差异不显著,即权力距离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由于反生产行为的产生常与组织不公平相关,因此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心理学角度帮助组织管理者制定减少反生产行为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